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发展

2023-02-05柴蓉蓉

热带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天然橡胶期货价格

柴蓉蓉

(中国农业银行西双版纳分行,云南景洪666100)

2019年2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金融机构市场化服务模式调整,发挥金融引导和撬动作用,探索与服务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资本渠道,逐步拓展“保险+期货”的试点工作,提高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服务水平[1-2]。与此同时,国内天然橡胶产业正面临着持续多年的市场价格低迷、胶农收入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弃割砍树等影响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问题。在这样的政策背景和产业困境面前,国内积极探索将“保险+期货”模式推广到天然橡胶产业领域,通过两年多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的背景、试点情况、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挑战,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

1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的背景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物资,2021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为810万t,国内生产量仅92万t,进口718万t,进口量占到消费量的88.6%。然而在这样供需矛盾持续紧张的情况下,随着2011年以来国际天然橡胶供应的持续释放,天然橡胶市场价格逐年降低,其期货价格从43 400元/t降至10 000元/t,并连续几年在10 000元/t的低位徘徊,甚至触底到8 500元/t,给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也严重影响了广大胶农从事割胶的收入和积极性。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德宏州、红河州等地区,种植面积约46.7万hm2,西双版纳州种植面积约30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64.3%。2021年云南省天然橡胶产量为46万t,西双版纳州产量为35万t,占总产量的76.1%。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看,西双版纳天然橡胶产业都对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4]。

西双版纳州从事天然橡胶产业相关工作的人员约有25万人,主要集中在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的抵边乡镇,这些区域是当地金融的主要战场。但持续多年低迷的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困难。探索服务天然橡胶产业的金融模式对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和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为探索我国农副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新思路,并为价格补贴寻找新的途径,中国人保财险联合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发了国内首个农产品“保险+期货”方案,选择玉米和鸡蛋两个品种在辽宁和湖北开展试点。截至目前,该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且在天然橡胶、大豆、玉米、棉花、白糖等重要的农副产品和重要工业原料领域成功得到应用[5]。保险公司以该类产品的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形成“保险+期货”模式下的保险价,产品生产者(如胶农)通过购买产品保险,抵御当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经济损失。当市场价格低于产品保险价时,触发理赔机制,保险公司以产品保险价和当前市场价的差额为依据,通过相应的理赔公式计算出赔付款支付给产品生产者。

2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试点情况

2015年起,“保险+期货”模式在农副产品领域推广,经过两年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效果较理想。为此,上海期货交易所希望将该模式推广应用到天然橡胶领域,2017年联合中国人保财险在云南省和海南省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开启了我国“保险+期货”模式从农副产品领域应用到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领域的探索。2017—2018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在天然橡胶主要种植区推广情况较好,涉及云南省和海南省的14个贫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2个),涉及胶农约10万人,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约2.8万hm2,天然橡胶产量约3.5万t[6-8],共完成了23个项目,投入3 960万元的资金。

2.1 云南省试点情况

2017—2018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中有16个项目落地云南省,占全部项目数的70%,投入扶持资金2 640万元,占全项目资金的67%,涉及胶农约7万人,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约1.8万hm2,天然橡胶产量约2.5万t。同时,由于云南省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涉及傣族、哈尼族、佤族、景颇族、彝族和德昂族等14个少数民族,惠及少数民族群众5.8万余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云南省的项目中,有9个项目在西双版纳州,其中勐腊县6个,景洪市2个,勐海县1个;4个项目分别在普洱市的江城、宁洱、西盟和孟连;3个项目分别在临沧市耿马县、沧源县、永德县[9]。

落地云南省的16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基本上将天然橡胶保险价定在1.5万元/t左右,在少数地区,考虑到要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较薄弱的情况下融入扶贫攻坚的责任,将保险价格设定在1.6万元/t左右,投保期限为3个月至12个月。通过成本核算,胶农的天然橡胶产品出售价格在1.5万元/t时,割胶所得收入基本能满足家庭吃穿等基本生活开支,对于贫困胶农摆脱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近几年天然橡胶市场价格大多数时候在1.0万元~1.2万元/t价格区间徘徊,加上割胶需要每天起早贪黑,劳动强度大,导致胶农割胶的积极性下降,弃割外出打工的情况较普遍,给产业的发展带来冲击。因此,地方政府和胶农普遍比较欢迎“保险+期货”金融项目,认为该项目保障了胶农的收入,是促进地方天然橡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项利民惠民工程。

