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规格浙贝母饮片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体外溶出度比较*

2023-02-01钱爱军

现代中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粗粉超微粉浙贝母

钱爱军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浙贝母为常用中药材,又称象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的干燥鳞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1]。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浙贝母载于清《本草纲目拾遗》,被列为“浙八味”之首[2],其性寒、味苦,功效主要是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临床上多用于痰火咳嗽、乳痈、风热咳嗽、肺痈等病症的治疗[3-4]。

浙贝母的传统用法是以水煎煮后取汁,但常规煎煮过程中,废弃的浙贝母药渣时常可见白心(干心),即便煎煮时间延长至4 h,仍可存在35%~40%的干心,说明常规药材饮片的有效成分难以溶出,进而也会严重影响药效发挥。有研究表明,粒径对浙贝母粉体有效成分溶出度和药效学的影响较大[5],超微粉碎可促进浙贝母药效成分的溶出,也可明显增强祛痰和镇咳的药理作用[6]。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其利用先进的超微粉碎技术将中药材微粉化,可有效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提升中药利用率[7]。基于此,本研究以浙贝母超微粉、饮片和粗粉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ELSD法测定其3种生物碱成份(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以期为解决传统煎煮工艺造成浙贝母药效成分溶出度偏低问题提供参考[8]。

1 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赛多利斯BSA124S型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德国赛多利斯公司);梅特勒托利多XP6微量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Agilent1260-Infinity Ⅱ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生产);Agilent1260-Infinity 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生产);智能溶出度仪(日本富山产业株式会社)。

1.2试药 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0-201211,110750-201110,110751-200709)(纯度>97%)。浙贝母药材饮片、粗粉(24目)和超微粉(200目)(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氨水、二乙胺、盐酸、乙醇、氯仿等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人工胃液均为实验室自制(16.4 mL稀盐酸+10.0 g胃蛋白酶+800 mL水,加水定容至1000 mL),水为超纯水,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含量测定

2.1.1色谱条件 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250 mmnt Ext,550);流动相:0.01%二乙胺(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70%A;10~15 min,70%~60% A;15~35 min,60%~45%A;35~50 min,45%~35% A:50~70 min,35%~15% A);流速:1.0 mL·min-1;ELSD检测漂移管温度:60℃;柱温:35℃;载气体积流量:3.0 L·min-1;进样量:20 μL。

2.1.2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品适量,置于10 mL容量瓶,加甲醇溶液稀释成每1 mL含贝母辛0.123 mg、贝母素甲0.253 mg、贝母素乙0.152 m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于冰箱内冷藏保存,备用。

2.1.3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不同规格浙贝母样品(超微粉,粗粉和饮片)粉末约1.0 g,精密称定,置50 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浓氨试液5 mL,浸润1 h,精密加入三氯甲烷-甲醇(4∶1)至50 mL,称重,超声(功率240 W,频率40 kHz)处理60 min,放冷至室温后,再次称量,用三氯甲烷-甲醇(4∶1)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15000 r·min-1离心10 min,精密均匀量取其中的上清液10 mL,加热蒸干,残渣用甲醇充分溶解,转移至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9]。

2.1.4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2.1.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适量,分别置于6个10 mL容量瓶中,以甲醇梯度稀释至1、10、20、30、40、50倍,制成系列不同质量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对数值(Y)为纵坐标,以对照品质量浓度(X,mg·mL-1)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建立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回归方程,结果见表1。

表1 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回归方程和线性范围

2.1.5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2.1.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20 μL,按“2.1.1”项下色谱条件不间断连续进样6次,记录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峰面积,计算RSD分别为2.21%、1.88%、2.41%,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6重复性实验 取浙贝母超微粉样本粉末6份,每份约1.0 g,精密称定,按“2.1.3”项下方法平行制备供试品样本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峰面积,计算RSD。结果显示,3种生物碱峰面积RSD分别为2.79%、2.62%、2.31%,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1.7稳定性实验 精密称取浙贝母超微粉样本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分别于不同时间点(0、2、4、8、12、24、36 h)进样测定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峰面积,计算RSD。结果显示,3种生物碱峰面积RSD分别为1.75%、1.53%、1.92%,表明供试品溶液在36 h内稳定。

