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境旅游研究现状及展望
——基于Cite Space的定量分析
2023-02-06郝天齐吕本勋
郝天齐 吕本勋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0)
引言
边境旅游是一种在特定区域内,以特殊的时空条件和环境为依托而进行的旅行活动,它既包括对自然山水风光的观赏、游览,也涉及民俗风情、民族服饰等人文要素的欣赏与感受。1996年3月,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对外开放,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此文件是由我国多部门联合制定的,完善了我国边境旅游的管理规定,并对边境旅游进行了界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边境地区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的新形势下,边境旅游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在边境旅游研究中,一些学者对边境旅游的概念界定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姚素英认为边境旅游是指两个邻近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边界城市或者地区之间进行短期旅游的一种活动[1]。刘小蓓认为在边界地区从事旅游活动或从指定边界口岸出境的旅游者,在双方商讨约定的时间和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是边境旅游[2]。徐鹏认为,我国边境地区居民到相邻国家边界城市短期旅游,也就是经当地政府同意,可以组织接待我国一级外邦周边国家旅游的行为,属于边境旅游[3]。
基于边境旅游的发展现状,本文在搜集、整理文献的基础上,通过Cite Space软件梳理国内边境旅游相关研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实现了可视化分析,以期能够清晰、直观地展示边境旅游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问题,为后续边境旅游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Cite Space软件进行研究。Cite Space是一款文献计量学软件,可给出聚类视图、时区视图和时间线视图。聚类视图可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结构进行比较直观的展示,时区视图可对各研究对象的主题进行清晰的描绘,体现出随着时间演变的趋势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时间线视图则可更加清晰地体现研究主题的时间跨度。Cite Space软件功能区划分清晰,分为执行操作区域、时间选择区域、文本处理功能区域和网络配置功能区域等,在网络配置功能区中包含合作网络分析、共现网络分析、共被引分析等。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作为来源数据库,以“边境旅游”为主题,文献类型为“学术期刊”进行检索;经过检索发现最早的包含边境旅游的期刊文献于1993年发表,故数据检索时间设置为1993—2022年,检索时间为2022年7月21日;共检索到学术期刊677篇,剔除不相关的期刊文献等无效数据后,最终筛选出549条学术期刊作为数据集进行分析。
二、边境旅游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发文量分析
边境旅游期刊文献的产出量如图1所示。从1993年有关边境旅游的第一篇期刊发表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边境旅游研究的发文量逐渐丰富,研究大体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3—2010年,这期间发文量起起伏伏,总体呈缓慢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1993—2003年,发文量较少,可以看出学者对于边境旅游的关注度不高,2003年后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学者逐渐将目光转向边境旅游研究上;第二阶段为2011—2019年,这期间发文量快速增长,学者对于边境旅游研究的关注度显著提升,特别是2019年发文量突增;第三阶段为2020—2022年,这三年边境旅游发展受阻,对于边境旅游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发文量突减。总体而言,边境旅游研究的阶段性明显,研究不断深入。
图1 1993—2022年边境旅游期刊文献年度发文量
(二)边境旅游研究力量分析
1.研究作者
根据所选文献对作者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节点类型为“Author”,获得了如图2所示的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图谱中包含466个节点,连线295条,密度为0.002 7,可见发文作者之间的合作较为分散,多数学者处于孤立研究的状态。发文量是作者学术能力的核心体现,图谱中作者字体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由图2可以看出,研究学者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明庆忠、熊静、方世巧、刘佳林和张广瑞是边境旅游研究中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明庆忠与其他作者的合作最为密切。
图2 边境旅游研究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2.研究机构
在Cite Space操作界面,节点类型选择为机构(Institution),时间切片设置为1进行可视化分析,Node Labels下词频(Threshold)设置为3,得到图3。图谱中共有节点351个,连线126条,密度为0.002 1,可以看出机构之间合作不够紧密,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根据图3可知,我国边境旅游研究机构大多分布在旅游院校或者研究所,特别是广西、云南地区的院校,如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等。一方面反映出高等院校对边境旅游的重视,是边境旅游研究中的主力军,发挥了自身专业优势,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广西和云南都是边境省份,在边境旅游的研究中具有地域优势。图谱中连线越多说明研究单位合作越多,连线越粗说明相互之间的合作越密切。如图3所示,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这些机构合作研究较为密切,但跨区域合作较少。
图3 边境旅游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边境旅游研究机构的发文量通过Cite Space软件分析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边境旅游研究发文量前十的机构,其中前五位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发文量为37篇,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研究中心,发文量均为30篇,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发文量为29篇,这些研究机构都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两个省份,再次表明区域位置是影响边境旅游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1 1992—2022年主要机构发文量 单位 :篇
三、边境旅游研究的热点聚类分析
(一)研究热点
