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藏象学说及五行生克理论提出“肾-肝-心”轴辨治早泄及加味三才封髓丹的运用

2023-02-04符方智罗新筠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肾水心火肝胆

符方智,罗新筠,龙 衍,邹 博,周 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 PE)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性观念的变化,性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 对于PE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疗法、心理疗法和行为疗法。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PE 的首选方法,西医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患者依从性差,治疗后复发率高[2-3]。中医学认为PE 病因病机复杂,证型繁多,《早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指南(2021 版)》[4]中PE中医证型分为湿热下注证、肝郁肾虚证、肾气不固证、心脾两虚证、肝气郁结证、脾肾两虚证、肾阳虚衰证,包括虚实寒热复杂的病机特点,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导致临床辨证治疗存在难度。 更好地阐明PE 的病机有利于提高其中医临床疗效,本文尝试用藏象学说体现出心、肝、肾的生理特性,运用五行生克制化失衡解释PE 病理变化与病机传变,结合中医名家学术经验总结,提出“肾-肝-心”轴辨治PE,并分析加味三才封髓丹用于治疗PE 的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1 中医学认为PE 与肾、肝、心密切相关

1.1 基于心、肝、肾藏象特性分析PE 病机及常见证型

肾藏精,乃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主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为脏腑阴阳之本。 《景岳全书·虚损》载“五脏之伤, 穷久及肾”, 故古今医者大多推崇PE多归结于肾。 《素问·六节藏象论》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载“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说明精藏于肾,肾气充养则精不泄,其中,肾气的闭藏和开阖发挥了关键作用。 倘若肾气亏虚,则易使精液溢泄无常,无力控制射精而发为PE,正如《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中所言:“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 肾精溢泄则肾水不足,气随精脱进一步减弱肾气的固摄能力;同时,肾水不足则相火妄动、火亢于上,虚火鼓动肾精妄行泻于外。 由此可见,肾是PE 的根本原因,肾水不足、肾气不固为常见证型。

《灵枢·经脉》载“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肝主筋,而外肾为宗筋之聚,故有“肝司阴器”之说,说明了男科疾病与肝脏的密切联系。《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肝病治法》载“肝为厥阴,中见少阳,且有相火寄其中”,肝位于人体中部寄存相火,为气血津液运转之枢纽。因此,一方面肝主藏血为体阴,肝阴血不足则常表现为相火妄动,肝阳化火生风则精液外溢。 另一方面,精液排泄通畅有度,需受命于肝之疏泄功能。 情志抑郁、暴怒伤肝、思虑过度等均可影响肝之疏泄功能,正如《读医随笔·证治类》“肝以疏泄为性,既不得疏于上,而陷于下,遂不得不泄于下”,阐明了PE 的发病与肝之疏泄的关系。 此外,肝行疏泄而用阳,其性至刚也,肝之疏泄失司,加之肝为刚脏,常易化热蕴湿,肝胆湿热下注则肾失开阖。 因此,肝是PE 的中枢环节,肝胆湿热、肝郁气滞、肝阳上亢为常见证型。

《素问·灵兰秘典论》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阐明了心为君主的重要地位。心主藏神,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支配包括性生活在内的人类一切行为活动。 《景岳全书·遗精》载“盖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在心。故精之蓄泄,无非听命于心”,进一步阐明心在性活动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在五脏中,心为阳中之阳,属火,故称阳脏或火脏,心阳能推动和鼓舞人体的精神、行为活动,其生理特性决定心阳易亢盛,心火旺则会导致神明妄动,失司肾精疏泄。 此外,《辨证录·梦遗门》载“人有心气素虚,力难久战……其症阳痿不振,易举易泄”,心气虚则男性亦会难以完成性生活。 因此,心是PE的直接诱因,其中,心火旺盛、心气不足为常见证型。

