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出版现状、问题与路径
——基于 CSSCI 来源期刊(2020—2022)

2023-02-06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报学报学术期刊

朱 娜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 成都 610054)

自从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1],到2021 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组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2],启动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再到2022 年中宣部首次就出版融合发展专门发布文件《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3],对出版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为出版单位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提供了行动指引,多项政策与措施已经连续出台,旨在鼓励和支持融合出版。

学术期刊是展示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高校社科学报又作为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理念及研究成果的载体与传播渠道,在引领学科发展、学术创新,推动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社科学报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落实融合出版的实际行动,也是当前高校社科学报的现实诉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实践与高校社科学报特有的属性,探索高校社科学报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1.文献综述

学者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探索的不同角度对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将融合出版视为提升学术期刊竞争力、增强学术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有效方式。在理论层面,段艳文等系统梳理了当前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现状、面临的普遍问题,从政策推进、内容建设、融合模式、科技应用、全媒体人才五个层面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4]孟超对融媒时代学术期刊的传播路径多元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学术期刊在传播主体、载体和客体上均存在独特性,有效运用融媒体能使学术期刊传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5]陈龙涛认为期刊出版流程再造、期刊编辑素养重塑和期刊集群平台建构,是优化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核心。[6]张海生等分析了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逻辑、模式和实践,并认为学术期刊应积极顺应媒体融合之大势,构建“学术期刊+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融合模式,构筑“作者—读者—编者”之间无障碍实时交互机制。[7]谢文亮从出版融合现状、内涵、发展路径、战略转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加深了对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系统理解。[8]在实践层面,孙永泰对高校社科学报的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为高校社科学报的数字出版提供了实践路向。[9]郭沁等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数字化实践为例,从媒体融合角度探讨了学术期刊从相加到相融的全媒体出版发展进程。[10]包旖旎等探讨了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期刊群的融媒发展创新举措[11],杨丹丹、郭亿华等针对编辑学、海洋类、地理资源类学术期刊的融合出版实践展开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12-15]

这些研究成果为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实践和创新,提供了借鉴,但存在明显不足。现有研究大多数是定性研究,很多研究是以所办刊物为个案的案例分析。研究对象对高校社科学报的关注度不够,有针对性地对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出版的研究比较匮乏,也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为此本文以入选2020 年~2022 年CSSCI 来源期刊的高校社科学报为研究对象,结合办刊实际,分析高校社科学报的融合出版现状,总结主要发展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针对高校社科学报的融合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研究,提高学术期刊出版质量及学术成果传播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入选2020 年~2022 年CSSCI 来源期刊的73 种高校社科学报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其在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收录情况、期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来呈现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出版的现状。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3 年5 月31 日。

选取入选2020 年~2022 年CSSCI 来源期刊的73种高校社科学报为样本期刊的原因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数据库是人文社科领域期刊评价的重要依据,受到学界普遍认可。同时,这些学报大多办刊历史较长、影响力大,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我国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出版的现状。

3.高校社科学报媒体融合出版现状

3.1 学术期刊数据库是高校社科学报数字化出版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通过提供数字内容转化服务,实现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内容网络化共享。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例,调查高校社科学报的收录情况。经调查,73 种高校社科学报都收录在知网数据库,由此基于下载和被引频次产生的数据成为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重要依据。其中的“统计与评价”功能有助于分析每种期刊的出版概况及变化趋势,“核心文献推荐”和“相似文献推荐”功能为文献追踪和查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检索及深度阅读服务。“相关作者和研究机构”的链接为追踪研究热点、作者及其研究团队,提供了便利。其中有55 种样本期刊能网络首发,实现由“刊”到“篇”的过渡,缩短出版周期,提高传播效能。

3.2 期刊官网是高校社科学报开展自主数字出版和传播、在线办公的重要渠道

期刊官网是高校社科学报对外宣传最重要的平台。网站主要功能是实现在线办公、传播渠道的数字化以及宣传期刊动态。本文从网页信息丰富程度、数字化办公程度以及论文获取状态等维度考察网站建设。

