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智模型理论的初中语文作文有效评改设计
2023-02-04张昱楠
摘 要 目前针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内容层面,但作业评改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容易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环节。作文评改既是对本学习阶段知识点的反馈,又是同范畴知识点下个学习阶段的前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等文件指导下,本文基于心智模型建构环节——表征、模型构建以及验证和修改,尝试设计多样化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并根据阶段效果适当调整,充分发挥作业的反馈和改进功能。根据学生反馈和云阅卷服务平台上的历次检测作文得分率数据,检验出在初中作文方面行之有效的评改设计。
关键词 初中语文;心智模型构建;作文评改;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12-0033-03
一、心智模型理论和初中作文评改设计的关系
心智模型理论由认知心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拉尔德 (P.Johnson Laird) 在心理学家克拉克 (Kenneth Craik) 的“心智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指的是“大脑通过构建心智模型来认知、想象和表现外部世界, 用心智模型来进行分析和推理, 对外部世界做出预测和决策, 并借此与外部世界互动。”[1]该理论为我们在新的科学基础上理解学习及其过程提供了可能性,于2000年左右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甚至推动了美国“以学生为中心”(SC)本科教学改革。这场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同样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看待语文学习,教师的任务就变成帮助学生构建通往语文知识的心智模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和语文能力,以应时需。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作业设计成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作文设计是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所学成果最终的书面呈现。然而,如果在初中作文设计中无法有效进行作文评改,那么有趣的作文情境设置和丰富多样的作文形式最终将只是一时的噱头。因此,聚焦于作文评改环节,运用心智模型建构中的三个环节——表征、模型构建、验证与修改来设计作文评改,能够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完善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生成过程。有效的作文评改设计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构关于语文学科甚至其他学科学习的心智模型,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二、基于表征的初中作文评改设计
心智模型建构的第一步是表征,即大脑用数字、符号、形象、概念等方式来表示和象征外部世界。换言之,大脑会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只提取核心信息,并以符号的方式表示对象的典型特征,以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判断一个表征是否优秀的标准是其是否具备有效性和简明性,一个优秀的表征能简明且有效地表征对象系统。
(一)作文评改的五三评价法
在前文的基础上,对比一般情况下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方式:评价一个分数或等级,再加一段评语。可以发现,前者不够有效,后者不够简洁。首先,作文评分标准包含多个方面,而分数或等级只有一个,这种一对多的评分方式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判断自己在写作上的优势与不足分别属于写作的何种要素。同时,分数之间的差异模糊不清,学生往往对于教师给出的25分和26分之间具体差别的理解也不明确,这削弱了学生对于评价的信任度。其次,评语如果过于随意,脱离了写作范畴,缺乏对认知的有效指导,即使短暂地激发了学生的情绪或动机,但当学生在修改这篇作文或写下一篇作文时束手无策时,情绪和动机都会随之消退;如果评语兼具夸奖与建议,则要耗费教师大量精力,挤压备课、教研和教育学生的时间。因此,作文评改需要一个简洁且高效的方法。
基于优秀表征的两种特性,对传统作文评改方法进行修改,可将其定义为五三评价法。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确定五个常规要素,并让学生牢记固定顺序:观点、结构、材料、语言、书写。在正式批改前,先抽取并浏览五份写作水平不同的学生作文,不打等级,大致确定该班学生的本次作文在五个要素上的表现水平后,再开始正式批改。对于一篇作文,按照五个标准的固定顺序给出A、B、C三等。一方面,学生拿到五个字母后,通过跟周边同学的比较,能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什么方面,然后寻找相应方面等级较高的学生作文进行学习和欣赏;另一方面,此举大大节省了教师的批改时间,提高了批改质量,避免了模式化或感性化的评语。整体批阅后,通过表格统计等级,分析本次作文的整体情况,能够实现共性问题集体讲评。根据长期统计得到的数据,梳理某学生作文发展变化的轨迹,有助于达成对该生作文的跟踪评价和增值评价,并根据个体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学习建议。
使用此方法評改作文后,在课后服务时段主动要求面批作文二稿的学生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二稿修改之处也更有针对性。使用该方法一年后,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大大降低。例如,布置作文题目后的课间,立刻能看到有学生拿出作文本开始构思。
(二)升级版之五边形评价法
“学习是情绪、动机与认知三者之间的互动。”这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0年发表的题为“学习的本质”研究报告给出的十大发现之一。[2]基于这一发现,教师可对五三评价法做细微改动,形成五边形评价法。五边形评价法除了关注认知之外,还关注情绪和动机,可让学生按照C等一厘米,每上一等级增加一厘米的原则画出一个五边形,观点、结构、材料、语言和书写分别按顺时针排列,只有各项均衡发展才能连线得到一颗标准的五角星,等级越高,五角星体积越大,凭“5A”的五角星则可以兑换小奖励。后续的奖励兑换可由教师自行制定。此外,在等级规定上,可将A、B、C替换成A+、A、A-,以鼓励学生继续写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心智模型是符号性的,无论是字母还是图像,都有助于学生建构对写作这一对象系统的心智模型。
三、基于规避模型构建误区的初中作文评改设计
