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前后脑出血患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变化

2023-02-06杨少春

大医生 2023年2期
关键词:基底节开颅皮质激素

杨少春

(曲阳县人民医院神经科,河北 保定 073100)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CH)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该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如硬化)有关,临床表现为失语、偏瘫,严重者会出现意识不清,多伴有头痛、呕吐等症状[1]。有研究报道,CH 的主要治疗目标在于如何有效清除血肿和降低颅内压、防止血肿对脑组织造成损伤[2],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应该在降低手术创伤的前提下,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和颅内压控制效果。开颅血肿清除术(CHR)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强的优势,能迅速消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但术后创伤较大且容易诱发感染,老年患者常合并全身器官功能减退,不利于术后康复[3]。而近年来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MPST)治疗CH 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安全性高,无视野盲区,能快速清除血肿,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为探讨MPST、CHR 前后CH患者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曲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 患者88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6 例)和对照组(42 例)。观察组男性25 例,女性21 例;年龄55~70 岁,平均年龄(60.44±3.47)岁;血肿量16~40mL,平均血肿量(28.75±1.29)mL;血肿部位:丘脑6 例,基底节内测区14 例,基底节外侧区17 例,脑叶9 例。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20 例;年龄56~71 岁,平均年龄(60.35±3.23)岁;血肿量15~39 mL,平均血肿量(28.25±1.41)mL;血肿部位:丘脑5 例,基底节内测区14 例,基底节外侧区16 例,脑叶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研究经曲阳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5]中CH 诊断标准;②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并发症者;③脑血管有畸形者;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者。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术前禁食8 h,常规消毒,铺巾,备皮;开颅按照CT 检查定位切口部位,在患者的耳上颞骨处作相应马蹄形切口,作成形骨瓣或咬除颅骨;切开皮层多采用颞上回或颞中回前中部入路,一般深入5 cm 即可达血肿腔(一般多为基底节外侧型血肿,如深入5~7 cm 达血肿腔者多为基底节内侧型血肿)。术中注意避免损伤侧裂血管,彻底清除血肿后若可见豆纹动脉仍有活动性出血,在手术显微镜下止血,只夹闭出血的分支血管,检查止血是否彻底,关颅与缝合。术后根据术中颅内压力情况决定是否行去骨片减压治疗。

观察组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开颅按照CT 检查定位颅内出血部位,选择脑室内血肿最大层面,避开重要结构;选择距离头皮最近处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后用穿刺针(北京万特福公司,型号:YL-1)快速钻颅形成骨窗;去除骨瓣后切开硬脑膜,缓慢将针植入血肿腔,用引流管对颅内血肿进行吸除,及时复查CT 用以了解血肿清除情况,彻底清除血肿后拔出穿刺针,最后缝合硬脑膜关闭颅腔。出血破入脑室者行血肿腔加侧脑室引流术。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采用NIHSS 评分法[6]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包括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为血肿清除率达到90%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为血肿清除率在46%~90%之间,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有效为血肿清除率在17%~45%之间,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无效为血肿清除率在17%以下,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数值越高,则临床疗效越好。

1.3.2 应激反应激素分别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真空离心管中,晃动试管充分混匀,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获取上清液,置于-20 ℃冰箱内待测。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应激反应激素水平(Cor、ACTH、CRH)进行检测。

1.3.3 颅内压(ICP)采用ICP 监测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MICP-KZ20A)对ICP 进行直接检测(包括脑室内、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

1.3.4 并发症统计颅内再出血、继发性脑水肿、肺部感染、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营养不良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激素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or、ACTH、CRH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激素水平比较(n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激素水平比较(ng/mL,)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Cor:皮质醇;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2.3 两组患者ICP 水平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CP 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ICP 水平比较(mmHg,)

表3 两组患者ICP 水平比较(mmHg,)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ICP:颅内压。1 mmHg=0.133 kPa。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CH的发病原因一般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本身损害达到90%)、内外因素(抗凝剂)致凝血机制异常、先天性或获得性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解剖因素等[7]。

有研究报道,CH 发病阶段较急,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昏迷及恶心呕吐等,严重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及脑疝等,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8]。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外科微创手术在各类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展开。CHR 手术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术中出血量大,容易发生颅内再出血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9]。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切口小且操作简便,采用局部麻醉方式手术,无需开颅,就能减轻对颅骨和周围软组织损伤,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组织暴露,进而有效预防感染,并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同时术后注射尿激酶能彻底清除血肿,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0]。有专家指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CH 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且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十分安全有效[11-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用时短,且出血量少,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预后,降低术后风险,与上述研究结果观点一致。Cor 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也是维持人生命体征及重要生化指标必不可少的激素;另外,Cor 有维持血压、保钠、保水的作用,这样会维持人体正常的血容量,可有效促进血中钾排出,合成蛋白质和脂肪[13]。ACTH 是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增生及皮质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它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刺激糖皮质激素的分泌。CRH 由下丘脑分泌,它作用于腺垂体促皮质素分泌细胞,促进垂体分泌ACTH,ACTH 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刺激释放皮质醇;同时皮质醇反馈抑制CRH 和ACTH 分泌[14]。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Cor、ACTH、CRH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CH 患者通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有效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治疗后ICP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CH 患者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脑感染风险。这是因为如上两种手术均能针对其病因,清除颅内血肿,彻底摘除肿瘤,进而维持合适的脑灌注压,较快速地降低颅内压。

综上所述,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CH 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改善患者的Cor、ACTH、CRH 水平,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开颅皮质激素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