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投资预算管控问题分析
2023-02-07陈德庆
陈德庆
摘 要: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质量。据调查: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存在投资预算相对薄弱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国企的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本课题以国企投资预算管理为研究主体,分析出国企投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仅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资预算;管控
基于投资预算角度来分析,国有企业在投资预算发展上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审批效率低下、缺失控制制度等等,所以对国企投资预算管控工作作出研究具备现实意义,加强投资预算管理力度,不但可以对国企资源有效配置,也能推进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将国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一、国企投资预算管控问题分析
(一)对投资预算重视不足
国企在发展中存在对投资预算重视不足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整个投资管理的接口,国企管理层未能充分的认知投资管理预算的重要性,树立的预算管理意识不足,在设计和规划投资预算方案上缺少完整性,导致投资预算方案和企业战略发展结合度不高。第二,管理层在认知企业融资能力和投资预算流程上存在不清晰的问题,导致投资预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具备随意性,管理过于疏忽,影响了投资预算的管理效率[1]。
同时,国企在投资预算编制上存在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预算编制过于松弛,部门企业在投资期间,为提升政绩范围,会在编制期间夸大预算的支出,还有一些管理层将“小项目”做大,希望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光添彩。第二,投资预算存在紧缺问题。一些实力和规模较大的国企在预算审批流程上过于复杂,需要经过总部和政府部门的审批,部分项目负责人为了节省时间,会将项目额度加以缩减,以期简化审批流程。第三,预算编制不够真实。部分国企在投资预算上会基于原有项目基础上嫁接新项目,或者采取虚报投资项目的方式来取得补助资金,导致国企投资预算缺少真实性。
(二)投资预算审批管理过于盲目
项目审批参照的依据是项目论证过程,部分国企在项目论证期间并未严格的参照国家政策方针、区域布局情况以及企业的战略规划来进行项目的审判,而是将领导的意愿放在首位,此种论证方式缺失依据,以领导层为论证核心,也失去了投资预算审批的初衷,再加上此种审判方式具备盲目性,也让审批依据不够充足。同时,国企投资预算具备较低的审批效率,在发展上具有滞后性。国企发展规模较大,设置的机构和审批流程相对复杂,再加上投资预算涉及的金额较大,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近些年国家将重心集中在国企投资监管力度上,也明确了国企管理层的职责,即预防国企资产流失,推进国企资产增值保值,为监督国企管理者履行职责和义务,国家也实施了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自建立了监督和问责制度后,也提高了国企管理层的投资决策风险,对决策审批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投资预算执行控制上力度不够
第一,在执行控制上相对松弛,表现在:国企未节约部分预算支出;未控制预算支出情况;未实现超预算收益。第二,国企未充分的应用闲置的项目资产,导致投资预算落地较难。部门之间缺少协同性,在发展中各司其职,各扫门前雪,投资预算项目想要真正落实,需要得到各部门人员的支持和配合,然而,部门缺少合作,导致项目还存在“投入简单,获取效益较难”的问题。第三,执行缺少灵活性。在执行具体投资项目时,容易受到环境、国家政策、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执行和批复不一致。部分国企在投资预算执行上缺少灵活性,过于关注投资预算的刚性,无法参照政策和环境及时调整预算方案,可能会面临资源浪费的问题。部分國企在调整投资预算上具备较大的随意性,无法将预算的约束作用发挥出来,管理层在调整预算方案上思想存在误区,仅关注某特定目的,忽略了项目的整体发展和投资的效益,影响了企业投资预算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国企投资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委托代理的利益博弈
国企因发展特殊性,内部的管理层不但属于理性的经济人,也是行政指派,部分管理层在发展上缺失道德约束,他们更关注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未树立全局意识来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层树立的思想和委托人利益出现了分歧,产生了管理者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间的利益博弈,引发了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
(二)投资预算治理结构混乱
基于投资预算治理结构角度来分析,部分国企建立的预算管理机构不够完善,部门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投资预算治理组织机构的缺失,无法明确投资预算的责任主体,影响了企业投资预算管控的效率和质量[2]。还有部分国企虽然建立了投资预算管控机构,也梳理了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制定的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是工作的推进会受到管理层的影响,一些管理层具备权威性,制度流程流于形式,工作发展会以管理者的意愿为主导,也让投资预算管控制度失去了原有价值。
(三)信息传递和沟通存在滞后性
国企投资预算管控中,存在信息资源有限,信息沟通不顺畅的问题。国企无法及时了解外部的信息,再加上国企很多管理人员对投资预算涉猎的知识不多,并非专业人士,甚至还有不少管理层不熟悉投资文件,也不了解投资预算涉及到的领域知识,所以无法为投资预算决策人员提供依据。国企内部结构复杂,设置的内部层级链条较长,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壁垒,导致信息传递和沟通滞后性严重,因信息传递面临阻碍,也影响了决策人员制定决策的效率。总的来说,国企在信息传递和沟通上存在较多问题,无法为决策人员提供信息支撑,也无法及时的向预算执行部门传递有价值的投资预算项目信息,导致决策参照不足,很多决策人员在此形势下不敢决策,此举也为国企后续预算方案的调整和预算的批复带来了难题。
三、国企投资预算管控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投资预算工作
