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情境创意语言策略
——以小学语文古诗词为例

2023-02-0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心小学宇银松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资料库意境古诗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心小学 宇银松

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有着深远影响。而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感知主题,融入创意活动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并引导学生建立情感连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文化修养。本文以小学语文古诗词为例,探讨主题情境创意语言策略。

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古诗词作为华夏文化的瑰宝,不仅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培养学生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文本解读和背诵,缺乏对学生主题情境创意语言策略的培养。因此,探讨主题情境创意语言策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古诗词积累与运用之现状

(一)重记忆,轻过程

学生在对内容不知所以然的情况下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没有理解为基础,只是通过循环往复的机械背诵达到记忆知识的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这样的语言学习与积累存在很大问题。

(二)多琐碎,少系统

语文公开课前随机让学生背诵爱国的古诗,比一比谁背得多,结果3 个学生中只有丙学生一口气背诵了《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 首爱国诗歌。陆游是爱国诗人,写了很多爱国诗,一说到爱国马上就联想到陆游,很多爱国诗就一下子在脑海里浮现了。对比之下,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会积累和梳理。

由此可见,上述情形中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积累往往是机械重复的,缺乏主动学习热情,缺少内化运用,只是为了积累而积累的行为。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汇总、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所以,创设真实而富有乐趣的主题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主题情境中有意识地学习积累与梳理的方法,构建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创意语言资料库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主题情境创意语言教学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词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情境创意语言教学,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情境创意语言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涵。通过情境创意语言教学,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诗词创作和表演,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情境创意语言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古诗词的艺术美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此外,古诗词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通过情境创意语言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总之,小学语文古诗词主题情境创意语言教学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主题情境创意语言教学方法

(一)研思:创意语言资源库的设计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75 篇,通过梳理发现,这些优秀的诗文虽然涉及古今,面向绘景、状物、抒情、言志等各个方面,存在纵横交错,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仍可按照主题进行科学梳理,把握住年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教材特点开发三种主题情境的应用类型。

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内在的联系和特点,分别创设以内容、情感、表达为鲜明主题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搜集拓展;再融入主题情境,通过意境式、辨析式、迁移式的策略操作深化梳理;最终应用主题情境,内化活用,反思总结,达到在整个主题情境中学习积累与梳理的方法,构建和活用创意语言资料库,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形成创意语言资源库的基本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形成创意语言资源库的基本流程

(二)笃行:落实创意语言资源库操作策略

本文所强调的创意语言资料库操作策略是指引导学生融入三种主题情境,对搜集拓展的不同主题的古诗词初步选择相应的操作策略进行深化梳理,从而内化建构。如捕捉意象、展开想象、知人论世、纵向导图、横向表格、异同集合、内容迁移、作用迁移、方法迁移等“三大九小”操作策略。

1.意境式策略。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是民族的骄傲。诗词文字中蕴含的意境更是令人神往,令人拍案叫绝。意境是指诗人在特定环境中心有所感,借助一定的具象事物并融入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传情达意,创造出的独特的艺术天地。表现在诗词中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即景中有意,意中有景。引导学生通过捕捉意象、展开想象、知人论世等方法解读诗词意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精髓,深入理解,有序梳理同一个内容主题的古诗词。

(1)捕捉意象。

意、境、象是诗词创作的三个元素,简单地说,“意”是作者的原创本意,“象”是为了表情达意而精心选择的实体景物,“境”是通过“象”的取舍组合形成的独特画面。我们阅读古诗词时要善于捕捉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以此为切入点,找准构成意境画面的构图元素。

(2)展开想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所描述的具象都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选取的。由于诗歌语言讲求精练含蓄,语意的跳跃性很大,要将作品提供的有限信息转换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作为走进意境的桥梁。想象和联想来源于生活积累,当作品中描绘的艺术画面触发学生的某种情感体验,勾起学生对某一经历、场景、情感的联想和想象,内心深处产生思想共鸣,抽象的文字符号就会转换成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意境画面。当然,这种再现不可能是当时所见情景的简单复制(也不可能复制),而是融入学生情感体验的艺术再创造。同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同年级的学生融入自己不同的人生阅历和感悟,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也会不一样,眼前呈现的画面和内心涌现的情感体验不尽相同。

