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体育强省”到“体育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由来

2023-02-06刘欣然

体育科学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强国总书记

刘欣然,黄 玲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1]2022年2月4日,在举国欢庆壬寅虎年春节之时,我们同时迎来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开幕,这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会。冰雪纯净、赛事迎新,体育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正是这一承载力的具体体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中,提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后,中国迎来的首次全球性的重要体育盛会。这是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重大体育盛会隆重举办过后,有必要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由来,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高度,深入探讨从体育强省到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思想发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生活、工作了17年半,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思想,都源自于在福建省工作期间的亲身实践与思考。1985年6月,习近平同志来到厦门工作,便与鹭岛结下了浓浓的深厚情谊,“要立志做大事”[3]便是其工作作风的生动体现与思想凝练。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众多重要论述中,“体育强国”便孕生于在福建省工作期间所形成的体育理念,从体育强省到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演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构想着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恢宏愿景与伟大蓝图。

1 为建设体育强省而奋斗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间,非常关注体育工作并积极谋划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福建、浙江工作的经历中,许多有关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战略构想都源自于体育强省的亲身实践与思想凝练,值得深入探索、学习与领会。

1.1 体育强省的福建经验

1999年6月,时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为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建院40周年题词“为建设体育强省而奋斗”,在凝聚着“嘉庚精神”的集美大学,留下了习近平同志关于体育强国战略构想的历史一笔。早在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全运会中,福建省仅获5枚金牌、8枚银牌、8枚铜牌,金牌榜排名全国第22位,这与第七届全运会的排名第12位相比,名次退步较大。福建省体育事业的阻滞,引发了习近平同志的深深担忧。当他来到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原福建体育学院)建院40周年庆典现场时,看到高等院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青年学子朝气蓬勃且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时,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与“福建体育要自强”愿景重合。习近平同志对于体育事业的思考,是发自内心且持之以恒的热爱与坚守。在亲临集美大学武术课程现场,看到体育学院莘莘学子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刻苦训练,用激情与汗水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精神时,酝酿已久的体育强省理念更加坚定。习近平同志“为建设体育强省而奋斗”的题词,不仅成为集美大学体育人的思维灯塔与座右铭,也成为指引福建省体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引与航向标。

为了备战第九届全运会,弥补福建省竞技体育的短板,习近平同志主动担任技巧体操协会的名誉会长,并推动实施福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帮助、协调与支持一个竞技体育代表队的措施,促进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在福建省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多次来到漳州女排基地和福建省体工队训练场馆,看望慰问教练员、运动员,鼓励道:“备战九运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希望全体参加人员勇于实践,大胆进取,力争好成绩。”[4]对于体育强省事业的重视,以及接下来工作举措的不断跟进,福建竞技体育事业随之喜结硕果。2001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全运会上,福建省获9枚金牌、9枚银牌、12.5枚铜牌,排名跃升为全国第13位,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习近平同志对于体育强省事业的重视,成为福建省在新世纪改革创新的思想源泉。

2002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总结指出:“加快竞技体育发展,九运会成绩显著。”[5]从八运会到九运会,福建省竞技体育成绩的快速提升,使得习近平同志体育强省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运用与验证,“体育强”即是“省域强”的思想烙印,就此在总书记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系。在习近平同志的体育理念中,为了全面推进福建省现代化事业,体育强省事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小觑。2000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6]中指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要使全省小康水平得以实现,体育强省事业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将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力。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晋江经验”与“泉州现象”[7]中,体育产业所带来的收益有力地促进了体育强省事业的发展。

1.2 体育强省的浙江实践

2002年,习近平同志调任浙江省,也将其体育强省思路带到了之江大地。2003年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中强调:“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8]

习近平同志把全民健康作为基础工程,把发展群众体育作为整个体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分层次举办民企运动会、上市公司运动会、公务员体能大赛、新办体育社团运动会、海洋运动会。[9]198这是体育强省最初设想的再次实践,“强体兴省”的战略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延伸。2004年,《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体育强县(市、区)”和“体育强镇(乡)”的评比活动,“体育强”在省域、市域、县域、乡域中,都需要进一步得到广泛的开展,体育强省计划有步骤地得以推广与铺开。[10]

