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金方》治疗消渴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023-02-01呼延昕娜呼兴华王晓琳卢芬萍许建秦高原

现代中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天花粉千金麦冬

呼延昕娜 呼兴华 王晓琳 卢芬萍 许建秦 高原**

(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0;2.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3)

两部《千金方》集隋唐以前中国医学之大成,载方5300余首[1],分门别类,各科兼备,启发后世,影响至今。其中列有消渴专篇,论六首、方七十五首、灸法六首,对消渴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治、变证及预防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备急千金要方·消渴》提出消渴病以“渴而小便少”为临床表现,辨证框架隐藏于所载方剂之间,未上升到理论,且兼证多变,需要仔细鉴别。尽管现代医家关于消渴与糖尿病等同与否意见不一[2],但不可否认,消渴病在临床症状等方面与糖尿病基本一致[3]。因此,从《千金方》收载消渴古方中寻找治疗规律,包括用药、组方、配伍等,可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与检索 检索中华医典(V5)收录《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消渴”相关内服方剂,对照《千金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进行人工校对与补充。检索发现,消渴方剂主要来自《备急千金要方·消渴淋闭》《备急千金药方·呕吐哕逆》《千金翼方·消渴》《千金翼方·胸中热》等。

1.2文献纳入标准 功效主治中包括“消渴”的方剂;方剂剂量、制法信息完备;剂型包括汤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

1.3文献排除标准 排除药物组成相同的重复方剂;排除药物组成不明确的方剂;排除内服方剂外其他治疗手段,如针灸、耳穴、贴敷等。

1.4数据处理 药物名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 《中华本草》记载的中药进行规范化处理,如“栝楼根”规范为“天花粉”,“干地黄”规范为“地黄”,“麦门冬”规范为“麦冬”;“生甘草”“炙甘草”规范为“甘草”等。

1.5数据库的建立 将药物名称规范处理后的处方录入Excel 2016软件中,建立数据库,再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3.0,简称平台) 中,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采用双人同步数据录入与核对制度,一人负责方剂数据录入,一人负责录入数据源审核,确保录入数据正确无误。

1.6数据分析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平台内置“方剂分析”模块,进行症状频数、药物频数、疾病频数和组方规律等统计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模块中,对所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高频药物组合和规则分析。支持度是药物组合在所有处方中同时出现的次数,置信度是当前一药物出现时,后一药物出现的概率,由此可反映处方中药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2 结 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本研究通过检索词“消渴”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方剂92首,经过筛选最终纳入分析方剂80首,涉及143种药物。

2.2统计报表

2.2.1药物频次分析 对筛选出的80首方剂所涉及的143种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出现频次在7次及以上的药物有14种,其中频次前6位分别是天花粉(33)、甘草(22)、茯苓(22)、麦冬(22)、黄连(17)、地黄(15),见表1。

表1 药物频次(出现频数≥7)

2.2.2药物四气、五味及功效统计 对筛选出的80首方剂所涉及的143种药物进行四气、五味及功效统计,药物四气以寒性、温性居多,频率分别为30.5%、22.2%,而平性、热性和凉性药物频率为14.5%、10.2%和1.2%,见图2;药物五味以甘味、苦味为主,频率分别为52.8%、31.6%,辛味、咸味和酸味较少,频率分别18.9%、6%、4.8%,见图3;药物功效频次较高的前三类药物为补虚(24.1%)、清热(17.6%)、渗湿(7.6%),见图4。

图2 药物四气雷达图

图3 药物五味雷达图

图4 药物功效柱状图

2.2.3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组方规律”功能板块,将“支持个数”设置为8,关联规则得出13个常用药物组合,8条关联规则(见表2),以及药物组合之间的关联规则(见表2、图4)。药物组合结果显示,《千金方》治疗消渴常用药物组合为“天花粉→甘草”(14)、“茯苓→人参”(14)、“茯苓→甘草”(14)、“麦冬→地黄”(12)、“茯苓→麦冬”(12)、“麦冬→甘草”(12)等;将“置信度”设置为0.7,得到8条置信度≥0.7的关联规则,前四位相关药物分别为“麦冬,甘草-茯苓”、“生姜-甘草”、“天花粉,麦冬-茯苓”、“天花粉,甘草-茯苓”。

表2 支持度≥8的常用药物组合

表3 置信度≥0.7的药物关联规则

图5 核心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网络图

3 讨论

消渴是以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量多、以及形体消瘦为典型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4]。《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千金翼方·卷第十九》中,对于消渴症状的论述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曰口渴,“治大渴秘方”“口舌焦干而卒”“唇口干焦”“咽喉干”“口干”等;二曰小便利,“小便多而数”“小便利而多”等;三曰乏力羸瘦,“日就羸瘦……吸吸少气、不得多语”“四体羸惙,不能起止”“四肢羸乏”等;四曰虚劳五心烦热,“心烦热,两脚酸”“口干烦闷”“肾气虚竭、精液自泄”等;五曰大痈,“消渴之人,必于大骨节间发痈而卒”“痈疽羸瘦”等。除了从论述中可得症状,从方剂名称上亦可看出消渴的症状,如“治渴方”“治渴、小便数方”“治渴利方”“治尿数而多方”“消中日夜尿七八升方”。从消渴症状可看出,《千金方》所致消渴,多数到了现代糖尿病中晚期的阶段,口大渴、小便数、瘦弱乏力、心烦遗精甚至出现了痈疽这种并发症的情况。本次研究所筛选出的80首方剂,共涉及143种药物,其中频次较高的分别是天花粉(41.25%)、甘草(27.50%)、茯苓(27.50%)、麦冬(27.50%)、黄连(21.25%)、地黄(18.75%)等,多为清热、养阴、润燥、止渴类药物;桂枝、人参、生姜等温热之品紧随其后,由于病程日久及肾,灼伤肾阴肾阳,致肾阴阳两虚,故酌加温热之品,温助肾阳,使肾气化,津液布,消渴遂止[5]。故此清补结合之法,为《千金方》创新之处,亦与消渴临床症状的治疗原则相符。

