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科不赚钱,医院会继续维持吗

2023-01-31辛颖凌馨曹钰捷

财经 2023年1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门诊精神

辛颖 凌馨 曹钰捷

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心理评估室。图/人民视觉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一部分防疫服务人员的生活将逐渐重归日常。不过,一位北京市社区心理服务人员观察到,那些常出入社区的防疫服务人员,经常面对居民的质疑和抱怨,需要尽早通过心理咨询干预,阻止他们患上心理疾病。

人们越来越接受,“不开心”可能是种病。2021年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比2019年增加了约849万。

那些店铺倒闭的餐馆老板、裁员后假装上班的大厂中年人、居家隔离后闹离婚的夫妻、学校复课后厌学的高中生等,都是各大医院心理医生的常见患者。“增加的主要是焦虑、抑郁等轻度精神疾病,或者說心理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下称“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姜长青向《财经》记者介绍。

2021年9月-2022年8月,上海心理热线962525累计接听来电近5万例。在北京,想挂上一个知名医院的心理治疗门诊,等待周期是三个到六个月,或更久。

国家卫健委、教育部、财政部等九部委2021年联合发文,要求试点城市所有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4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或心理科门诊,比2020年又多出1倍。同时,80%以上的村和社区,要开设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

如今全国提供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达到5936家,跟2010年相比,增加了205%。广东、江苏等地,先后为心理门诊开通医保“报销”。

一个治疗“不开心”的全国性网络,正逐渐形成。

如何让人们接受心理治疗

2022年3月-5月上海疫情期间,电话咨询量是日常的2倍到3倍。这是《财经》记者2022年9月从上海心理热线962525获得的统计数据。

为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上海发动了349位专业心理志愿者、58位教师志愿者、6位高校心理系大学生,每天三班倒。

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开始后,全球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和不断增长的病例数与活动受限密切相关。

轻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专业的心理热线能解决部分问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副主任蔡军介绍,拨打热线,除了封控隔离产生焦虑、恐慌、担心感染等情绪问题,加之原有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波动,还有工作、收入、学业等现实问题。儿童情绪问题中,因疫情期间上网课产生的困扰占比较高。

尽管“不开心”的人们接受了自己可能得病了,但还是抗拒去“精神病院”,这会令人不适,甚至有人会产生病耻感。他们不愿直面医生。

“线上我只能看到你的表情,知道你在哭,你的身体语言我不能完全看到。在现场,如果你哭了,我可以拍拍你的肩膀,心理门诊的情感链接是很紧密的。”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下称“上海精卫”)副院长王振向《财经》记者表示,该院的线上心理门诊,只对已经在线下完成首诊的患者开放。

选择在网上问诊,或者热线咨询之后,大部分新发的轻症患者,会去熟悉一点的综合医院。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刊发的文章数据显示,北京市抑郁症患者中,首次就诊选择综合医院者占42.58%,主要原因是就诊方便;首次就诊选择精神专科医院占32.10%。

精神科有着与生俱来的“坏名声”,确实经过一个艰难时刻。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接诊重症患者为主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封闭区,还是铁门铁窗铁锁链,时不时还有一针镇静剂。

中国公众第一次真正放下对心理治疗的戒备,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姜长青回忆,很多心理学专业人士自发到灾难现场援助,让公众对心理疾病有了概念,此后国家在各类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都会安排心理医生。

新冠疫情暴发后,去疫区援助的医生团队中会直接配备心理医生,还有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比如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之间交流。“很多问题都是共性的,当知道不是自己的问题后,就能缓解压力,一些症状也慢慢消失”。姜长青说。

号称由精神卫生中心发布的消息一度火了:“如果隔离期间,您开始和花草树木聊天这很正常无需致电咨询。只有在那些花草树木开始回答您的问题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寻求协助。”虽然最终被官方辟谣这只是网络段子,但精神卫生中心确实在努力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有的医院将新设立的精神科,采用温和的“心理科”,容易让人接受。2022年7月25日在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由原有的精神科主任带队新开了心理门诊。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交响乐团还在2022年推出联名款咖啡,包装可选十种不同情绪症状:焦虑症、职场PUA、自卑、狂躁、失眠、情绪化、恋爱脑、表演型人格、优越感、狂热爱好分子。对应的包装袋二维码,扫码可聆听专业心理医生的科普和“治愈系”交响乐。