2005年,习近平同志的体育强省理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拟定形成了《浙江省体育强省建设发展纲要》和《浙江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据郭占恒同志回忆,“习书记曾讲过,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这是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期盼和追求。”[9]196面对这种“期盼”和“追求”,需要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体育赛事的根本出发点,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体育部门动员全省人民都来关心并参与体育,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2005年7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指出:“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争取经过长时期努力,使我省的体育产业较为发达,体育科教水平先进,体育场地设施完备,体育法规基本健全,建成全国领先的全民健身体系,群众体育综合指标和竞技体育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11]为此,浙江省深入推进实施“小康健身工程”“奥运争光工程”“体育产业培育发展工程”等项目,体育强省工作得以全面铺开。这一系列的举措,将体育强省从最初设想逐步落到了规划实施的行动上,就此,体育强省事业成为省域事业发展的落脚点与关键词。

从福建到浙江,从八闽大地到之江潮涌,厦门、宁德、福州、杭州等地,连接起习近平同志关于体育强省的思维足迹,这为今后体育强国战略构想的提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习近平同志的体育强省理念,是体育强国战略构想的理论前身,在福建省、浙江省的思想萌芽与先行实践,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夯实了理论与实践根基。

2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兴盛与体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意义,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体育强国思想的酝酿,可追溯至福建省工作期间,从“体育强省”到“体育强国”的实践,体育已然联结起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的使命。

2.1 “体育强国梦”的酝酿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7月9日,作为党中央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习近平同志在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事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即将实现。”[12]对于这一百年期盼,早在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提出的著名“奥运三问”中就已展现[13],中国人整整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上交了一份完美答卷。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体育事业已然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强国梦”正在实践中逐步酝酿与实施。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指出:“希望全国体育工作者保持优良传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体育事业新发展新进步,在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14]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育事业所处的位置、所任的角色、所担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提及自己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在“我也是体育爱好者”中表露出其深厚的体育情结与情怀。作为一名体育爱好者,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时间里,他坚持每两三个星期利用周末时间攀登福州鼓山,坚持锻炼身体并提倡全民健身,这也为日后“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打下了思想基础。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5]进入新时代,国家强盛与民族振兴的复兴梦,必将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实践,而体育是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基本理念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得到逐步落实。

2.2 新时代的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锻炼利国利民,体育梦想中华复兴。2013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并接受奥林匹克金质勋章时强调:“中国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6]将体育事业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体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重大影响力等想法一直深植于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终构建出“体育强国梦”的宏伟蓝图与伟大构想。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亲切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17]我们要建设体育强国,将其融入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在新时代,“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水平也将与日俱增。2017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8]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就需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关系的强定位,就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不动摇,就需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道德风尚”的正能量,就需要把2022年北京冬奥会办成高质量的盛会。在新时代的方位中,让体育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佳绩、再立新功。2019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际篮联主席穆拉托时的讲话中强调:“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9]国家强盛、人民幸福都蕴含在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实践中,需要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强调:“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20]这些重要讲话,更是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体育将在新时代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与功效。

2.3 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考察时指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21]从中,也透露出体育在民众安危中的重要作用,身强则体健、民强则国强,增强体质、强健体魄需要在体育中锻造与完善,这与毛泽东主席《体育之研究》中所蕴含的体育思想,有着百年间的诠释与呼应。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中提出,将“三个面向”拓展为“四个面向”,将“面向人民健康”[22]纳入其中,更是体现出“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为“不断满足人民生活的美好需要”提供了新的支撑。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23]从重要途径、重要手段、重要动力、重要平台中,足以体现体育事业在整个国家战略发展定位中的地位提升,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四五”时期,体育事业将大有可为也必定能为。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体育与党的事业百年来相伴随行,成为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24]一百年风雨兼程,在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于体育事业寄予了厚望,“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新使命。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奥林匹克频道及其数字平台开播上线的贺信中指出应为推进中华体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25]。体育强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与期盼,作为标志性事业存在的体育,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而不断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增添动力、创造佳绩。

进入新时代,从中国独有的国情与特征出发,着手于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而体育在其中发挥着独有且特殊作用。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26]阐明了体育强国的“强”,不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强”,而是均衡发展的“强”,进一步强调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群众体育关乎国民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竞技体育关乎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唯有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以中国式体育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体育强国的建设被赋予了新的价值意蕴,这也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体育强民与体育强国的协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凸显出其独有的优势与价值,将体育强国建设融汇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3 从“体育强省”到“体育强国”的思维逻辑

20世纪末,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有过体育强省的重要理念,这是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理论前身,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体育强则中国强”已经酝酿了20多个年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体育强的思考,在集美大学留下了历史一笔,在福建省收获了实践真知,在浙江省经过了再次酝酿,从一校到一省,从一省到一国,体育强省的最初设想孕育出体育强国的战略构想,也开创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融入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27]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完整概括,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省”到“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思维逻辑。