1.2 五行生克失衡则心、肝、肾常合而为病

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血的化生借助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盈有赖于血的滋养,中医学认为肝肾同源,又称“精血同源”“乙癸同源”。 《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载“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即气血津液运行是肝、肾二脏之气的闭藏与疏泄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包括男子精液的储藏与施泄。 因此,临床上PE 常见肝肾同病,肾水不足则肝木失养,肝肾阴虚则相火妄动,最终,肾虚精关无力固摄,加之肝失疏泄,发为PE。《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载“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故根据此类病机特点,治法上中医五行相生理论应采用滋水涵木、清肝疏郁法。 肾精和肝血二者同源互补,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肝藏阴血以充养先天之水,水盛则潜阳于下,加之疏肝木法如同以水灭火,兼疏散吹风之势,适用于肾水不足、肝郁火旺证。

《辨证录·种嗣门》载“男子有精滑之极,一到妇女之门,即便泄精,欲勉强图欢不得,且泄精甚薄,人以为天分之弱也,谁知心肾两虚乎”,反对PE 病机一概归为先天肾虚,强调心、肾二者常合而为病。《辨证录·梦遗门》载“过劳则心动,心动则火起而上炎,火上炎则水火相隔,心之气不能下交于肾,肾之关门大开矣”,运用五行生克理论阐释心火和肾水在五脏功能中的相互制衡作用,水不制火则火炎于上。《辨证录·梦遗门》载“今心不能摄肾,则精焉得而不走乎”,心火妄动则失去固摄肾精则发为PE。 另一方面,《广嗣纪要·调元》载“有交接之时,其精易泄,流而不射,散而不聚,冷而不热者,此神内乱,心气不足也”,说明各种虚劳原因导致心气不足,气虚不摄精同样也会导致PE。 故临床针对此类病机特点,采用泻南补北、补心固肾法,上下协调制约而藏精内守,适用于心虚火旺、肾水不足证。

《难经·四十九难》载“肝为心邪……其病身热”,解释了心、肝常合病的病机规律。 《素问·五藏生成》载“诸血者皆属于心”,血与心、肝二脏密切相关,肝主藏血而心主血脉,肝血充足上输于心则血脉充沛,体现五行相生中肝木生心火的母子关系。 若肝血不足,肝血不济心则心火炎上。 《杂病源流犀烛·色欲伤源流》载“君火偶动,相火随之,而妄思淫泄”,若心火旺盛则肝木相火随之亢盛。 《灵枢·本神》载“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表明心、肝共同调控人体情志活动。肝者将军之官,藏魂而出谋虑,辅助心神主司精神、意识、行为活动等。 如若心肝火旺则心神妄动,肝失谋虑,肾精必然失控溢泄于外。 故根据此类病机特点,可采用清心火、泻肝木、养肝阴法,适用于心肝火旺、阴虚火旺证。

1.3 近现代医家多从心、肝、肾论治PE

《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载“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精随相火动,而相火为君火所主导,阐释了心、肝、肾三脏对于PE 的意义。近现代以来,中医对于PE的病机治法分析多集中于心、肝、肾三脏[5-6],如国医大师王琦倡导治疗PE 时以安志固肾为第一法,兼顾宁心、调肝、清肾[7-8]。 国医大师王世民将PE 主要分为心肾不交证和肝肾两虚证两大证型,注重心肾、肝肾同调之法[9]。 谭新华提出PE 之为病,其本在肾,制在肝,源在心,提倡当从五脏论治,其中,从肝论治注重疏肝解郁,情志畅达,性事方可随心而动;从肾论治当分虚实,虚者当补之,而实者则以泻为先,故益肾泻相火为根本;从心论治注重清养重镇以安心之神明,盖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在心[10]。 李曰庆治疗PE 常运用补肾涩精、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等基本常用方法[11]。地区性PE 患者中医证候调查显示,以心肾不交、肝经湿热等证型为主,病位证素主要为肾、肝、心等[12-14]。 因此,通过藏象学说、五行生克理论探讨PE 病因病机,并结合近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报道,分析认为PE 与中医肾、肝、心三脏密切相关。

