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
——以长春科技学院中药学专业为例

2023-02-05刘志洋

人参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药学双创民办高校

刘志洋,刘 岩

(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130600)

1 引言

2015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地提出了“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1]。这一论述既凸显了新时代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意义,也深刻指明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于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纵深方向。

高校是新思维、新想法的发源地,是培养青年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应积极主动作为,扎实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促进经济稳中有进、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学专业是我国具传统特色的本科专业之一,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医药在防疫治病中发挥明显作用,再次证明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济世救人的良方。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也证明社会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必然选择。因此,专业教育必须融合“双创”教育,提升专业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

2 长春科技学院中药学专业推进专创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2.1 合理化结构转型发展的需要

长春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并于2017年7月顺利通过中期检查验收。其医药学院中药学专业于2005年招生,为校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十三五”高水平建设专业,拥有长白山道地药材资源开发及研究中心,校级重点科研平台。随着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绿色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对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结构性转型发展已是必然选择。发展好创新创业教育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民办高校必须将专业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模式进行有效融合,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调整学科结构,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计划中,实现专创教育的有效衔接,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提升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推动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提升[2]。由此可见,在新的发展阶段,民办高校需要在新的发展理念引导和社会需求下,进行合理化结构转型,融合专业性新阶段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以期为服务国家新格局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2.2 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发展的需要

企业依据自身定位为社会衍生出就业岗位,从而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高质量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是区域经济结构性升级发展的有利资源,专创融合能推动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新服务的衍生。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应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内部长足发展,与政府、企业等外部资源进行互动合作,为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培养专业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2.3 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民办高校传统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此时必须应时而起,突破传统育人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创新课程体系、扩充教师队伍、加深认知理解,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培育具有过硬专业知识和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有效人才。

3 长春科技学院中药学专业专创教育融合的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各高校的重视,民办高校较公办高校具有体制机制灵活、教师队伍年轻活跃、更加重视学生就业等比较优势,能有效通过市场化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长春科技学院在重视课程的建设同时,在不同层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3.1 学校层面

3.1.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完善

为了积极响应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号召,长春科技学院中药学专业本着重理论,厚实践、宽口径的教学理念,自身转型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校企合作、产教互通等方式建立校企间的良性合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以“订单式”培养方式满足定向企业的人才需求。

3.1.2 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不断改进

“双创”课程涵盖专业教育课程,素质拓展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此外,增设任选课程平台;课程内容设计贯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个维度,针对不同年级分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业基础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引导学生及时规划、展望未来。

雌雄大鼠各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肌酐、甘油三酯、血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的结果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各项指标均在本实验室正常值范围内,数据见表5。

3.1.3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落实

长春科技学院在校领导支持下,稳步推进大学生创业产业园各项目的建设与落地。并且,现已建立吉林省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功能性食品产业工程研究中心、长白山生态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长白山野生资源研究院、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梅花鹿精准检测产业化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鹿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长白山道地药材资源开发及研究中心等多个实践和科研平台。

3.2 教师层面

长春科技学院“双创”中心每学期定期推行课程体系培训,旨在加强教师队伍对创新创业课程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把握与总结和培训授课教师在创新创业课程项目中的引导作用。同时,由于“双创”中心教师组成具有多样性,除专业“双创”课程教师外还有各学院专业课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者,教师学科背景多样,在一定程度促进学生的“双创”课程实践及理论学习的多样性。

3.3 学生层面

为能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以赛促创”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3]。自我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训以来,从学生的参赛项目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一步融合专业教育,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以医药学院学生参训参赛项目为例,包括: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生物与医药创新创业大赛、吉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都取得了多个奖项和成果完成,证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充分利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与拓展。

4 长春科技学院中药学专业专创教育融合的现存问题

长春科技学院“双创”教育虽然在实施中取得一定成就,但与本学校立足地方、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课程体系、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学生观念意识以及实践实训等方面仍面对很多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4.1 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

