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政策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扶贫路径分析

2023-02-05付丽萍暴少君

继续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职教编码节点

付丽萍 暴少君

(1.山西大同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2.盐城市串场河小学,江苏 盐城 224000)

一、研究背景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胜利举行,表明我国在现行标准下消灭了绝对贫困,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发布,为后扶贫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 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通过职业教育,人们可以掌握一门技能来发家致富,有助于我国更好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省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 政策是实践的出发点之一,透过政策文本,去探究各地区政策工具的运用情况存在较强的现实意义。全面分析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省级政府颁发的乡村职业教育方面的扶贫政策和文件,能够回顾我国各省份职业教育脱贫攻坚的实施路径、取得的相关成就以及特色,进而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路径,促进职业教育脱贫攻坚前期经验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1]。主要是通过识别政策文本中的关键特征,将用文字表示的政策文本通过Nvivo编码转换为用数字表示的资料,并采用可视化方式来表示分析结果[2];然后再基于量化分析,归纳出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文本的本质特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来研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

(二)研究对象

为保证研究具有普遍性,政策选择的地区覆盖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等七个地区;为保证研究具有多样性,各地区省份的选择,包含了少数民族多的省份、经济发达的省份、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沿海地区的省份和中原地区的省份,最终选取了辽宁、北京、内蒙古、山西、上海、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福建、广东、陕西、宁夏、贵州等14个省份作为政策的来源省份。

以“职业教育”“教育扶贫”为关键词,从14个研究省份的教育厅、职业教育部门、乡村振兴局(扶贫办)等多个与制定职教扶贫政策密切相关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从2014年到2020年。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选择主体内容或部分内容与乡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密切相关,并且文本性质为立法性文件或具有约束力的“条例”“意见”“办法”“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政策文本进行分析[3]。再对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逐一泛读,剔除没有涉及职业教育的政策,最终获得41份政策文件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Nvivoplus11软件作为政策文件分析的研究工具。它不仅可以可视化呈现分析结果,还便于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生成性观点,提升研究效率。每个研究都需要在Nvivo中建立一个研究项目,研究项目包括“资料”“编码”“数据分析备忘录”“案例”等四个关键术语,表1是Nvivo关键术语的介绍[4]。

表1 Nvivo用于指导分析的框架

三、研究过程

(一)节点的制定与构成

采用开放式编码的方式对文本进行编码,从而确定节点。首先,整理网上所搜集的41份职业教育扶贫相关政策文件,将其导入Nvivo软件中分析其词频特点,并认真阅读所有政策文件文本,确定节点的名称。编码内容可以是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比如文本中有“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同步课堂’建设与应用”,就把它编码为三级节点“学校信息化建设”。三级编码完成后,根据节点类型归类到一起形成二级节点,开展二级编码,比如“学校信息化建设”“现代学徒制”都属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打造策略,那么就将其编码为二级节点“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二级编码完成后,按照政策保障类型进行一级编码,形成五个父节点(一级节点),比如“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都属于学校方面的保障,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确定了38个二级节点、5个一级节点。一级节点分别为“资助保障”“组织部门保障”“学校建设保障”“帮扶机制保障”“社会保障”。

(二)编码基本情况

利用Excel软件的自动生成图表功能对编码结果统计,条形图可以直观表示各一级节点的编码参考点数量和材料来源数量,如图1所示。我们发现,政策中涉及学校建设保障的编码参考点数量最多,数量达到92;学校建设保障节点的材料来源数最多,数量达到57。组织部门保障节点参考点数为55,在所有节点中排列第二,这与政府组织部门作为职教发展的主导者有很大联系。社会保障节点参考点数目最少,这与社会力量参与性相对较低有直接关系。

图1 一级节点参考点数、材料来源数统计图

项目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地表示案例与节点之间的编码关系。在Nvivo顶部菜单“探索”一栏,选择项目模型,在项目当中选择“案例”“一级节点”,可以得出项目模型图。通过对项目模型图分析发现,所有的案例都与节点有较强的关联性,说明建立的节点合理,因此从节点分类角度对职业教育脱贫攻坚路径展开研究是可行的。

四、研究结论

(一)省级层面乡村职教工作开展的路径分析

1.资助持续打好精准牌,搭建多元资助体系

资助工作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保障[5]。从图2可以看出,“补助政策”的编码最多,其次就是“免学费政策”的编码。结合政策文本发现,我国各省份对于职业教育资助都十分重视,建立专门的职教资金开展职教扶贫已经成为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中职教育免学费基本已经全覆盖,每个省份都通过建档立卡等方式进行精准识别资助对象。

