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早期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2023-02-06雷启坤董玉芬
雷启坤,董玉芬
(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科,山东 济宁 272600)
脑出血又称作脑溢血、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该病发生是由于脑内血管破裂或堵塞造成血液异常流入脑内引发脑组织损伤。既往文献报道,脑出血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偏瘫症状;若患者处于急性期,病情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2]。有研究指出,对发病早期的脑出血患者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后续治疗及预后[3]。氯吡格雷为脑出血早期干预中的常用药,能阻止血小板聚集,但单一用药效果差。临床常用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钙,其能有效抑制凝血酶,提高血小板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治疗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脑出血患者凝血指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探索有效治疗早期脑出血患者的抗凝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6 例,女性26 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5.12±5.14)岁;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9~11 分,平均GCS 评分(10.69±0.17)分;脑出血量35~68 mL,平均脑出血量(56.87±5.91)mL;出血血肿部位:基底节27 例、脑室18 例、丘脑11 例、脑叶6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3 例,女性29 例;年龄53~79 岁,平均年龄(66.02±5.37)岁;GCS 评分8~11 分,平均GCS 评分(10.87±0.04)分;脑出血量35~70 mL,平均脑出血量(58.61±5.73)mL;出血血肿部位:基底节25 例、脑室18例、丘脑12 例、脑叶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研究经梁山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均经头颅CT提示为脑出血,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②发病病程在48 h 以内;③未合并其他严重全身疾病或复合型严重疾病。排除标准:①为其他原因引发的出血;②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引起的脑出血;③合并阿尔茨海默病者;④有头颅外伤史者。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降压、降糖、神经营养治疗等。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四川青木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99,规格:75 mg)。第1 天服用300 mg,之后75 mg/次,1 次/d,连续治疗2 周。观察组首先口服氯吡格雷,剂量、用法均同对照组一致,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79,规格:0.5 mL︰2 500 IU)5 000 U/12 h 抗凝治疗,1 次/d,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定标准[5]:基本痊愈:脑出血发作率减少90%以上,生活基本自理;显著进步:脑出血发作率减少50%以上、90%以下,可基本独立生活,但需帮扶;进步:脑出血发作率减少15%~50%,可站立,但需照料;无变化:脑出血发作率与治疗前相比,减少次数低于15%;恶化:脑出血发作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升高。②凝血指标。治疗前1 天及治疗后1 周,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离心(3 000 r/min,r=10 cm)5 min 后分离血清以待检测凝血功能相关生化指标[仪器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美国Coulter 公司,型号:A CL Futura plus)]。检测指标包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 二聚体(DD)。③肺栓塞、再出血及DVT 发生率。以电话随访或患者自行来院复查的方式,进行为期6 个月的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 年10 月),统计两组患者的肺栓塞、再出血及DVT 发生率。发生率=[(下肢疼痛+下肢肿胀+静脉曲张)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 均升高,Fg、DD 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PT、APTT 均较对照组更高,Fg、DD 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Fg:纤维蛋白原;DD:D 二聚体。
2.3 两组患者DVT 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DVT 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DVT 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肺栓塞、再出血发生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肺栓塞、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84%、3.23%,观察组患者的肺栓塞、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00%、1.61%。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肺栓塞及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74,P=0.080;χ2=0.342,P=0.559)。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脑出血患病率逐年升高。研究发现,对脑出血患者尽早进行溶栓、抗凝等治疗,可促进血管再通、改善局部血管血供,能有效预防、阻止血栓进展[6-7]。临床治疗早期脑出血患者的方案众多,但最佳方案仍在探索之中。
临床中针对下肢DVT 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如肝素、阿司匹林等[8-10]。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已在脑梗死、预防DVT 中广泛应用。氯吡格雷可阻止血小板聚集,对于预防微栓子具有一定疗效[11-12]。低分子肝素钙经生物技术手段,将普通肝素通过化学方式分离而成,收集活性最强的成分,制备成注射液以进行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较普通肝素,抗凝血因子Xa 活性半衰期及生物利用度更佳,抗凝作用更强[1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与李慧敏等[14]所得结果一致,说明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APTT 水平高于对照组,Fg、DD 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见联合用药改善了相关凝血指标水平,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凝血功能指标的控制效果较单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更好。分析其原因:低分子肝素钙生物利用度高,由于其分子量小,激化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能更好地抑制血栓的形成和扩展[1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DVT 发生率更低,进一步证实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DVT 发生风险。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肺栓塞及再出血率比较无差异,安全性相当。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早期干预治疗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可有效改善凝血状态,减少DVT 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具备一定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