3.1《千金方》消渴病因病机 《千金方》对消渴的病因大致分为三类[6],一曰饮酒,“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酒客耽嗜……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尤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二曰房劳,“忽然房道强盛,经月余渐患渴”“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百病滋生。”三曰咸食及面,结合第一类,强调了饮食不节、嗜酒贪杯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地位[7],“脯炙盐咸……咀嚼咋鲊酱,不择酸咸”。可以看出,《千金方》对于消渴的成因观点,既有《素问·奇病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的传承,亦有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所治疗因肾气不足所致消渴,至于有学者提出《千金方》中善用动物脏器疗法,以脏补脏[8]法,证实虚热阴亏为主要病机。至于“咸食及面”乃是预防之作,与膏粱之人内热无二。文献所见,唐以后,明以前,从火或从燥热论治消渴病的思路,而“消渴”“胃渴”“内消”“消中”“肾消”等称谓多从此出。

3.2《千金方》消渴用药法度 本次研究所筛选出频次较高的药物天花粉、甘草、茯苓、麦冬、黄连、地黄、桂枝等。对照《神农本草经》记载功效分析,天花粉主消渴,身热烦闷;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力;茯苓主口焦舌干,身热;麦冬主中焦受损,身体瘦弱,短气;黄连主火热为病,除中焦湿热,清心火;地黄主内伤五脏,精血亏虚,补肾气,长肌肉。桂枝补中益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花粉凝集素[9]以及5种天花粉多糖[10]、甘草素和甘草苷[11]、麦冬多糖[12]、人参总皂苷[13]、黄连生物碱复合物[14-15]、地黄多糖[16]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降血糖作用。另从药物四气五味分析,甘味(52.8%)、苦味(31.6%)为主,甘味药物多以和缓、平补的作用为主,可滋养人体,而苦味药能泻,则起到清理内热的作用。可推知,虽然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统计第一类为补虚类,但药物多以补虚大类中的滋阴养阴药物为主。而利水渗湿类药物如茯苓取其健脾宁心之功、泽泻取其健脾补肾之功,其用意多不在利水,而在健脾。故《千金方》是以养阴、清热、健脾为主要方法,寒温并用,甘苦并用,清补结合,是《千金方》治疗消渴病一大法门,更被学者称为从火论治消渴之先驱[17]。

3.3《千金方》消渴组方规律 从本研究所统计的常用药组及用药规则来看,天花粉、甘草、茯苓、麦冬、黄连、地黄、人参等均处于核心位置,其中天花粉、麦冬滋阴,黄连清热,地黄润燥,另选用甘草、人参益气健脾、养阴生津,茯苓健脾宁心,可防苦寒药性猛烈,损伤脾胃之故[4]。诸药组合对后世医家制方影响较深。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之白茯苓丸主肾消,组方包括茯苓、黄连、花粉、熟地黄、人参等,金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创立的消渴方组方包括黄连末、天花粉末、生地黄汁等,明代龚廷贤编著《万病回春》之黄连地黄汤组方为黄连、天花粉、麦冬、生地黄等,玉泉汤组成有黄连、天花粉、麦冬、生地黄汁等,足可见《千金方》所载治消渴方的影响。

笔者等认为,孙思邈选方过程必然受到仲景学术影响,继承了张仲景论消渴以饮食不节、肝气郁结、房劳过度、胃肠热结为主要病因[18],治消渴选方则受到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肾气丸等影响。如白虎加人参汤内有清热、益气、生津诸法,与《千金方》消渴核心用药原则一致。即所谓“内有热者则喜渴,除热则止。渴兼虚者,须除热补虚,则瘥矣”(《备急千金要方·消渴淋闭》)。所不同者,孙思邈将食治观念融入其中,分别选用动物肺脏“补肺止嗽,止渴,补不足。”用猪肚“补中益气,止渴利”,用猪羊肾“补肾气,益精髓”,以求“以脏补脏”之效。

4 结论

以上,通过对《千金方》收载治疗消渴内服方剂的整理,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对其中理法方药予以分析,不难发现,孙思邈从虚实角度分类病因,从寒温配伍角度确定治法,一方面强调清热养阴,运用寒凉药性纠正病之内热,达到润燥止消渴的目的。另一方面,益气补脾,扶正止消,此甘苦并用,清补结合,乃是创新之处。至于《千金方》所收载消渴单方,如黄连地黄组成的黄连丸,黄连天花粉组成的“消渴,师所不能治之方”等小方,以及天花粉、竹叶代茶饮等,不仅为后人研究消渴病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也为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天花粉千金麦冬
虎家“四千金”
Yi Qi Jie Du Formula and Salinomyc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di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em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poptosis via CD44/Ras Signaling Pathway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天花粉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UPLC-MS/MS法检测妇康宁片中掺加的山麦冬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千金醉琴
腹腔镜术后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72例
沙参麦冬汤治疗感冒后肺阴亏虚型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