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基层政治监督的路径探析
2023-02-07马俊勇钟振乾
文/马俊勇 钟振乾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我国发展的美好蓝图,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必须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性建设。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离不开政治监督的基础保障。加强基层政治监督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基础性课题,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一、政治监督的时代内涵
政治监督是国家和政党在政治管理过程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行使社会公共权力的机关和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规范其权力运行的活动。政治监督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国家治理过程中要确保权力的规范运行必须要强化政治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进一步全面提出了新时代政治监督的具体要求,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纵观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党的建设离不开监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敢于碰硬、敢于斗争,不断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的领导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我国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这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有效化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要突出政治监督,推动将监督实效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为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监督保障。
二、新时代基层政治监督的使命任务
以政治监督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进入新时代,管党治党面临复杂环境和更加艰巨的任务,持续强化政治监督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新时代基层政治监督要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着力点”的要求展开,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督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聚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各族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系,是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进入新时代,维护制度权威是政治监督的首要职责。党组织要把制度执行纳入基层政治监督的范畴,聚焦党的制度建设,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等方面的问题,着力纠正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问题,督促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制度意识。
●聚焦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基层政治监督要聚焦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形成的创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基层政治监督要把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监督的重大政治任务,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治理活动中,着力纠正传达学习不及时不认真和贯彻落实中的偏差问题;要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地方重大战略的执行情况,确保政令畅通。
●聚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政治保障,也是政治引领。政治监督要围绕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纪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重点监督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情况,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情况,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要把政治监督融入到基层治理、区域治理、行业治理、部门治理之中,把管党治党与地方发展同推进、同落实,着力纠正不履行职责或履责不力等问题;要聚焦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监督党委统揽全局发挥核心作用情况,严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五个必须”;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执行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聚焦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反之,一旦权力被滥用,势必危害党的执政基础。因此,政治监督要聚焦权力运行,紧盯各级党政“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权力责任,着力纠正偏离主责主业、风险管控薄弱等失职失责问题,确保守土有责;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少数,围绕各地改革发展的目标,着力发现改革发展面临的难点、痛点,切实打通制约现代化发展的瓶颈;聚焦各级党组织落实巡视巡察整改工作要求情况,督促其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整改工作。
三、新时代基层政治监督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看,通过强化基层政治监督,基层党组织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基层政治监督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认识有偏差,政治监督的内涵把握不清
政治监督是全党的任务,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体检,但在监督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对政治监督的认识误区。一方面,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认识有差距,没有正确把握政治监督的主体和对象,片面认为政治监督仅是纪检部门的监督,政治监督工作过分依赖纪检部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政治监督的主体,导致纪检部门出现“协助变牵头、专责变全责、监督变管理”[5]等监督责任越位的现象;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认为政治监督只是短时期的政治任务,存在应付一下、走形式了事的思想;也有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开展政治监督的责任感,存在“老好人”思想,对上级不敢监督、对同级和下级不愿监督;还有个别领导干部不愿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部分监督主体将抓政治监督和抓地方发展割裂开来,将政治监督错误理解为只是去发现和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其他问题不在监督的范围,没有认识到政治监督与业务监督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关系。
●发展不均衡,政治监督贯通协同合力不够
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6]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突出发挥政治监督效能,使监督体系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但从政治监督的实际来看,基层政治监督建设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从政治监督的力量来看,国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从中央到地方,监督机构不断完善,人员配备增加,政治监督的整体力量不断增强,但是县级以下地方以及高校、企业等基层的政治监督力量仍相对薄弱;从政治监督推进程度来看,各级党委(党组)作为政治监督的主体、纪委作为政治监督的专责机关,在落实政治监督责任方面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从纵向上看各级不同程度存在“时差”“温差”和“落差”,政治监督传导压力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习惯于“上传下达”,依赖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展开政治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不够,存在个别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不想抓、不敢管的现象;从政治监督的贯通协同方面来看,从中央到地方,纪检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等有序衔接,贯通协同审计、统计、财务等部门履行监督职责能力不断提升,但基层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等还处于试点起步阶段,纪检监督、统计监督、审计监督等形成监督合力不够,基层政治监督能力还有欠缺。
