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以《烂柯山下》为例

2023-02-07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卓洋隋欣

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朱买臣唱腔戏曲

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卓洋 隋欣

关键字:戏曲 晋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明代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如今山西的四大剧种: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晋剧就是其中之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当地的民歌,曲调,秧歌等民间艺术,因此极具晋中地区的民俗气息。后来在党的文化艺术路线的正确领导下,晋剧和其他剧种进入了一个新的迅速发展的时期。如今,在谢涛,孙红丽等名家的推动下晋剧艺术也进入一个长足发展的新时代。

一、《烂柯山下》的创作背景

(一)剧作家介绍

徐棻,于1933 年在重庆出生,后来参军,在部队的文工团担任演员,并兼职创作员,在此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转业工作之后,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新闻专业,工作后调入成都市川剧院。成为川剧史上第一位女性作家。1998 年退休,至今笔耕不辍。

徐棻作品以数量多和质量高而能与时俱进著称。曾数次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等。她构建的“无场次现代空台艺术”,为古老戏曲具有现代品格提供了有价值的范例。

(二)《烂柯山下》的创作背景

晋剧《烂柯山下》与川剧《马前泼水》同宗同源,由著名剧作家徐棻编剧,该作品既沿袭了以往“覆水难收”的故事内核,对故事情节做了重大改变,对于人物的形象做出了极大的改变,在思想上给予了这部戏一个新的思考,让人们从当代的视角来审视古代的婚姻,并从中得到对当代的婚姻感悟。将男主角朱买臣还乡在烂柯山面对妻子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唱作俱佳,扮相秀美,徐棻的改编,充分遵循戏曲艺术与技术的创作规律。

徐棻的改编本遵循“一人一事”的传统线性叙事,作品中充斥着时间与空间的相互转换,演出的节奏也十分贴切故事的发展。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传统戏的发展都有着深深的担忧,以徐棻对于生活深刻的洞察以及数年来对于戏剧创作积累的深厚功底,为现在的传统戏改编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在改编中用当代意识观照历史题材,用现代思维方式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引发观众对婚姻价值观的深入思考。

二、《烂柯山下》的创作特色

(一)剧本情节介绍

意气风发的青年朱买臣从20岁考到26岁终不能得高中之时,结识了崔家姑娘巧凤,两人一见倾心,她仰慕朱买臣的才华、相貌堂堂,竟逃出家门,追上朱买臣与之私自成亲。朱买臣成天不必操劳家务安心在家专心读书,巧凤一个人料理家务,上山砍柴,种菜喂鸭,一碗鸡汤二人分食,夜里读书妻子摇扇,无不体现夫妻间的浓浓爱意。怎料在衣食无忧生活中的朱买臣竟连考两个三年均未得中,默默付出6年的崔巧凤没有看到任何回报,磨平了对于丈夫高中的希望。一日,崔巧凤酒醉归来,借着酒力宣泄心中的不满和积怨,向朱买臣逼要休书。朱虽深感惭愧,好言相劝,不愿分离,但终敌不过妻子的指责和抱怨;最终,一气之下写下休书后愤而离家。她逼要休书并不是嫌贫弃夫,也并非真的想改嫁。正如她自己所说:“就是想气气他,想逼他考个功名回来。”面对上门求婚的三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巧凤都断然拒绝,一心为朱买臣守护草堂,等着朱买臣回来的那一天。

剧中最后交代,身无分文的朱买臣靠卖柴备考,深感百姓疾苦,最终高中,朱买臣身着红袍,扬鞭策马,衣锦还乡。崔巧凤欣喜丈夫的归来,装点家中,跪于马前,拦路相认。朱买臣回想起风餐露宿赶考的这一年的艰辛,面对前来赎罪认夫的崔巧凤怨恨之情油然而生,竟以“覆水难收”之喻将其当众羞辱一番。面对无情的丈夫,失魂落魄的崔巧凤手执铜盆,绝望地向江边一步步走去……

朱买臣回到草堂,在门外回想起当初在门前向烂柯山神所许之愿今得实现,跪拜之时,恍惚中听到当年崔巧凤“私奔”之时与自己的一番对话,勾起一丝思念之情。想到逼休后离家的坎坷遭遇,感慨不已,渐渐对刚才马前羞妻深感惭愧,命人送去纹银以慰其往日辛劳。

当朱买臣推开柴门时,一副朱红色绸缎直泻而下,这原本是崔氏为了迎接丈夫高中归来挂上的喜花红绸,此刻却人去屋空,寂静中透着华丽的凄凉。

适才间神志恍惚回当年,之前马前泼水的朱买臣被旧情唤醒,“不记她年共忧患,单记她错在一念间”,朱买臣顿如醍醐灌顶,7年来含辛茹苦的妻子才是他最应该感谢的恩人,“得高中,凤冠霞帔不与她穿与谁穿”!