在信息丰富程度方面,25 种样本期刊采用知网的采编系统,其网站布局和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提供学报相关信息、在线办公系统、统计下载浏览排行、过刊浏览检索等功能。48 种样本期刊采用独立域名的网站,其内容略有差别。部分学报的网站栏目设置齐全,网站信息更新及时,运营情况良好。部分期刊网站建设则不尽如人意,栏目设置后缺少内容建设,出现栏目空置现象,亟须完善。6 种样本期刊能在官网优先出版。8 种样本期刊有中英文双语内容,尝试国际化与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在数字化办公程度方面,64 种样本期刊通过自建网站或者与知网合作的采编系统实现数字化刊网融合办公模式。大部分样本期刊均实现了集编辑、审稿专家、作者为一体的在线投审稿模式。9 种样本期刊采用“电子邮箱”的方式接收稿件,没有在线办公系统。总体来说,大多数高校社科学报没有达到《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要求的“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坚持一体化发展,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选题策划、论文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16]

在论文获取方面,64 种样本期刊在官网提供开放获取全文在线阅读或免费下载的服务。60 种样本期刊可以统计下载和浏览,以及被引频次排名。8 种样本期刊可以在线阅读整本期刊的电子书。但是总体而言,样本期刊大都停留在“出版数字化”阶段,即将纸质版内容简单转化为PDF 电子文档格式或网页格式。缺乏更深层次的内容增值服务,因而浏览量、下载量都比较低,网络传播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3.3 微信公众号是高校社科学报实现移动化出版的重要载体

微信公众号因应用广泛、传播精准、互动性强,成为高校社科学报宣传和展示期刊的重要窗口,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相关功能,能扩展受众范围,增强传播效果。本文主要从微信公众号的功能设置、月平均发文量和单篇平均阅读量等维度考察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

经统计,69 种样本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3 种样本期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是所在编辑部的公众号,1 种样本期刊《西安交通大学(社科版)》和该校另一本社科期刊《当代经济科学》共用微信公众号——西交社科。

在功能设置上,大多数样本期刊的微信公众号集中在推送期刊目次、往期精选、稿件查询等。内容与官网重合,未能优势互补。部分期刊公众号存在菜单栏链接失效、链接内容空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对于追求学术研究前沿的学术期刊来说是极大遗憾。其中30 种样本期刊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到官网,实现集网站和微信于一体的模式。由此,读者可随时通过手机阅读论文并免费下载;作者可随时在线投稿、查稿、处理稿件或上传最新修改文本;编辑和审稿人可直接进入微信公众号处理或审阅稿件,提交审稿意见。

座位,历来都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不少班主任眼里,排座位如同“排兵布阵”,劳心费神不说,还总有人不满意。

在内容运营上,20 种样本期刊根据文章主题设置专题合集。3 种样本期刊提供中英文摘要。因为高校社科学报都是双月刊,本文统计近2 个月发文量的平均值作为月平均发文量和单篇阅读量为例,分析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根据统计结果,推送频率较高的有18 种样本期刊,两个月推送的文章超过10 篇。单篇平均阅读量是统计近2 个月单篇文章浏览量的平均值。统计结果显示,《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单篇平均阅读量最高,超过2000 次。《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的单篇阅读量超过1000 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两个公众号都入选“CSSCI 源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榜单前两名。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两个期刊影响力高,具有一定的读者基础,其微信内容也会同样能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另外,31 种样本期刊的单篇阅读量在300 次以下,这说明有些样本期刊虽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没有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精细维护,导致传播效果不佳。

4.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出版的路径

4.1 融媒技术赋能高校社科学报内容增值

4.1.1 融媒技术赋能高校社科学报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提出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要把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为重大任务,加强理论武装与理论创新,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群众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及时开展研究解读和引导辨析,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16]社科学术期刊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是与科学技术期刊的重大区别。因此,社科学术期刊既要有涵育学术的主体责任,更要有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自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导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宣传阐释党的政策、弘扬主旋律,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学理性阐释和学术化表达。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73 种样本期刊都抓住时机,精心策划选题,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研究阐释,旨在通过学术研究,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会议刚闭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就组织策划专题文章。其中《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在知网数据库产生近1 万次下载量,充分发挥了思想引导和舆论阵地作用,彰显了高校社科学报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知网数据库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国家重大事件设置专题弘扬主旋律,开展了《辉煌70 载、复兴中国梦——从学术期刊看中国》主题出版工作,全面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兰州大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都有文章入选。由此,通过精选和汇编已出版的优秀论文,知网数据库促进高校社科学报成为主题出版的学术高地,为宣介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营造有利的环境。

