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滨江:善待百年遗存
2023-02-07周琳
周琳
仓库变身的展示馆一角
2023年的第一个周末,上海天气回暖,杨浦滨江也迎来了更多游人。他们中有的是一家人集体出游,漫步江岸;有的则是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正赶着第一缕阳光来到网红地,打卡留念。
杨浦滨江,是杨浦区内毗邻黄浦江的岸线地段。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这里先后诞生了我国第一家自来水厂、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煤气厂等中国民族工业的十余个“第一”,数十栋百年工业遗存至今伫立江边,如同一个个工业宝藏,时刻见证着江岸巨变、城市更新。
2019年11月2日下午,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沿滨江栈桥察看黄浦江两岸风貌。
近年来,上海市推动黄浦江两岸贯通及滨江岸线转型,杨浦滨江逐漸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为上海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在滨江开发建设管理过程中,政府既算经济账,更算民生账;既算当前账,更算长远账,把最珍贵的滨江临水“第一立面”资源留给人民群众,科学改造公共空间,努力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
2022年11月25日,长江口二号古船在“奋力”轮装载下由横沙码头出发,在经历近12小时的旅程后,从长江吴淞口进入黄浦江,最终抵达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在此安下“新家”。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已有150余年历史,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也是拥有百年记忆的城市工业遗存。从此,百年古船拥抱百年船坞,开始讲述一段新的故事。
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这里将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打造一座可同步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展示教育的活态考古遗址博物馆。老船坞将华丽变身为一颗亮眼的明珠,让更多人欣赏文物考古的魅力神韵,领悟中华文明的深厚滋养,感受人民城市的温暖表情。
杨浦滨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发地,十年巨变,数十栋工业遗存不断变身,见证着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的发展历程,也将江岸还给每个前来旅游和观赏的市民。
走进“绿之丘”,滨江美景尽收眼底。这本是20世纪90年代的烟草机修仓库,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板楼不仅缺乏工艺价值,也不具备明显的建筑特征;如今经精细设计后,老仓库被绿植覆盖,通过悬挑的楼梯和坡地、江岸连接,整个建筑犹如一座巨大的绿桥,市民和游客都能走进仓库,在不知不觉间从城市漫步到江岸。
“本来规划有道路穿越,原定这座建筑是要拆掉的。在盘活工业建筑和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滨江决定保留该建筑,在不影响道路走线的情况下,打开这栋公共建筑,让这里成为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公共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滨江综合体。”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杨浦滨江坚持把江岸的最好空间还给百姓。作为投身改造工程十余年的建设者,钱亮见证了这一巨变:沿江密布的逐步“退休”的码头、厂房、仓库,从居民亲水的障碍,变成居民可触摸、可阅读、可感知的网红打卡地。
工业遗存按照最适合的方向,找到了全新的打开方式:百年的明华糖仓,变身集会议和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也成为创新创业等活动的载体;曾经的祥泰木行,成为了如今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曾经被誉为“远东最大制皂厂”的生产原址,变身“皂梦空间”白七咖啡馆;建于1913年的杨树浦发电厂,如今成为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66幢工业遗存被别具匠心地被保留下来,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
2019年,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由此,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全部打通。2020年9月,杨浦滨江区域以其丰厚的文脉资源,及其在改造建设中恰当的保护利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滨江变‘新’了。”钱亮说,国际一线时尚品牌先后把杨浦滨江的百年厂房作为时尚大秀和全球首发地,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全国全民体能大赛等群众活动纷纷在这里上演。
历史的细节值得被记住、被放大。在杨树浦发电厂作业设施中有一组储水、净水装置,拆除两个圆形储水池等上方结构后,留下了两个基坑。设计人员保留其中一处基坑作为雨水花园,种植芒草等净水植物,池中铺有鹅卵石,大雨时调蓄降水、滞缓雨水排入市政管网,百年的建筑以另一种方式,融入城市生活。
“在滨江开发建设管理过程中,政府既算经济账,更算民生账;既算当前账,更算长远账,把最珍贵的滨江临水‘第一立面’资源留给人民群众,科学改造公共空间,努力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至今,滨江南段建成开放公共绿地约21.6万平方米。”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说。
滨江岸线在改造提升过程中,对老宅子、老街区保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在离杨浦滨江不远的大桥街道86号街坊——三益里,旧改已基本完成,一栋栋石库门里弄正被仔细测量,同时与历史图纸反复对比,希望通过保留修缮、更新复建的方式重现历史肌理,恢复昔日荣光。