经研究发现,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有三种因素会对其产生干扰,使得构建的模型偏离设想。一是倾向性偏见。皮亚杰(Jean Piaget) 发现,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认知、情感一致的信息而非不一致信息。二是直觉思维。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了双系统思维模型,指出大脑在思维惰性下倾向于采用直觉思维而非专注思维来构建模型,前者方便快捷但随意,后者耗时费力但有逻辑。[3]三是思维定势,即忽视背景条件,构建模型时将特定观念适用于所有情境。
为了规避这些误区,专家们通过大量学习实践探索,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组织课堂讨论和合作项目,其中同伴互教互学就属于此类方法。[4]学生们通过碰撞交流,调整原有的心智模型,建立新的多角度、完善的心智模型。
(一)作文评改之小组互评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5]《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亦在强调,评价应具有整体性,除传统的教师评价之外,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应得到增加。[6]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能有效规避作文评改中的模型构建误区,现对互评活动细化如下。
首先,以六人为单位,根据作文跟踪性评价记录和人际关系,安排学生座位,保持水平相对均衡。为了破除由人际关系亲疏所导致的倾向性偏见,不采取一对一的同伴互评,而是采取小组内部轮流互评的形式。
其次,在写作前制定作文评价量表,由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所学重点共同制定。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专注思维,将直觉和想象创造的初级模型经由逻辑检验和固化,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另外,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根据评价量表,点评其他同学或小组代表展示的作文,要求在发表评价时举例说明理由,而非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评价,以避免惰性导致的模型建构误区。
最后,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公众号、视频号或钉钉班级圈等平台展示优秀作文,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基于验证与修改的初中作文评改设计
验证与修改是指通过实践以检验心智模型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根据反馈结果修改和调整模型,使其与外部世界实现一致。这是心智模型建构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开启了新一轮心智模型的建构。在此基础上,教育评价和评估的地位得到重新审视,强调学生多元化发展、促进开放性学习和学习改进的第四代教育评价模型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評价”,“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7]心智模型论中用来验证学生学习后行为变化的方式分为三种:一是检查表征的简明性和有效性;二是检查逻辑的合理性;三是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作文评改的口头交流法
对于作文的评改,口头交流往往被认为不是一种正式的评改方式。但从心智模型论的角度来看,语言其实就是一种带有声音的符号,可作为心智模型的表征。通过学生口头表述专业术语、方法的准确度和流畅度,可以判断其是否理解和掌握有关写作的心智模型。在检查表征的同时,也要兼顾逻辑的检查,最后让学生运用该模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即通过学生代入写作材料来检查结果。例如,该生作文的结构较薄弱,可以让他阅读结构A等的作文后,口头表述这篇作文与自己作文在结构上的区别。无法用语言说清楚的地方就是学生没掌握的地方,语言表达的准确和流畅实际上代表着思维的清晰。
(二)作文评改的“下一步”
《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第26条指出,应“更好地发挥作业巩固、诊断、反馈和改进功能。”其中,作文的改进功能往往容易因师生时间和精力有限而被忽视,即使作文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果仅仅停留在反馈阶段,没有对学习主体的心智模型进行修改,那么将事倍功半。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了解写作方法并不等于修改自己脑中的知识,所以下一次作文可能仍会陷入相似的思维困境,如使用华丽的排比和模式化的环境描写。因此,作文评改一定要有“下一步”。在最初的作文讲评后,强调作文需要进行相应修改后再次上交,批阅后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反馈:对合格的作文给予表扬,对不合格的作文要求修改直至合格为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修改学生头脑中关于“作文修改”的心智模型,实现作业的改进功能。另外,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对于修改后合格的学生,在交流时应引导他将这次的成功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努力程度,这样他们在以后的作业中将更多地期望成功。
初中作文评改设计是整个作业设计系统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是诊断和改进学生写作学习目标达成的有力渠道。教师不仅要把握相关文件对于作文评改的方向性设计,还要站在认知心理学的高度,去理解并设计作文评改方式。心智模型理论就是符合语文课程改革趋势且实际有效的一个支架。本文运用心理模型建构各环节中的重要观念,针对性地创造或改进有关初中作文评改的具体方法。经过至少一学期的实践检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业成绩上都取得一定成效。从“学会”到“会学”,在语文范畴之外,学生需要借助认知心理学等其他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学科知识,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也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昱楠,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浙江 温州 325200)
参考文献:
[1][2][4] 赵炬明.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下)——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30-46.
[3] 卡尼曼,思考,快与慢[M].胡晓姣,李爱民,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4-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EB/OL].(2021-09-26)[2023-12-05].https://www.zjjys.org/wjtz/bswj/item/18957-2021.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