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留坝县西洋参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2023-02-05陈荣信解修超周海军谷建华韩彦斌龚亚丽王启明
陈荣信,解修超,刘 勇,周海军,谷建华,韩彦斌,龚亚丽,王启明
(1.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留坝 724100;2.陕西理工大学生命工程学院,汉中 723000;3.陕西省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汉中 723000;4.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农业执法大队,留坝 724100;5.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科学技术局,留坝 724100)
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汉中市北部,属亚热带北缘的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典型的冬暖夏凉、多雨湿润的特征。地理位置为东经106°38′05″~107°18′14″,北纬33°17′42″~33°53′29″。境内总面积1958km2;海拔585~2610m,垂直差异极大;森林覆盖率92.3%;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4h;年降水量886mm,且降雨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的51%;年平均气温12.0℃,≥10℃的活动积温3512℃,极端最低气温-14.3℃,极端最高气温35.8℃;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湿润多雾;全年无霜期213d。土地资源缺乏,耕地仅4466 hm2;土类主要是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水稻土,其中棕壤占43.5%,分布在1500~2610m的高海拔地区,大多无法利用;黄褐土和黄棕壤占56%,分布在900~1300m的中海拔地区,为全县的主要农耕地区,可以较好利用。
1 发展历程
1.1 原产地及药效
西洋参(American Ginseng,AG)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inn.,属多年生名贵药用植物,原产地为北美洲的五大湖地区。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滋补强身、养阴补气、生津止渴、补肺降火等药效。西洋参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多糖等成分,已被证明具有抗疲劳、抗肿瘤、抗寒、抗缺氧、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疗效。
1.2 引进试种期
1978年在汉中市引进种植,1981年在留坝县内引种,1983年在留坝县示范推广,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986年列入全国首批“星火计划”项目,1989年后,初步形成比较成熟的秦巴山区西洋参栽培技术体系。以留坝县为主的西北西洋参栽培区成为全国三大西洋参产区及良种繁育基地之一。
1.3 发展初期
全县实施多种经营生产,海拔750m以上区域,林缘坡边适宜地块试种较多,面积达到70 hm2,但因技术、适应性等问题,造成病虫害严重、产量低下、效益不高,部分参农亏本或绝收,所以面积急剧下滑。当时收购企业也只有县西洋参公司1家,只是进行简单的烘干、切片等初级加工销售及供应种子。
1.4 发展中期
部分效益较好的参农坚持每年种植一定面积,逐渐就形成了集中在以光华山、太子岭、土地岭三座山系为中心的坡缘耕地或退耕荒地的留坝西洋参种植优势区,海拔区域在1150~1780m之间,面积稳定在150~200hm2之间,徘徊发展。
1.5 现状
1.5.1 2000年后至今,先后组建了华秦、佳仕森、天美、天谷天翔等西洋参公司,成立了中药材发展办公室、西洋参研究所、西洋参协会,研发了干参、参片、西洋参茶、饮片、含片、糖果、果酒、参酒等系列产品,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由于西洋参重茬连作障碍,留坝西洋参种植优势区的适宜种植西洋参的土地逐渐枯竭,面临无地可种参的局面;同时由于中药材制品管理相关法规的修订,西洋参不能当做食品、保健品销售,企业产品销量骤减,鲜参收购价格剧烈下滑,参农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面积逐年减少。
1.5.2 为解决西洋参发展瓶颈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佳仕森公司等协作,联合攻关,解决西洋参重茬地连作障碍问题,同时开展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研发新产品,已取得初步成果。
2 存在问题
2.1 重茬连作障碍问题
由于留坝县西洋参经过40余年的发展,种植优势区的参地经过几轮的种植,造成西洋参病虫害严重、生长不良、产量锐减,有的甚至出现绝收现象,西洋参优生区形成无参地可种的局面。虽然经过联合技术攻关,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研究时间较短,还没有完全解决。
2.2 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技术研究问题
生产技术改进创新不足、机械化水平不高、单产低(亩产量大部分在450kg以下),与东北、华北参区的产量和效益都有较大差异,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2.3 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制定问题
留坝县的西洋参生产,没有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参农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异较大,达不到标准化的市场需求。
