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探索*
2023-02-02鲁文胜陈敏敏陈小举吴梦晴朱双双
王 未,鲁文胜,陈敏敏,陈小举,吴梦晴,朱双双
(1.巢湖学院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2.巢湖学院 图书馆,安徽 巢湖 238000)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正常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机理及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涉及面最广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带头学科和多学科的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生物化学也是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1]。2019年,教育部颁发了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提出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即“两性一度”的本科课程建设期望[2-3]。高校已经把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并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生物化学”课程的建设上。2019年,生物化学课程被巢湖学院遴选为一流课程培育项目。基于此,课程组对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为本科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案例。
1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生物化学是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2015年,生物化学获得校级优质课程;2019年,生物化学被评为校级首批一流建设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构成生命体各种基本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生物学功能,同时介绍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变化。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基础生化知识,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同时,生物化学对于启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向往,激发创新意识,推动对新知识的学习,培养自学能力,锻炼动手实践的本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该课程由于知识点复杂,理论抽象,内容枯燥,新知识层出不穷,是一门难教难学的的基础课程[4-6]。在实施一流课程建设方面,本课程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团队问题。教学团队成员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占比较少。教师的协作能力差,理论教学的老师与实验课老师很少去沟通内容上的联系性,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教师平时“不坐班”,不能形成系统有效的沟通机制。教师考评机制也不健全,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导致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强。对于教学团队的考评,主要以教改论文数量粗暴评价,而对于课程建设的过程性考察较少,缺乏全面系统的量化指标体系,造成团队教师对于教研课题的研究以及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课程思政问题。在原有课程教学中,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讲授,轻视思政协同育人的问题。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教师更为注重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塑造、家国情怀培养等较为欠缺。
3)教学内容问题。课程教材出版时间较早,在教学内容上明显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不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行业发展。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了解不多,思维方式固化。
4)教学设计问题。教学设计单调,往往只是单一式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参与度不高,兴趣乏乏。
5)教学方法问题。以传统的面授为主,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系统内课程资源以及打造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等方面均有待加强。
6)教学评价体系问题。原有课程教学中,采用了“N+1”的课程考核方式,其中“1”为课程期末考试,“N”为教学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和平时表现。但是也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简单以及评价目标僵化等问题。
7)线上资源问题。课程主要以学习通为线上课程资源,课程建设初期存在线上资源匮乏,不能有效的辅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预习和巩固。
2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基本策略和成效
2.1 教学团队建设
一流的教学团队是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学院通过一流课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首先,加强主讲教师职称建设。目标在3~5年内生物化学主讲教师职称基本达到副高以上。其次,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生物化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课程改革更加深化,更利于学生的课下自学。项目负责人为安徽省级教学名师,在教学中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先后承担5位青年教师的导师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听课和助课,观摩教学,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进行传帮代。再次,实行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促进业务交流。最后,鼓励和指导课程组组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和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目前,课程组成员已发表教研论文1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ch21jxcg06)校级三等奖1项、校级课程思政案例(ch21kcszal09)校级三等奖1项、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校级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优秀奖1项和省级二等奖以及校级教学骨干认定1名,立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指导学生参加多项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安徽省生命科学竞赛以及安徽省生物标本大赛。
2.2 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通过案例式、 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科研辩证思维、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等方面融入不同思政元素。例如,在“蛋白质化学”,通过其英文名称的引入,了解国内外科学家对生物化学发展的贡献,尤其是我国科学家做出的贡献,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通过“三鹿奶粉” “大头娃娃”等事件介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贴近生活,进而使学生关注食品质量及社会问题,抵制不法行为,维护人类健康。又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总结糖酵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特征,对学生进行“付出才有收获”的人生观的教育,同时在乳酸代谢的过程中,将乳酸再次利用,变废为宝的生物代谢现象,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是教学课件中补充动画演示视频,尤其在动态生物化学部分。例如,蛋白质的结构、糖酵解过程、三羧酸过程、核酸合成的过程等。
2.3 教学内容建设
生物化学课程需要结构严谨和内容充实。课程的结构应该合理布局,内容充实、严谨,包含基本的生物化学知识和最新的进展。同时,课程还应该切合时代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和方法。此外,课程要求具有丰富的资源,如课后习题、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等,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且提高他们在学科方面的素养。拟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为课程理论教学提供科学指导。项目组聚焦课程性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文化素养目标)、课程内容(基础性内容、提升性内容与拓展性内容)、实施建议(学时分配建议、教学建议、课程评价与考核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和推荐文献六大板块,悉心拟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为课程理论教学提供科学指导。对实验教学项目进行优化调整,聚焦生物化学领域前沿进展,更新基础实验方法,着力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尝试探索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
2.4 教学设计的优化
1)坚持集中备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片断的设计必须包括课程回顾、新课导入、内容讲授、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要素,时间分配合理。2)充分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打造移动式教学,将体现学科前沿的学术文献、科研动态等分享给学生,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多点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指导性。3)重视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超星学习通现代教学手段,打造移动式教学,在学习通中上传科普文献资料,将体现学科前沿的学术文献、科研动态等分享给学生,建立线上线下多点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指导性。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在课前建立前导课堂,在课中调用翻转课堂,在课后建立拓展课堂,与传统的线下课堂相结合构建多个课堂的互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4)采用“引导式+发问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提问、侧面渗入分析、悬念等方式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让学生提出下一个内容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5)实施“科研案例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将国内外科研成果及时引入教学内容,形成多个教学案例。
2.5 教学方法改革
探讨多种形式的讲授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如框图式讲解、分解式讲解和建立在问题学习方式上的讲授等方法,并积极探索情感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的作用,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授课技巧,充分发挥课上互动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坚持开展课上、课后专题讨论,布置平时作业,并将批改成绩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借此检查、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跟踪评价,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提升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注意补充实践内容和背景资料,融入主讲教师多年的科研经验,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6 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生物化学课程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课程的评估应该是全面的、公正的,包括课堂练习、作业、考试、期中测试、课程设计和实验报告等。这将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建立双向多元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师评价学生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请学生匿名对各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将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不以“卷面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专业技能及知识应用能力。
2.7 在线课程资源建设
以超星学习通为主要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上网。依赖平台的强大的互动方式和统计优势,全面多维的管理和分析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表现。编纂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库、试题库和影像素材资源库等拓展教学资源,并链接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资源课程网站。按照“巢湖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中关于“课程教学视频制作”的相关要求,精心录制系列涵盖生物化学课程各章节基本知识点及重点、难点的教学微视频。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在线课程资源初步建立,平台资源内容主要包括:①课程简介,包括教师团队、教学方法、参考教材和课程章节等内容;②教案,各章节授课教案;③章节,各章节重点知识点的课程视频(48个视频);④资料,科普文献(3篇)、课程动画(16个)、专题讲座(5个)、考研辅导(4个)、课程思政(4个专题);⑤题库,427题;⑥章节测验13次;⑦讨论发帖,23个话题,回复话题909个。
3 结语
总之,要建设一流的生物化学课程,需要将教学团队、内容、设计、课程思政、评估方式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立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便利的自主学习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生物科学领域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