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期制作在人物类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技巧

2023-02-04李盼盼

电视技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调色专题片技巧

李盼盼

(梅河口市融媒体中心,吉林 通化 135000)

0 引言

在现阶段数字媒体时代,电视专题节目日益发展,成功的节目离不开优良的后期制作。文章将深入探讨人物类电视专题节目的后期制作技巧。这些技巧分为多个类别,包括音频编辑、视频编辑、视觉效果和音乐选择等。对于人物类节目而言,后期制作的重点在于突出人物的特征、情感和故事,为观众提供引人入胜的观看体验。对此,需要对后期制作技巧进行优化,以期制作出高质量的人物类电视专题节目。

1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后期制作的价值

1.1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以特定的个体或群体为核心,通过讲述他们的生平、成就、思想、情感以及社会关系,传达某种精神理念、历史价值或社会现象。这类专题片通过翔实的资料收集如采访、档案、旧照片等,深挖人物内心世界。利用强烈的情感传达,尤其对于主角的经历描述,专题片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故事通常具有明确的叙事结构,如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或者以人物生活的转折点为主线进行组织。人物类电视专题片还会使用音乐、旁白、访谈等多种手法,营造出丰富的氛围,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每部人物类专题片都有明确的主题,通过精良的制作和细致入微的剪辑,确保故事的观赏性和连贯性。

1.2 后期制作编辑价值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中,后期制作编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精妙的剪辑塑造连贯、流畅的叙事节奏上。制作团队不仅需要在画面拼接方面下功夫,还要在音效、配乐选择以及特效添加方面加以考量。这些都是增强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主题深度的展现。利用科学、流畅的视频剪辑,不仅可以突出人物的魅力,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人物有深入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节奏的把控,使得观众可以更投入地感受到专题片传达出的价值观念。同时,对大量原始资料的合理运用和精准剪辑,可以更准确地呈现专题片核心主题,强化事件的转折点,以便深化观众心中的印象。总得来说,后期制作编辑可以说是实现人物类电视专题片艺术表现、传播效应和深层次信息传递的决定性步骤[1]。

2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后期制作技巧

2.1 剪辑技巧

剪辑不仅仅是对素材的简单拼接,更是一门艺术,通过有选择性的素材组合,可以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例如,在《人口普查》这部纪录片中,剪辑技巧尤为突出。剪辑师采用时空交错的手法,不仅仅按照时间线索线性展开,还通过人物的回忆、历史的闪回等多种手法,使得叙事更加丰富多彩。剪辑师巧妙地运用了节奏的变化,对于描绘人口生活环境等旁白内容使用快速剪辑的手法进行处理;对于侧面描绘人口数量变化的场景,则使用慢镜头给观众以思考的空间。这样的剪辑手法不仅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还极大地增强观众的观看体验,对加深作品在观看者脑海中的印象具有重要作用。

2.2 颜色校正与分级

颜色对于视觉作品的情感传递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颜色的控制,可以起到烘托环境氛围、渲染故事情节的作用。例如,《人生果实》对色彩的运用就十分恰当。制作团队结合一对老人生活中每个阶段、每个细微的小事,调整拍摄环节的环境颜色。例如,讲述老人生活开心小事的时候,拍摄环境多为室外,天气是晴天,颜色多以暖色为主;而生活中两个老人吵架生气的场景多为分开拍摄,并且室外的天气多为阴天雨天,色调多以冷色调为主。男主意外离世后,虽然女主仍在正常生活,但是拍摄环境的颜色已经没有之前的场景颜色,并且整体亮度也被下调。这样细腻的色彩处理,不仅让画面更加美观,而且传达了情感,触动观众的心弦[2]。

2.3 字幕与文本调整

字幕与文本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但在部分视频中字幕的出现会影响观影者的感受,需要在后期制作中对字幕进行修改。例如,在户外记录人物时,不可避免地会记录到自然风光,强烈的太阳光会导致画面亮度过高,为保证纪录片的真实性,通常不会在后期过大调整画面亮度,因为这样会导致常规字幕实际观看效果不强,需要在后期制作中使用与自然景色相协调的颜色进行调整,此方法既不突兀又能确保信息的清晰传达。在人物类电视专题节目中或重要讲话解说时,字幕的字体应适当加大,以便观众能够集中注意力。此外,对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后期制作还可以使用文本动画的方式,如介绍《不了神话宫崎骏》时,相关的文本伴随着动画效果出现,增加了信息的趣味性和易记性。