“根据历史图纸可知,曾经这是一栋南有小院、北有天井,立帖式木构架承重的建筑。门楣处均有明显的三角形西式山花和线脚装饰,二层楼板处立面有封梁的装饰雕花木板,极其精美。”三益里项目部工作人员指着地块中一栋新式石库门里弄建筑说,本次更新改建过程中,会在充分研究历史图纸和现状建筑的基础上,完整恢复新式石库门里弄的风格特征。
杨浦滨江一览
里弄风貌老建筑,是滨江区域又一特殊的老财富。与杨树浦路以南的老厂房改造方案不同,杨树浦路以北的里弄建筑将实施风貌保护,不少典型里弄将整体保留,有的计划作为居住功能,将通过保留改造、更新改建,延续其里弄风貌肌理,成为特色的“海派社区”。
将老厂房、老街区保留下来,“三益里”“崇业里”等风貌保护街坊,不仅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又凝聚三至四代杨树浦人的乡愁记忆,保留这些历史里弄名称是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必然要求。
“我们对滨江南段范围内50年以上历史建筑的建造年代、房屋类型、现状情况、占地面积、是否纳入旧改范围进行了普查,重点对里弄建筑的建造年代、建筑质量、特色构件等建筑本体情况,以及其所形成的街道界面、巷弄格局、风貌肌理和区域历史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和甄别分析。”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综合业務科科长成元一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杨树浦路沿线有22个街坊被列为风貌保护街坊,这里将打造成“露天博物馆”,把周边丰富的历史建筑连接起来。
2021年底集中签约的定海路街道146地块,曾是30多年前作家笔下的上海“穷街”,二级旧里改造后,这里正式将拎马桶封进史册。当“穷街”变为“秀带”,定海路街道大规模收集社区记忆,请大学生走进十九棉社区,让老居民在老屋前留下全家福,用影像和口述史等方式,留住城区烟火、社区记忆、美丽乡愁。
旧改前的老门牌号码、家里的暖水壶饼干盒等老物件、老邻居们的全家福,都被收藏在名为“定海之窗”的小小展示馆里。“常常会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三三两两相约回来看看。”展示馆工作人员说。
百年遗存改造的想法并非都来自纸面想象,不少是来自市民的金点子。
“我曾是上海制皂厂的一名老员工,对制皂厂的排污区很熟悉,记忆中这里总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听说这里要改造了,能不能既保留历史,又让这片区域充满香气?”滨江建设者收到了这样一份建议。
正是在这一启发下,“皂梦空间”计划启动了,一家名为“白七”的咖啡厅取代了制皂厂的排污区。咖啡的香气中,人们可以浏览制皂的历史,品尝肥皂造型的蛋糕,还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手工皂,咖啡厅的“白”“七”合并起来就是“皂”字。
滨江南段设置了9个党群服务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处,每个站点都是一处人民建议征集点。“有时寥寥数语也会有很大启发,无论建议后续是否得到采纳转化,每条都对群众有反馈、有互动。”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孟涛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滨江平台启动至今,收到了1400余条群众建议。
“一座人民城市应该兼具发展动力、宜居魅力、治理活力。”
杨浦滨江在改造过程中,“一线工作法”贯穿始末。“滨江的场馆之间距离较远,党群服务中心所在位置不起眼,盲人很难找到”“滨江的指示牌不多,因为语言沟通不便,聋人朋友连找厕所都要花很长时间”……来自盲人协会、聋人协会的代表意见,直接促使了《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的出台,让滨江真正“无障碍”。
新旧动能转换
离杨浦滨江不远的长阳路上,一个“世界级创谷”——长阳创谷,正从老厂房中脱颖而出。长阳创谷所在地,原为日商1920年所建的东华纱厂,后为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国有纺织业的辉煌逐渐告别历史舞台,原本闲置的老厂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下“创”出一片新天地。
风貌上,工厂主体建筑完整保留。原有桁车、吊臂重新改造为过街廊道、园区装饰,原厂铁轨、管道、仪表、控制箱等元素则尽量修旧如旧。
内核里,坚持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杨浦区充分利用自身高校集聚的智力优势,将复旦、同济、财大等区域内高校的创新、创业资源导入园区,旧集装箱变成政务服务站,打通毕业到创业的壁垒。
纺织机轰鸣声转换为键盘声,百年老厂房成为拥有200多家创新经济企业的“双创”高地,“AI+园区”的场景打造,让不少游客也慕名而来,这里也逐渐成为上海工业旅游季的打卡胜地。
杨浦滨江南段,是黄浦江浦西核心段最后一片成片开发区域。目前,美团上海科技中心、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抖音集团上海滨江中心、中交集团上海总部、中节能上海首座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的总部秀园初具规模。
结合区域内优势产业,星罗棋布的工业厂房找到新的定位、焕发新的生命。作为片区内主要的厂房建筑之一,电站辅机厂西厂将被改造成面向“Z世代”(互联网世代)的体验式办公场所,在同一座建筑里,兼顾老工业遗存保留和新建空间改造。
“大创谷功能区占地约2平方公里,依托中纺机老厂房改造而成,持续打造健康、生态的‘双创’街区,是新旧动能转换、产城融合的成功实践,目前对标‘世界级创谷’建设目标。”在杨浦区区长薛侃看来,杨浦滨江是一块宝贵的黄金水岸,经十余年规划开发,已完成核心区土地收储约千余亩,2021年以来陆续开工不少重大功能性项目。
在1月6日结束的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杨浦区提出了新的目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密度、产业集聚度、品牌标识度。着力推动滨江开发再提速,深度融入“一江一河”战略,对标“世界级滨水区”定位,系统性、前瞻性谋划推进杨浦滨江建设。
“一座人民城市应该兼具发展动力、宜居魅力、治理活力。”谢坚钢说,杨浦将继续深挖潜力,加快打造在线新经济、现代设计、智能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创新秀带、产业秀带、人才秀带,把杨浦60.61平方公里土地打造成创新创业的福地、智慧智能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