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角下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创建路径探究
2023-02-06孙苗苗
孙苗苗
摘 要:凌家滩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巢湖流域目前发现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凌家滩文化是安徽省史前文化中发展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本文依托凌家滩遗址,挖掘凌家滩文化,分析了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的现实路径,并对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凌家滩遗址;凌家滩文化;考古研学小镇
凌家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巢湖流域的史前人类生活的聚落遗址,距今5800年-5300年。遗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时代和地域特点,由凌家滩遗址(中心聚落)和周边同期小型聚落遗址群共同组成。加快推进凌家滩遗址保护与利用,深入挖掘凌家滩遗址所体现出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全力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可以有效地打造凌家滩特色研学旅行品牌,激发凌家滩文化的内生活力,加强凌家滩考古研究成果的展示阐释,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增强文化自信。
一、凌家滩遗址概况
(一)凌家滩遗址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自1987年以来,共进行了14次发掘,总发掘面积为7000平方米,其中前5次墓葬区发掘面积为2960平方米。其间,发现大型红烧土块遗迹1处,大型祭坛1处,内外环壕2处,墓葬68座;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珍贵文物1200多件,玉龟、玉版、玉人、玉勺等100多件一级文物现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1]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大量带有礼制特点的玉器、石器,以及祭坛、环壕、红烧土块密集区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发现,为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提供了实物例证。[2]
(二)凌家滩文化
凌家滩遗址的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以及墓葬、祭坛等重要遗迹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表明,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就已经有着极高的文明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凌家滩遗址在中国史前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以凌家滩遗址为中心、以裕溪河流域为主体并辐射周边地区的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因其明显的地域和时代特点,丰富的内涵及价值,被专家学者称为“凌家滩文化”,凌家滩文化是中国同时期最发达的史前玉文化之一。[3]
凌家滩文化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无论是制作工艺、器物类型,还是文化内涵,都代表了同时代最高水平。它的出现开启了中国史前以大量使用玉、石礼器为特征的一个崭新时代,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凌家滩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造型之美、制作之精、种类之多,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美学艺术等价值,是中华文化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里程碑。如浮雕玉人,长形方脸、浓眉大眼、头上戴冠、臂戴玉环,腰部有腰带,留有八字胡,几件玉人第一次完整地展示了原始蒙古人種的形体风采,同时也说明了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先民们已有审美观念,他们通过佩戴首饰来装饰自己。出土的玉版和玉龟刻有八角星纹,体现了凌家滩先民的宗教思想,也印证了远古洛书和周易八卦并不仅是神话和传说,在科学文化史上有着特殊意义。出土的玉龙造型完美,刀法简练,因独特而鲜明的造型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些都很好地反映了凌家滩玉石加工技术的高超先进、文化内涵的博大深厚,体现了凌家滩在史前文明中高度发达的文化。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开展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出一批主题鲜明、课程精良、运行规范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积极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探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工程,用原创IP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恰逢其时。
(三)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地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含山县政府已经做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在含山县博物馆内设置了凌家滩文化专题展厅,展览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23件。展陈内容以凌家滩遗址1987-2007年前后5次发掘的工作成果为基础,包括遗址的选址、遗存构成、墓葬形态、出土器物等方面;主题包括凌家滩文物的发现与发掘、凌家滩文物的解读等。
为充分展示凌家滩文化,含山县政府还在凌家滩遗址之上打造了凌家滩文明探源展厅,展厅面积约1200平方米,共展出复制文物20余件。展陈内容包括:凌家滩文化解读,出土玉器等的文化内涵解读;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凌家滩同时期文化发展的情况;凌家滩遗址近10年的考古工作成果。
含山县将在依托凌家滩遗址、传承凌家滩文化的基础上,从考古、文化、学术等角度出发,在凌家滩形成研学、农业、养老、文创、商业等内容的旅游产业闭环,创建集研究学习、文化旅游、民俗体验、遗址展示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第一个互动体验式考古研学小镇。
二、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文化遗址的保护传承
优秀的文化遗迹、考古遗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创建特色小镇可以在对文化遗迹、考古遗址进行保护、修复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相关资源。凌家滩遗址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以遗址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创建,可以有效减少滥伐、强占、乱建等行为,可以持续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创建考古研学小镇,可深入挖掘凌家滩文化内涵,全面解读凌家滩的悠久文化及历史传承,对保护凌家滩遗址、传承凌家滩文化、促进含山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速度缓慢,发展动能不足,发展活力不够,且农村居民可以享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远远不够充分。含山县依托凌家滩遗址,就地创建考古研学小镇,可以发挥凌家滩遗址独特的文化优势、地理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激发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引入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推进现代服务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三)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凌家滩遗址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高的知名度,因此它对游客的吸引力是很强的,可以以凌家滩遗址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景点联动发展。以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创建为契机,把凌家滩遗址与含山县其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推动含山县文旅产业的发展。
