APP下载

以师之“情”,抚生之“绪”

2023-02-08郑书逸

新班主任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西绰号事情

□ 郑书逸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逐渐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由于心智不够成熟,他们很容易与父母或者同伴产生矛盾,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如果这些消极情绪长期积累,得不到疏通,就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班主任应该积极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孩子初步具备情绪调节能力。

身体力行,以平和的言行拉近距离

想要孩子接受情绪管理,教师的积极情绪示范是第一步。例如,教师要控制好自己说话的音量和语气。小学生对情绪的感受力在逐渐加强,他们能够清楚地感知到教师说话的声调提高了,也能感受到教师的语气中蕴含的情绪。久而久之,当他们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时,也会下意识地认为可以如此流露情绪,并表现出相似的言行。

一天中午,我接到电话,得知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在午间游戏时被小西打伤了。当我赶到办公室时,小西正站在自己的班主任身旁,看到我进门,眼神有些躲闪。小西的班主任见我来了,马上跟我说了事情的经过。整个过程中,小西紧紧握着双拳,嘴唇也微微颤抖,好像想说些什么,但又迟迟没有开口。当小西的班主任说到小西动手的情节并狠狠批评他做得不对时,小西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了:“是他先叫我的绰号的!”小西把拳头握得更紧了,用极大的声音哭喊着,“是他错在先!是他先嘲笑我的!是他!”小西的班主任看到他这个样子,更生气地走到他的面前,高声质问:“难道打人是对的吗?”小西也不回答,一边用脚跺地,一边大声叫喊:“就是他的错!是他!”看着小西情绪失控的样子,我知道当务之急是让他的情绪缓和下来。

或许是因为我拉他出去时表情平和,动作很轻,他没有冲我大喊大叫,但是他的手一直紧握着,还挣扎着要甩开我的手。到走廊后,我想要轻轻地掰开小西紧握的拳头,但有些困难。“不要紧张,小朋友玩闹时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我想,你动手打人也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你现在不愿意说,那我可以先等一等。但老师希望你可以先放松下来,手握得太紧掌心会留下指甲印的。”僵持了一会儿,我感觉到他的小手的力量开始有一些减弱了。看到小西不再死命捏着拳头,我稍稍松了一口气,然后选了一级台阶坐了下来,抬头问:“你现在愿意跟我说一说事情的经过吗?”我的提问没有得到回应,但我也没有追问。过了一会儿,小西才开口。

生:是他先叫我的绰号,我才动手的……这个绰号我很不喜欢。

师:我明白了,是我们班的小朋友喊你绰号让你不高兴了,所以你就用行动表达了你的不高兴。老师能理解你,但是我也有一些疑惑,刚才你为什么情绪如此激动呢?你明明可以平和地叙述整件事情。

生:刚才班主任一直在严厉地批评我,我觉得我这次事情惹大了,特别紧张……然后我看到你在看我,我觉得你肯定要为那个小朋友出头的……如果你知道是他错在先,可能会少批评我一点……我也没想到自己的声音这么大……

师:那你现在还害怕吗?

生:现在不那么害怕了……你看起来好像没有生气。

师:那你愿意跟我说说,在你反击了对方之后发生的事情吗?

从小西的讲述中,我感受到他的情绪逐渐缓和,对我由警惕到信任。

因材施教,以特有的方式交换真心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容易出现情绪化行为。有时,一般的情绪认知和管理课程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时,教师需要对不同个体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小西性子冲动,情绪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行为很容易被情绪左右。同时,他缺乏情绪反思的能力,遇事时显得脆弱无助,所以总会选择不太成熟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一次,在被叫到不喜欢的绰号,戳到心中的痛处时,他直接用拳头反击了。我原本以为小西当时的紧张感只是因为做错了事情害怕被批评,但是在倾听中发现,其实他的心中还叠加着另一层阴影。

那天,他打人的时候被其他同学看到了。有几个小朋友出于关心,马上跑过来询问情况,或是安慰受伤的孩子,或是找老师帮忙,这个场面吓到了小西。原来,曾经有一次,小西和其他班的小朋友起了冲突而受伤,还遇到了围堵。那一次,对方人数很多,给小西的心中留下了阴影。所以,这一次看到自己打伤了人,又有一些小朋友朝自己靠近时,小西产生了恐惧。我很希望在化解两个孩子矛盾的同时,也能稍微减轻一些小西心中的压力和恐惧。

借着活动课休息的机会,我请小西在操场草坪上坐一坐,开始了一次聊天。

师:你中午如此紧张,是从看到有小朋友去报告老师,就开始害怕了,是吗?