然而故事仍旧是悲剧收场,衙役们最终抬来的是崔巧凤湿淋淋的尸体。

(二)角色类别与演员介绍

在晋剧中,将传统的生、旦、花脸三大行具体分为了红、黑、生、旦、丑五行。红即为须生行当,须生是指在剧中戴须扮俊的男性,须生行当中有老生和红生之分,谢涛在《烂柯山下》剧中扮演的书生朱买臣是须生中的老生。老生在扮相上一般扮演年长的老者,挂白三绺或者苍三绺,在表演时以唱为主,它的主要特点有凸显人物的苍老、朴素,在念白时多为严肃,老生须生唱腔圆润清亮,咬字清晰又刚劲豪放。老生主要塑造了中年以上的严肃端庄的男性人物形象,其在戏曲中诠释的形象大多是士人君子。老生的角色主要来源于古代社会中的士人阶级,因此老生的角色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历史人物。在表演时也可以根据不同人物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中路梆子的众多角色行当中,生行中的须生是其中最主要的行当,其功底扎实,唱腔高亢,一般在戏班或者剧团中主要的须生会被作为挑班演员或者“角儿”,其戏份较多于其他角色。在发展的过程中观众和演员都习惯称须生演员为唱“红”的。中路梆子的早期须生多为男演员担任,少有女性演员。后在20世纪30年代后,涌现出了以“果子红”丁果仙为代表的女性须生演员,她们嗓音明亮清脆,仪表端庄,扮相俊美,嗓音兼具男性的豪迈又增添了女性嗓音的温润。一经演出迅速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喜爱,渐渐取代了须生中男演员的地位,后来在许多艺术家们共同的努力下,使得晋剧这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根据他们的表演、唱腔、念词等差异,划分出了不同的流派。

朱买臣:一个壮志满怀,打算考取功名的穷书生,相貌堂堂,富有才华,前半场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戏中虽无演绎,却在结尾讲述了于崔巧凤一纸休书出家门之后,一路颠沛流离,艰难备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衣锦还乡的神气和回到草堂时唤起往日记忆“不记她7 年共忧患,单记她错在一念间”,朱买臣顿如醍醐灌顶,7年来含辛茹苦的妻子才是他最应该感谢的恩人,后深入刻画了朱买臣的懊悔与悲痛。

崔巧凤:一个敢爱敢恨的秀丽姑娘,与朱买臣一见倾心后毅然与之私奔,6年来承包了所有家务及支出,任劳任怨,无比贤淑,借酒求得休书后懊悔不已,苦等3年为朱郎,得知丈夫高中后崔巧凤一方面欣喜丈夫的归来,一方面又为当初的恶言深感羞愧。悔恨交加的她最终选择了跪倒马前,朱买臣面对前来认夫的崔巧凤竟以“覆水难收”之喻将其当众羞辱一番。面对丈夫的无情,崔巧凤手执铜盆,在大雪中绝望地向江边一步步走去……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敢爱敢恨,性格直爽的姑娘形象。

朱买臣的扮演者谢涛,他出生于戏曲世家,在5岁时开始了他戏曲艺术生涯。2001 年,他和剧团一起,把晋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带到了欧洲的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并收到热烈的反响。以晋剧作为传承的载体,他与他的团队一起创新性地改编了《芦花》《范进中举》《烂柯山下》等剧目。

(三)唱腔的传承与发展

地方戏曲一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形成过程中综合歌、舞、剧等艺术形式而成。其音乐属于梆子腔简称板腔体。其唱腔结构“板式”均以“三眼板类”“一眼板类”“无眼板类”“散板类”以上四大类板式构成。其中的“板”就是指“板式”,腔在这里是指声腔,它是戏曲音乐的灵魂,戏曲剧种不同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声腔”的不同,而声腔的形成又离不开当地方言“声调”“调指”的不同。在声腔上,晋剧的唱腔大致可分三大类:“乱弹”“腔儿”(或称“花腔”)和“曲子”。在《烂柯山下》中主要用到了平板,流水等。

四股眼,又叫做平板、慢板,是一种速度较慢,抒情性较强的慢板唱腔。在《烂柯山下》马蹄声声选段中,便是以平板开始作为主要的板式,以平缓柔和的情绪描述情节,叙述了再次回到烂柯山时不同的心境。虽在叙述背景,类似旁白,但曲调优美婉转,且旋律朗朗上口。

流水快板,是速度节奏较快的一种板式。在剧中朱买臣以覆水难收羞辱了妻子崔巧凤之后,又回想起与妻子7年共患难的日子,顿时懊恼不已。此刻又闻听巧凤去世的消息,此时此刻的,戏剧性达到了一个顶峰,朱买臣的后悔,懊恼,悲痛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此时所用的就是流水的板式。