2.4 特效与图形

特效与图形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提升专题片的视觉效果。《乔布斯的一生》中特效运用十分得当,既描绘出乔布斯的人物特色又突出了乔布斯的创新精神。例如,描述苹果公司的产品时,运用现代感十足的3D 效果和动态效果进行过渡,使得观众身临其境般地了解苹果公司。讲述乔布斯个人经历的时候,通过精心设计的图表和时间线,使复杂的信息变得简洁明了。这些特效实现了对画面的美化,更重要的是它们作用于内容的传递,使得信息更加直观易懂[3]。

3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节目后期制作技巧优化

3.1 结构把握技巧

在人物类纪录片后期制作过程中,结构的把握是确保电视专题片能够传达清晰故事线和强有力主题的关键。从技术角度分析,这需要编导和剪辑师对人物拍摄整体素材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拍摄素材与拍摄人物的个性制定剪辑方法,使剪辑后的内容能够将这些素材组织成有逻辑、有情感的叙述。首先,剪辑师需要与导演紧密合作,提前理解故事的主线,明确各个章节的目的和需求,从而要求对特定的画面进行拍摄。其次,运用专业的剪辑软件如Final Cut Pro 或Adobe Premiere Pro,可以通过时间线功能来规划整个节目的框架,将素材分门别类,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放置,同时标记关键镜头和音频,为之后的精剪打下良好基础。最后,采用图表来视觉化结构规划,如使用故事板(Storyboard)和时间轴图(Timeline Chart),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直观地了解整个故事的流程和结构布局。从人物类专题节目角度来看,尽管部分拍摄内容是按照剧本进行拍摄,但是仍存在一些真实的拍摄画面。对此,在把握结构的过程中,剪辑师需利用软件中的多轨编辑功能,层层叠加画面和音效,形成多维度的叙述[4]。

3.2 台词处理和混音技巧

在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录制过程中,因拍摄环境的影响导致不能在固定位置安装专业的录音设备,因此在后期制作中,台词处理和混音是赋予影片生命力的关键环节。优质的声音设计不仅可以提升节目的整体质感,还能够加强观众的情感投入。台词处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对话清晰可辨。这一过程开始于录音阶段,要求后期技术人员使用专业的麦克风和录音设备,在静音环境下进行高质量的录音。在后期制作中,技术人员对已有的录音材料,使用各类音频编辑软件(如Adobe Audition,Pro Tools 等)进行响度校正,确保各台词音量一致性,进行降噪处理,消除背景噪音、电磁干扰等。常用的降噪工具包括iZotope RX、Waves X-Noise 以及CEDAR DNS 系列硬件设备。对白处理还包括EQ调整、去混响、增强语音清晰度、压制S 音等操作,以保证每一句台词都干净、清晰。混音是台词与背景音乐、环境音效之间的艺术融合。混音师会根据节目内容动态调整音量、音质、立体声效果等,形成富有层次的声音景观。此过程中可能添加如下雨声、风声、紧张场景中的快速心跳声等音效,以突出特定场景的气氛[5]。

3.3 视频调色技巧

调色过程通常分为初级和次级两个阶段。初级调色侧重于校正白平衡和调整曝光,确保色彩的基本恢复;次级调色则专注于画面细节的微调,并强化影片的独特风格。通过这两个阶段,可有效调整人物类电视专题节目录制过程中无法进行环境布置的区域色调,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工作。首先,对曝光和色彩进行精细修正。采用先进的数字调色方法对画面的曝光度、色调和色温等进行精确调校,最大化保留拍摄的细节,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持视频的真实视觉效果。次级调色在初级调色设置曝光和白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针对不同要求的人物类拍摄环境的特点,在初级调色后还需进行风格化的次级处理。其次,后期制作视频调色需要保持色彩的连贯性,通常人物类专题节目拍摄会涉及多个摄影机位,包括基本的双机位以及更高级的航拍或水下拍摄等,即使在相同场景下,不同品牌或型号的摄影设备在相同参数下工作也会产生色差,因此调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保所有画面环境特点,无论使用哪种设备拍摄,颜色均保持一致,避免观众察觉到不一致导致的干扰。最后,通过后期制作调整人物类专题节目的特定气氛,凸显人物类节目的人物风格,这一步是调色中极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影片的最终观感[6]。

4 结语

人物类电视专题节目的后期制作,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艺术的创作。正确使用后期制作工具,能提升节目影像和声音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人物传记故事,并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然而,技术只是手段,真正决定作品成功的,是后期制作能否把握人物的特性,以及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把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生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后期制作人员具有高超的技艺、敏锐的直觉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人物类电视专题节目。

猜你喜欢

调色专题片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两位画家
亮度调色多面手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4种复古调色法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