生:我打疼了他,他哭的时候,有一些小朋友围过来,那时候我已经很害怕了。

师:为什么有小朋友围过来你会觉得紧张和害怕呢?

生:我怕他们是要给那个小朋友报仇,一起反过来欺负我。

师:其实你是怕小朋友会一起欺负你,而不是怕有人围着你,是吗?

生:他们围过来的时候,我觉得就是要一起欺负我,不然他们这么多人围上来干什么?

师: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也许是走向受伤的小朋友,是想去看看他的情况,而不是来欺负你的。

生:那个时候没想过,我觉得他们就是来围堵我的。

师:如果你知道他们只是因为关心受伤的同学前来询问情况,你还会如此紧张和害怕吗?

生:那不会啊。看到同学受伤是要关心的。我会感到不好意思,是我打伤了他们的同学。

师:你看,同样的行为,你的看法不一样,情绪反应也就不一样了。我帮你问过那些小朋友了,他们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同学疼得掉眼泪了,所以想来安慰他,其实注意力没有放在你的身上。

生:啊……那是我想多了。

小西不好意思地笑了。此刻,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也慢慢消解了小西心中那一丝担忧。趁热打铁,我带着小西回顾了事件发生时他的身体变化、心理体验,再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应对这件事情,如果当时控制住了情绪,调整了心态,事情会是什么结果。经过重新体验和反思后,小西放松多了。

万玮摄

顺水推舟,以孩子的方式播撒积极

孩子的情绪化表现每天都在上演,作为班主任的我时刻经受着考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的时候更愿意听同伴的话,所以我决定借助同伴的力量,来提升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

这一天,我们班的两个孩子因为体育课踢球场地问题产生了一些摩擦。刚好小西经过,看到其中有一个孩子是他足球队的好朋友,就问我发生了什么。我也挺想知道如果是他,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于是我让他和我一起听听两名小朋友讲述事情经过。听完之后,小西拍拍自己好朋友的肩膀,说:“别生气了,都是为了能踢得好一点。再说,你这么厉害,一点小问题也影响不了你的发挥。”听到他的话,我转而问那个原本有些气鼓鼓的孩子:“你觉得你的朋友说得有道理吗?”孩子点点头:“确实没多大关系,能一起开心踢球就好了。”

这一次经历让我有了新的想法。想要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快速学会管理情绪是有很大难度的,我可以用“以少带多”的方法,通过一些问题的解决,让班上一些因为学会了情绪管理而受益的同伴现身说法,从而引导学生将情绪管理作为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目标。孩子有了情绪管理意识,情绪管理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通过前期准备,我带着班里的小朋友一起制作了“情绪管理袋”。“情绪管理袋”的正面写着情绪关键词与对应的表情图案,小朋友可以根据每天的情绪变化,将写有自己姓名的纸条放入对应的情绪袋中。为了及时发现班级小朋友的情绪问题,我给每一个“情绪管理袋”都设置了两名管理员,这些管理员大多都是已经学会了情绪管理或者感受过情绪管理好处的小朋友。他们的职责是统计“情绪管理袋”中的姓名纸条,对部分同学进行采访,了解他们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如果遇上特殊情况,管理员可以及时求助我。每隔一段时间,管理员将根据采访情况对采访内容进行简单整理,挑选部分有意义的故事与全班同学分享。学生的情绪化行为是普遍的,一句玩笑,一次无意的推搡,玩游戏时的一点意外,都会影响他们那一刻甚至是那一天的情绪。而我也借着这些交流机会,选取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大家一起说说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怎么做更合适。例如,全班同学曾围绕“被同学取了一个与动物相关的绰号,我该不该生气”展开了一场辩论式的交流分享会。在正反双方意见的碰撞中,孩子们发现,一笑而过地淡化冲突是较合适的。在一次次类似的分享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负面情绪犹如六月的雷雨,不分时间,不打招呼。良好的情绪管理,是在需要时能够调动起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情绪。愿我们都能在尝试和探索中认识情绪,反思情绪,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猜你喜欢

小西绰号事情
与绰号握手言和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名字在左,绰号在右
好朋友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把事情写具体
“起绰号”比赛
一级浪漫
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