4.1.2 融媒技术赋能高校社科学报实现专题化聚合

《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现有学术期刊合理调整办刊定位,鼓励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还“支持高校学报等综合性期刊建立协同出版机制,以专题形式编辑整合内容资源进行网上传播”。[16]因此,高校社科学报可以利用融媒技术对积累的丰富学术内容资源进行二次加工整理成专题或“虚拟专刊”,深挖内容核心价值,增强内容延伸阅读,从而提高学报的传播力。

中国知网数据库分栏目汇集已出版内容,是现成的出版模式。同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也可以设置同样的功能,对学术热点类、高影响力作者类、高影响力科研机构类等进行分类、整合,实现内容聚合和重组。经统计,20 种样本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和4 种样本期刊的官网都根据文章主题设置有栏目合集,采用专题合集进行论文推送,集中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成果。例如,《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特色栏目“区域开发”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工程,所刊出的文章具有政策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拓宽传播范围,该期刊与国家重大战略呼应在官网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为专题设置虚拟专刊,将具有共同主题的论文聚类呈现,通过关联阅读,引导读者进行深度阅读。例如《“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机制研究》入选第六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读者不仅可以在网站的虚拟专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专题研究”中查找到该文,还可以通过“相似文献”功能,链接到其他期刊的文章,进行查找和阅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拓展优秀作品的持续学术生命力,在微信公众号推出“精品回顾”栏目,分专题回顾近年刊发的精品文章,每月一个专题。自2023 年3 月策划栏目开始,已经精选了30 篇文章,单篇阅读量为200~400,实现了学术内容的再生产,给期刊以更长久的传播周期。

4.1.3 融媒技术赋能高校社科学报丰富内容供给

传统学术期刊纸质的出版内容基本以文字为主,图表为辅,呈现方式比较单一。高校社科学报可以根据内容适配不同的媒体,精心策划拓展性内容,呈现更丰富形式,让论文的学术价值得到更好的延伸。《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微信公众号的推文《长江流域文化空间的民族舞蹈区际互动研究——兼论民族舞蹈学研究的流域人类学范式》,增加了论文涉及的东巴舞、热巴舞、仗鼓舞的彩图,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给读者更直观的印象,该篇推文的阅读量为4299,而其他推文的阅读量大多在400-600,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文章。除了图文,还可以用音频、小视频等方式讲解和宣传文章。经统计,有7 种样本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嵌入视频或音频,方便读者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微信公众号开设“名栏视频”栏目邀请作者利用短视频讲解论文,以“文字+音频+视频”立体化展示内容。《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都开设了“漱玉声”栏目,用短视频分享论文,是实现“一种内容、多重载体、复合出版”的积极探索。

另外,考虑适应浅阅读与高传播性的特征,高校社科学报的微信公众号应当以更简洁、概览式的形式呈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加导读,对内容进行精练,方便读者快速提取核心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的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经师·人师”专栏回顾和总结名家大师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其内容提炼了这些名师大家的经典作品。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撰写评介性文章,介绍他们重要学术成就的论文,帮助读者迅速了解相关内容。

4.2 融媒技术赋能高校社科学报创新传播方式

学术期刊的功能不仅仅是内容生产,更重要的是对内容的专业化、精细化打造和对信息的精准推送。《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内容呈现传播方式,更加注重利用新型传播手段,加强全媒体运营推广,提高优质数字出版内容的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3]融媒技术给学术内容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均带来显著的变化,表现在即时的传播时效、多样的传播内容、广泛的传播范围、多媒体化的传播介质、便捷化和互动化的传播方式。这就要求高校社科学报,将学术出版的内容优势与融媒技术的传播优势相结合,实现内容生产和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形成立体化传播格局。

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官方网站侧重于专业性深度阅读,适用于文献查找和深度阅读。高校社科学报可依靠大数据赋能将传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被动检索转化为学术文献精准传播。例如,高校社科学报可以运用大数据挖掘和精准匹配技术,进行领域分析、学术热点分析和学者分析,收集作者信息,确定活跃作者、关联作者,实现精准推送。还可与专业机构合作,如重庆非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学术期刊精准传播系统”。建立基于数据库分析的信息定点推送和个性服务机制,以邮件精准推送,由此做到即时化、精准化、个性化、差异化传播,提升学术成果的传播效力。

