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与高校体育赛事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2-07杨箫帆
杨箫帆
(山西省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导向的重要责任。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出台,再次强调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现代高效要承担起育人、育德智体全面发展之人,从教育制度、教育方式、教师培养等方面强化教育改革力度,尤其是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研究表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单纯依靠体育教学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能,不利于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全民健身背景下,需要高校充分结合现有资源,以体育赛事为核心,辅以健美操等娱乐化的体育项目,实现“娱乐体育项目+体育赛事”融合发展新模式,更好的发挥体育功能,提升当代大学生身体机能。
1、健美操运动价值
1.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水平
健美操的创编立足于生理学、解剖学、人体造型学、体育美学等,是建立在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健美操运动的每一个动作都对整体和局部目标的针对性。从运动属性来看,健美操运动属于有氧运动,动作编排比较轻盈,动作花样较多,符合年轻群体对动作的要求,像跳跃、翻滚、托举等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力量,锻炼学生耐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使学生的身体机能通过长期训练达到一定的灵敏性和平衡性。此外,健美操运动不像长跑运动那样平缓,也不像太极拳运动那样缓慢,健美操通常以活跃、动作幅度大的动作形式呈现,更能增加能耗,促进新陈代谢。长期参与健美操训练,还有利于疏通全身的血液循环,强化呼吸技能与神经系统技能等,对提高学生的生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由于健美操训练强度大,有较多的跑跳运动,对于初学者无疑是一项艰难痛苦的运动。健美操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长期、反复、艰苦的过程,对学生的耐力有较高的要求,当然一旦大学生充分掌握了健美操运动的相关技巧,也就预示着学生耐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毅力,让学生养成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品格。健美操运动更多以多人表演项目出现,在日常练习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整个项目的表演,需要密切配合,需要建立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配合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团队协作意识。
1.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智育水平
人的智力更多依赖于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良好的体制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健美操作为一项有氧运动,通过快速、活跃的运动方式,能够加速脑部氧气循环,确保脑部供氧充足,有利于健全大脑神经细胞发育。运动强度的刺激,使大脑获取更充足的氧气,大脑神经细胞的分支和凸起增多,促进大脑接收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加上健美操运动中各动作切换速度较快,更好地锻炼人们大脑的思维能力,给大脑和神经系统提供各种各样的刺激信息,有利于提升大脑皮层活动强度,提高大脑皮层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感知问题的能力。
2、健美操与高校体育赛事融合发展的依据及落脚点
2.1、健美操与高校体育赛事融合发展的依据
(1)缺乏合理性的竞赛制度。
结合我国体育赛事现状,可将健美操运动竞赛划分为地方性赛事和全国性赛事两种,地方性赛事多由地方行业协会举办的健美操赛事,或者由省市体协主办的健美操赛事,受限于地形赛事推广和宣传力度,很少有高校参与地方性赛事。全国性赛事涵盖的健美操赛事类型更加多元,主要包括国内体育学院的健美操赛事、健美操锦标赛、高校健美操赛事等。从当前高校参与健美操赛事的情况看,高校参与全国性健美操赛事的机会较多,但是参与全国性赛事的高校数量却不多,主要原因在于高校体育经费有限,不足以支撑其参与全国性体育赛事。此外,参赛路途遥远也是导致高校参与全国性赛事积极性低的重要原因。从竞赛制度上看,我国迫切需要优化健美操赛事制度,从提升高校师生参赛积极性出发,给予更多高校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表现自己的舞台,从而让高校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2)健美操教室专业水平不足。
在高校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健美操运动教学中,健美操专业教师肩负着大学生日常组织训练和管理,是培养优秀健美操运动员的中坚力量。健美操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运动,对提升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较高要求,要求健美操教室除具备强健的体能外,还需具备深厚的艺术鉴赏和审美情趣。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师并非专业的技术人员,而是由其他体育项目的老师代为指导,缺乏应有的专业性,无法对学生提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甚至还有的健美操教室采取边学变教的方式,自己还没有把技能关键点掌握好、吃透,就展开教学,缺乏应有的教学创新,不利于学生对正确技能的掌握,也不利于提升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整体训练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3)健美操运动科研水平不高。
健美操运动是由音乐、舞蹈、体操等多项体育运动共同创建形成的运动项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健美操教学,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能锻炼;另一方面又能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相关实验研究表明,我国很多高校的健美操教练员普遍存在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是英语水平差,专业技能不突出等,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不利于健美操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健美操教练员应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养,为高校健美操事业开创新未来。
2.2、健美操与高校体育赛事融合发展的落脚点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行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就高校体育教育而言,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精神,建立健全高校体育竞赛体质,鼓励高校更好的开展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结合全民健身背景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强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媒体角度加强体育教育宣传,吸引更多的高校师生参与体育运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教学氛围。
当前,高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应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室设备和教学手段上下功夫,致力于提升高校教育改革效率。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棘手问题,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坚定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注重以生为本,充分发挥体育功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高校多年来的体育教学时间可以看出,若要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仅靠体育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优势,构建以体育教学为核心,以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等组织为依托的体育活动场地,制定适合大学生体育发展需求的体育教育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对提升学生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3、健美操与高校体育赛事融合发展的对策
3.1、强化对健美操赛事的支持
