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项目化学习路径

2023-02-01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西湖路校区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家务劳动法治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西湖路校区) 吕 丽

项目化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的综合发展。为了促进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本文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项目化学习展开研究,并采取案例分析教学策略,从加强研究,确定项目学习主题;设计问题,驱动学生参与项目;加强点拨,保证项目学习效果;展示成果,做好项目学习评价;反思教学,促进项目学习改进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道德与法治学科承载着加强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传承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围绕驱动性问题,在真实性情境中进行持续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形成相关项目成果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有益的。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项目化学习方式的设计和实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学习,让学生在项目驱动下将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为良好品行的塑造奠定基础。

一、加强研究,确定项目学习主题

项目化学习通常以主题式、系统化的知识为背景,通过营造真实可感的情境,借助驱动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中,为了确保项目契合课程标准要求、贴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教师应进行深入研究,整合教材内容、准确把握学情、明确项目主题,从而让项目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载体,为学生的成长搭建理想的支架。《我爱我家》一课包括“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四个内容,本单元紧密围绕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2 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庭,体会亲情,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爱和责任感,能够自觉成为温馨家庭生活的构建者。但是,一年级学生虽然初步拥有了家庭生活经验,对家庭生活的概念也在逐步加深,但是因为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普遍不太清楚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容易得到来自家人的爱,但是不会良好地表达。

基于此,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理解家人的辛苦,从而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帮助家人做一些事,体贴家人,教师根据单元教学内容,以“家庭劳动”为切入点,设计了以“家务劳动我会做”为主题的项目学习活动。该项目在整册教材“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的教育主题之下,以整体性的视角,通过多个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回归家庭生活、参与家庭劳动;同时从学科融合的视角引入语文学科内容,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进行探究式、体验式的结构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养成与家人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好习惯。

教师在项目学习活动开始前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行分析,提炼了项目主题,确定了项目推进的基本思路,这样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参与劳动体验,促使学生学习做家务的基本技能,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进而在劳动中实现情感升华,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

二、设计问题,驱动学生参与项目

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是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活动,所以,问题应贯穿在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始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主题、基于学情设计具有真实性、吸引性、挑战性、开放性等特征的驱动性问题,进而将学科本质问题情景化和具体化,驱动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投入项目化学习,完成对主题的思考与探索。同时,教师还应在驱动性问题下设计一般问题,并根据问题明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层层递进,完成对整个项目的探究学习,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以“家务劳动我会做”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中,教师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修养”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强调让学生做家庭的好成员,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构建者。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爱我家》前三个部分的内容时,从学生对家务活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有意识地融入道德修养的要求,促使学生深度观察家庭生活,学做新的家务,并引入驱动性问题,如“作为家庭的一员,小学生的我们能为家里做些什么呢?”这一驱动性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劳动经验进行思考,同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在劳动中初步认识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为了降低项目学习难度,提高项目学习效果,教师在驱动性问题下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子问题:想一想,我已经会做的家务有哪些?做一做,我还能学会做哪些家务?说一说,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赞一赞,谁还能发现做家务的窍门?这一系列问题包含想、做、说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促使学生回归家庭生活,参与劳动并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确定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利用一系列子问题驱动学生逐一开展具体的任务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加强点拨,保证项目学习效果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设计学习项目,还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其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促使学生通过实践提升道德修养,塑造健康品行。在“家务劳动我会做”这一项目化学习中,教师一方面为学生设计问题,驱动学生回归生活,参加家庭劳动,另一方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点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塑造健康品行。

根据“想一想,我已经会做的家务有哪些”这一问题,教师组织课上交流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曾经做过的家务,并由此得知不少同学在家长的教育下已经学会了擦桌子、摆碗筷、洗碗、扫地、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劳动。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行为,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劳动获得的成就感,激发学生乐于做家务的欲望。

根据“做一做,我还能学会做哪些家务”这一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家庭劳动项目清单,包括洗袜子、摆放玩具和书籍、饭前摆放碗筷、准备上学用品、浇花、与家人一起遛狗等。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没有做过的家务进行标记,并制定计划,确定自己想要学习的新的家务。教师基于学生的计划给予其鼓励,引导学生主动请教家长,学会做家务,与家人一起体会做家务的乐趣。

根据“说一说,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学做家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洗袜子时放了很多洗衣粉依然洗不干净、擦过的桌面留下一道道痕迹、摆放后的书籍却怎么也找不到了……面对这些难题,教师组织讨论活动,促使学生分享做家务的小技巧,同时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突破难关,引导学生寻找更多、更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赞一赞,谁还能发现做家务的窍门”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深入观察、与父母交流、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相关做家务的小窍门;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体会劳动的乐趣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将课上指导与课下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探究任务,同时及时获得任务反馈,做好点拨,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家庭劳动技巧,增强学生参加家庭劳动的信心,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目的。

四、展示成果,做好项目学习评价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基于教材设计学生喜爱的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链接生活实际展开扎实有效的活动,解决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学习成果,而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引导学生分享,并做好点评和激励,从而关照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项目学习的热情。在“家务劳动我会做”这一学习项目成果展示阶段,学生依据在此次活动过程中学习到的新家务活动和劳动感受写下自己的劳动感悟,并在班级中展示与分享。

在“学一学,我还能学会做哪些家务”这一环节,有的学生决定学习洗袜子,并制定了计划,在课堂上展示计划单以及自己的学习体验,分享了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和采用的解决办法。在“赞一赞,谁还能发现做家务的窍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录制短视频、分享照片、口头叙述等方式展示了各种做家务的小窍门。有的学生分享:“我观察了妈妈洗碗的过程,还拍了小视频!”有的学生说:“妈妈告诉我用报纸擦玻璃很干净,我试了试,真的很管用!”有的学生结合照片讲述:“我知道妈妈拖地时为什么要把旧丝袜套在拖把头上。”有的学生分享:“我学会了洗袜子,妈妈夸我真能干!”还有的学生介绍:“我从网上了解到,淘米水可以浇花、洗碗;我还知道洗脸水和洗脚水可以用来冲马桶。”面对多元化的劳动成果,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肯定,并分发评价量表,引导学生从“劳动参与”“劳动技能”等角度进行自评和互评,点评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此外,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点评:学生不仅学会了做家务的基本技能,变成了干家务活的“小能手”,而且在承担家庭责任、提高家务劳动技能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家庭生活的乐趣。有了这样愉悦的学习体验,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自然也会乐于主动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并参与多元评价,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会,进而促使学生继续参与项目化学习。

五、反思教学,促进项目学习改进

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学改进的必要环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应加强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以促进项目化学习持续改进。例如,在完成“家务劳动我会做”这一项目化学习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并结合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如下反思:本项目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主,聚焦核心素养,立足学生的道德认知困惑,指向学生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强调使用技能和知识创新,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再结合语文学科,实现双学科主题融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进行探究式、实践体验式的结构化学习活动,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道德认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项目中的问题主要来自教师,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指导过程忽视了学生对家庭劳动的自主思考,学习成果展示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自己在劳动中的心得体会。针对此,教师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深入研究,以弥补不足,为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项目化学习能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品格与健康行为的塑造。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项目化学习案例,从内容整合、问题设计、教学指导、成果展示、反思改进等角度提出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当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还应继续教研,以素养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创设真实情境,搭建学习支架,聚焦让学生“做中学”,以项目化学习促进教学变革,深化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家务劳动法治
小家务,大成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们的家务,我们的家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热爱劳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