图2 资助保障——按项编码条形统计图

资助保障方面的具体职教发展措施路径如下:

(1)多渠道进行信息收集,确保精准资助

精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资助的一种有效途径[6]。确立资助对象的筛选条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并对需要帮扶的学生建档立卡。目前,各省份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扶贫数据库和数据平台,对于在读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信息登记和动态管理,并且跟踪资助情况,确保扶贫不漏。

(2)多形式开展资助工作,落实资助政策

建立免学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多重资助的体系。优先对建档立卡的学生进行资助,资助金额为2000—3500元不等,有的地方甚至免除符合条件学生的住宿费、教材费和生活费等一系列费用,并且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海南等地方落实中职在校生学费全免的政策,每生每年可获得2000元国家补助,高职院校每名学生的补助金额达到3000元,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额外补助3500元的生活费,对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每一笔钱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3)多渠道筹资资助资金,丰富资助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会给予中高职学校一定的经费,用于学费免除之外的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支出;而且还设立了专门的奖学金,鼓励社会团体、各大企业以及个人对职业院校的贫困在校生进行资助,丰富了资助体系。

2.组织部门继续当好领头雁,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是职教发展的关键保证。从图3可以看出,二级节点“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编码参考点数量最多。结合政策文本发现,各省份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总结如下。

图3 组织保障——按项编码图

(1)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紧迫感

各省份始终重视思想认识的提高,不断把职业教育放在教育脱贫的重要地位,继续在工作中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的讲话精神。继续积极发挥各级职教部门以及职业院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政策落地。

(2)强化责任,确保职教脱贫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强调各个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分工,压实工作责任。确定好每一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各自做好各自负责的职业教育扶贫相关工作,锁定工作要点。同时要与财政、乡村振兴局(扶贫办)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形成主要部门和分管部门密切配合的局面。湖南省改革方案中还特意提到了完善职教会议制度,确定会议的参与部门与组织部门,在会议上解决职业教育的各大问题。

(3)严格督查,扎实推进职教扶贫各项工作

健全职业教育扶贫督导机制和评估制度。把教育扶贫的落实情况纳入督导范围中,在督查过程中,省教育厅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引导督促各职业学校和企业积极落实各类政策。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总体安排,定时地进行督导核查,加强作风建设,对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不当等情况,进行严格监管问责。

(4)加大投入,形成资金保障机制

省级部门继续加强财政投入力度,经费安排向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倾斜。专门设立专项资金去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湖南省每年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拨款不低于10000元,对高职院校学生拨款不低于12000元。建立与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资助体系等相对应的财政制度,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助学金的覆盖面。

(5)建立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化

实行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网站媒体报道等公开发布职业教育相关的政策以及职业教育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每个公民都有知情权、监督权,并且在扶贫过程中积极动员社会群众参与进来。扶贫工作要尊重公民意愿,对接公民需要,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6)营造氛围,深入做好宣传工作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加大各项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将科学的职业教育观念深入人心[7]。通过开展“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职业活动周”等活动,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进行宣扬。

3.学校稳定练好基本功,强化基础资源建设

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招生规模”的编码参考节点数量最多,“师资队伍建设”“就业服务”等编码也十分丰富。这表明学校建设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针对职业学校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政策文本中提到这两个词语的次数最多,更加突出了学生和教师在这场职教脱贫攻坚战中的关键作用。

图4 学校建设保障——按项编码条形统计图

通过分析得出,学校建设保障方面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在贫困地区结合当地的发展需要和产业需求建立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制定和建立职业学校规范标准和评估机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淘汰或者整改不达标的职业学校,相对好的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发展,实行“双高计划”“双百工程”等计划。支持优质职业学校和高校合作,依托其专业优势扩大规模。

(2)加强职业学校资金投入强度

加强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强度,统筹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计划等地方资金。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要与普通教育的拨款金额相当,促进其均衡发展。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要两手抓,高质量的培训体系成本花费高,这也就进一步决定了资金需求。只有资金投入有了保障,职业教育的软硬件设施等才会有更好的供应。

(3)调控职业学校招生机制

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在学前、现代服务业等专业区域中,扩大对初中毕业生的招生数量与规模。并且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使得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发展。招生对象主要面向贫困地区的学生,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要优先招生。继续实施国家级、地方级、学校级等三个层次的专项招生计划,完善高职考试招生办法。

