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3-02-06

旅游纵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文旅东北黑龙江省

卓 琳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场合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更是多次提到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相信自己的文化能够代表人类的先进文明,是不可以被击垮、被毁灭的,同时对其他民族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对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发挥持久的推动力。文化自信来源于国家和民族持久的、深沉的力量。文化自信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相信自身传统文化,二是相信民族当下所创造的文化,三是自信且包容、吸收外来文化。旅游与文化具有融合性、同根性,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精神内核,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文化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旅游全过程中,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当代改革文化土壤中的旅游产业一定能凸显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

目前,大众旅游阶段已不是以观光为主要特点,而是更加注重深层次的体验与文化渗透。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文化消费专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愿意为优质、丰富的文化体验买单,消费者的文化旅游需求较多[1]。从供给方面来看,国内旅游发达地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旅产业发展迅速,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均推出了一系列文旅发展举措,引发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考。

但是,以往的文旅融合缺乏政策指导,未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脱离文化自信背景,旅游相关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文旅融合发展受限,与消费者需求背道而驰。

二、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多年一直着力发展冰雪游、森林游、湿地游、边境游等旅游项目,旅游人才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021年,黑龙江省全年共接待游客1.6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 345.09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75.25%、50.22%,全省共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家、A级旅游景区402家、旅行社841家及三星级以上酒店155家;在旅游产业投资方面,黑龙江省建投集团与省旅投集团成功实施战略重组,共同做大做强做优省级旅游产业投资运营平台,更好发挥龙头市场主体带动作用;在旅游市场发展方面,目前黑龙江旅游客源市场以省内游客为主,冰雪游、康养游、生态游发展整体向好,近郊游、周边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新潮流[2]。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黑龙江省紧抓机遇奋力推动冰雪旅游发展,冰雪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突破1200亿元。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支柱产业之一,但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文化资源有待深入挖掘。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文旅发展资源有金源文化、北大荒精神、知青文化、东北民俗文化、俄罗斯文化、边境文化、闯关东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

(一)金源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金源一词源于《金史·地理志》[3]。金源文化是以传统的女真民族文化为基础,吸纳其他民族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具有时代性和地域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哈尔滨市阿城区是金源文化的发源地,金源文化包括民族素质、民族节日、民族名人、民族传统等。目前,金源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体现在目前开发的金源故地旅游产品等。

(二)北大荒精神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的人民群众在黑土地7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表现和培育出来的政治觉悟、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将其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目前,北大荒精神和旅游产业融合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垦区历史博物展览、黑土地成就展览及新科技的应用上,并打造了“中国北大荒文化之都”。

(三)东北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

东北民俗文化指在特定时代和地域环境下形成的节日文化、饮食文化、生活文化、休闲文化、日常活动文化等。

东北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有狗拉爬犁和扭秧歌。在东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爬犁,只是有大小的不同。爬犁通常由马拉、狗拉、羊拉或者人拉,马拉的爬犁比较大,一般是生产队集体用的,可以拉木柴、粮食、粪和人。东北秧歌又称秧歌舞、扭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来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等形式和技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类型,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目前,东北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方方面面。“吃”上开发东北特色美食文化,打造美食品牌名片;“住”上打造东北特色住俗文化,开发特色住宿;“行”上开发东北传统交通工具——马拉爬犁、雪橇等;“游”上开发东北民俗相关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购”上打造东北民俗相关文旅、创新旅游商品;“娱”上发展东北特色二人转文化。

(四)边境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

边境文化又称边塞文化、边疆文化,是指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黑龙江地处中国东北部,拥有“神州北极”——漠河北极村和“华夏东极”——抚远黑瞎子岛两个地理极点,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寒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极具特色的边境地域文化,包括边境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商业贸易等均已开发打造成独具特色的边境旅游项目。

(五)东北抗联精神与旅游产业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为抗击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奋勇抵抗中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伟大革命精神。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留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具有较高的时代价值,能够开发成红色旅游产品。

三、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旅资源有待整合,缺少文旅整体布局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单枪匹马”的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省域内协调统一的全域旅游整体布局,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资源没有产生关联和融合,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文旅发展资源根本未被合理挖掘和带入旅游产业发展中,缺乏一个宏观认识和总体调度,使本省一些优质的文旅资源处于未完全开发、规划甚至浪费的状态。