(3)知人论世。

诗歌是传情达意的特殊介质。要想准确把握作品的意蕴,必须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虽说山水诗词无不外乎描绘景物,但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在不同的情形下就会创作出不同意境的诗词。因此,学生了解了这些人物生平和创作背景之后,就不难发现诗词中表达的意境往往是赞美乡村田园风光和勤劳淳朴的劳动人们,刻着明显的印记。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梳理山水诗词中的乡村田园类,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

2.辨析式策略。

古代诗人创作的同一类型的诗词虽然表达的情感基调相似,但是表达上还是存在一些个性差异。以送别情感主题诗词为例,学生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即使都是在表达离别之情,但是诗词表达的意向、表达的方式、表达的情感内涵还是有差别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纵向导图、横向表格、差异集合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辨析同一主题诗词的差异性,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诗词表达的情境和内涵。

(1)纵向导图。

抓住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等纵向线索,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创作送别诗时的不同心境。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这两首送别诗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比较辨析,学生就能更深入地感知这两首诗歌送别的不同韵味,梳理出两首诗歌送别主题背后更丰富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消化、吸收和积累。

(2)异同集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集合来表现众多送别诗在送别情感上的异同,发现原本纷繁复杂的头绪一下子变得清晰、直观、形象,这样的辨析形式很快就在大脑的诗词语言库中扎根,也能灵活地调取运用。

3.迁移式策略。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强调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和运用相结合。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创建语言资料库时要注意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迁移运用。迁移是一种好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在思维和语言实践中学会积累和梳理的方法,形成梳理和积累的习惯。下文将以诗词表达主题的比喻修辞为例,通过内容迁移、过程迁移、方法迁移等途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拓展梳理古诗词,深入体会和积累。

(1)内容迁移。

不少诗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会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诗词极具画面感,生动形象地营造想要表达的意境,更富有诗意。以刘禹锡《望洞庭》比喻修辞手法的体会和梳理为例,经历这样的学习与梳理过程,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通过迁移体会不同的内容,更加深化理解比喻手法的妙用,同时梳理和积累这一表达主题的古诗词群,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2)过程迁移。

内容可以迁移,过程也可以迁移。结合比喻表达主题的古诗词梳理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将“举例体会——感受好处——拓展同类——辨析梳理——深化积累”的学习过程运用于其他表达手法主题诗词的积累与梳理中,降低深化梳理难度,增强学生积累和梳理的信心,学会梳理和积累的方法。

(3)方法迁移。

诗人在创作古诗词中传神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还会运用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等写作方法,这些表达方法的运用都是创作中的一大亮点,创作出一个个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经典。教师引导学生以这些表达方法为主线,分别进行迁移,积累和梳理这些诗词群,就能更好地构建和运用表达主题诗词的创意语言资料库。

(三)注重教学延伸,提高教育效果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因为教材中所包含的古诗数量有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扩展,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清明》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清明节的风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扩展,让学生在课后找到与清明相关的诗词,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此外,将古诗词与现代作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探讨两者之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可以与现代的摩天大楼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建筑之美,进一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表达。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古诗词进行绘画、演讲或手工制作,展示对古诗词的理解,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教师还可以将古诗词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例如,在学习《行船》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了解船舶的制作原理、船舶运输与海洋文化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设主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构建和运用创意语言资料库的催化剂;融入情境,运用意境式、辨析式、迁移式的策略是落实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论,为构建和运用创意语言资料库提供支架,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和梳理的方法,并为灵活运用诗词语言奠定基础;应用情境是运用和反馈,是学生对创意语言资料库积累、梳理、内化效果的检验。同样,如果将主题情境积累和梳理的形式运用于其他语言形式,那么学生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将变得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丰满。

猜你喜欢

资料库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基于内容与协同过滤的GitHub学习资料库推荐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今字’资料库建设与相关专题研究”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
施工企业技术资料库的建立与完善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