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造用砂芯粘结剂粘度研究及应用

2023-02-06冯月雪姜爱龙陈海东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粘结剂涂覆测试

冯月雪,李 娜,季 托,姜爱龙,陈海东

(1.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61;2.潍柴动力(潍坊)铸锻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61)

0 前言

在铸造组芯过程中,为避免浸涂涂料和浇注过程中出现砂芯掉落、漂芯等问题,砂芯和砂芯的结合面间,需要用粘结剂进行粘结。目前常用的粘结剂根据材料特性和使用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粘结剂需要进行预加热,使粘结剂熔融到一定温度变为流动的粘性液体,涂覆到砂芯表面后温度下降即产生粘结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热熔胶,此过程需要通过热熔胶机设备进行操作;另外一种粘结剂是在常温进行涂抹,通过放置一段时间或加热烘干产生粘结强度,此种粘结剂的涂覆方式,传统上是采用人工涂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也逐渐出现了自动打胶设备[1]。

自动打胶设备的出现,使现场组芯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更加便捷,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自动打胶设备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粘结剂的流量,使粘结剂的涂覆更加均匀。但与此同时,对粘结剂材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用人工打胶的方式时,相对比较灵活,工人可以根据对粘结剂的手感,判断粘结剂的情况,随时调节打胶的力度,工艺人员对粘结剂材料的关注度,也仅仅主要集中在粘结剂在砂芯间是否能够建立足够的粘结强度;而自动打胶设备,无法像人工一样自动判断粘结剂状态,在设定了压力或流量的情况下,只会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运转,粘结剂材料波动较大时,会导致粘结剂流淌过快形成堆积,或过慢胶量较少形成不了强度,甚至堵塞打胶设备的喷嘴。因此除了粘结强度外,还要关注粘结剂流淌稳定性这一使用过程参数。

对于铸造砂芯粘结剂材料,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标准。根据查阅相关资料,考虑可以通过粘度来表征粘结剂流淌的稳定性。

粘度测量常用方法有毛细管法、落球法、旋转法、振动法等[2]。其中,旋转粘度法,因设备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是目前各种流体粘度测量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旋转粘度计的正确应用,有许多需要关注的注意事项,如被测液体温度、被测液体容器选择、转子转速选择、转子进入液体深度等[3]。为了使铸造用砂芯粘结剂材料更好的稳定应用,我们开展相关试验,重点关注以上因素等对砂芯粘结剂粘度测试结果的影响,为粘结剂采用机器人自动涂覆的稳定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试验内容

采用Fungilab 旋转粘度计,对砂芯粘接剂材料的粘度进行测试,试验内容如下:

(1)转子选择;

(2)操作方式对粘度的影响分析;

(3)转速对粘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

(4)温度对粘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

(5)粘结剂放置时间对粘度的影响分析。

1.1 转子选择

对于转子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测量量程,一般粘度计设备厂家均会提供转子和量程的对应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即可,在此不做过多试验和探索。除考虑量程外,另外需要关注的是所测量流体的状态。

如图1a 所示圆盘形转子,其测试砂芯粘结剂后的状态如图1b 所示,砂芯粘结剂未能完全覆盖住粘度计转子,主要是由于转子进入砂芯粘结剂时,在圆盘底部形成了较大的空腔,而由于砂芯粘结剂的流动性较差,在转子旋转过程中,空腔很难复原,最终影响粘度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在测量砂芯粘结剂时,应尽量避免选用圆盘形的转子,而选用如图1c 所示转子,此时粘结剂材料在转子上的附着状态较好(如图1d 所示),对粘度的测试也会相对稳定。

图1 转子形状及材料附着状态

1.2 操作方式对粘度的影响

在测量性能时,为确保测试数据准确性,通常我们会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性测量,或多测试几组数据取平均值。此时,样品的处理方法对测试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如表1 所示,有以下两种对样品的处理方式。

表1 试验方法

经测试发现,对于方法一的样品处理方式,几次测试的粘度趋势比较混乱,有增高的趋势,也有降低的趋势,表现不一,而且数值差异较大,如图2a 所示;而方法二的样品处理方式,几次测试的粘度变化规律比较一致,如图2b 所示。分析原因,应该是由于连续试验后,粘结剂的表层因裸露于空气中而逐渐固化起皮,且转子上粘附的样品也逐渐固化,影响了转子的转动,从而影响了样品的粘度数据的准确,如图3 所示。

