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议题式课堂构建策略

2023-02-01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茅亚平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议题法治道德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 茅亚平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当前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平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成为新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指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不断丰富,逐步有了自己的观念,具备了一定的辨别事物的能力。在这一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简单的照本宣科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了议题式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议题式课堂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议题式课堂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合理开展活动,以促进理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在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议题式课堂活动时,需要采取多项措施,才能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议题,如社会问题、科学发现等。课程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又能够适应他们的发展水平。在议题式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方式主动参与理性思考过程,鼓励他们用逻辑和证据进行推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需要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呈现与议题相关的信息、案例、图表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获取和理解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获取和评估信息的能力。最后,在议题式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创造具有挑战性和冲突性的学习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组织辩论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展示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给予其肯定和指导。通过评估活动成果,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行全面评价,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以上措施,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可以合理开展议题式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活动的难度和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议题式课堂是具有活力的,基于对学生的充分认知,分析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体验反思、情境讨论及行为导向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指导学生实践。议题式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知识水平,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用不同的评估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

在议题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详细观察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他们的反馈、收集作业和考试结果等方式进行。教师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当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时,教师应当提供学生参与真实情境的机会,通过亲身经历并反思得到体验,深入理解问题和解决方法。例如,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并引导他们反思和总结经验,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真实情境的讨论,促进他们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可以提供争议性话题或引入现实生活案例,引发学生讨论,使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更全面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制定合适的计划,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及时和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如个人项目、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以上这些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并针对问题进行指导,通过体验反思、情境讨论和行为导向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二、议题式课堂需要凸显学段特性

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议题式课堂建构需要凸显学段特性,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需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道德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观察能力,对道德和法治问题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关注。议题式课堂建构可以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多元,在选择议题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选取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有趣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融入多个学科内容,议题式课堂可以跨学科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综合运用语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同时,道德与法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议题式课堂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模拟法庭辩论、开展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议题式课堂建构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表达空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知,凸显学段特性,议题式课堂建构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全面发展。

三、议题式课堂教学要合乎实际,合理拔高

(一)设计切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并承载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

在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采用议题式教学,教师要设计切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并承载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第一,所选择的议题应当与学生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例如,关于友谊、诚实、公平等日常道德价值观的话题,以及法治领域中的法律常识和法治观念等。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的议题式课堂教学建构中,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权利行使有边界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我国国家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利,如何行使权利,宪法和法律中有怎样的规定等。其次,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议题。例如,就公平与正义的概念展开讨论,让学生思考各种角度和利益关系,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等,并将法治教育融入议题中,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法律条文对行为的约束,培养学生的依法办事意识。再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设计关于多方利益关系的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例如,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理解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同时设计与社会公益相关的议题,引导学生反思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例如,组织一次环保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个人行为对环境、社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最后,教师所设计的议题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一个以改进校园交通秩序为主题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设计议题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议题既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教授道德和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独立思考、价值观判断、责任意识、法治观念等。

(二)教师具备深度分解议题的能力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议题式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具备分解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教师要能够将复杂的议题分解成更具体、更易理解的子议题,以便学生能够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议题式教学中“学科”“生活”“学生”三者成为议题式课堂的核心,其中“学科”指的是教学内容与知识,“生活”指的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议题,而“学生”则代表学生个体观点和思考。这样的设计旨在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习变得有意义。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在议题式课堂中进行“议”,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进行“辩”。这是由于辩论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表现形式,通过辩论和探究,学生才能形成个性化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辩论,学生可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并进一步思考和辩论,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通过辩论和探究,学生能够培养个性化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中第一小节“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的议题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题目设定为“科技发展是否给人类带来更多福祉”。而后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正方观点为:科技发展使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首先,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次,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繁荣。最后,科技发展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改变。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的研发提高了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拯救了许多生命,延长了人们的寿命。反方观点则认为: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个人隐私面临更多威胁。首先,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风险。其次,人们对科技的依赖越来越强,缺乏对传统知识和技能的重视,这可能导致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失传。在议题式课堂教学中展开辩论,学生深刻认识到科技发展既带来了福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积极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认真对待科技带来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议题式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意愿、创新思维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十分重要。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并在开课前向学生进行说明和解释,将学习目标分解为易于理解和实现的小步骤,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创造一个积极、活跃、尊重和包容的学习环境,这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互相尊重和分享意见来实现。还要设置合理的课堂规则和奖惩机制,以确保学生能够遵守纪律并享受学习过程。其次,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生活中的情景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同时,通过模拟法庭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再次,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议题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逐渐增强道德和法治意识。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同时,教师应该定期反思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估或互评,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教师还可以提供及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引导者,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和支持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议题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