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

2023-02-04李晓娟

中国民商 2023年12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国际金融一带一路

李晓娟

摘 要: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构建国际金融治理体系,这既是我国金融服務治理体系的新征程,也是国家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机遇与挑战并行,在中央政策扶持下,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已然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一带一路”金融贸易是我国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业务之一,为金融服务提供创新性发展服务。近些年,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发展不断地发展成熟,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不可否认的问题就是中国金融治理服务创新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上的发展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针对现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构建中国方案的对策建议,以期使中国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更加健康快速发展,助力金融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迈入金融发展新航线。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治理体系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发展多样化、社会沟通信息化而发展建设,积极推动沿线的国家间充分实现经济政策综合协调,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优势,全面开启对外开放的新大门,制定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走中国特色金融治理之路,充分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政策辐射优势,差异化推进金融业改革,不断发挥金融产业带来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现有国家金融发展的困境,为助推中国金融发展治理体系提供便利环境,持续厚植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建设的沃土。

一、“一带一路”概述

(一)“一带一路”概念

“一带一路”具体是指中国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提出的金融外贸合作倡议。中国依靠与周边国家现存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实现各国共同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旨在中国借助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脉络,以和平稳定发展的主基调,与沿线各个国家的共同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经济共同发展的相关利益建设共同体。

(二)“一带一路”原则

一是国家间开放合作的原则。“一带一路”沿途的国家不单单是指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范围,其他的国家、组织都可按规定参与进来,“一带一路”的共建共享成果更好的惠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国家间的和谐包容原则。“一带一路”国家倡导的合作模式是文明宽容,互相尊重,参与其中的国家,有自主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求同存异,平等对话协商,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国家间市场运作的原则。国家间的发展合作遵循国际的市场发展规律以及相关的通行原则,进一步充分发挥合作交流市场在基础资源配置管理中的发展决定性作用以及相关企业的自主主体作用,全面发挥好国际政府自主权限,实现国家间贸易协调共同发展。四是国家间互利共赢的原则。一带一路合作要充分兼顾各个国家各方的利益与实际关切,积极寻求合作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充分发挥合作的最大优势,实现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利益共赢,共同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

(三)“一带一路”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大共通模式,一是国家间的政策沟通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一带一路”加强各国间政府沟通合作,共同搭建多层次政府区域发展协调的宏观战略沟通交流发展体系,进一步深化利益间的相互融合,促进各国之间政治互信,进而达成新一步的合作共识。二是国家间的设施联通模式,已经成为“一带一路” 的优先建设领域。在以各国主权与发展安全为基础,共同规划设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适宜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打造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一同推进各国互通的骨干通道规划建设,增进国际的互通性,逐步发展为密切连接亚欧非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脉络网。三是国家间的贸易畅通模式,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发展内容。致力于研究各国在外贸投资便利化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消除国家间的投资以及贸易壁垒,进而构建全球范围内较为良好的营商发展环境,并且积极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同共建自由贸易区,充分释放各国投资贸易合作潜力。四是各国之间的资本融通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支撑。继续加强各国之间的金融协作,不断推动亚洲货币稳定体系及其相应的国际投融资制度建立,同时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双边本币交换、区域清算等的合作领域与业务范围。五是民心相通模式,已经发展为“一带一路”社会建设根基。国家间的密切交流合作,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的友好协作精神,深入广泛开展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密切国家间的学术往来、实现国家间人才深度交流合作等,进一步深化国家间的双多边合作,实现各国人民群众民意相通。

二、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有助于增强国际金融市场主体发展动力,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有助于增进各国金融发展的内部动力,中国金融新治理体系是基于在我国的实际和国情下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政府在对国际金融服务进行监管时有充分的安全保障,逐步培养了金融机构对国际金融管理风险的防范能力。以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增进市场主体发展动力,持续健全市场主体金融服务监管体制机制。完善市场主体金融服务监管法律法规,搭建相关交易业务的信息交流平台。