2.1.8加样回收率实验 取浙贝母超微粉样本粉末6份,每份约1.0 g,精密称定,置50 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混合对照品适量,按“2.1.3”项下方法平行制备供试品样本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并根据外标法计算回收率及RSD。结果见表2。

表2 贝母超微粉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回收率试验结果

2.1.9样品含量测定 取不同规格浙贝母样品(超微粉,粗粉和饮片)粉末,按“不同规格浙贝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3种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规格浙贝母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测定结果

2.2体外溶出度测定 分别取不同规格浙贝母样品(超微粉,粗粉和饮片)粉末2 g,精密称定,投入溶出度仪中,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的桨法测定,以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转速100 r·min-1,温度(37±0.5)℃,分别于0,5,10,15,20,30,45,60 min取样 5 mL,并向溶出杯中补充同温度同体积的新鲜溶出介质,取出样品溶液用氨试液调pH至10.0,10 mL氯仿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 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 mL,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HPLC法测定含量,并计算溶出量,按照下式计算体外溶出度。体外溶出度=[(样品质量×样品溶出量)/(样品质量×样品测得量)]样品测得量%。

表4 不同规格浙贝母中3种生物碱成分在人工胃液中溶出量测定结果

表3结果显示,浙贝母饮片在0 min时浓度基本会达到平衡,其体外溶出度在0 min时也会最高,超微粉次之,粗粉最低;在0~5 min内,饮片的溶出速度最慢,粗粉次之,超微粉最快;在5 min时超微粉达到平衡浓度,而粗粉则需要15 min;在5~60 min内超微粉3种生物碱的累计体外溶出度达90.25%,而粗粉为82.29%,饮片仅为33.65%,进而提示,浙贝母体外溶出度与粒径的大小关系密切,相对于饮片和粗粉,其超微粉溶出速度最快,与文献报道内容相符[10]。

3 讨 论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是《中国药典》(2020年版)[11]中规定的浙贝母含量测定质量控制指标,但新近研究发现,浙贝母平喘药理作用的主要药效成分还包括贝母辛[12-14]。基于此,本研究以浙贝母中3种生物碱(贝母辛、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为评价指标,对其三种药材形式(饮片、超微粉、粗粉)水提物和人工胃液中的体外溶出度进行分析与比较,为该药材最佳临床用药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最大程度发挥药效[15]。

有研究表明,浙贝母的饮片厚度、粒径大小和浸泡时长均可明显影响其药效成分的体外溶出度,《中国药典》(2020年版)明确规定,浙贝母饮片厚度宜为2~4 mm;《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16-17]规定,浙贝母饮片煎煮前,浸泡时长>45 min。本研究中发现,浙贝母饮片浸泡35 min后煎煮时,常见白心或干心现象,主要因其质地致密、饮片厚度大,短时间内水分难以渗透到药物内部,且含有大量的淀粉类物质,煎煮时淀粉糊化于表面而形成较为明显致密层,妨碍水分子进入药材内部,导致药材内部药效成分不易溶出[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微粉在人工胃液中体外溶出达到平衡浓度仅需5 min,其3种生物碱的累计体外溶出度高达90.25%,显著高于饮片和粗粉。但部分中药材超微粉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含有大量淀粉成分,如直接煎煮容易糊化成凝胶形态,且难以过滤药液[20-21],不易于服用;如将其作散剂直接入药,临床用药量偏大,故应综合分析超微粉的利弊,合理使用,使其临床药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超微粉碎后的浙贝母,其粉体状态主要表现为其粉体表面积明显增大、溶解性的提高更为明显、分布更加均匀、粒径尺寸明显变小、吸附性更加明显、孔隙率增加更为显著、亲和力上升幅度加大突出,对其药效有效成分的溶出明显有利[22-23]。更有相关大量文献报道显示,粒径对其中药活性成分溶出和含量的测定均有明显变化,本研究及大量相关文献也表明,粒径尺寸越小,浙贝母中各种生物碱的溶出量也会明显越高[24-25]。因此,临床上将浙贝母制成超微粉后能显著提高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等生物碱的溶出,从而减少用药量,以达到高效利用中药材资源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粗粉超微粉浙贝母
米糠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研究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双轴向粗粉分离器流动特征研究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广藿香超微粉表面包覆技术工艺的优化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蒙藏医传统药浴超微粉中槲皮素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马钱子超微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量效关系参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