图2 不同样品处理方式的粘度变化

图3 粘结剂表面起皮

因此,为保证样品数据的一致性,后面试验均以方法二的方式开展,即每次实验前搅拌样品、清洗转子,以保证转子的清洁以及样品表面不产生固化起皮。

从图2b 还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粘度呈不断降低的趋势。再延长时间至8min,粘度仍然持续降低,如图4 所示。因此,在规定粘度要求时,需约定试验截止时间,本文后续测试以300s 结束时间时的粘度作为粘度最终值。

图4 粘度随时间变化

粘度测量时,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到粘度测试结果,如转子进入样品的位置、样品搅拌均匀性、样品中是否存在气泡等,均影响样品粘度值的大小。此时需要注意:粘结剂样品挤出置于烧杯中后,尤其是样品比较粘稠时,需要用搅拌棒进行搅拌均匀,避免样品不平以及空腔的存在影响检测准确性;另外,粘结剂上平面需与转子的刻度平齐,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测试的粘度值发生偏差,因此,除了样品要尽量平整,还需要操作人员仔细观察,使样品尽量和刻度对齐。

为验证测试数据的波动范围,采用同一样品、同一参数,严格按照以上试验方法,进行重复性试验:温度20℃,转速50r/min,以300s 结束时的粘度数据作为最终粘度值。共进行10 次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粘度测试结果

由表中数据,测量的极差为940mPa·s。根据设备转子(R7)和转速(50r/min)选择,设备在此设定下的量程80000mPa·s,设备的精度±1%,即±800mPa·s,测量的数据在可接受范围内。

1.3 转速对粘度的影响

设定不同的转子转速进行粘度测试,转速(转/min)分别为12,20,30,50,80,如图所示,随着转子转速增大,测试的粘度呈现降低趋势,且由70000mPa·s 之余到10000mPa·s 之余,相差较大。

1.4 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图5 粘度随转子转速变化

为研究温度对砂芯粘结剂粘度的影响,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粘度测试,测定转速50r/min。为保证样品温度均匀,先将样品放置在水域槽中进行预热。如图6 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旋转粘度呈降低趋势。由此数据,除了检测时约定相同的温度外,同时也提醒材料的生产商,要考虑温度对粘度的影响,如针对冬季和夏季温度不同,设计不同粘度配方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图6 温度对粘度影响

1.5 样品放置时间对粘度的影响分析

在砂芯粘结剂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生产出来的粘结剂状态一致,但到用户使用时,表现出的粘稠程度并不一样,手工打胶时,影响还并不很大,采用机器人涂覆时,则有时会出现流淌,有时会出现胶线过细甚至堵塞喷头的极端情况。对此情况,我们进行了分析,并开展了粘度测试:取同批次粘结剂,测试初始粘度后,分别放置8 天、16 天、24天、32 天、40 天后,再次测试粘结剂的粘度。

结果显示,随着粘结剂放置时间的延长,粘度逐渐增大。也正是因此,同批次的粘结剂,应用时反而呈现出了不同状态。也就是说,在使用时,我们要关注初始粘结剂状态,还要注意到粘结的放置时间,使粘结剂在比较适宜的粘度范围内使用。

图7 样品放置时间对粘度的影响

2 结论

本文测试了铸造用砂芯粘结剂在不同条件下的旋转粘度,分析了转子选择、操作方式、转速等对粘度测试的影响,并测试分析了温度以及放置时间等对粘结剂本身粘度的影响,对于砂芯粘结剂粘度指标制定、测试及应用建议如下:

(1)旋转粘度指标制定时,宜规定转子、转速、测试温度、试验结束时间等,选择转子时,不宜采用圆盘式转子。

(2)旋转粘度测量时,在每次试验前应清洗转子、搅拌样品,样品起皮时应去除表层样品再继续测量;同时注意样品搅拌均匀、平整;转子进入样品时,转子要与刻度平齐。

(3)砂芯粘结剂在机器人上应用时,要考虑环境温度,如冬季夏季的差异,也要注意粘结剂的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猜你喜欢

粘结剂涂覆测试
蜡基温拌添加剂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低温球形颗粒表面喷雾冷冻涂覆液膜的生长规律
幽默大测试
隧道复合式路面高粘改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剂开发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分形粗糙表面涂覆目标太赫兹散射特性
一种型煤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微通道下费托合成催化剂层涂覆厚度的数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