二是有助于完善国际出口贸易市场发展制度,便于加强行业协会的有效监管。切实运用金融服务市场的动态风险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来为市场主体发展增加动能,有效抑制羊群效应和顺周期等行为,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开展数据对比分析,利于国际市场主体的有效监控。

三、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正面临新一轮的变革调整,风险和挑战不断冲击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发展,例如科技创新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新型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产业和金融得不到充分发展,尚未完全激发人才发展活力等等,前方仍有发展阻碍,经济发展仍有困境。所以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建设必须把综合协调创新放在引领国际金融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提高产品技术发展水平。抓住新时期行业调整的新机遇,发挥中国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世界各国间给予的政策倾斜。积极争取形成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发达交汇区域,抢抓时代发展新机遇,积极推动经济贸易向全球化、自由化方向发展,制定符合中国发展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进一步助推国家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

(二)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新的发展形势下,国际融资结构仍需调整。一是从贷款结构看,各个国家的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金融行业总体占比低,这说明,小微企业在获取银行机构投放的贷款不占优势,受关注程度较低。从担保方式看,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模式仍然比较固化,创新业务长期得不到有效推广,知识产权、存货、应收账款、农村房产、土地等抵质押物长期还没有得到有效、充分地利用,信用贷款缺乏抗风险保障、难以大范围推广等制约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专利质押贷款发放数额较少,大多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很难享受金融创新红利,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参与建设中仍面临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建设困境。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总体来看,国际金融市场在“一带一路”建设影响下,有很大进步,但仍有不足,具体是正常运行的地区贸易往来受影响,阻碍市场有序交易,采取各国间人为干预的手段等。在世界贸易区域中逐步实行了不同的关税制度和对外贸易活动的自由化,虽然在关税协调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贸易长效发展方面仍有制约。我国政策红利,积极在一带一路中构建新金融体系,但是受关税以及贸易壁垒影响,金融市场发展仍有不完善之处,金融行业市场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三是国际金融市场信用建设仍有不足。自一带一路发展以来,各国都积极完善金融信贷体系,加大政府帮扶力度,比如中国通过土地置换、破圈断链、应急转贷等方式,化解了一些不良贷款。但国际上受潜在风险贷款和担保圈企业较多、企业经营困难等多种因素影响,面临出险的潜在风险贷款较高,不良贷款反弹趋势明显。

四、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金融高质量发展就不会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跨越发展、全面跃升的关键之年。

(一)丰富区域投融资体系

一是在加大投放力度上求突破。一要全力攻坚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着力培育创新成长企业,是支撑中国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二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投放力度。相关金融机构要抓住时代机遇,对上积极争取,对下积极帮扶,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在加大金融创新上求突破。各银行机构要解放思想,对上争取支持,努力改变信贷产品单一、门槛相对较高的局面。一方面,要对标国外学经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即时贷”等产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创新型贷款投放规模。另一方面,要创新思维防抽贷。金融机构要依靠诚信巩固客户、换来市场。在信贷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我们要转变过去传统的信贷投入结构简单、支撑领域过分集中的方式,既要把重点放在有经济效益、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上,也要给予那些存在困难和潜力较大的企业以充分的支持,全力以赴地满足不同行业和市场主体对融资的需求。今年,国家明确了对房地产贷款实施集中度管理,这就势必倒逼金融机构加大对其他领域、其他行业的贷款力度。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要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等实体企业、小微企业,要在引导企业完善贷款条件的同时,尽可能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压减投放时限。

(二)构建区域人民币结算机制

区域人民币结算机制的推进模式主要是通过国家间的对外贸易实行人民币结算的有效方式,随着中国与各国的贸易交易往来十分频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已经开始逐步打破传统发展局面。要持续加大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输出力度,进一步推动国际使用人民币结算签署各项合作协议,并且以中国产品制造为突破口,持续推动中国产品、中国大宗商品、中国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同时进一步优化我国外贸中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有关规定和各流程环节,以进一步增强我国出口商品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强烈愿望。进一步利用“一带一路”的国家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国内中小企业转型提升与发展,不断打响国内名牌,以此广泛增强我国自生产商品的对外贸易实力,并积极争取国家在区域对外贸易交流中结算方面的货币选择主动权。