作为企业投资活动的核心内容,投资预算是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其发挥着连接投资和融资的作用,在推进企业战略实施上,投资预算也起着直接作用。在国企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加强投资预算管理的力度,加强管控,推进国企的稳定发展,内部管理层要重视投资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认知到投资预算属于企业发展的关键[3]。在年度投资预算中要落实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投资项目为载体推进投资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了解投资预算并对企业投资活动加以规范。国企内部结构和体系庞大,投资涉及到的内容和流程复杂,所以国企要实现投资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管理层要认知到投资预算属于防控企业风险的端口,作为经济活动的起点,投资预算在新时期可以帮助企业预防经营风险,作为管理层,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决策制定。企业的发展质量受到投资预算管控工作的影响,各级管理层在思想和行为上要重视投资预算管控工作,梳理部门人员的职责,实施责任落实到人的制度,将投资预算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为国企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国企可以建立投资退出机制。在项目实施期间,容易受到项目运行情况、政策变动和业务变更等因素的影响,投资预算项目可能会陷入继续推进或终止的困境。管理层要在既定投资总量的情况下抓住企业发展机会,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进而起到优化企业投资结构的作用,帮助国企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发展。国企建立投资退出机制,也能帮助企业回笼资金,为接下来的项目投资提供保障。企业在充足的现金流保证下,开展的经营业务更加顺利,退出一些负债较高的投资项目后,能在帮助国企及时止损的基础上,杜绝企业更多的投资损失。
(二)做好全过程的审计评价,加强预算编制管控力度
在项目审计评价上,要由传统的事后审计过渡到全过程审计,将审计贯穿项目的决策、执行等环节。监督企业资源分配情况,分析是否按照决策规划来分配资源;分析项目是否如预期一样取得了收益;總结分析项目执行情况,对未来发展趋势加以预测;辅助管理层评价项目的持续状态,针对审计结果对方案作出调整,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全过程审计评价的目的,所以国企管理层要按照以上步骤来实施,将全过程审计的作用发挥出来[4]。
同时,国企也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力度。对策如下:第一,对编制内容作出明确。界定项目的主要阶段,了解各个环节的工作要件,参照工作内容制定投资预算,遵循行业规范标准,在预算中纳入流动资金、财务费用等内容,在年初填报时要保障不遗漏,以免中后期的调整。第二,对价值作出合理预估。分析项目的进度规划以及执行情况,在项目进度基础上,对投资形象进度价值量作出合理预估。第三,强化投资论证,分析和明确各个阶段预算填报的要件,关注项目的可行性,着重分析项目建设内容和收益情况,在关注国企融资能力和管理能力基础上,合理科学的填报年度投资预算。第四,紧抓关键管控环节。前期论证的费用、设计和勘察的费用、土地和招标的费用、全过程造价咨询费用等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构成,国企要精准的填报施工费和土地费等大额费用,在管控上以较大费用支出为基础,提升预算的刚性。
(三)构筑信息平台、建立绩效评价机制
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即投资决策,其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情况,所以,国企在投资决策期间,要做好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工作,反复的论证投资项目。信息资源在国企投资预算管控中是有限的,再加上国企构筑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顺畅,导致各部门信息传递具备滞后性,影响了部门人员的协同发展,对此,国企可以发挥政策和资源优势,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构筑全方位服务投资预算的信息平台,企业在平台上共享投资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情况。建立信息平台,不但能整理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也能改变信息壁垒问题,让各部门可以在平台上实时共享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是投资相关信息的主要内容。企业的战略规划、财务信息、产品信息以及投资预算的执行信息是企业内部信息的主要内容。企业外部信息包含以下几点:第一,政策信息,是国家发布的政策方针,以及社会经济动态信息等,国企在获取资料和信息上可以参照投资预算项目的发展情况,直接搜索所需的政策,以免重复查询影响效率。第二,竞争对手的信息,在平台上会对外公布竞争对手的发展信息,让国企了解对方的发展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第三,专业服务部门的信息。在信息平台上会为国企分享法律、会计、税务等服务部门的信息,帮助国企规避项目风险。第四,人才信息。信息平台也会发布行业复合型人才的信息,这些人才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强,国企可以对内引进,组建专业的投资预算人才队伍,针对性的调研和分析投资项目,来推进国企投资预算的管理和发展。
同时,国企也要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委托代理关系和内部人控制是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国企来说,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梳理投资主体的职责和义务至关重要。国企应完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在设计指标体系上要坚持合理原则,对预算责任主体行为加以约束,同时,也要发挥绩效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一方面,企业的负责人不是激励和约束的唯一对象,投资预算项目部门人员也属于激励和约束的对象,另一方面,在绩效评价上,除了对责任加以追究,实施惩罚举措外,也要激励和肯定员工的成绩。在评价内容设计上,除了对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外,也要关注企业制度流程的完善情况以及客户对企业的认可程度等。要实施综合的考核和评估,将绩效评价程序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客观公正的评价国企的投资预算管控工作,实现国企的规范化管理,也能在合理分配国企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国企的投资预算收益。
结束语
本课题分析了国企预算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成因,并在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建设、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高度重视投资预算工作等几方面提出完善建议,希望可为国企管理层提供发展方向,也能为国企投资预算的有效管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边晓蕾.集团企业投资预算体系优化的策略探讨[J].商讯,2022(19):76-79.
[2]刘海滨,周冬丽.国有企业投资预算管控问题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5):186-189.
[3]涂海江,吕丽娟.完善电网企业工程投资预算管控的对策[J].财务与会计,2022(22):53.
[4]张文学,殷作如,张志芳等.融资租赁在煤炭企业的实施与应用[C]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2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下),2022: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