任何一场赛事的举办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就高校健美操教育而言,其之所以无法得到高效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用于支持高校健美操赛事的经费较少,像健美操运动场地、运动设施、表演服装道具、竞赛活动等都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就目前高校资金情况来看,对于健美操运动项目的支持力度较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美操运动的发展,不利于扩展高校健美操运动的知名度。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健美操运动不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竞赛项目之列,国家体育等相关体育群体对健美操的关注度不高,能提供的建设资金十分有限,无法保证健美操运动项目的正常开展。因此,为缓解这一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应加大对健美操运动的资金支持,借助现有的社会资源,尽可能多的开展健美操运动各项赛事活动,鼓励各高校积极参与健美操运动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二是国家应全面落实对健美操运动的宣传工作,通过人民日报等纸媒、中央新闻等电视媒体、抖音等短视频管道加强对健美操运动的宣传力度,宣传健美操运动的健身优势,鼓励广大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积极吸引社会企业加大对健美操运动项目的投资;三是国家相关部门应不断建立健全健美操运动的奖励机制,通过增加健美操各类奖项数量及奖金数量等,鼓励更多的高校重视健美操运动,真正将健美操运动纳入高校重点体育课程。
3.2、积极参与健美操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体育训练相比,竞赛形式的体育训练更具有观赏性、竞技性和规范性,更能激发参赛人员的胜负欲,就健美操赛事而言,通过参与健美操赛事,更能提升学生的胜负欲,激发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积极性。当前,随着高校健美操竞赛活动类型的不断丰富,无论是全国性赛事还是地方性赛事都逐渐增多,为高校健美操运动发展提供了更多展现的平台。所以,高校应紧紧抓住参与健美操赛事的机会,积极参与全国性、地方性甚至校内赛事,为运动员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好地实现高校健美操运动与体育赛事的融合发展,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下作者将从这三个层面分别阐述高校健美操运动与体育赛事融合的对策。
(1)以赛促教。
健美操运动与体育赛事的融合更能提高健美操教练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健美操赛事中,由于比赛紧张气氛的烘托,使得参赛学生的精神会在较长时间下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导致比赛现场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比赛前的突发问题,教师如何快速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教师而言都是一大挑战。而且在赛事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裁判员”和“教练员”面对角色的转变,对教师而言也是一大挑战,更能锻炼教师的职业素养,让教师在赛事中养成灵活应对学生各种表现的能力。此外,比赛过程,对对手能力的分析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近年来,随着选择健美操运动的学生越来越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健美操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健美操运动赛事的举办,有利于强化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相关知识及关键技术的掌握,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条件。
(2)以赛促学。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的要求,需要积极创新高校健美操运动教学模式,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大学生的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是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核心思想。当代大学生年轻充满活力,他们对于刺激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近年来数据调查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让原本积极向上、快乐活泼的大学生群体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尤其是成绩差、心理素质弱的学生群体一旦调控不好自己的情绪甚至会走向不归之路。健美操运动活动性较强,节奏感强,整体团队氛围活跃,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通过手脚灵活转变,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及心态。健美操与体育赛事的融合,能够让学生从健美操赛事中强化纪律意识,强化伙伴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同时还能了解更多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编排,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管理意识,让原本就有健美操天赋的学生更愿意和更有信心做好一件事,为他们的职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赛促练。
健美操运动项目不是单纯的运动项目,是一项运动加理论的综合性项目,健美操与体育赛事的融合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高校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训练情况,适当延长比赛赛程,让学生边训练、边比赛,边比赛、边总结、边提高。并基于自己的能力表现,在赛场上适时发挥,提高学生的比赛胜负欲,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自己的了解,更好地分析自己的战术,从而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赛事。健美操与体育赛事的融合充分改变了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认识,改变对健美操的学习态度,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4、健美操与高校体育赛事融合发展的要点
4.1、建立健全高校健美操赛事组织机构
为更好地实现健美操与体育赛事的融合,还需高校建立完善的健美操赛事组织机构,从根本上保证健美操与体育赛事的科学、合理性。结合我国高校当前的健美操教学现状,作者认为高校健美操赛事组织机构的建立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加强层次化机构设置,结合健美操课程大纲设置要求,对健美操赛事组织、筹备等环节进一步细化,组织成立健美操工作委员会,此外,健美操组织工作的开展需在教务处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建立完善的监察机构,用于监督健美操工作委员会工作,并对已经开展的健美操工作进行评估审核,保证机构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二是权责明确,将健美操各组织机构的成员进行合理的责任划分,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各工作人员工作内容的有序开展。
4.2、建立健全高校健美操赛事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障高校健美操赛事正常开展的保证。与国外健美操运动体系相比,我国健美操赛事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健美赛事制度体系还有很多疏漏,如制度较为分散、不同赛事的制度之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列出了如图1所示制度体系,高校可结合自身需求及实际发展情况,将该制度体系运用到健美操赛事中。
图1 高校啦啦操赛事规章制度体系图
4.3、完善高校健美操赛事品牌体系
建立健全高校健美操赛事品牌体系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强化高校领导的品牌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健美操赛事贯穿于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将这种认识逐渐转化成本校健美操教学的品牌定位,强化高校健美赛事的影响力;二是优化健美操教学模式,当前高校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学生只重视对健美操运动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健美操的实践性过程,无法通过与其他高校成员的既能对比发现自己的问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要求健美操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建立“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健美操赛事实践—赛后分析—总结提升”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健美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提升健美操教学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尤其是受众群体更广泛、团队组织较强的体育项目,健美操作为一项综合性体育项目,能更充分调动全身肢体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健美操赛事作为培养和选拔健美操运动员的主要方式,要求高校重视健美操与体育赛事的融合,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健美操赛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竞赛中强化心理素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与对手的竞技发现自身不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健美操关键技术的掌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