含山县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为含山县居民致富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利用丰富的研学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研学旅游业,创建考古研学特色小镇,可以很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生态观念:保护性开放凌家滩遗址,塑造与凌家滩遗址相协调的景观环境,实现考古研学小镇可持续发展
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首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遗址保护第一、适度开发的原则。为此含山县可以在遗址原址上方,大量栽种不同类型的植被以勾勒出遗址原址的形态,展示遗址地下的格局和形制,这样既可以保护凌家滩遗址又可以展现凌家滩遗址的风貌。
凌家滩遗址的周围大多是农业用地,凌家滩遗址和周围的农田相融合,与周边的田园风光相辉映,是含山县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的一个亮点。因此要管理好遗址内部往来的车辆,不能让现代化车辆的到来破坏凌家滩遗址的历史氛围,破坏遗址周围的田园风光,降低游客的体验质量。含山县可以使用植被种植、树木掩映等方式,在凌家滩遗址内部建立景观大道,采用观光电动车、助力车等交通工具搭载游客,让游客彻底融入凌家滩史前文明的场景之中,激发游客对凌家滩史前历史的想象。
(二)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扩大凌家滩文化的影响力
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应抢占先机,立足凌家滩古文化大遗址这一本体价值,以凌家滩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凌家滩玉文化、龙凤文化、陶器文化,将凌家滩文化与旅游产业紧紧结合起来。如依托凌家滩遗址特有的文化资源,打造考古研学主题的文化旅游体验区;构建“考古+古文明+旅游+N”综合型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创建凌家滩史前文明诞生地研学、科普等品牌;建立生态适宜、城乡和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低碳考古研学基地;建设陶器作坊、玉器作坊、篆刻工作室等,让游客在参与陶器、玉器等器物的制作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打造凌家滩文化IP,将其产品化、市场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渠道进行售卖;打造国家级考古研学永久论坛会址,进一步挖掘凌家滩文化的深度内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多措并舉,促进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整套文化创意产业链,带动凌家滩周边乡村振兴,扩大凌家滩文化影响力。
(三)依托农业资源: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探索“研学+旅游+农业”新模式
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区域内农业资源丰富,周边有农业水稻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生态湿地系统,可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和科技农业种植基地。可以以研学旅游业为引领,创建“研学+旅游+农业”新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体,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整体效益。区域范围内可以引导当地企业、居民创建“凌家滩”农业品牌,结合当地农产品特色,发展无公害大米、鹅、鱼、麻油、特色手工艺等产品,并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销售。
依托区域内的农业资源,引入资金开发凌家滩文化创意农业项目。如利用凌家滩遗址周边的农田、水域,开发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农游融合产业;提供油菜花观赏、稻田游玩、水果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举办农民丰收节、凌家滩特色美食节等主题活动。将凌家滩遗址的有形农业生态与无形的历史文化相结合,静态的遗址和动态的活动相结合,让游客在感受凌家滩文化的同时体验农耕,回归田园,从而进一步发展本地农业,振兴乡村经济,释放考古研学小镇农旅融合功能。
(四)发挥主体动力:注重自身宣传,加大投入力度,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创建特色小镇,发挥主体“动力”,既要注重自身宣传,也要加大投入力度,要把借助外力推动和激发内生动力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全面利用电视、报纸、广告牌等传统媒介,介绍凌家滩文化相关知识。二是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特色小镇和国家级研学基地,吸引全国各地的学生人群前来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学习、体验。三是以微信、抖音、微博、今日头条等企业账号为主要宣传路径,形成全线品牌宣传;将线上优惠活动与线下凌家滩文化夜游、露天表演等活动相结合,吸引热爱中国文化的大批粉丝,提升小镇知名度;以社会媒体户外大牌、社区广告、高铁广告等为辅,形成区域内品牌宣传,增加小镇曝光度。
要使考古研学旅游资源的优势得到完全发挥,含山县在广泛宣传小镇的同时,还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体制,力求不断增加对考古研学小镇的投入。增加政府的指导性投入,要求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打造考古研学小镇的专项资金;加大利用企业投资的力度,开放市场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投资考古研学小镇,开发各类上规模、上档次考古研学项目,进一步吸引市场投资;积极鼓励含山县当地的民间资本投资考古研学小镇项目,同时鼓励、准许凌家滩当地农民以房屋、土地、劳务、资金等方式投资项目,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地增加对考古研学小镇的投入。
(五)开启联动模式:促进小镇与周边地区景点一体化开发、一体化管理
以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为突破口,探索建立“1+N”的景点“一体化联动”模式,构建设施共享、功能互补、产业互动、联系紧密的联动关系,促进各景点一体化发展。
目前凌家滩遗址和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都是含山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景区,且两者相距仅5千米,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在旅游开发上应考虑推出一体化开发、一体化管理,实行联票制,借鉴国内其他旅游景区的经验,实行山上游山下住的模式,利用凌家滩研学小镇“吃、住、行、游”综合体的经营模式,有效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此外,含山县在创建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昭关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将古昭关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充分利用昭关古道两侧的楚兵营、滚木坪、烽火台等遗迹开发古战场,打造古军事文化园,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可利用伍子胥的故事、仙女湖的传说吸引游客,进一步打造伍子胥行走路线,打造昭关古道健步走路线,让游客在行走的过程中融入大自然,感悟古昭关文化。也可挖掘运漕古镇1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盘活运漕镇内的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事迹等文化资源,推动运漕古镇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古镇艺创度,丰富古镇文化旅游内涵。
(中共含山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 杨永生,郑宏.含山文化从书:凌家滩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1.
[2] 安徽凌家滩遗址有重要发现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中国经济网,2016-04-23.
[3] 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