其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创新创业理念衔接不紧密,缺少实践衔接。课程体系设置中创新创业要素的融入度不足,绝大多数的课程内容设计更偏重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有效衔接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思维以及学生实践的平台。创业课堂的表现形式为理论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创业设计大赛和科技创新项目。其二,课堂内容设计没有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实际需求不能完全契合,多数采取讲授理论、视频观摩、书写商业计划书、案例分析、开设名人讲座、讨论、演讲等形式,相对有一定的孤立性。

4.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观念认识存在误区

依托近两年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医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情况、学生上课状态学术成果以及本课题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得出:在学校专业课实践课程教学培养过程中,无论是从教师自身方面还是学生主体角度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两面性。近两年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反映出部分学生缺乏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展现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的“两层皮”,实践操作性不足,创新后期前瞻性不足,对专业的认识较片面。

4.3 “双师型”人才匮乏

4.4 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不足

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创业实践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结合的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整体来看,长春科技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及学生培养模式专业融合较为薄弱,实践项目整体偏少,仍旧需要不断探索与改进。

5 民办高校中药学专业专创教育融合的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既是国家战略所向,也是“三新”所需,更是学生更高质量创新就业所求。

5.1 学校层面

由传统专业教育占主体地位,发展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衍生,再到现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共生共促,是时代发展进步、观念更新的需要和必然产物。在两者有机融合的过程中,要求高校要放远眼光、长期规划,有效助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发展。长春科技学院医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应该在以往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形成多元培养机制,充分结合中药学专业特色,进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搭建专业覆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实现专业课程与“双创”教育的充分融合。并且,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努力将“双创”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并且积极与企业合资共建结合,既“走出去”,又“引进来”,实现双向互动机制。另外,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作为坚实的基础,高效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包括充分利用校友、公益人士等个体资源,重点突出教学实践和案例教学、经验分享交流这样亲切度更高的资源要素。同时,学校要增加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5.2 教师层面

5.2.1 教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双创”中心面向全校学生群体授课,学生群体量大,资深专业教师缺乏,部分年轻教师以及兼职教师知识储备不饱满,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双创”中心教师队伍的培训,专职的专业教师要利用专业课程的优势,建设“一师一优课”,将创新创业元素充分融入进来。对于校内师资内涵建设,应鼓励、派遣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使其能够胜任课程建设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同时应拓宽师资队伍渠道,引入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成功人士走进课堂,打造校企人才共建协同链。

5.2.2 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待遇

专业教师囿于固有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不高。部分兼职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应提高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推进“专创融合”工作,加大奖励力度,放宽鼓励政策,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水平,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5.3 学生层面

5.3.1 清晰定位“双创”

学生是大学“双创”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双创”教育的引导者。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观念起着关键性作用。正如杨爱民先生指出的“目前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和研究存在很多的误区。首先,将创新创业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创业教育,或勤工就业指导,或就业岗位的培训;第二,发明和创造新的物体;第三,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创造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创业活动”[4]。学生的课程目标定位意识相对较弱,部分没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会对相关课程重视度不足,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信任度较低。因此最重要的是完善教育课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主体的兴趣度[5]。我校应结合专业教育,侧重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融合的“创业+专业”新型现代高校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教育理念。要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加强学生主体创业的整体思路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5.3.2 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程度。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群体,邀请本专业毕业的年轻创业群体进行实践操作指导,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同时,契合专业特色,助推中医药现代化前行,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应该扎实专业基础,从实例中学习新药新产品研制思路,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双向应用到专业中去。

6 总结与展望

可见,高校要推动“双创”升级改革,务必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及实践平台搭建等方面,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使二者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打造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升级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既是“双创教育”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将是推动民办高校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民办高校应立足自身发展特色,结合社会经济实际,培育社会经济“对口型”人才,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经济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中药学双创民办高校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双新双创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