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路径研究
2023-02-07李傲楠
作者简介:李傲楠(2000-),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摘要: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出发,通过深入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规范、农村金融服务缺位和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规范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知识水平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提升路径,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2-006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章标识码:A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深入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至关重要。沈洁和李广梅(2022)[2]指出,自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2.1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肖健、李瑞芬和杨晴等人(2020)[3]认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总体实力偏弱等问题,主要受到经济观念淡薄、人力资源匮乏、基层组织弱化以及非农产业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政策支持、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及推动非农产业升级等。
2.2 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空壳村”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梁昊(2016)[4]表示,“空壳村”的存在使得乡村中的年轻人口大量外流,只留下妇女儿童、老人留守,这可能对农村地区的经济进步产生严重障碍。杨永琴(2019)[5]指出由于“空壳村”的大量出现,导致了人力资源的稀缺,从而削弱了农村地区经济成长的内在驱动力。第二,外部原因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动力的提升。李继蕊(2020)[6]强调外部原因,如企业的生产力和产业发展区位的影响,这些都限制了产业推动力的发挥。具体来说,大部分村庄依靠的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短,并且主要集中于特定区域,因此它们抵御市场与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低,并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引领效应。第三,农业产业管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活力。罗磊(2020)[7]则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探讨,他提出农业产业管理的滞后会降低经济组织的运营效率,进而减缓产业长期发展的活力。
2.3 产业发展模式单一
在我国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模式单一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例如,某些地区的农民仍然过于依赖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式,未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多样化种植,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使得农产品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缺乏先进的深加工技术,许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进行销售,无法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获得更高的附加值,这不仅使得农民收入增长受限,而且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规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变革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维护社会安定。在探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问题时,不能忽视它对农村经济的深远影响。不规范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会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例如,当产权归属不明确时,农民的土地权益就可能受到侵害,这无疑会破坏农村社会的和谐氛围。
2.5 农村金融服务缺位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在农民融资方面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务保障,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状况有待改善。首先,银行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的援助相对有限,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银行网点较少,金融服務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但银行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相对单一,主要以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为主,缺乏适合农民需求的理财产品和金融服务。此外,金融产品的推广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金融知识水平。
2.6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使得农村的经济增长遇到了人才、资本和技术的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困难,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增进农民收益并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 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农村资源状况、市场需求及农民意愿,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并根据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进行结构调整,科学合理地引导农业生产。同时,也需考虑到各地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以确保产业之间的平衡发展。
3.2 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第一,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例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投资设厂,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第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吸引人才回流农村。第三,不断创新和完善农业产业管理。例如,通过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此外,加强农村经济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运营效率和凝聚力,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之,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施策,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3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加强市场调研,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农民了解市场趋势,合理规划种植结构。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整合资源、统一销售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最后,农民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技能水平,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加强市场营销意识,学会利用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单一性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和产业化发展,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规范化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规范化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还能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更要关注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产权制度的变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产权的归属。在农村地区,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如果产权归属不明确,农民的土地权益就可能受到侵害。只有当农民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产权,才能够真正地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需要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法律法规。只有通过法律的保障,才能够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法律法规的完善也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最后,需要加强监管,确保产权制度的改革真正落地。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企业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农民需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规范化,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3.5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农民融资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金融服务保障和资金支持力度。首先,完善银行网点和金融服务设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其次,需要加强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针对农民的需求,开发适合的理财产品和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加大金融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再次,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农民信用的评估和管理,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应完善农村担保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可靠的担保服务,降低融资门槛和风险。最后,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保障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6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为了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增进农民收益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首先,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从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高政府对基础研究和试验开发的支持力度和完善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到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两方面,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系,重点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两个方面进行投入。其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人才的教育投入,强化农学院校及研究中心的发展,增加农村教育资源的供给等方法来持续增强农村地区的知识储备与人力资本。此外,也应主动吸引高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构建多元的培训系统以优化农村人力资源团队的综合能力。最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推进信息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这将在更广泛、更高层次上推进农村地区生产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要注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水平,实现信息化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规范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知识水平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以期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沈洁,李广梅.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经济实现形式探析——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08):222-225.
[3]肖健,李瑞芬,杨晴,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昌平农村经济发展路径[J].农业展望,2020,16(01):47-51.
[4]梁昊.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J].财政研究,2016(03):68-76.
[5]杨永琴,李曦淼.试论乡村振兴战略中村级集体经济的功能与定位[J].创造,2019,27(10):63-67.
[6]李继蕊,王晓,孙丽丽.乡村振興背景下村集体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困境与解决对策——以东营市利津县为例[J].乡村科技,2020(05):30-32.
[7]罗磊,唐露,菲彭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四川省大邑县为例[J].江西农业,2020(0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