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3-02-01李延可王廷瑞陈艳荣张玉倩
李延可 王廷瑞 陈艳荣 李 晓 张玉倩
(滨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滨州,256600)
急性脑梗死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相关,而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为脑梗死的常见类型,该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致残、致死风险较高,临床应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1]。针对该病,既往多选用药物对此类患者实行早期的病情控制,但药物起效较为缓慢,难以及时控制病情进展,无法满足临床所需。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手术在脑血管疾病中得到应用,能够显著改善血管功能,提高脑内血流量,从而调节脑血管储备能力,对于患者的恢复意义重大[2]。但临床关于该手术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并同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 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并同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此类患者中的具体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 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并同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5 例)和观察组(15 例)。其中对照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42~75 岁,平均年龄(60.67±2.34)岁;文化程度:10 例小学,10 例初、高中,5 例本科及以上;基础疾病:10 例高血压,4 例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19~27 kg/m2,平均BMI(24.79±0.68)kg/m2。观察组男9 例,女6 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0.75±2.39)岁;文化程度:5 例小学,6 例初、高中,4 例本科及以上;基础疾病:7 例高血压,6 例糖尿病;BMI 20~27 kg/m2,平均BMI(24.83±0.72)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悉,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滨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CT 血管造影证实,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50%,其他不同的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50%;②依从性较高;③病历资料齐全;④无严重脑器质性疾病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存有酒精、药物依赖史者;④存在恶性肿瘤者;⑤存有全身性感染者;⑥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⑦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⑧对本方案使用的治疗方案存在禁忌证者;⑨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者;⑩存在颅内出血、动脉瘤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并行心电图、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明晰患者脑部组织基本构造并排除颅内其他病症。对照组患者口服75 mg/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生产企业: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 mg)与100 mg/d 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广西大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1565,规格:50 mg),进行双抗治疗以及调控血压、血糖等基础内科治疗,连续服用6 个月。
观察组患者于常规双抗及内科基础治疗2 周后,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①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术前2 h 与术中、术后连续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生产企业: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517,规格:10 mg/50 mL),时刻监测患者血压;术后3 天给予其低分子肝素(生产企业: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规格:5000AXa 单位/0.5 mL)抗凝。②手术方式。局麻下以Seidinger 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8F 动脉鞘,完全肝素化,于泥鳅导丝、单弯的帮助下完成脑血管造影,辨别颈动脉狭窄水平,明确手术方案。于泥鳅导丝指引下把保护伞送入颈内动脉岩段,释放保护伞,顺延保护伞导丝将预扩球囊送入,在精准定位后施行预扩张,并按颈动脉病变特点选择支架。对于颈总与颈内动脉中轴线角度>45°,粥样硬化狭窄中无溃疡,颈总与颈内动脉直径差>50%的患者选择开环支架;对于颈总与颈内动脉中轴线角度<45°,粥样硬化狭窄中有溃疡,颈总与颈内动脉直径差<50%的患者选择闭环支架,复查造影表明狭窄处有所好转则撤出球囊。再于导丝引导下把自膨支架送入,精准定位后释放支架,之后新造影确定残余狭窄≤30%,术毕,缝合穿刺血管,加压包扎。两组观察至术后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脑梗死再发情况。①脑血流动力学:于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采用超声经颅多扑克血流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以大脑后动脉为准,测量并记录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②神经功能:于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评估。量表共计42 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越重。③认知功能:于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以简易智能量表(MMSE)[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6]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 共7 个项目,30 题,满分30 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MoCA 共11 个项目,总分30 分,分数高,则患者认知功能越好。④生活质量: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7]评定。量表共计74 条目,4 个维度(心理、躯体、社会功能与物质状态),为5 级评分(1~5 分),各维度最终评分=(维度粗分-最低分)/满分×100,总分为0~100 分,评分高则生活质量高。⑤两组脑梗死再发情况:随访6 个月内,记录两组脑梗死再发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以独立t 检验,组内比较以配对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RI、Vs、V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I 均低于治疗前,Vs、Vm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RI 低于对照组,Vs、Vm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RIVs(cm/s)Vm(cm/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50.75±0.180.61±0.13a68.43±6.7574.59±7.63a52.09±4.5657.85±5.13a观察组150.79±0.200.42±0.06a68.51±6.8282.41±8.13a52.14±4.6763.12±5.69a t 0.6535.3110.0363.0630.0333.020 P 0.518<0.0010.9710.0040.9740.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MMSE、MoC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MoC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MoC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比较 (±s,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NIHSS 评分MMSE 评分MoCA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516.56±2.489.54±1.65a16.75±2.3420.61±2.54a14.55±2.0519.79±2.63a观察组1516.63±2.545.32±1.01a16.83±3.4124.46±2.98a14.61±2.1224.55±3.02a t 0.0868.9260.0884.3490.0895.243 P 0.932<0.0010.930<0.0010.930<0.001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GQOLI-74 内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QOLI-74 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QOLI-74 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状态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560.59±2.3172.48±3.42a62.31±2.5773.59±3.53a61.48±2.1970.55±3.37a62.28±2.6373.55±3.53a观察组1560.63±2.3679.67±4.13a62.35±2.6281.63±4.25a61.53±2.2680.63±3.95a62.34±2.7582.69±4.37a t 0.0535.9540.0476.4590.0698.5860.0697.249images/BZ_20_472_1758_474_1760.pngP 0.958<0.0010.963<0.0010.945<0.0010.946<0.001
2.4 两组脑梗死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脑梗死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脑梗死再发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病会引起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是造成成人残疾及死亡的常见原因[8]。因而,对患者闭塞脑血管进行疏通、恢复脑循环对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受损神经恢复至关重要。现阶段,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多以药物保守治疗,虽可缓解患者病情,但见效相对较慢,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亦遗留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语言及肢体活动障碍等,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RI、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Vs、Vm、MMSE、MoCA、GQOLI-74 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进而提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并同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中效果更佳,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患者神经功能予以保护,提升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脑血流动力学是反映此类患者的脑血管能力与脑血流情况的客观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9]。经治疗后,观察组RI、Vs、Vm 均明显改善。其原因在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及时解除动脉狭窄情况,从而显著加快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和流量恢复,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血液黏稠度,进而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及局部病变组织的微循环,减轻脑缺血所致的脑水肿,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局部脑氧饱和度,预防神经功能持续性损伤,并能够促使受损神经修复[10-11]。同时,施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过后可促使前体蛋白含量减少,有效提高脑内海马、额叶乙酰胆碱系统水平,继而显著增强神经元突触能力与学习记忆功能,进而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减轻疾病对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12]。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还可有效改善慢性脑低灌注诱发的葡萄糖代谢紊乱与蛋白质形成受阻情况,有效去除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进而减轻轴突变性和神经元有氧代谢的抑制,最终增加神经信息的传递,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脑梗死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通过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再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具备疗效确切、创伤性小等优点,故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但仍需注意的是,本研究还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等不足,可能会给试验结果的精准度造成影响。因此,后续临床还需不断完善试验设计,继续扩大样本量,并适当延长观察时间,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进一步证实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并同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之后诊治此类患者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合并同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有效促进认知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脑梗死再发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