(二)忽略对省情的认识,文化发展成为劣势

对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认识不足,尤其相关部门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缺乏对本地旅游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丧失文化自信,在文旅产品开发和推介过程中缺乏自信和底气。具体表现为一些不出名的红色文化资源根本未被开发,还有一些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开发不合理或缺乏技术手段支持,未派生出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和产生旅游影响力。另外,作为非常重要且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黑龙江人热情、好客、直爽的性格形成极具特色的东北人文环境,没有成为黑龙江文化旅游的活名片。

(三)文旅资源供给不足,文旅内需消费受限

文旅资源供给明显不足,缺少健全的文化旅游智能综合体系以保障整个文旅产业的顺利运转,部分旅游从业者的错误意识和观念、短视行为等,使本地旅游内需消费受限,当地旅游者的消费力呈现明显外流趋势。

四、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整合文旅资源,发展全域旅游

要将黑龙江省文化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进行统一调查、梳理、评价、布局,制定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名录,避免开发不足、重复开发及过度开发,将黑龙江省文旅资源穿点连线,形成区域特色,发展全域旅游[4]。黑龙江省的全域旅游即在黑龙江省域内,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对黑龙江省域内经济、社会各项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政策法规、生态环境、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布局。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域旅游发展作了新部署,最终实现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及全流程保障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模式和理念。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景点分布不集中,应结合本土文化的不同类型、特点、层次,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整合本地文旅资源,推出多元一体化的文旅品牌,最终打造区域连片的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

(二)挖掘文化内涵,探索文旅融合新方式

要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特色文化和特色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最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边境文化,深入挖掘金源文化、知青文化、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等,最终融入旅游产业发展中。横向上看,将民俗文化融入冰雪旅游中,突出东北年味文化的体验;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边境旅游当中,突出地方与异域文化结合的体验;将哈尔滨的音乐文化融入避暑旅游当中,凸显哈尔滨音乐消夏之都的完美体验。纵向上看,“吃”上挖掘黑龙江特色美食文化,打造美食品牌名片;“住”上挖掘民族风格民宿文化,如敖鲁古雅主题酒店;“行”上挖掘滨州铁路文化等;“游”上通过网红打卡带动深度文化体验游,从门票经济向文创综合收益转型,利用旅游资源进行文创、影视作品等开发,提升影响力[5];“购”上打造文旅、文创旅游商品(见图1);“娱”上挖掘哈尔滨音乐文化、东北二人转文化、龙江剧等。

图1 黑龙江代表性的文创产品

(三)激发需求活力,拓宽旅游消费途径

第一,要招商引资,开发文旅资源。要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赋予企业历史文化资源的使用权,各个企业依法对文旅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和日常经营。第二,要把握市场需求,依据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本地客源的休闲需求,激发省域内的需求活力,以形象消费带动实体消费,通过综合挖掘凝练当地文化,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旅游形象符号,提升本地客源的地方认同感。第三,要关注消费细节,重视文化街区和博物馆的建设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本地常住居民对各类文化消费场所的满意度。

(四)巩固服务保障,促进转型升级

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上层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和理念。进一步完善黑龙江省内大交通运输网络与景区之间的小交通运输网络,增加景区的可进入性;加强全省旅游服务网络平台运行管理,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确保每个景区都能通过支付宝或微信缴费;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对现有的基础服务设施定期维护、检修、升级改造;建立严格的导游从业人员和服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净化行业服务土壤。

(五)拓宽宣传途径,提升综合影响力

在本地消费者市场和国内、国际市场双向发力的基础上,全面加大黑龙江省文旅产品的推介力度,提升黑龙江省文旅品牌价值。采用文化渗透型宣传方式,如热门歌曲、影视剧取景地等,提升城市关注度;通过文化名人的榜样作用进行城市旅游和文化的宣传;借助短视频等新型电商平台拓宽营销渠道,加强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的项目合作,推出针对旅游旺季的专题活动。通过和友好城市、友好邻国开展旅游产品推介活动,吸引国内和海外游客,提升黑龙江旅游的整体影响力。

猜你喜欢

文旅东北黑龙江省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大东北的春节
文旅照明的兴起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