●方式不够新,政治监督效果发挥不明显
政治监督要突出重点,重在“见人见事”。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党组织政治监督开展的方式还不够多样,监督的实效有待提升。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开展政治监督的重要抓手是巡察,但由于基层巡察工作起步晚,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巡察工作不够聚焦、节奏把握不紧凑、上下联动不到位等。因此,通过巡察方式进行政治监督的震慑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进而导致被监督的党组织和单位对发现的问题压实整改责任心不够、主动性不强,整改不深入、不彻底。另一方面,政治监督要紧盯党政一把手等“关键少数”,发挥其“头雁效应”。但从基层实践探索来看,对“关键少数”、重点领域等方面的监督,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简单、合力不足,如基层在政治监督工作中往往采用传统的专项检查、听取汇报、信访举报等方式,对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运用不够,政治监督效果不理想。
●队伍较薄弱,政治监督能力有待提升
新时代对政治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纪委作为监督专责部门,政治监督队伍建设仍较为薄弱,乡镇、企业、高校等基层纪检人员配备不足是普遍问题。一方面,由于基层纪检部门岗位编制少,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数有限,限制了专业人才的流入。而一段时间以来,缓解基层纪检干部队伍人员不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内部调配,但内部调配又导致基层纪检干部人员年龄和专业结构差异大,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储备、缺乏监督业务工作的历练,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等与业务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纪检干部本领恐慌的问题突出。在政治监督工作中政治敏锐性不高,主动发现问题和线索的能力不够,存在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直接影响基层监督执纪工作的质量。此外,还存在纪检干部心理压力大,工作成绩不容易在短期内呈现,职称和职务晋升难度大、不利于基层纪检干部发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新时代基层政治监督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基层政治监督有自身的特点,在管党治党的实践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党章党规为准绳,准确把握政治监督的任务与内容,聚焦基层的热点难点,围绕“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等问题,构建全覆盖的监督网络和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强化责任,把牢基层政治监督的方向
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是“两个维护”。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一方面,政治监督是党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基层党组织履行好政治监督的主体责任,又需要基层纪检部门履行好政治监督的专责职能。基层党组织要增强监督自觉,必须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在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党的政治理论学习落实机制,不断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主题教育常态化机制,督促各级党组织持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大力营造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并贯穿到政治监督的全过程。基层纪检部门要立足于政治监督专责职能定位,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的政治监督专责职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治理活动中,把政治监督融入基层重大事项决策和落实的全过程。要加强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监督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认识,增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勇于监督,做到思想理论武装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推动基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协同创新,构建基层政治监督的体系
政治监督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强化政治监督,必须把握好协同与创新的关系。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一方面,鉴于监督主客体的多元化特点,必须以党内法规为准绳,推动基层政治监督的协同性建设。要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7],构建党委统领、纪委负责、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协同的监督体系,构建纪检监督与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联动机制,推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效贯通,促进政治监督体系均衡发展,形成监督合力。另一方面,改革创新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持续深化纪检监察改革,健全基层监察机构,夯实基层政治监督力量基础,打通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监督全覆盖。基层纪检部门也要不断强化压力传导,逐步建立完善防微杜渐、抓早抓小的教育防范机制,扎牢制度的笼子。同时,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委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建设,强化班子成员的规则意识,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凝聚力,提升管理效能。
●突出重点,增强基层政治监督的实效
马克思主义认为,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围绕政治监督面临的问题,要全面把握,更要抓住重点。首先,各级纪委承担政治监督的专责职能,要在做好统筹协调的基础上,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问题高发、容易出现廉政风险的工作重点领域、重要事项的再监督,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赋能政治监督,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对“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近距离、可视化、全天候”高效监督。其次,基层要做好巡察工作,形成政治监督的强大震慑作用。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贯彻中央巡视巡察工作方针,进一步把牢政治巡察定位,推进完善基层党组织巡察的常态化机制,做到巡察有重点、有形式、分轮分类,逐步实现巡察全覆盖。同时,要强化巡察反馈、巡察整改等机制建设,加快提高巡察协作效率,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向基层延伸。再次,基层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以钉钉子精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地纠正基层存在的隐形“四风”问题,抓住群众反映的热点、关键问题查办案件,要依法依规重点核查问题线索集中、群众反映强烈,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的问题,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最后,要着力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结合典型案例,围绕案件反映出的监督治理漏洞,深入查找监督执纪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监督环节的潜在风险点,着力找准补好制度漏洞,提升监督实效。
●建强队伍,提升基层政治监督的能力
根据当前政治监督的新形势,基层党组织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机制,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队伍体系。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发展的需要,整合人员力量,不断完善编制和岗位,选拔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优秀人才进入基层纪检监察队伍,解决纪检干部人员的配备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引进法学、法律等专业的人才,不断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积极作为,切实加强纪检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发展提供平台。通过干部实训、全员培训等方式推动纪检监察人员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1]。打铁必须自身硬。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钻研业务知识,增强法治思维、程序意识,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破解本领恐慌,提升政治监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