2.2 海南省试点情况

海南省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约54万hm2,开割面积约38.4万hm2,2020年年产天然橡胶约26万t,全省近25%的人口从事天然橡胶种植、加工生产和销售等相关工作[10]。由于天然橡胶木质较脆和当地常年受台风侵扰,海南省针对天然橡胶产业的自然灾害风险保障机制健全,但是价格风险的保障处于空白状态。2017年6月1日,海南省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金融的第一个项目落地海南省白沙县南开乡,之后很快发展为7个试点项目,共覆盖白沙县、保亭县、琼中县、五指山市和临高县等海南全部5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了辖区内约1.5万t天然橡胶产品的承保业务,受众面涵盖黎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群众,共计3 859人[11]。2017年11月1日,海南省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首笔赔付兑现会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举行,琼中县新发农民橡胶产销专业合作社获得了人保财险11.39万元的赔款[12]。

3 云南省实施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取得的成效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金融模式将“保险”这种大家耳熟能详又容易接受的金融产品,与“期货”这个有效管控交易风险的金融工具相结合,通过让胶农购买价格保险的方式,以较小的成本获得价格托底保障,避免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较大经济风险[13]。

保险公司给胶农出具保单,以价格托底的方式给出保费资金补贴,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天然橡胶收购交易过程中帮助保险公司对冲风险。通过“保险+期货”的模式,在天然橡胶交易价格理想的情况下,胶农可以及时地随行就市卖出,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当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下跌触发到理赔的具体条件时,胶农可以获得经济赔偿。该模式为广大胶农应对天然橡胶市场价格的多变规避了一些损失风险。通过建立这样的模式,给胶农尤其是处于贫困的胶农吃了一颗“定心丸”,是行之有效的金融模式[14]。

从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天然橡胶产区实施的情况看,“保险+期货”项目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投保的产量规模不断加大,投保的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参保的胶农数量不断增加,赔付的资金总额逐年增加,每户和每亩获赔金额有一定增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金融模式获得了天然橡胶交易市场的认可,得到了橡胶企业和胶农的赞许,为地方政府打赢扶贫攻坚战役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4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面临的挑战

4.1 保险与期货存在逻辑上的差异而导致的矛盾

保险作为抵御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造成的损失的方法,经过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形成了保险利益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等四个原则,其中保险利益需要合法的利益、经济有价的利益、确定的利益、有利害关系的利益等四个基本利益关系,来确立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在法律上的合法利益。根据这一原则,就要求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里,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是从事天然橡胶种植、采割的胶农。而损失补偿原则通过设定实际损失、保额、保险利益等三个限制条件,来认定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方从保险方得到的赔偿正好填补保额范围内的损失。基于以上两点原则,要求保险的运作过程需要与天然橡胶实际的生产过程紧密相关。

另一方面,期货作为不同于现货交易的另一种交易方式,并不需要见到交易的货物(商品),更不需要与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交集,而是通过股票、债券等为标的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保险与期货由于涉及到实际生产关联度不匹配导致的矛盾,使得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在处理具体的理赔事宜时会产生分歧,给理赔带来困难[10,16]。

4.2 长效补贴机制亟待解决

我国农业保险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传统农业比重大、农业经济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存在保障程度不高、风险分散难度大、保险费用相对农户收入较高等影响其长期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17]。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依然存在以上困难,尤其是最近几年天然橡胶价格持续在低位波动,又遇到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导致政府财政吃紧、天然橡胶加工企业普遍亏本经营、胶农长期收入较低等困境,给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的长期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未来需继续探索“保险+期货”模式如何给予胶农及经营主体更全面有力的风险保障。

5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建议

最初试点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是定位于我国金融发展战略,按照现行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面脱贫,但是好的模式应当得到保留和发展。在3年多的实践中,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金融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进一步推广“保险+期货”模式,保障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拓展服务人群,为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做贡献。对于收入来源单一的胶农来说,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将直接导致其收入降低,并给家庭生活带来经济困难,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和社会矛盾。通过“保险+期货”模式增强胶农抵御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给予其适当的经济保障,能有效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为此,应当大力宣传并做好胶农尤其是经济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胶农的建档立卡工作,拓展覆盖面,让“保险+期货”模式更好的利民惠民。

二是引入联动机制,扩大天然橡胶产业的服务面。近些年由于天然橡胶价格持续在低位震荡,不仅仅是胶农收入不能得到保障,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天然橡胶原料收购商、加工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因此,应当拓展“保险+期货”模式,通过签订价格托底保障的预购合同,有效保障胶农和原料收购商的最低经济收益与原料供应,帮助天然橡胶加工企业有效抵御价格波动的冲击。

三是提质增效,提高理赔效率。通过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以市场价格为依据,政府、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商品交易所相互协同的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对接和数据共享,提高理赔的效率及准确度。

猜你喜欢

天然橡胶期货价格
生猪期货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6年9月天然橡胶价格
中粮期货 忠良品格
价格
天然橡胶行情(2016.05.16—06.24)
价格
价格
天然橡胶市场行情(2016.02.15.—02.26)
天然橡胶行情(2016.01.11—2016.01.22)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