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初探*

2023-02-07韦嘉羽刘美玲宋菊红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江南地区跨学科

韦嘉羽 刘美玲 宋菊红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张林林 南京市力人学校

传统学科间界限分明,各学科的知识常被割裂,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知识是相互联系、交叉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简称《新课标》,下同),都提到要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如历史《新课标》提到要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1],这体现出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和各学科尤其是地理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本文以《江南地区的开发》双师课堂为例,将地理知识运用于历史学习,优化历史教学。

一、历史学科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分科教学中,每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师、教材、教法等,原本相通的知识被人为地分裂,学科间的联系容易被忽视。历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之处较多,在历史课堂上只讲与历史有关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的完整性。

在历史《新课标》中,“时空观念”是重要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观察和分析历史[2]。历史教师习惯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讲解史实,对事件发生的地点仅是蜻蜓点水,而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如在讲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起源》与《原始农耕生活》时,书上《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和《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不可忽视,这两幅地图能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一些重要早期人类和农耕文明的位置,明确水源、气候等自然因素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加立体地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在自然地理知识作为历史教学辅助的同时,人文地理知识也可适当运用于历史课堂。[3]我们可尝试引入地理的区位因素分析法,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历史,进一步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而在研究人类文明发展时,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作用;地理作为一门跨自然、人文科学的学科,与历史有紧密联系,因此它可以成为历史教学的助手。史、地跨学科教学在以历史为主导的前提下,将地理融入历史课堂,让学生明白学科间是相互关联的,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史、地跨学科教学带来的不仅是地理知识,还有地理的思维方式,这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让教师能寻找到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二、历史跨学科教学的实践

江南地区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才成为中国最繁华富庶的地区之一,因江南地区地位特殊,许多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对生活在江浙的学生来说,以史地结合的方式探究自己生活的地区,能使学生利用综合知识多角度了解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经过和表现,七年级下册第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提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这两课都与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关;而人教版初中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研究的范围恰好与江南地区高度重合。[4]因此将这节地理课的相关知识以跨学科教学的方式融入历史课,弥补了历史教学中对地理因素分析不足的缺憾,最终整合成《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题。该课题需实施双师课堂教学,双师课堂是一种很好的历史跨学科形式,根据两位教师的教学进度,将某一学科某一章节内容进行融合,达到教师“1+1〉2”的高效作用[5]。双师课堂有两种主要模式:1.单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因不会过多占用课时,这种模式适用于大部分教学环境;2.跨学科知识整合,逐层递进,这种课堂内容复杂、有深度,对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学生课堂参与都有极高要求。

(一)教学目标

历史与地理跨学科教学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本课的跨学科教学目标如下:

历史

1.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研读史料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经过。

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对比开发前后的江南地区,体会该地区发展的表现。

3.感受江南地区的繁华富庶,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知道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地理

1.根据文字、地图等资料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位置和范围,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河流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次跨学科教学确定2 个融合点:

1.从核心素养角度融合:历史的时空观念与地理综合思维中的时空综合都对学生“时空观念”的掌握做出了要求,基于此确立跨学科教学的融合点。

2.从学科内容角度融合:历史学科涉及江南地区的课程有《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宋代经济的发展》,地理学科有《“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基于此整合成《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题。

(二)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以历史教师为主导,地理教师为辅助。这节课探究江南地区变繁华的原因、过程与结果:开发前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开发江南地区所需的社会条件、江南地区开发带来的结果。

历史教师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诗句与现代江南的图片引入江南地区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是否自古至今都如此繁华?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1)历史教师介绍开发前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

教师呈现《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语句:“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无饿冻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使学生认识到在汉代江南地区贫穷落后的原因是“地广人稀”。教师呈现《两汉时期南北人口占比图》引导学生说出人口少会导致劳动力缺乏,并让学生知道江南地区虽然落后,但鲜有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而导入地理教师对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介绍。

(2)地理教师介绍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

教师给出《中国行政区划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行政区划图》,指出江南地区的核心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其位置特点:1.长江三角洲在长江下游,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2.地处北纬30°—32°,处于低纬度和中纬度交界处。3.东临黄海、东海。

学生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归纳该地区地形、地势特点,进一步探究河湖的特征。最后,学生讨论并回答出“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多广阔的平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但流速平缓”等答案。

教师给出南京年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引导学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点: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并结合地形、河流,归纳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其产业发展。

结论: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有着发达便利的水运交通;地形平坦开阔,以平原为主;河流平缓,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充足;该地区主要农业类型为种植业和渔业。

(3)历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开发江南地区的社会条件

历史教师指出地理教师介绍的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在现代看来是优势,但在两汉时期,由于人口、生产力、技术的限制,这些条件是一种阻碍。教师帮学生回忆两汉时期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学生分组讨论原因。

学生得出“劳动力缺乏使广阔的平原无法开发利用”,“技术落后使密布的河网成为出行障碍,落后的技术也难以抵挡洪灾”,“湿热的气候引起身体不适,滋生病菌、蚊虫”的结论。

教师请学生思考对策:首先,让学生明白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其次,教师举例荻塘、白堤、南朝的船只,使学生明白生产技术包括农业、水利工程和造船等技术。最后,教师呈现《西汉至南宋气温变化曲线图》,解释寒冷期与温暖期南方气候变得更加适宜,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1 西汉至南宋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师呈现《秦汉至唐宋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图》,说明江南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越的气候条件也促使江南经济超越北方。

师生共同总结完成表格:

表1 江南地区的变化

(4)历史教师介绍江南地区开发的结果

教师呈现《宋书》的史料:“江南之为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体现江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较繁盛的地区。教师呈现《宋史》的史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得出“南宋的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结论。教师呈现《汉代、唐后期、宋代经济分布的变化图》,指出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变化。

最后,师生总结:江南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河网密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技术与工具匮乏,自然条件成为阻碍。随着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劳动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被带到江南地区,将阻碍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推动了江南的进步。江南地区从东晋南朝开始开发,直到南宋时期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至今仍繁荣发达。

三、历史学科跨学科教学的反思

历史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一些要点。

第一,历史跨学科教学要保证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与自身独立性,制定出融合目标。例如《江南地区的开发》这节融合课,历史着重研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与结果,地理学科作为辅助,介绍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综合分析江南地区如何化劣势为优势。这也体现了史、地两门学科共有的“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空下看待江南地区。

第二,跨学科教学要考虑课堂容量。跨学科教学内容较多,而课堂时间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故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取舍,在以历史内容为主的前提下,使其他学科的知识服务于历史教学。

第三,跨学科教学要严谨。一些概念在学科间有差异,如历史书中的“江南地区”在地理书中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此要界定清某些概念。

总之,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它可以通过建立学科间的联系,维护知识完整性。将这种教学形式运用于历史教学,可以丰富历史课堂,有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注释】

[1] 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第 2、39、60 页。

[2] 徐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教师教育学报》2022 第9 期,第70 页。

[3] 金月潭:《高中历史教学中地理知识的运用研究》,河南师范大学2017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2—23 页。

[4] 何荣昌:《古代长江三角洲江南经济区的形成》,《苏州大学学报》1988 第2 期,第105 页。

[5] 赵正然:《双师型教师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6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9 页。

猜你喜欢

长江三角洲江南地区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女性服饰时尚消费状况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16年1-9月)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及其社会意蕴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贸易转型及发展思路
“新苏南模式”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资源概况与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