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的困囿与纾解

2023-02-02

现代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粪污甘肃省畜牧业

李 欣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部,草地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良好,是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区域。目前,我国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已经产生了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本文以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为线索,结合甘肃省畜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甘肃省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1 乡村振兴战略与畜牧业发展

1.1 文献综述

近年来乡村振兴和畜牧业发展逐渐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广大学者对乡村振兴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什么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困境、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以及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意义和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其中有关乡村振兴与畜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2 个方面。

1.1.1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主要包括实质内涵、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3 个方面。首先是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内涵,张建伟和图登克珠[1]从经济之维的产业兴旺、生态之维的生态宜居、文化之维的乡风文明、社会之维的治理有效、民生之维的生活富裕5 个维度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关浩杰[2]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升华,乡村作为多元经济类型协同共生的空间,其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促进农村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区全面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所在。其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刘润秋和黄志兵[3]提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与难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长期从农村单向流向城市,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远低于城镇地区。刘丽娜[4]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在于依靠传统农业产业无法使农民大幅增收、实现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的能力不足、缺乏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度引领及技术支撑。最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王丽娟[5]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是党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应保证乡村和城镇经济发展一致,促进乡村变革、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建立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1.1.2 畜牧业发展研究。主要包括现状、意义和对策,首先是畜牧业发展的现状,章丽晶和章程[6]提出我国畜牧业从传统的家庭副业开始,经历了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阶段,牧业产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提高。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其次是畜牧业发展的意义,陈凤山和黄本军[7]认为畜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畜牧业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付文秀等[8]认为相较于种植业,畜牧业具有回报速度快、资金投入少和技术简单等优势。同时,它还为居民提供更多丰富的畜产品选择,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最后是畜牧业发展的对策,陈永华[9]提出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最关键的是及时改变经营理念,采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并加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刘正林[10]提出在推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各级政府发布的政策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排的任务。同时,需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改进管理体制,加强生产发展,并建立产业发展领导责任制度,确保任务落实到每个相关人员身上。

1.2 乡村振兴战略与畜牧业发展的关系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广和普及的当下,更需要注重对畜牧业的优化升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振兴和畜牧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有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1.2.1 乡村振兴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畜牧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历史机遇。乡村振兴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乡村振兴战略为畜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目标导向和政策保障。另一方面,从畜牧业发展看,畜牧业产业具有天然的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畜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发展畜牧业生产,并促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改善生产经营方式。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1.2.2 乡村振兴为畜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畜牧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畜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机遇。在产业振兴方面,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生态振兴方面,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大草原、森林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和特色畜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安全、环保的畜产品的需求,同时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1.2.3 畜牧业是促进产业兴旺的传统优势产业。首先,畜牧业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它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带动了农民增收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其次,畜牧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饲料加工、肉类加工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再次,畜牧业在农村地区起到了保护生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放牧管理和草原保护,有助于维持草原生态平衡,防止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最后,畜牧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可以促进农村区域的均衡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2 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养殖环境不断优化

甘肃省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是甘肃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草、畜、药”三大工程,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优化畜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全省畜牧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甘肃省还大力发展“绿色养殖”,实施了“有机养殖”“草地放牧”“生态循环”等生态生产模式。通过实施高效率清洁饲养、废弃物处理及水处理等技术,降低因畜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饲料管理体系与规范,对饲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定期的检测与监测,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处理。

2.2 畜牧业产量持续增长

畜牧业是甘肃省的优势产业,近年来甘肃省的畜牧业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20 年甘肃省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08.9 万t,比上年增长8.3%。牛奶产量57.5 万t,增长30.4%。年末牛存栏482.0 万头,增长5.2%;牛出栏228.6 万头,增长6.4%。羊存栏2 191.8 万只,增长10.3%;羊出栏1 737.1 万只,增长12.2%。生猪存栏622.0 万头,增长29.5%;生猪出栏664.3 万头,增长2.4%[11]。2021 年甘肃省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34.0 万t,比上年增长23.1%。牛奶产量66.6 万t,增长15.8%。年末牛存栏512.8 万头,增长6.4%;牛出栏246.9 万头,增长8.0%。羊存栏2 439.5万只,增长11.3%;羊出栏2 105.4 万只,增长21.2%。生猪存栏685.1 万头,增长10.1%;生猪出栏845.0 万头,增长27.2%[12]。2022 年甘肃省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41.5 万t,比上年增长5.6%。牛奶产量91.8 万t,增长37.8%。年末牛存栏531.8 万头,增长3.7%;牛出栏247.8 万头,增长0.4%。羊存栏2 595.6 万只,增长6.4%;羊出栏2 278.0 万只,增长8.2%。生猪存栏699.5 万头,增长2.1%;生猪出栏895.7 万头,增长6.0%[13]。

2.3 特色畜牧业总产值不断上升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 年,全省特色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 062 亿元,加工总产值达到2 720 亿元,畜牧业总产值与加工总产值之比达到1∶2.56,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提高到33%。到2030 年,力争全省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 740 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到40%,加工总产值达到5 251 亿元,畜牧业总产值与加工总产值之比达到1∶3。《方案》提出,持续调整优化畜牧业布局,突出牛、羊、猪、鸡、奶、草六大产业,打造聚集度高、规模大、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绿色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打造肉牛存栏超过40 万头的养殖大县5 个,肉羊存栏超过100 万只的大县10 个,加快构建标准化规模养殖长效机制。提升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水平,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 亿元龙头企业2 个、50 亿元企业5 个、10 亿元以上企业26 个,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园46 个,以养殖业带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方案》提出,强化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推进地方品种保护,坚持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加快牛羊等新品种培育,力争培育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打造“甘味”畜产品知名品牌,持续放大“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品牌效应[14]。