2.4 精深产品研发加工问题
近年西洋参药食同源没有获批,企业对西洋参精深产品研发加工积极性不高,走药品路线不现实,造成产品加工量减少、参与研发的企业少。
2.5 药食同源试点批准问题
自从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颁布以来,规定药品不能当作食品使用,特别是中药材未经批准不能作为食材和食品生产、销售、使用,致使西洋参产品的使用面急剧收窄,加工企业以前的“健字号”生产批号无法用于产品生产、销售,也无法大量收购参农的鲜参,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收购量减少,参价逐年下降,参农、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受挫。
2.6 品牌塑造宣传推介问题
留坝西洋参虽是全国西北参区主栽区,有一定的名气。但是与东北、华北参区相差甚远,已经大大落后这两大参区了。虽然有留坝西洋参农产品地理标志,但是没有注册集体商标,相关标识没有取得版权保护。留坝西洋参品牌塑造、地标授权使用、宣传推介缓慢,知名度不高。
3 发展思路和途径
3.1 发展思路
留坝西洋参产业要做大做强,就要另辟蹊径,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坚持科技研发领先,农田、林地种参同步发展,创新改进西洋参种植技术,产品精深加工研发,走绿色、有机产品之路,质量为先,盯住高端市场,节本提质增效,延链补链强链,抓好品牌营销推介,抓好政策扶持激励,努力提高参农、企业的积极性,全方位推动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主要解决途径
3.2.1 坚持高质量发展
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落实“两山”理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全县林地资源,大力抓好林下西洋参种植的试验示范,学习东北参区的先进经验,走绿色、有机产品之路,制定有机西洋参种植标准,做出优质产品,坚持质量为先,盯住高端市场,实现做特做优卖贵的目标。
3.2.2 全力解决药食同源瓶颈问题
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借鉴山东文登经验,积极向省市申报,要把留坝西洋参列入中药材药食同源试点目录中去,解决这个严重影响西洋参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推动西洋参作为药品、食品的生产、使用步伐。全面扩大产品使用面,增加需求,抢占市场,促进企业恢复产能、参价稳定上涨,提高参农生产积极性,扩大产业规模。
3.2.3 多途径解决种参用地问题
在西洋参重茬地连作障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继续进行联合攻关,创新改进栽培技术,在海拔1000m左右地区全面进行试验示范,形成系统成熟科技成果,将参区向1000m以下低海拔区域延伸,指导参农推广使用。如能充分利用全县的农耕地,可以开发出适宜西洋参种植用地2000~2700hm2,可以满足年新播200hm2,种参后间歇8~10年的需求。还可以试验西洋参设施大棚层架无土基质栽培,配套水药肥一体化技术,667㎡土地可以当做2000㎡地使用,基础设施可以重复使用,只需4~5年(或1茬参)更换1次栽培基质,既可以解决西洋参重茬地连作障碍问题,又可以大幅度降低种参成本和提高产量、质量、效益,还可以解决药粮争地的矛盾。
3.2.4 集成组装配套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技术
鉴于现在人力成本上涨、土地资源缺乏、水肥条件不匹配、化学农药使用过多、参价较低等因素,要组织科研攻关,研究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必须要在降成本、提质量、提产量效益等方面下功夫,才能推动产业发展。考察学习山东、东北参区先进生产技术,按照降成本、提质量、提效益的总体目标,力争把西洋参生产成本减少20%,4年生参亩产量提高到650kg以上,每亩效益提高50%。全面引进机械化、水肥药一体化、病虫草鼠害生物防治、工厂化育苗、中高平棚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改善西洋参生长环境,创造最优的水肥条件,提倡健康栽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设计多种试验示范方案,在不同海拔地区试验,对比总结,提炼出适应留坝县中高山区西洋参高产高效优质生产全套技术,在生产中全面推广,促进西洋参种植规模逐年增长,力争5年后西洋参年播种面积达到200hm2,留床面积达到700 hm2以上,年可产鲜参2000t以上。
3.2.5 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积极申报西洋参药食同源的同时,要出台激励政策,扶持相关企业全方位研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应对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利用留坝西洋参品质优良的优势,全面扩大销售,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和产业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
3.2.6 大力推动品牌战略
充分发挥“留坝西洋参”地理标志品牌作用,组织注册集体商标,统一宣传推介,加强品牌保护,做好产品质量溯源工作,使优势品牌发挥效益,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品牌形象。
3.2.7 做好农旅融合发展
西洋参作为比较稀有的名贵药用植物,具有发展农旅融合的优势。可在有条件的区域,建立西洋参观光园,集认领代管、观叶、观花、采花、采果、挖参、购参、品参、品参酒、品参茶、采风等系列活动为一园的农旅融合综合体,可以大大开发游客的兴趣,丰富全域旅游的内涵,提高参农收入,助推产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