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安全教育视域下提升中学生安全素养的探索与思考
2023-02-02马铸张克钦
马铸 张克钦
(兰州天庆实验中学,甘肃 兰州 730010)
0 引言
安全教育指通过授课、讲座、组织演练以及全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观念,提升学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变水平,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国办发〔2007〕9 号,简称《纲要》)和教育部于2018 年4 月9 日印发并实施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教思政〔2018〕1 号)以及《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 号)等,新时代安全教育在传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更加凸显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思政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当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及情感、认知、意志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本文将《纲要》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进行结合,将《纲要》中中学生生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健康生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并将心理安全素养加入安全素养教育一并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期丰富安全教育理论,使其更符合当下中学生安全素养教育需要,进而实现中学生安全素养教育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初中生安全教育的研究很多,对于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论文比较普遍[2],其中许多对于初中生的调查中,问卷的设计中更注重对于学校安全教育现状的了解[3],中学生安全素养虽有调查内容,但没有明确安全素养的具体维度,也没有细化到具体的指标体系。孙丹丹在《中小学安全教育实施的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一文中对中学安全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归因,认为安全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不够完善,教师安全意识薄弱,相关知识匮乏,并建议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丰富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同时在对于如何丰富安全教育形式上,也提供了很多建议[4]。这篇文献对于安全教育剖析得较为透彻,尤其关于丰富安全教育形式的许多观点,值得在初中阶段的安全教育采纳和实施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安全教育的实施开展与评价没有提及。
综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对于初中阶段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视[5]。对于安全教育国外有着更长时间的研究和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着大量且深入的研究,可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而对于初中安全教育的主体,初中生所应具备的安全素养研究的文章相对比较少,对于评测初中生安全素养的研究更是鲜有涉及,这也是本研究的聚焦探索之处。
国内外众多有关初中公共安全教育的研究对于初中生安全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初中安全教育的改进策略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了解初中生安全素养的现状,从而对初中安全教育提出策略和建议,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关注初中生安全素养的研究,对有效提升初中生安全素养提供决策依据。
甘肃省为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校园暴力和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于2021 年3 月1 日起出台了《甘肃省中小学校安全条例》,为今后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以及保障师生和学校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对解决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各部门职责不清晰、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安全教育和培训缺乏制度化、校园安全投入经费无保障等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2 新时代安全教育视域下初中生安全素养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教育重管理与轻教育现象凸显理念滞后
许多事故的发生都与安全意识淡薄、人员安全素质差、应对不当、教育培训不到位有关。面对全球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以安全宣传为主的社会教育难以满足时代要求,校园成为普及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逐步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多数中小学依旧保持“重管轻教”的观念,尚未确立“素养本位”的安全教育理念,与社会发展所需安全人才应具备的特质存在一定差距。
2.2 安全教育内容零散与安全课程结构失衡导致实践低效
目前,部分学校安全教育仍以一般性主题教育活动为主,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学校安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3 安全教育主体单一与安全实践场域封闭导致价值乏力
个体健康成长、国家安定和谐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基础性问题。家庭和社会是学校安全教育实施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在安全教育实践中,学校作为安全教育主要主体、主要场域,呈现出“ 孤岛”状态,难以实现新时代育人要求。
3 提升初中生安全素养的措施建议
安全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对于学校而言,首先应建立制度约束,再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学习掌握各类安全知识,并结合安全应急演练或生活实践提高安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以及自我防护能力的提高,最终形成安全素养。
3.1 完善安全制度,提升安全意识
学生安全工作并不只是学校领导或班主任的责任,而是全校师生教职员工、以及家长的共同责任。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现象,从导致各种事故发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且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纠纷。
因此,对于学校而言,只有建立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各项安全措施得以更有效的贯彻实施,才能杜绝应付和随意的管理行为,才能使学校安全管理取得久远实效,才能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进而提升学生安全素养。
3.2 丰富教育形式,掌握安全知识
当前,尽管各学校都把安全工作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师生们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意识,但是依然缺乏应对灾害险情的基本安全知识。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缺乏系统有效的安全教育,学生在各个阶段所接受的安全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不高。
对此,为了使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安全素养真正得以有效提升,笔者建议,各学校可探索开展“十个一”系列安全教育素养实施行动。具体来说包括:
1)举办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2)开展一系列安全知识竞答;
3)组织一系列应急疏散演练;
4)开展一系列主题班会教育;
5)开展一系列安全知识专题黑板报评比活动;
6)开展一系列专题知识讲座;
7)组织一系列安全大检查行动;
8)组织一系列安全专项学生参观活动;
9)培养一系列校园“安全小卫士”;
10)开展一系列学生安全素养提升动态监测。
最终,通过对比数据和数据分析,形成“初中生安全素养提升动态曲线”。
3.3 营造舆论氛围,养成安全习惯
各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园宣传栏、广播、电子屏幕、墙报、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作用,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张贴标语、分发倡议书、观看专题片或微视频漫画、开设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使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师生脑海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各学校还可通过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措施,及时调动学生主动讲究安全、规范行为、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件发生。
另外,对于各学校而言,应把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结合各种教育日、纪念日等,推动安全教育实现制度化常态化;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定期开设安全教育课,努力实现“六有”安全教育,即“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培训、有教研、有评价”,推动安全教育实现课程化。
3.4 家校长期配合,形成安全素养
学生安全素养的培育过程中,除了学校作为重要责任主体以外,家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培育学生安全素养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面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最好的教育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安全素养,势必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
但目前,很多家长的安全意识仍较为淡薄,不少家长都认为“安全教育有学校教就好”,或者“自身也不了解,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有少数家长会主动关注和了解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并要求孩子遵守。
为此,在注重学生安全教育的同时,各学校还应建立比较系统的家长培训机制,例如通过培训会、家长会、专题讲座、致家长一封信、观看专题片或微视频漫画、开设专题专栏等形式,推动家校协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4 小结
安全问题,关乎生命,关乎全局。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有力举措,具有重大现实意。
因此,各学校必须切实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师生安全观念,切实提高初中学生安全素养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