3 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的现实挑战

3.1 养殖主体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

近几年,畜牧业发展迅速,规模逐年增长,但地方龙头公司的发展程度较差[15]。甘肃省是畜牧业大省,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甘肃省畜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产业规模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如何加快畜牧业养殖主体的发展,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是甘肃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1)从规模上来看,甘肃省畜牧业整体上属于中型规模以上的畜牧养殖企业较少,中小养殖户数量较多,养殖规模小,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从产业集中度来看,甘肃省畜牧产业集中度也比较低。从养殖区域来看,甘肃省畜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点。由于地理环境因素、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制约,甘肃省畜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2)甘肃省内以定西市和庆阳市为代表的陇中地区以养殖牛、羊为主;庆阳市、武威市等地以养殖猪、鸡为主;天水市、平凉市等地以养殖牛、羊为主。在全省范围内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也相对较小。甘肃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畜牧产品主要依赖于外部市场。因此,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3)甘肃现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没有形成产业链和完整的加工体系。由于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多数龙头企业处在发展初期,自身实力有限。同时甘肃省畜牧龙头企业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能力弱。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往往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低下等问题。由于生产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导致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从而出现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

3.2 产业链条短,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协调性不高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重点内容之一,产业链条的完善则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甘肃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产业链条短,产业各环节之间协调性差。(1)产业链条短主要表现在产业链上游环节发展不充分、下游环节的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甘肃省畜牧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体现在饲料供应,中游体现在畜牧养殖环节,下游主要体现在屠宰加工和市场流通环节。甘肃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但产业链上游部分领域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饲料供应上,还处于比较分散、规模小、实力弱的状态。(2)甘肃省畜牧业产业链条短,各环节之间协调性差主要体现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存在矛盾,上游养殖企业和下游加工企业缺乏有效对接机制。(3)甘肃省畜牧养殖业属于分散养殖,且产业链条短、各环节之间协调性差。产业链下游部分产品市场流通环节也存在农产品销售不畅、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由此可见,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不协调、脱节现象导致了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甘肃省畜牧业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3.3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综合利用技术落后

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如处置不当,极易造成污染,这和新时期生态环保发展理念相悖,同时也不利于乡村振兴[16]。目前,甘肃省畜牧业规模化程度相对较低,养殖方式落后,粪污产生量大,集中处理能力不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低。(1)从调查数据来看,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为76.3%,低于国家80%的目标要求。部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不齐全,技术力量薄弱,设施设备落后陈旧,员工环保意识差。部分畜禽养殖企业粪污处理技术路线不合理,没有针对不同的养殖区域制定相应的处理模式和技术路线。(2)从综合利用渠道来看,甘肃省规模养殖场普遍采取粪肥还田、制作有机肥、制作沼气等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大部分养殖场只进行了简单的肥料化利用或能源化利用,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不规范。在有机肥生产加工方面,很多畜禽养殖场没有专门的粪污处理场所和配套设施设备。在沼气生产方面,很多养殖场不具备建设沼气池的条件。(3)从粪污综合利用方式来看,甘肃省很多畜禽养殖企业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和模式都比较单一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的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和利益联结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4 甘肃省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4.1 建立和完善畜牧业合作组织

畜牧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培训、技术指导和经验分享等活动,帮助农民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1)通过组建农民合作社,将分散的小规模养殖户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化经营。合作社可以集中购买饲料、技术支持和市场销售,提高养殖效益和竞争力。通过集体经营和资源共享,增强农民的协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供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为畜牧业的合作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保障。通过建设畜牧业产业园区,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并为小规模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原料供应和销售渠道等援助,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3)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合作社与畜牧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龙头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指导、优质种畜、市场渠道等支持,帮助农民合作社提升规模和产业链水平。鼓励畜牧业合作社之间进行联合组织,形成更大规模的联合体。通过共同采购、统一销售和资源共享等方式,提高养殖效益,增强竞争力。鼓励畜牧业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畜产品的提质增效。通过各方合作,推动畜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2 加强科技支持,强化养殖管理

在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科技支持和养殖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了实现科技支持和养殖管理强化的目标,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1)政府应提高对畜牧业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在畜牧业产业链中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课程、示范养殖基地等方式,提供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2)建立畜牧业信息平台,促进市场信息的共享和流通。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养殖技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帮助养殖户做出更准确的决策。(3)构建生产监测体系,掌握畜牧业生产动态。以畜牧监测为基础,实现对畜产品市场的准确定位和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4)企业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畜禽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例如,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品种、优化饲料配方,能够有效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此外,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学术研究支持,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要积极引导青年人才投身畜牧业领域。

4.3 制定政策支持,加强宣传教育

制定政策支持和加强宣传教育是推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制定畜牧业发展政策并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推动甘肃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1)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养殖户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例如,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户购买先进的粪污处理设备。通过技术培训、示范项目等方式,帮助农户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如沼气发电、生物质燃料制备、有机肥料生产等。(2)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意识。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召开座谈会、举办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分享成功经验,向农民普及畜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及粪污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的好处,引导其主动参与,提高农牧民对畜牧业发展的认识。

5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甘肃省畜牧业的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加快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畜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的畜牧业发展中政府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在科普、管理能力和疾病防治等多个层面,采用多种方式对畜牧业进行规范化管理。此外,还需要提升农牧民的知识技能,通过实践总结出符合当地特色和市场需求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粪污甘肃省畜牧业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映像畜牧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