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Link数据链信道传输模型及特性研究

2023-02-07毛忠阳赵志勇刘锡国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天波数据链短波

张 洋,毛忠阳,赵志勇,张 嵩,刘锡国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1)

0 引言

数据链是取得重要信息、提升单元节点迅速作出反应、实现协同设计、完成全信息化的核心系统。传统观点认为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证信息安全、可靠的分发共享,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发射功率从而提升接收信噪比,事实证明这样做效费比是非常低的。伴随着时代的更替,进入了信息化极大发展的时代,各个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采用各类信道接入技术,找到了在低发射功率条件下显著提高数据链系统可靠性的方案,成本低、效果好。

在发展数据链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信道接入技术架构[1-9],以便既能解决信道控制技术与无特定中心网络之间的矛盾,又同时考虑多网络的信道控制技术,做到多网互联互通,也可以分时工作;这种灵活的传输信道控制技术应该能够适应实际情况,设计出对应的网络管理设计方案,使得整个系统发挥最大效能。因此全面了解数据链信息传输通道尤为重要。

1 数据链的信息传输通道接入技术

1.1 信道传输特征分析

信道是通信容易发生问题的核心环节,对于其特征的分析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从物理层角度研究发现,信道通常具有如下共同特性[10-12]:

1)信道作为通信传输的核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受发送和接收设备的控制和限制;

2)收发两端面临的大部分信道环境满足线性叠加关系,但某些客观环境因素可能导致非线性变化;

3)通信信号的衰减因子通常随时间快速变化,这种随机快变通常对通信是很大的障碍;

4)通信信号从发端到收端的时间延迟通常也是快速变化的,对通信带来一定的影响;

5)即使没有通信信号输入,信道也是恒定存在噪声干扰信号,通常表现为叠加的形式。

常规信道传输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常规信道传输示意图

1.2 经典Link数据链传输信道形式

从经典Link数据链的发展、工作和特点来看,其数据链的信息传输通道采用无线信道。不同频段的传输信道具有不同的信道特征,对电磁波的传输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数据链应选择适当的信道以满足信息传输信道的特点。当前数据链系统信息传输的信道主要有短波信道、超短波信道和微波信道。表1给出了几种典型Link数据链系统的传输信道[13-15]。

通过分析表1可以看出,数据链信息传输所使用的无线信道主要包括HF频段、UHF频段和微波频段。

表1 几种典型数据链系统的传输信道

1.2.1 短波信道

短波频段的波长为100~10 m(频率为3~30 MHz),实际上,往往也把中波的高频段(1.5~3 MHz)归到短波波段。Link-11数据链和Link-22数据链都采用此段以实现超视距传输。

短波频段的信息传输主要有两种电磁波传输方式:地波传输方式和天波传输方式。

1)地波传输方式。地波是通信信号远距离传输的一种重要方式。地波适用于垂直极化波传输,大地对水平极化波吸收衰减大。地球表面的集肤效应对地波传播造成衰耗,并且衰耗随电波频率的增加而迅速增大,长波、中波由于频率低,加上绕射能力强,利用这种传播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地波传播受季节、昼夜变化影响小,而且由于地球表面的电性能及地貌、地物等并不随时间很快变化,基本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地波信号传输比较稳定。

2)天波传输方式。天波传播是利用地球大气层的顶端电离层、地表等介质进行一次或多次反射传输的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传输距离远,是短波的主要传播方式。

短波信道具有传输距离远、存在盲区、信道拥挤、信道不稳定、抗毁性强等特点。天波传输是短波信号的主要传播方式。天波经电离层一次反射可达数千千米。如再经地面反射,则多跳传播可到达地球上任何地点。但是,天波传播受电离层变化和多径传输的较大影响而极不稳定,存在着严重的信号衰落现象。

1.2.2 UHF信道

Link-4A和Link-11数据链的对空通信采用了UHF频段。

UHF信道以视距传播方式为主。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频率存在理论上限值,即天波通信中的最大可用频率。频率在30 MHz以上的超短波频段(包括微波频段)无线电波已超出电离层反射的最大可用频率。与短波、中波和长波相比,UHF频段频率较高,在大地中所感应的电流远大于短波、中波和长波感应电流,信号能量由于被地表面大量吸收而沿地面传播路径迅速衰减,传播距离非常有限,不宜采用地波传播。因此,超短波频段的电波主要采用视距传播方式。Link-4A和Link-11数据链的对空通信频段均采用了UHF频段,视距传播是其主要的电波传播方式。

UHF信道通信距离与平台高度密切相关。发送平台在地面/海面时,接收平台飞行高度越高,视线范围越大,因而通信距离越远;地面天线高度越高,通信距离越远。将天线架高(高山或高大建筑物)将有效延伸视距传播距离;相同条件下,发送平台在空中时,与接收平台的通信距离增加。

1.3 网络化信息传输结构

数据链本质上是一个通信网,其信息传输通常具有网络化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通信网的组成

如图3所示,通信网的拓扑结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即单一链接中心的星型网、分层分级实现控制的树型网、链路数目繁多的网状网、闭合环路节点组成的环状网以及总线连接节点的总线型网等。

图3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1.4 经典Link数据链信道调制技术

经典Link数据链传输系统通常由各类编码、加密、调制等部分组成,其中最核心的是其采用的调制技术。

数据链通信中使用的典型调制技术有FSK、QPSK、MSK等,如表2所示。

表2 数据链调制方式

2 数据链信息传输通道的建立

2.1 Link-16数据传输系统架构

经过前面的分析,以Link-16数据链为例,其传输通道广泛采用了级联编码、网格编码调制、多进制调制等技术。

Link-16数据传输系统建立于表3中。

表3 Link-16数据传输系统

2.2 基于OPNET的数据链传输信道建模

本文利用OPNET软件对Link-16数据链进行传输仿真。在OPNET中建立模型,并在在物理层采用了OPNET的建模机制,对数据链信息传输通道进行模拟。

数据链通信需要考虑各类噪声、干扰等因素影响,运用OPNET进行数据链仿真能综合考察数据链信道误码率、丢包率、质量等重要指标。仿真一个数据链系统的传输过程要综合考虑各种信道问题。本文通过OPNET仿真设计了52个数据链工作节点,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各节点性能配置相同。各数据链节点联合组成网状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通信采用无线信道连接的方式,并设计了各种数据链通信环境以检验其性能指标。

图4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采用MSK调制,带宽、码元传输速率、工作频段设置符合经典Link数据链的标准。图5中分别表示了信道传输的平均延时、错误数据、有效数据和接入节点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如图5所示当数据量达到较大值时才开始出现丢失的数据,在数据量较小时没有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延时、丢包数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上,可以看出基于MSK调制的数据链信道传输性能是比较理想的。

图5 信道性能参数

3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经典Link数据链传输信道、特性和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了经典Link数据链信道所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所起的作用。针对各种关键技术选取Link-16数据链进行传输仿真。最后依据Link-16数据链模型理清数据链信息传输通道模型的思路,研究结论表明,数据链的信息传输通道在整个数据链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数据链应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天波数据链短波
An active tunable Fano switch in a plasmafilled superlattice array
多平台通用数据链助力未来战场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实施中数据链应用探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数据链信噪比估计算法
一种无人机数据链信道选择和功率控制方法
乐海短波
潘石屹刷新朋友圈
工运短波
工运短波
绿野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