2 总结提出“肾-肝-心”轴辨治PE 理论

综合藏象学说、五行生克理论分析及多年临床经验[15-16],周青教授认为PE 的病机多责于心、肝、肾,病位在肾常见肾水不足、肾气不固;病位在肝常见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阳上亢;病位在心常见心火亢盛、心气不足为主。 三脏位于人体上、中、下三部,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肾水克心火,通过五行生克上下制衡,故三脏常合而为病,互相影响。 临床辨治PE 病机较复杂,且多种证型夹杂,为提高辨治准确性和临床疗效,周教授提出“肾-肝-心”轴辨治PE 理论。详见图1。“肾-肝-心”轴理论认为PE 整体病机为心、肝、肾三脏功能失调,其中,肾是根本原因,肝是中心环节,心是直接诱因。 辨治时应根据证候自下而上分部辨证肾、肝、心,最终形成贯穿整体的组合证型。 该理论在继承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建立了思路明晰的辨治方法论,同时可以有效指导用药组方。 周教授临床常基于“肾-肝-心”辨治轴,分析认为肾水不足-肝胆湿热-心火旺盛型PE 较多见,擅于运用加味三才封髓丹治疗收效良好。

图1 “肾-肝-心”轴辨治PE 示意图

3 加味三才封髓丹方药分析

3.1 三才汤滋肾水、益元气、降虚火

加味三才封髓丹来源于三才汤合封髓丹及加味药物三部分组成,其中三才汤为《儒门事亲·咳嗽痰涎》治气阴虚咳嗽之三才丸改为汤剂而来,后载于《温病条辨·暑温、伏暑》“阴液元气两伤者,三才汤主之……三才汤两复阴阳,而偏于复阴为多者也”,三才汤总体以滋阴补液为主,兼补气复阳。 “三才”指方中的天冬、干地黄、人参。天冬,为天才也,味甘、苦,性大寒,归肺、肾经,具有甘寒滋阴、苦寒泄热之功,能滋阴润燥,补下焦肾阴、退上焦虚热。 干地黄为地才,原方中指生地黄,其性甘、寒,归心、肝、肾经,善于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合天冬补肾水于下,降虚火于上。 人参为人才,味甘微苦,微温不燥,能补五脏,益气生津,大补元气。《医理真传·阳虚证问答》载“脾土太弱,不能伏火,火不潜藏,真阳之气外越”,故用人参大补元气,健运中焦脾土则伏火于下。 《医方集解·三才封髓丹》载“天冬以补肺生水,人参以补脾益气,熟地以补肾滋阴”,三药合用人参复固元气以生阴血,搭配天冬、熟地黄补肾水不足以降虚火,共起滋肾水、益元气、降虚火之效。

3.2 封髓丹交通心肾以伏虚火

封髓丹最早见于《御药院方·补虚损门》“封髓丹……降心火,益肾水”,清代多部医籍载入此方。《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载“封髓丹为固精之要药”,强调封髓丹固摄肾精之效。 《医理真传·阳虚证问答》载“封髓丹……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其制方之意, 重在调和水火也”,《杂病源流犀烛·色欲伤源流》载“其或心火旺,肾水衰,心有所欲,速于感动,疾于施泄欤(宜大凤髓丹、金锁思仙丹)”,进一步分析封髓丹通过调和水火、心肾调治来发挥固精作用。不同于三才汤偏于补益之法调和心肾水火,封髓丹偏重于导纳气归于下部肾元,正如《医理真传·阳虚证问答》所言“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 方中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素问·藏气法时论》载“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本草备要·木部》载“黄柏……非真能补也……相火退而肾固,则无狂荡之患矣”,黄柏具有补肾之功,其苦寒之性专于清降相火以坚肾水。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医理真传·阳虚证问答》载“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素问·藏气法时论》载“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砂仁具有导引气机归于下焦肾元,其辛温之效可润肾燥之火。《神农本草经疏·卷九》载“缩砂密……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佐证了砂仁具有导向气机归肾之功。 另一方面,《本草纲目·草部》载“缩砂属土,主醒脾调胃”,即砂仁可通过醒脾促运化,调畅三焦气机,从而到达《本草汇言·草部》所言“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的效果。 故砂仁总以纳肾气、畅气机为主要功用。 生甘草,性味甘平微凉,归脾、胃、肺经。 《医理真传·阳虚证问答》载“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即生甘草通过其缓和药性之效,可缓和黄柏之苦寒化阴,缓和砂仁之辛温而化阳。《医理真传·阳虚证问答》载“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甘草通过补益中焦脾土可伏相火于下。 故三药合用则阴阳合化,心肾上下交通,引降相火归于下而心火安于上。

