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尔夫特:戴珍珠耳环少女的家乡

2023-02-06文叶克飞

时代邮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代尔夫维米尔人文主义

文叶克飞

1660年夏天的一个午后,维米尔曾坐在运河边,在大雨将至时画下眼前的“黛芙朵”,也就是传世名作《代尔夫特风景》。画中天光水色间的小城,不但是维米尔的家乡,也是他一生几乎未曾离开的地方。

这位荷兰绘画黄金时代的伟大画家,如今不但享誉世界,还是如假包换的网红。《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与《倒牛奶的女人》等名作,既是广告人极热衷的创意素材,也是咖啡馆和西餐厅里常见的装饰。他留下的三十多幅画作被世界各大美术馆收藏。

走进代尔夫特,这座荷兰小城位于海牙和鹿特丹两大重镇之间,面积仅24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0万。它始建于1075年,如今仍保留着古老运河和多座石拱桥,足以让人一见倾心。

与大多数荷兰城市一样,代尔夫特也是先有运河,再沿运河发展为城市。一座座民宅小楼紧挨着运河,庭院种满花木,清静雅致,一派荷兰风情。相比居民区的安静,同样沿运河而建的几条商业街则颇为热闹,一间间小店或古朴或时尚,早在13世纪和14世纪,代尔夫特的纺织业和啤酒业就已相当发达,并带动了本地的商业。

不过真正让代尔夫特享誉世界的当属陶瓷业。大航海时代后,中国瓷器风靡欧洲,成为各国王室贵族争相收藏的顶级奢侈品,代尔夫特便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中国瓷器的最重要的口岸。小小的代尔夫特在17世纪时曾拥有三十多家陶瓷工厂,现在则仅存皇家代尔夫特蓝瓷工厂,是欧洲知名奢侈品牌之一,专为荷兰王室提供瓷器用品。

代尔夫特不仅仅有蓝瓷,它还是我眼中的荷兰最美城市,不同时代的建筑比邻而立,却又无比和谐,满是旧时风情。市集广场是代尔夫特的中心,已有500多年历史。文艺复兴风格的市政厅立面斑驳,塔楼不高但敦实,一扇扇红色木窗给古朴的原石墙身添加了活力。广场两侧遍布的咖啡馆和餐厅,是当地人聚集之所。

最值得探访的则是广场上的新教堂和市政厅背后的旧教堂。被后世誉为荷兰国父的威廉一世就葬在新教堂。威廉一世引领了尼德兰人民的独立,使得西班牙帝国在这片土地上遭遇挫败。

1584年,威廉一世在代尔夫特的一座修道院遭遇暗杀。如今,这座修道院已成为博物馆,展示着尼德兰革命的各种见证。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建于13世纪的旧教堂,因为维米尔。走入教堂,白墙肃穆,斑驳地面记录着历史。其中一块地砖,刻着维米尔的名字,还有“1632—1675”的字样。他生前没有大红大紫,只是默默继承着父亲的旅馆和卖画生意,窘迫地抚养着11个子女。他绘画极慢,精雕细琢,一幅画要画上两三年。但维米尔也是幸运的,他生活在“海上马车夫”的黄金时代,荷兰的海上贸易遍及世界。代尔夫特虽小,却并不闭塞,商船带回来的不仅仅是茶叶、陶瓷和香料,还有对世界的认知。巨大财富与无数新知,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也让维米尔汲取了养分。

维米尔的人生,也正是代尔夫特蓝瓷从无到有的过程,二者之间有着隐秘联系,当然,还得加上日本浮世绘。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思想兴起,绘画领域随之淡化神性,强调世俗性。浮世绘的艺术表现力,恰恰与人文主义的世俗性相通,为蓝瓷和荷兰绘画都带来了灵感。专注于代尔夫特人与风景的维米尔,正是人文主义的代表。

穿过老城广场,沿着运河前行,一直走到旧时城门,这是许多维米尔粉丝探访代尔夫特时的必经之路。眼前的运河与老城,景致一如旧时,似乎只是少了维米尔。

猜你喜欢

代尔夫维米尔人文主义
维米尔“持笛女孩”惨遭除名
《持笛女孩》:维米尔存世第36 幅作品?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维米尔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老街、蓝陶、画家维米尔
浅析中西方陶瓷工艺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以荷兰代尔夫特蓝陶为例
一位年轻画家笔下的古老神话——青年维米尔和《狄安娜与同伴》
代尔夫特市政办公大楼和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