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23-02-03周鑫白雪
周 鑫 白 雪
(江苏大学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镇江 212013)
2023年1月8日起,我国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管控政策后[1],各大高校也在逐步由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转变为后疫情时代的线下教学为主。如何将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形成的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经验成功迁移至后疫情时代的线下教学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使两者之间成功融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023年2月13日,教育部正式对外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明确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内涵和指标框架,也为教师步入后疫情时代的课程教学提供了依据[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思想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积极成效[5]。
“电工电子学”课程是我国高校非电类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电工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具备应用电路理论与技术方法,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电路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铺垫,同时也为今后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电工学基础,并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工电子学”课程是高校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桥头堡,针对该课程开展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内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6]。为此,从教师数字素养的角度出发,树立数字化意识,掌握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坚持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打造数字化课堂,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工科专业课思政教学新活力。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总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①增强数字素养,把能力提升;②数字技术赋能,把知识讲透;③提升育人温度,把思政讲活。
1.1 增强数字素养,把能力提升
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包括5个一级维度和13个二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专业发展等。数字化意识是教师在后疫情时代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和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教师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自身及共同体专业发展的能力。为此,教师掌握并增强数字素养,不仅是新时代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迫切需求,更是中国当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要求。通过对数字化技术探索,激活教师内在动力,增强教师数字素养,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维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育人温度,把思政讲活。
1.2 数字技术赋能,把知识讲透
教师数字素养中数字化应用维度尤为重要,这一维度是检验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从以下三个方面,包括数字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学业评价,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把知识讲透。①进行数字化教学设计,开展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获取、管理与制作适合当下的数字教育资源,设计数字化教学活动,创设混合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融合的学习环境)。②规划数字化教学实施,利用数字技术资源支持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优化教学和开展个别化指导。③进行数字化学业评价,选择和运用评价数据采集工具,并应用数据分析模型进行学业数据分析,实现学业数据的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1.3 提升育人温度,把思政讲活
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采用数字化手段来赋能课程思政,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育人方法以及完善评价渠道来提高课程思政的质量,有效实现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人才培养三问,将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教学实践中,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又突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领。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方式,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实践中,使得课程教学内容鲜活生动,切实提升育人方式时效,提高学生内在驱动力。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渠道,依托现代化数字工具,记录学生课程相关学习时长、签到率、小组讨论、习题作业正确率等基本数据外,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评估其学习效果,及时汇总学生课堂弹幕、课间交流和课程评价等反馈意见,切实根据需求提供共性和差异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2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方法
2.1 基本思路
首先,教师储备自身德育素质,增强教师数字素养,把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其次,通过数字化赋能,充分挖掘工科专业课程数字化潜力,由浅入深把专业知识讲透;最后,根据工科专业学生身心特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枯燥的理论融入鲜活故事中,于无声处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及综合素质,把课程思政讲活。
2.2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过程
借助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实施,提出数字化教学赋能课程思政的教学新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方式方法,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合理利用智慧教学软件和仿真工具(如:企业微信、雨课堂和Multisim Live等),提升学生参与度和交流主动性,有针对性地通过数字化赋能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提高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效果。
1)课前
在企业微信中建立所在班级的授课群,通过雨课堂推送教学任务单、相关预习资料和课程课件,便于学生知晓下节课程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其中,预习资料中包含了数字化赋能将课程思政元素的相关视频资料和相关片选视频原链接(包括“大国工匠”“大国建造”“大国制造”“大国重器”和“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等材料。
2)课中
上课前10 min开始签到(雨课堂),签到时间为20 min内。通过结合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创设课程情景,导入新课,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度和交流主动性等。采用雨课堂进行PPT授课与课程在线练习,充分利用数字工具弹幕、抢答和小组讨论等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Multisim Live线上电路仿真形式,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课后
在雨课堂中布置相关习题作业,绘制相关章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定制时间进行问题思考与讨论,以及教师线上线下答疑等活动。对于请假未能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通过企业微信中的视频录制功能,让其进行课程的回放。
2.3 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电工电子学
通过数字化赋能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工科专业必修课程中,提高自身德育素质,增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及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对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后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进行全面的改革。数字化赋能“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融入示例如下。
(1)课程开课伊始,讲解电物理领域几位科学家系列故事电子课件,从伏特到奥斯特,再到安培、法拉第和爱迪生。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这些科学家们的亲身经历,总结这些科学家生平,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热爱的同时,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2)讲解两种电源及其等效变换,引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系列短视频,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辨析变与不变,是一对哲学命题。电源等效变换的基本特征是变中求不变。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变换的过程中,把握那些保持不变的量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性质和本质,即对研究对象进行等效变换,以发现变换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这个不变的量就是研究对象的性质,也是变换本身。
(3)讲解电路的暂态分析,引入“汽车发动机点火”和“全球电力系统暂态事故”系列视频,让学生们学完本章节内容后,进行电路的暂态分析有益和有害实例原理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分析风险与收益,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们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中电路问题的能力。
(4)讲解磁路与变压器,引入“大国工匠”中特高压线上的带电检修工王进的事迹视频,让学生们了解特高压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输变电工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特高压技术的诞生前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讲解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引入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动机原理视频,通过生动而形象的3D视频展示,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跃然纸上,深度立体化解析电动机内部结构,时间序列上展示电动机转动原理,避免“填鸭式”的教学,实现专业课知识的寓教于乐。
(6)课程结课之际,讲解2022年度感动中国“银发知播”奖得主王广杰故事数字化音像资料。2023年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成功举行,82岁的山东退休电工教师王广杰,退休后依然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积极回报社会。他将电学知识搬进互联网,每晚七点半至九点准时在家进行现场直播,给天南海北从事电工工作的学生们讲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并因此获得感动中国“银发知播”奖。通过建立王广杰教师数字化视频节选,勉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榜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奋斗,为今后学生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电工学基础。
3 教学改革考核和效果
借助企业微信和雨课堂等数字工具,细化课程过程考核标准,将课前、课中和课后过程性记录数据均纳入课程的学生的期末成绩。课前的PPT预习和相关视频观看时长占比10%,课中签到、在线练习和小组测试占比10%,课后习题作业和思维导图绘制占比1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比70%。即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从课程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PPT预习和相关视频观看,以及相关专业课程基础概念的引入,能够保证学生课前和课中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通过课程在线测试习题和小组测试,保证学生将理论知识融汇贯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和信息整合能力;通过课后大作业和章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绘制便于学生梳理章节知识点,巩固课前和课中掌握的相关定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数字化赋能专业课程思政,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借助数字工具,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实现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双向奔赴,切实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内外在驱动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3 结语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基于教师数字素养的数字化教学赋能课程思政的教学新模式,不但能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教学思政能力,而且能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和团队意识,切实提升学生内外在驱动力。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拓展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发展空间,有效助力于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通过学生课堂弹幕、课间交谈和课程评价等反馈意见,相关改革举措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以课程教学的满意度,成功助力后疫情背景下的教育教学需求,也为相关课程思政化赋能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