(三)加强金融监管与风控体系建设

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金融管理制度。发挥政府职能,在塑优环境中,兜牢底线、共生共赢。中国政府要以企业服务需求为目标,全面做好金融机构服务保障。一是“兜好底线”,为银行大胆放贷做好后勤保障。金融监测部门要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协调,当好银企之间的桥梁纽带,做好信贷企业的推介帮扶,督导调度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尤其是实体经济定向投放。要积极推进破圈断链,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合力处置企业债务风险,最大程度降低银行贷款投放的顾虑和损失。发改局部门要深入开展金融对接服务,助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帮扶力度,协调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好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门要落实好财政性资金存放与信贷支持挂钩政策,对新增贷款成效显著的银行机构,加大财政性资金存放力度,鼓励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要通过金融配套制度,放贷企业实行全过程监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二是“创优环境”,加快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金融主管部门要强化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安全意识,补齐金融领域业务,增强识别和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专项行动,确保不良不增、存量降低。要依法依规、更加严厉地打击破坏金融秩序的各类违法行为,对涉嫌骗取贷款、拒绝执行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按照一律从严、顶格处罚的原则。银行机构也要消除顾虑,不能因为害怕出风险就缩小甚至停止放贷。三是在金融機构和对外贸易企业间密切合作。加快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与金融体制机制不相适应的问题,增进银企联系,开展银行产品的现场推介,进而有效控制金融贸易风险。

(四)构建区域国际信用体系

加强中国金融发展保障体系,对接国际资本市场,构建区域国际信用体系。

立足区域国际信用的出发点,加强企业信用评级的有效培育,积极引导更多国家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增进国家出口信用诚信教育以及责任履行建设要求的保障力度,逐步扩大宣传国家信用管理的国际约定以及政府出台的支持措施,强化对申请认证国际信用评级的前期专业知识的辅导以及相关培育,建立国家间统一国际信用体系标准。落实各国海关协调监管的作用,为对外贸易提供有效保证,并为对外贸易信用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监管服务,完善并推广“关企合作平台”,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及对外贸易相关合作,深入开展对外贸易信用互信合作,构建区域国际信用密切的合作共赢关系。

(五)建设区域数字国际金融体系

运用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平台,构建区域数字国际金融体系,中国要积极加大产品信息推介和走出去参加境外展会。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国际间金融贸易政策及相关业务技能培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适时举办国家间的金融形势分析会以及相关金融体系的解读会,进而加强对国际参与金融行业业务人员相关技能的选拔提升,促使其充分了解数字国际金融相关产品,切实提高中国对国际贸易市场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力,积极引导参与队伍贸易的企业了解运用好数字国际金融体系,进一步开拓国际贸易中国市场。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深入以及更新换代,目前金融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的国际金融体系正在不断延展,要逐步增进中国与各个国家在金融账户和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制定出符合国际金融发展的跨界、跨市场的数字化金融产品,促进国际间不同类型的数字化金融资产高效转换。

五、结语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中国金融治理机制带来新的契机,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逐步融入国际贸易中,并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中占有一定位置,因此要持续优化国际金融贸易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正视存在问题,在优化提升中,把握航向、精准发力,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房飞,王大树.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J].财会月刊,2021(20):129-134.

[2]王建雄.新型全球金融治理理念的建构与创新研究[J].国际经济法学刊,2018(2):102-115.

[3]张鹏举.“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际金融合作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4]许燕.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合作战略体系的思考[J].金融发展评论,2017(3):57-64.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国际金融一带一路
国际金融大变局、霸权货币衰落与中国应对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