3.3 加味三药清心泻肝以坚阴精

三才封髓丹则是出自《卫生宝鉴·泻热门》,而加味三才封髓丹方出《柳选四家医案·评选继志堂医案》,由天冬、人参、生地黄、砂仁、黄柏、炙甘草、栀子、柴胡、龙胆组成,即原方化裁加味了栀子、柴胡、龙胆三味药物,以加强清泄肝胆火之效。 《柳选四家医案·评选继志堂医案》载“固由肾气下虚”,肾虚是PE 发病的根本。 《柳选四家医案·评选继志堂医案》载“厥阴肝藏,又有湿热,助其相火,火动乎中,必摇其精,所谓肝主疏泄也”,厥阴肝胆湿热,助生肝木相火是PE 的重要因素。 曹仁伯认为肾气下虚导致精关不固,肾水不足则木火偏旺,肝胆化热蕴湿则易引虚火动摇肾精,故发而为病。 《柳选四家医案·评选继志堂医案》载“虚则补之,未始不美,而实则泻之,亦此症最要之义”,针对此类病机特点,治以补泻兼施,补益肾水而泻心肝火。 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可治疗一系列热毒证,如栀子豉汤中治热病心烦躁扰;黄连解毒汤中治三焦火毒炽盛;茵陈蒿汤中治疗肝胆湿热。 《本草纲目·草部》载“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苦寒性味可清解肝胆火,如丹栀逍遥散中合栀子治疗肝郁化热血虚。 同时,柴胡其性升散,善条达肝气,调达三焦气机使得气血津液疏布。 龙胆,性味苦寒,归肝、胆经,功擅清热燥湿泻火,《本草纲目·草部》载“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如龙胆泻肝汤中合栀子、柴胡,主治肝胆实火湿热证。 故栀子清泄心肝,君相火同治,合龙胆苦寒加强清泄肝火之性,柴胡主以疏散肝木以灭火。

总观全方,三才汤中生地黄、天冬补肾水于下以降虚火于上;封髓丹中黄柏配合砂仁,专于引降相火归于肾;加味三药清泻心肝火,疏散祛湿;人参合甘草补益中焦使得土实伏火于下。 诸药合用总以上、中、下各部补泻兼施,使得心、肝、肾各脏腑互相制衡协调,阳性上浮而阴气自下吸之,阴性下降而阳气自上提之,阴阳调和则真火伏藏,肾精固藏,适用于肾水不足-肝胆湿热-心火旺盛型PE。