(4)改进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办法

首先,改革职业院校人事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职责、管理方式以及聘用条件。改革教师绩效评价机制,推动学校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和评价,将教师的师德、教学成绩、信息素养等都纳入工作考核的范围。以特岗计划为主要通道,提高贫困教师的待遇。建立双师型教师标准,绩效工资向双师型教师适当的倾斜,职业学校和企业建立合理的合作机制,为企业高级人才和职业教师之间的双向流通创造条件。实行按岗聘用和竞岗聘用的机制,鼓励学校的高级教师成立“名师工作站”“大师工作室”。

其次,实施职业教师职业提升能力工程。以“四有教师”和“双带头人”为培养教师的目标,改善培训机制,规划一定的培训周期,将新的技术、教材内容、信息手段、教学方法纳入培训范围。新任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上岗,完善以老带新的培训机制。

(5)健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思想上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德树人。职业学院校要组织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现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双向融合发展。推动三全育人,尤其是通识教育。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职业学校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履行内外结合等原则,对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对贫困区域的学生以及农民等进行培训,例如举办精准扶贫培训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建立退役军人培训平台等。政府每年要颁布一定的指导规范,以方便职业学校和中心对短缺的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并且对贫困地区参加培训的人员发放补贴。

开展特色教育开发工程,强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导向[8]。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当地的主要产业,提升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匹配程度。建立特色专业,加强高职院校“双一流”品牌和特色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调整各项资源,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规划。依据贫困地区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根据农村计划、乡村振兴等需求,打造一批以特色产业为鲜明特点的职业学校。

(6)形成校企双元育人协作体制

在法律效力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属于行政法范畴,其地位仅次于宪法。《城市绿化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是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的行政法规,在中国立法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仅次于法律的重要立法层次。部门规章作为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补充形式,对它们的内容进行了细化与具体化,便于法律法规更好地实施。

学校和企业协作育人。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实行“1+X”证书制度,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新型制度[9]。鼓励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和学生就业。鼓励企业和学校共同规划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可在企业工厂车间建立系部。学校可以从校企合作中获得薪酬,企业也可从学校中获得科技服务支持。打造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进行实践教学、企业真实生产等服务,为职业学校学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奠定基础。

(7)坚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对贫困学生提供就业渠道,并发放一定的就业补贴,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读取高职院校的时候可以继续享受减免政策。瞿连贵和石伟平(2020)提出要突出职业教育“双创”教育[10]。学校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组织创业大赛,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4.校区间不断画好同心圆,构建协作帮扶机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指出,职业教育帮扶是发展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措施。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帮扶机制保障”节点下二级节点的编码情况,反映出当前帮扶机制方面的主要实施路径,生成编码参考点数条形图5。

图5 帮扶机制——按项编码条形统计图

从图5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的编码参考点多。现在大多数省份的职业教育发展并不均衡,让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的地区与职业教育发展落后的地区形成帮扶机制,已经在全国各省份形成大趋势,但是帮扶机制的运行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互联网支持下,职业学校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活动经验的交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帮扶机制中,主要路径有以下三点:

(1)积极发展信息化教育

(2)持续推进帮扶计划

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扶贫结对帮扶活动。建立校与校之间的帮扶机制,优质高职院校要与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发挥优质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建立职业学校联盟,开展“集群发展”模式以及采取“1+1+1”形式。充分利用现在的信息化平台,开展手拉手活动,增加结对职业学校之间的互动。

(3)全面贯彻东西协作计划

实行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建立协作机制,结对的两个地区职业学校要做好干部互派、师生交流等审核工作。两个地区的职业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共同建设精品资源课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学生加大招生力度,建立定向培训班、实行优先实习、优先招生等帮扶政策。

5.社会各界稳固打好组合拳,协同发展职业教育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社会保障”节点下二级节点的编码情况,反映出当前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实施路径,生成编码参考点数条形图6。

图6 社会保障——按项编码

从图6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方面二级节点数量较少,说明社会在职教发展工作中的参与性较低。总结政策文件,社会保障方面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鼓励多方参与,推动多元办学,努力实现职教新发展

彭敏(2021)认为,职业培训体系构建应转向复合型跨界教育[11]。吸纳社会各界力量,企业或者个人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设备捐赠,共同参与到职教发展工作中。建设多元办学的格局,鼓励各大龙头企业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校政企协同育人,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

(2)优化就业待遇,改进评价机制,持续提高职教认同感

推荐1+X证书制度工作有效展开,鼓励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完善各类职业资质考试机制,实施职业技能考核以及证书发放工作。提高技术人才的各项待遇,职业学校毕业生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有同等待遇。