3.1 在历史逻辑中呈现“体育强国”的价值

历史逻辑是指历史发展进程中展现出来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反映其历史发展的根本特征和本质属性[28]。对历史的寻访,可以“通古今、知未来、鉴人事、启智识”,正确的历史观是寻求真理的基点。从体育强国的历史演进看,我国关于体育强国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至半个多世纪前[29]。而首次明确将体育强国作为发展目标的表述,则是在198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30]中,从这时起体育事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83年,邓小平同志曾为第五届全运会题词“提高水平,为国争光”,从与国际接轨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要求上提出了对体育强国的期待,以及对中国体育发展的思考[31]。当前我国体育发展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节点上,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历史新征程中,需要顾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历史新矛盾,这些时代新变化正是体育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历史特性与文化自觉[32]。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3],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期,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34]新时代所赋予的体育强国梦,要“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其中,蕴含着极为宏大的历史观与世界观。从体育强省到体育强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中,由省到国、由小及大、由弱至强,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强国战略构想的创立与形成,都遵循着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与认识过程,映射出百年来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的曲折和艰辛,并烙上了不同时代的思想印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50年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35]。在历史实践的检验中,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强国的战略构想,在历史逻辑中逐步演进与丰富,为这一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

3.2 在理论逻辑中突出“体育强国”的贡献

哲学实践本身充满理论思维的观点。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并对人的实践方式与过程起着规制作用。辩证唯物主义,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体育与智育放置在同等高度,在社会价值定位中,把体育看作是就未来人的全面发展重要因素,将体育与政治、经济等问题统筹起来[36]。马克思对体育观的系统阐述,为社会主义政党体育强国理念提供了历史基因,是新时代强国体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哲学根源[37]。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体育事业高度重视,为我国实施体育强国战略构想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定力与行动指引。习近平总书记从体育强省的提出,到体育强国梦的构想,再到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实施,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具体实践。体育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名片,具有丰富的思想元素,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形成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与思维逻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体育强国目标一经提出,就需要落实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文化、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指标体系中,并形成一个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与思维根基[3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育是国家强盛的应有之义”“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一系列的科学论断,都是从体育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以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中生发的理解体育与国家、国力、社会之间的存在关系,能让“体育强国建设”拥有强大的理论武器。“体育”与“强国”的结合,不仅说明了体育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将我国体育事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强国的战略构想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重要体现。

3.3 在实践逻辑中呈现“体育强国”的意义

实践,乃是人之行动的综合反馈,作为主体活动的存在根源,创立出人类发展的独特空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9]认识事物的深刻性与完整性,就需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中,把握体育强国理论与实践二者在认识论中的轨迹,形成推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合力。体育强国建设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社会实践重要内容之一。从体育强省到体育强国,从省域实力到综合国力,存在着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引导体育成为一种生活与生命体验的方式,这便是中国实现体育强国发展的实践逻辑与理性[40],遵循这种实践逻辑和理性才能最终实现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进入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也进入了重要阶段。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的报告中,相继出现了“体育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北京冬季奥运会依然成功举行,“双奥之城”的创建,中国女排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的塑造,中华体育精神的确立,都是关于体育强国的重要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起中华体育的精神谱系,并为人民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1)在群众体育中,落实全民健身发展战略,增加对于群众体育的有效供给,补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全民健身事业持久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2)在竞技体育中,不断深化竞技体育发展创新的核心地位,突显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实践意涵,推进为国争光计划的实施,以“目标引领、布局优化、制度供给、固本培基”[41]等多种模式推进竞技体育强国建设。(3)在学校体育中,围绕“一个核心”、把准“一条主线”、坚持“两个标准”、强化“三个坚持”、牢固“四个树立”、提升“五大着力点”[42],助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4)在体育产业中,发挥体育经济功能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体育强国“五大战略”“九大工程”“六大政策保障”[43],扩大发展空间,优化整体结构,夯实产业基础,实现均衡与全面的协同发展。(5)在体育外交中,发挥体育文化软实力,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体育强国梦,加强与世界多种文化的交融汇集,实现体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将“中国式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才能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实践力量与精神动力。

4 结语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部署,都能够在时间的深处寻找到“福建样板”,是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民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庄重宣告与历史承诺,同时,也意味着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责任愈加重大、使命愈要重担。“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是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与伟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从体育强省到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体育理论,是体育实践在中国的智慧结晶,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与诠释。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强国总书记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强国有我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秦晋争霸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