微信公众号传播速度快、出版周期短,更容易覆盖更多人群。高校社科学报可以将论文中的专业知识以更为易懂、生动的形式传递给普通受众,开展科普化宣传。2022 年11 月,美国OpenAI 公司发布了基于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人机对话程序ChatGPT,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迅速反应,3 月7 日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文章《Chat GPT的传播特质、逻辑、范式》,整篇文章有理论、有案例、有数据,阅读量达到3.3 万次。

另外,高校社科学报不应局限于学界,而应利用社交网络,扩展内容传播渠道。可尝试运用学习强国、第三方学术型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进行传播,在巩固学界影响力的同时,扩大更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文章《1950 年代末“全党办报”面向地方的体制建设研究》在学习强国和《瞭望智库》平台上的文章阅读量达57 万次,远超其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推文阅读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文章《全球思想史:重思现代全球秩序的思想起源》,由网易网站的明清史研究辑刊转发引起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通过CSSCI 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悦读·论文精选”精选制作论文视频节目。通过“文献推介人”的讲述,将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精彩片段浓缩为五分钟左右的视频,用新的形式传播学术精华,深化媒体融合,实现高效传播。

4.3 融媒技术赋能高校社科学报向知识服务的转变

《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大型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开发综合性学科资讯平台、知识服务平台”。[15]通过融媒技术深入挖掘内容之间的知识关联,搭建知识网络并针对热点问题提供专业知识服务或解决方案,是高校社科学报由内容生产和传播到提供优质知识服务转变的重要方向。依托期刊品牌、知识内容和品牌社群优势,提供知识服务和数据增值服务。

根据前沿资讯、研究动态等推送内容,对热点关注话题快速反应,发挥学术期刊权威的学术价值,其影响力是大众媒体无法达到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元宇宙话题刚开始热议时就策划专题组织刊发文章,共刊发了8 篇文章,为探索前沿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支持。数据显示,无论是在下载方面,还是引用、转载方面,该领域的专题论文均表现优异。其中文章《元宇宙:媒介化社会的未来生态图景》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下载量高达25148 次,被引频次219 次。《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敏锐地捕捉热点,在微信公众号中结合已发表的论文《网络暴力的伦理追问与秩序重建》推送文章《“挖呀挖”爆火之后却是一场无形的伤害》从学术理论角度为公众提供公益性知识服务,将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成果解构为权威的知识信息,重塑出适合移动场景快节奏碎片化阅读的新内容,阅读量达到3000 多次。

高校社科学报还应服务于政府决策、发挥咨政的作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紧扣国家相关农业政策,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已成为“三农”研究的公共学术平台,在“三农”学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几家高校主办的学报,联合打造“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在数字平台上实现学术期刊的专业化转型,创建了数字化专刊《三农问题研究》,多角度多学科地进行深入分析,理论与现实意义俱佳。这是高校社科学报主动回应现实问题,为国家的政策制定和社会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切实发挥智库作用,彰显其社会价值的成功案例,也是高校社科学报结合刊物特色优势进行深度内容挖掘、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

另外,高校社科学报还可通过融媒技术提供学科知识服务,如学术写作培训、学科相关资讯、研究动态、会议信息等。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官网除提供发布过刊、满足检索查询功能外,还发布学术动态和科学信息,能有效提高关注度。《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推出学术写作内容,既丰富公众号的信息,又“以刊育人”提升服务效能。先后推出《好文章的要素》《我是怎样写出优秀博士论文的》《咱要从学术编辑审稿重点里找到写作的突破口》等关于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推文。口语化的标题,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非常适合微信公众号阅读。还推出公益讲座“高水平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分享”的视频链接,尝试从单纯的学术传播,到融入引领学术研究方向,交流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方法等知识服务。

5.结论

通过对73 种高校社科学报在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情况和官网建设及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在融合出版实践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探索和创新,但离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出版存在较大距离。高校社科学报加深对融合出版的认识,不断探索融合出版路径。在内容生产方面,通过数字出版系统,实现论文投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还可利用融媒技术将与论文有关的文本、语音、视频、数据等嵌入,以实现内容的增值。在传播环节,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实现用户的高匹配推送和内容分发,提高高校社科学报传播的效果。还可通过高校社科学报的微信公众号和官网等进行出版融合,拓展传播平台和载体;提高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模式进一步深入挖掘内容之间的知识关联,进一步发展为知识出版,提供有效、权威的知识服务,提高高校社科学报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科学报学报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高校理科学报特色栏目编辑培养途径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创设与发展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数字化新时代文科学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高师系统文科学报2015年会在中井院召开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