三、晋剧的传承发展与思考

(一)晋剧的传承与发展

在如今,对于晋剧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创新,人们更多关注的晋剧所创作的新戏,这些新戏更符合当代人的听觉习惯。但是对于戏曲这门艺术本身来说,它的传承也是非常的重要,晋剧的传承是晋剧的魂,是晋剧的根。因此创作时要围绕着晋剧的根,在它的上面开出创新的花。

纵观整个晋剧的发展史,我们不难从中推断出,每一次晋剧的发展都与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如何创新呢?从文艺座谈会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守正创新,守着传承的根去创新。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创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的晋中市晋剧名家演唱会,既是传承,也是创新,这是扩大戏曲文化影响力、增强戏曲舞台生命力的有效途径。谢涛的成功,这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守正创新,不仅让大家看到了晋剧独有特色,又极大的推广了晋剧这门艺术,使它重新焕发生机。而谢涛本人的成功也是基于他对于晋剧唱腔的守正创新。不断虚心地向各位老师请教,吸收他们的特点,汇聚一身,形成自己的演出风格。很多新编戏唱腔设计得很较高,谢涛并没有在新戏的设计上唱高腔博得观众掌声,而是据人物需要,唱得声情并茂,使得演员在表演时不会太过吃力,观众观众在听觉上也更加轻松自然。此外他还不拘一格的吸收和借鉴现代流行音乐的唱法,使得戏曲在演唱上,有着更加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更加清晰自然的声音呈现。

在文场乐器上仍然以晋胡、二股弦、三股弦、四股弦作为主要乐器。

在如今的创新中新添加了曲笛,中国传统吹奏乐器,也是梆子腔音乐一向靠它确定调门音高的乐器,虽云“曲笛”,并非来自昆曲。它除场上吹奏场景曲牌外,也兼伴奏昆曲与吹腔杂曲,是板腔体音乐中色彩调剂的吹奏乐。在如今的创新中也加入了许多西方乐器。比如在《烂柯山下》中表现人物心理悲痛的情绪时增加了大提琴,来填补民乐中低音的缺失。以及在慢板回乡时,运用了唢呐来表现走马上任时的欢快,在乐器上加入了单簧管来补充音色的温润度。以及在丑角的出场上选用了巴松作为背景铺垫,增加了人物塑造的俏皮度。

(二)晋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文艺如何做到继承的同时又进行创新,这是一个长久以来不断讨论的话题,古往今来有无数人在研究和探索,也给出了无数的答案。然而,在对文艺座谈会进行学习之后,得到了一个最好的答案,这就是:守正创新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解决了我们如何继承和创新的许多困惑,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底色。

这里的守正就是守正道,就是守住被历史证明了的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包括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创新,就是在此基础上融合新时代的文化并有所拓展和创建。所谓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这种文化的生命力持坚定的理想和信心。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文化不仅指优秀传统文化,更包括守“正”之后所创新的文化,因此,一条守正、创新、文化自信的逻辑关系清晰可见:守正是基础,创新是目的,而文化自信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昂扬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精神状态。

在如今晋剧的创作成果多见于新编古装戏、新编现代戏和新改编移植的传统戏。新的舞台作品,既要新颖时尚,更要原汁原味,既要守正又要创新,这是剧作家在晋剧音乐创作中的体会和把握的原则,也是新时代观众的欣赏要求。

因此在一出戏或在大段的唱腔中,根据剧情和人物情感的需要,新的元素或创新的东西,比例不能超过20%,这是一个黄金切割线,传统和创新的和谐相融,听起来便会新颖悦耳。如果新的东西过多,便撼动了传统音乐的根基,让传统戏曲失去了人们熟悉的原汁原味。改革创新,守正是根脉,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不是标新立异,是在强大的传统根脉里寻找灵动的元素,让传统的音乐繁衍生息而青出于蓝。

动人的戏剧音乐,不仅给人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舞台故事,也调动了表演者的积极性,激发了她们在舞台表演中的灵感。通过这些精彩的唱腔设计,为优秀的舞台艺术家们提供了发挥艺术潜能和出彩的机会,为她们取得艺术上的进步和突破提供了平台,获得了荣誉。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戏曲家们在恪守晋剧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地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和新颖的表现手段去丰富晋剧音乐和晋剧舞台。努力让晋剧音乐更加精细,更加精致,更具时代特色,是戏曲家们努力的方向,让晋剧的明天更加灿烂。

四、结语

在当代晋剧艺术的发展也要随着国家的文艺路线,守正创新,多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新剧目。守着晋剧的魂,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下,晋剧也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艺术文化发展,创新曲目,创新唱腔,创新,创新器乐配置。紧跟时代向前发展的步伐,让晋剧慢慢回到大众的视野,让人民重新走进晋剧,热爱晋剧,让晋剧焕发新的生机,迎来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朱买臣唱腔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昆剧《朱买臣休妻》之表演砌末与文学意象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读《朱买臣传》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