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泸水市草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3-02-05宗四南
宗四南,黄 祥
(泸水市农业农村局,云南怒江673100)
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草蔻,属姜科,根、茎、叶可提取香精,果实可药、食两用,食用及保健价值高。草果适宜生长在海拔1 200~2 000 m、年平均温度17~19℃、年平均降雨量1 000~1 600 mm,荫蔽度60%左右,空气湿度80%左右的山涧谷地。草果种植3~4年后即可开花结果,连续结果20年以上,因种植成本低、受益期长、管理方便、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深受山区农民朋友的青睐[1]。草果为怒江州泸水市主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1.38万hm2,产业规模初具成效,销售能力日渐提高,开发迈出新步子。本文从泸水市自然环境、种植规模、品牌建设等方面分析了该市发展草果的产业现状,总结出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草果品种杂乱、科技投入不足、种植管理粗放、产业链未拓宽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为该市草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1 产业现状
泸水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全市林地面积达25.68万hm2,森林覆盖率74.06%,海拔1 200~1 800 m。适宜种植草果的地区为北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河边酷暑、半山温暖、高山寒冷,全年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草果种植。
泸水市2个街道8个乡(镇)均有草果种植,主要种植地分布在称杆乡、鲁掌镇、古登乡、大兴地镇、上江镇。泸水市上江镇从1975年起不断从德宏、保山等临近州、市引入草果苗在房前屋后及部分溪沟边种植。1988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泸水决定发展草果业[2]。经过40多年的种植示范推广,全市草果业种植面积达1.38万hm2,已成为怒江州泸水市具有一定优势的主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下,泸水市以怒江州三河百鸟谷草果庄园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以草果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行动,取得了突出成绩。“雪梨”牌草果入选云南省2018年“十大名药”;完成有机草果基地认证33 hm2;泸水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怒江州香料园区)入选2021年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泸水草果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香料(草果)的“明星”,越来越多的“草果+”系列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2021年泸水市草果产量超过2 464.5 t,约12.32亿颗,主要品牌有“雪黎”牌草果、泸水学林草果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草果品种杂乱
政府各部门实施草果产业扶持项目给老百姓免费发苗,但在实施过程中,种苗无统一的供货渠道,购买的草果苗来自临近州县的不同地区,导致草果种植品种混杂,圆形、椭圆形和锥形的草果均有种植[3]。
2.2 科技投入不足
由于当地地方财力不足,在财政预算中未将草果研究经费列入,导致对草果科学栽培、良种选育研究支持不够,造成草果优良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推广缓慢,缺少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和适宜泸水草果高产高效种植的技术规范,难以支撑全市草果产业发展。
2.3 种植管理粗放
泸水市海拔1 200~1 800 m的北亚热带气候非常适合草果生长,但大部分农户认识不到位,仅将种植草果当作一项副产业,采用的是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种植中不施肥、不淋水保湿,只进行简单的除草,有的甚至连草都不除,视之为“懒庄稼”,种下后就坐等收果[4]。这导致部分草果园处于“半野生”状态,产量低、质量差,收入少,损失较大。
2.4 产业链未拓宽
目前泸水市草果生产企业以种植为主,大部分加工仍处于简单的烘干阶段,产品销售主要靠小商小贩运作,利用平台销售的不多,且主要是干果,缺乏深精加工产品,无法拓展草果的附加值。企业驱动力不足,没有1家主营草果的龙头企业,以致市场竞争力不强[5]。受限于交通及地理因素,当地各大饭店、餐厅等草果消费场所接待的人员以本土顾客为主,草果消耗量较小。
3 发展建议
3.1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加快优良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示范推广力度,逐步调整、淘汰低产草果品种,加大草果优良品种的试点示范,增加高产、优产草果的种植比重[6]。联合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聘请研发技术人员、有种植经验的农户、销售业绩好的销售人员,鼓励企业、科研院所专业人才到泸水指导授课;同时,有关农业部门要组织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农业技术骨干经常性地深入基层,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参观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分期分批对农业科技人员和种植农户进行培训,培养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到农村基层,逐步提高种植户的种植和管理水平。
3.2 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建好以草果为主的绿色香料产业园区,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入园发展;对开展草果新产品研发及申报草果产品品牌的企业进行奖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组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3.3 加大烘焙和精深加工投入
重点针对现有烘烤企业和个体户,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利用生物燃料热风能烘烤炉或电烤炉替换现有烤窖,完成一批烘烤窖无烟化改造。同时,立足现有产品研发成果,不断提升优化,以原料消耗型产品研发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为重点,持续开展草果的调味品、保健食品、药品、功能饮品、日化用品、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等研发工作,提升草果附加值,提高产业效益。
3.4 推动建设精品草果庄园
以种植品种优质、生产加工绿色高效、管理服务规范、三产融合紧密、富民增收作用明显为目标,把草果的品种、标准、精深加工,与草果的文化传播、旅游休闲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建设精品草果庄园,提升草果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促进泸水草果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7]。
3.5 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
制定出台泸水市的草果种植标准、草果初加工生产标准等系列标准,指导广大农户、初加工厂提高种植和初加工水平,进一步提高泸水草果产品。引入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注册和管理使用[8]。
3.6 加强草果品牌文化建设
以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为主导,组织公共品牌宣传,重点结合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举办的草果展会博览会、草果产品评选推介等活动,展示怒江草果产业形象,进行品牌营销,推介主导名草果,将品牌草果推向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企业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直播带货平台,加大产品及品牌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