4 应用加味三才封髓丹治疗PE 案例

近现代以来,三才封髓丹的临床应用病种不断增加,应用于治疗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的男科、中枢系统等多科疾病[17]。 徐福松、崔云从心、肾论治PE,运用三才封髓丹加减滋阴降火[18-19],除此之外,近些年鲜有三才封髓丹治疗PE 相关报道。 周教授总结归纳王琦、谭新华等多位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实践,创新提出加味三才封髓丹用于PE 治疗。 临床针对PE 患者,首先依循“肾-肝-心”轴辨治PE 证型特点,结合地域特点,根据组合证型指导治疗用药。湖南地区气候潮湿,饮食习惯偏于辛辣油腻,故肾水不足-肝胆湿热-心火旺盛型PE较为多见,可运用加味三才封髓丹治疗。因原方龙胆大苦大寒之品,易伤正气,且服药口感不佳,遂易黄芩同取清肝胆少阳火之效,缓和药性,改善药物口感。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工传统煎服汤剂为清膏制剂,意在最大程度保留传统煎服手法和药物性质,同时方便患者携带、保存、服用。经多年临床反馈,疗效明显,列举医案一则如下。

张某,男,37 岁,2021 年10 月31 日首诊。主诉:患者阴道内射精潜伏期缩短2 个月。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因房事过劳后逐渐出现阴道内射精潜伏期缩短,阴道内射精潜伏期<1 min,偶有未插入即射精,龟头敏感,精神兴奋易紧张,勃起功能正常,性欲偏亢盛,每日有晨勃。 伴口干口苦,晨起明显,耳鸣腰酸,怕热易汗,精神易疲,阴囊潮湿,小便色黄,平日性情急躁,工作压力大,素喜食辛辣油腻。 脉弦,舌红,苔薄黄腻。发病期间未给予特殊治疗。中医诊断:PE 病,心肾不交、肝胆湿热证。治法:清心肝火,滋补肾水。 方药:加味三才封髓膏,15 剂,开水冲服,1 日1 剂,饭后服。 膏方组成:天冬、人参、生地黄、砂仁、黄柏、炙甘草、栀子、柴胡、黄芩、黄明胶。 2021 年11月28 日复诊:患者诉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有所延长,阴道内射精潜伏期约2~3 min,首诊诉诸症状均有好转,此为肾水渐充,心肝火降之象,续服加味三才封髓膏30 日。

按:患者为青壮年,处于年轻性欲偏于亢盛时期,因工作生活因素阴道内射精潜伏期缩短,病程较短,病情虚实夹杂。 首辨“肾”部,该患者为青年阳实之体,因先天不足加之房劳过度导致易举易泄、耳鸣腰酸等症状,属于肾水不足证。 再辨“肝”部,工作压力或嗜食辛辣烟酒等因素,加之性格急躁导致口干口苦、阴囊潮湿等症状,属于肝胆湿热证。 再辨“心”部,患者精神兴奋易紧张,性欲偏亢盛,结合脉弦,舌红,苔薄黄腻,属于心火旺盛证。 故患者整体为肾水不足-肝胆湿热-心火旺盛型PE,治以滋水涵木、清心肝火。 膏方中三才汤补肾水益元气以降虚火,封髓丹引降虚火而伏火于下,加之黄芩、柴胡、栀子清泻肝胆湿热以坚阴,运用藏象学说、五行生克制衡思想,上、中、下三部脏腑论治,收效明显。

5 结语

作为中医药治疗男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20],本文基于藏象学说、五行生克理论及医家学术经验总结,分析认为PE 多与肾、肝、心三脏相关,其中肾为根本原因,肝是中心环节,心是直接诱因,并提出“肾-肝-心”轴辨治PE 理论。临床上可依循“肾-肝-心”轴自下而上分部辨证分型,并根据三部组合证型指导临床用药,在此基础上周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实践及地域特点,认为临床以肾水不足-肝胆湿热-心火妄动证型较为常见,进而提出加味三才封髓丹作为治疗用药。 加味三才封髓丹作为经典方剂三才汤和封髓丹的组合化裁,具有滋补肾水、清利肝胆、清心安神之效,使得肾、肝、心三脏互相制衡协调,适用于PE 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以期为中医临床诊治PE 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肾水心火肝胆
中医名言拾粹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Lessons from Compiling and Translating Homoeroticism in Imperial China:A Sourcebook
《金匮要略》大剂量黄芪应用验案举隅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