(二)省级层面职教扶贫政策的特点分析

1.民族地区职教人才培养具有民族特色

为了显示案例样本中所有的民族地区与所选节点项目之间的关联关系,用项目模型的方法生成图7。

图7 案例——民族特色节点项目模型图

从图7中可以发现,由于民族地区中有大量少数民族人口存在,所以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中,专门对提升学生民族团结认识和普通话水平作出安排。强调学生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文字,实行双语教学,确保学生民汉双语兼通。加强对学生民族观、国家观的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要突出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开展一些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活动。

2.各省份职教专业设置具有地方经济特色

项目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地表示案例样本中部分地区、所选节点以及案例属性主导产业的项目关联关系,以前文同样的方法建立项目模型图。分析发现,由于每个省份的主导经济产业不同,所以每个省份的特色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也不相同。内蒙古重点建设民族传统工艺、现代农牧业、民族文化产业等领域的专业,支持涉及畜牧业和农业的职业学校和农产品地区和农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宁夏对观光旅游、物流配送等比较好就业的专业,加大培训力度,以培养一批农牧科技“明白人”、非遗传承人等为培训目标,对青年农民或者牧民进行非营利性质的培训。陕西省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支持高校优先发展一批就业形势好的专业,比如公路建设专业、隧道维修专业、水利水电类的专业、工业制造等,现如今陕西省已经打造6所国家高职示范院校。贵州省积极推进民族文化教育,鼓励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融入少数民族文化,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校农结合与乡村发展结合起来,有效带动乡村地区农村的农业产业发展。

3.职业教育具有信息化趋势

(1)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

随着国家“帮扶计划”“东西协作”等计划的实施,我们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利用互联网+教育,建设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打造远程指导与实地指导相融合的培训模式。优秀的职教资源和职教培训能够被贫困地区的学生农民等人员享用,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形成教师共同体、学校共同体等合作机制,让不同学校的教师学生可以相互学习。

(2)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精准记录分析有关职教发展的大数据

比如,信息库录入学生信息进行精准扶贫,或者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出适合各地发展的职教发展方案。职教的发展需要多元力量的参与,资源对接工作、监管考核、服务传递等都离不开信息化平台。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突破时空的限制,让身处不同地方的人能够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12]。

(3)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借助信息化的平台来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网络传播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另外,通过宣传先进的文化,可以让人们在精神方面武装起来。

五、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路径

职业教育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从政策、策略和内容等方面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路径。

(一)进一步细化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文本,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撑。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相关的法规、组织制度、合作机制建设得还不太完善,更多地在宏观层面有所制定,具体到当地因地制宜的具体措施相对较少。在政策保障措施中,出现最多的是诸如组织领导、公开问责之类的概念词,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大部分的政策内容都集中宏观层面,具体任务分工模糊化,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缺少第三方监管机构的监管,这样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高效率推进。信息公开性透明度不强,缺乏评估机构,不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13]。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制度的协同性。地方政府在制度设计时,要应用到协同思维,打造多元力量协同治理的格局。建立具体的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各部门内部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构建共建共享的线上资源。建设专门的监督部门,细化各部门的职责,设立动态管理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赋能信息化人才培养

虽然现在大力倡导信息化教学,但是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教育时候,无法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信息化教学出现的问题是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但是却轻视其应用。职业教育师生的信息素养也有待提高,许多教师还无法熟练地应用一些新兴的教学媒体,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除了计算机专业以外,整体水平较低。

将培训与实践相结合,边培训边实践,促进师生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加快建设数字学习平台的步伐。积极响应教育信息化2.0的号召,打破信息孤岛,打造智慧校园、智慧课堂、云计算等先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沉浸感更强,促进智慧学习、泛在学习在学生身上发生。在职业培训中,学生可以操作虚拟技术生成的环境客体,在节约培训成本的前提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进一步扩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内容,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现如今,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校企合作的职教模式已经很普遍,但是这种合作模式尚未成熟。校企合作的方法尚未多元化,合作的内容不够丰富。在校期间,学生很难参与到公司的项目中,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比较紧缺,这样不利于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缺乏创新立意点,实践课程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训课程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鼓励企业办校,推动多元办学的格局,制定校企合作优惠制度。加大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丰富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校企合作内容[14]。让师生能够参与到企业中的项目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改革职业培训形式以及培训课程。职业学校可以引进企业的优秀成果,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猜你喜欢

职教编码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