关键词用于表达文献核心内容,可以更好地体现文章研究领域。本研究对所选取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得出边境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与关键词,把握边境旅游的研究方向。在Cite Space软件操作界面,选取关键词(Keyword)为节点类型,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得了图4中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图谱中共有节点428个,也就是有428个关键词,连线共有785条,密度为0.008 6,关键词间关系较为密切。图谱中圆圈代表节点,圆圈越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热度也就越高。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过的关键词会产生连线,线条的粗细表示关键词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次数。在边境旅游的研究中,边境旅游作为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最高,“广西、乡村旅游、旅游开发、云南边境、旅游资源、旅游扶贫”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图4 边境旅游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中心性(Centrality)是衡量关键词重要程度的关键指标,中心度大于0.1说明在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核心关键词按中心度排名得到表2,从表2可以看出,“边境旅游”的出现频次为194,中心性为0.92,在关键词中频次最高,中心度也最高,这与本文以“边境旅游”为检索词具有直接联系。关键词的频次并不能决定中心性的高低,“中越边境”的出现频次为19次,中心性为0.15,“云南省”的出现频次为23次,中心性为0.12,“云南省”的频次高于“中越边境”,而“云南省”的中心度低于“中越边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是边境旅游主要的研究区域。
表2 核心关键词中心度统计
(二)研究前沿分析
突现词是某个阶段被引频次突然增加的关键词,预示着领域内研究趋势的变化方向。图5中显示了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旅游者的突现强度最大,受到较强的关注,边境地区、旅游业、新疆持续时间较长,说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受到关注。1992年,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批准14个对外开放的沿边城市,相关政策得到完善,边境旅游的发展逐渐走向正轨。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积极推进同沿线国家的合作,“一带一路”也成为关注热点。影响因素和文旅融合从2020年开始突现,一直延续至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文旅游融合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图5 边境旅游研究关键词突现
(三)研究趋势
对于边境红色旅游的研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在分析关键词突现和关键词聚类的基础上,制作了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如图6所示,以便更加清晰地从时间维度梳理边境旅游的发展进程。依据网络结构、聚类的明确程度,Cite Space软件给出了聚类模块值(Q值)和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其也是图谱绘制效果的评估准则。通常认为Q值大于0.3时聚类结构明显,S值大于0.7时意聚类效率高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图6中,Q值为0.616 6,S值为0.889 7说明本图谱聚类结构显著且具有较强的可信度。从图6我可以清晰地看出,研究主要集中在边境旅游、中越边境、云南省、旅游扶贫、旅游、现状等。随着边境旅游研究的深入,研究内容也有了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围绕主题研究深入至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发展模式、边境贸易和发展路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
图6 边境旅游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四、结论与展望
对于边境旅游的研究,2019年达到高峰,但这两年出现断崖式下降的状态。早期的研究者主要以张广瑞为代表,2012年明庆忠发表了第一篇文章,2019年达到顶峰,一年中发表了12篇文章,成为边境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研究中心和广西科学旅游研究所是主要研究机构,广西和云南是主要研究地区。边境旅游的热点在发展中是不断更迭的,前期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旅游者、旅游业等问题上,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也随之拓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梳理边境旅游发展历程
从宏观层面看,葛全胜等通过梳理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和我国边境旅游的发展特点,将我国边境旅游分成4个阶段,结合发展格局,对边境旅游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4]。明庆忠从边境旅游的发展阶段、发展价值、发展战略、发展政策和发展实施五方面综合探讨了我国边境旅游的发展[5]。从中观层面来看,田里根据我国边境旅游发展经历的3个阶段,从空间区域和安全风险类型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边境旅游不同阶段发展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6]。熊礼明通过论述边境旅游管理研究背景和意义,对边境旅游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7]。从微观层面来看,高俊等以霍尔果斯口岸为案例地,对新疆边境旅游的发展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影响新疆边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8]。
(二)对边境旅游发展中不同地区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探讨
对于边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研究,大部分学者以地区为例进行探讨,主要集中在云南地区、中俄边境、中越边境和广西地区。张广瑞总结了课题组对云南省瑞丽、畹町地区边境旅游的考察内容,梳理了瑞丽、畹町两个地区边境旅游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问题[9]。邓鹏等对中俄边境旅游的现状和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策略[10]。肖扬通过阐述中越边境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11]。黄耀东通过探讨广西边境旅游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分析开发的障碍与问题,提出广西边境旅游开发的建议[12]。
(三)对边境旅游市场发展动态的研究
孟爱云等从旅游流要素的集聚扩散机理所呈现的旅游流集散特征、扩散路径及网络组织运动形式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影响驱动我国陆路边境旅游流集散模式的主要因素[13]。郑辽吉运用行为者网络理论,对边境旅游产品的创新和联合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14]。田里等构建了边境旅游吸引物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与IPA分析法进行分析,探索了影响边境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并发现保持边境旅游需要的核心是跨境购物[15]。卢迪等以广西客源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对广西边境旅游游客需求特征进行了探究[16]。
2020年,边境旅游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边境旅游的发展战略也需要重新构建。今后,对于我国边境旅游的研究需要在三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创新研究思路,采用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方式,借助数理统计、研究模型,提升边境旅游研究的严谨性。二是加强边境旅游与兴边富民战略的有机结合,把发展边境旅游作为改善边境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三是完善相关政策,推进边境旅游政策的修订与创新。
本文通过Cite Space软件对国内边境旅游的研究进行一定的梳理与总结,分析了边境旅游研究中的核心力量、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的分析研究仅局限于发表在期刊的文章,没有把硕博士论文和相关著作等纳入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的全面性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