医院的心理门诊要做什么

胡永东现在很忙。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科主任,他从两年前开始,每周三上午他要驱车1小时到医院托管的北京市怀柔医院出诊,现在又要为2023年3月在朝阳医院东院区开设心理门诊做准备,再加上医院本部,在四地之间奔波、协调,胡永东手下的人员调配确实有些紧张。

临近北京最昂贵的写字楼群的朝阳医院,2022年3月在近西四环的西院区增设了一个心理科,设一名专职医生。“刚开始挂号的人不太多,发展这半年,每周号都是满的。”胡永东说。这也是该院响应国家卫健委要求,提高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的比例。至2022年6月,全国提供心理门诊的机构已有5936家,比2010年增加了205%。

胡永东的忙是因为缺员。即便是开设多年的朝阳医院本部心理科,目前也只有一位治疗师,要挂号得提前三个月。“医院还是很重视心理科建设,这两年每年能进一两个新人,现在有八名精神专业医生,一名心理治疗师”。

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周晓林教授在其文章中指出,每年心理学本科毕业生约2万人,心理学博士毕业生是400多人,但受过正规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人数不多,在关键时刻需集全国之力。比如新冠疫情期间。

胡永东最理想的状态,是把怀柔医院心理门诊也带起来,即便专家撤走了,也能自己发展,“这里一直想招一名全职医生,但是医院地理位置偏,好的人才不想去,现在还没招到”。

北京普仁医院在2020年成立了一个康复心理门诊,作为康复科的亚专业,接诊康复中的患者。两年后的今天,加班已成了副主任医师刘楠的日常,有时周末一天都不能休息。

心理门诊还有个特殊的作用,为在其他科室反复求诊无果的患者治疗“心病”。刘楠最常接触的,是一些骨科术后恢复的患者,他们自诉述后关节疼痛,影响睡眠,但到医院查了一圈,各项指标都没有问题。最终,不少躯体疼痛的患者,都被发现都是“心因性”疼痛,通过心理治疗可缓解治愈。

普仁医院将心理康复、言语认知、骨科、神经内科的相关资源都整合起来。“我们不说是治疗室,就叫心灵驿站,就是为了让康复患者能更舒服。”刘楠说。

不是在医院内开设一个心理科,就能等到看病的人。一家综合医院的心理科至今,每周一个下午的门诊,寥落几人,对不打针、不吃药、见效慢的一些心理治疗方案,患者還不够信任。上海市一家二级精神病医院当初投入不少资源,比如心理沙盘,购置费数千元,还要占一个诊室,患者却不能立即看到效果。这一项目慢慢萎缩,后来连沙盘都收入库房。

上海精卫医务部主任陈剑华告诉《财经》记者,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门诊更偏向于早期诊断、健康服务,尤其是对儿童的家庭关系、情感问题、学习困难等特色需求。

当上海市老牌的三甲医院第一人民医院,找到上海精卫寻求共建心理科时,后者为其选定一名专攻儿童青少年科的科室主任,再由她牵头,带研究生刚毕业就被招聘来的初级医师和心理治疗师,手把手带教。

北京朝阳医院已经在探讨开设心理病房的可能性和会遇到的挑战。比如一些严重肺炎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从精神病专科医院转过来。

做出特色,也是一个心理门诊在未来竞争中所需的品牌。

医院也不愿意做赔本买卖

在疫情期间,上海962525的志愿服务人员,晚班的补贴平均一小时7.5元。志愿者们能坚持下来。“靠的真的是情怀。” 蔡军告诉《财经》记者。

北京的一个心理服务中心成功寻到一条路,从2020年开始为部分一线防疫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一开始我们主动为几个社区的党支部委员会和居委会提供服务,后来区政府意识到这对一线防疫人员的重要性,到2022年已经成为主动专项采买,我们已接到霍营街道全部20个社区一线防疫人员的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服务。”上述北京社区心理服务人员说。

以面谈为主的心理治疗最占用时间,单次心理治疗通常在一小时左右,一个上午一位医生只能看几个病人,比起动辄一个医生看几十号病人的科室而言,心理科能收到的服务费很低。按北京市统一收费标准个人单次心理治疗147元。

“精神科医护人员的收入,至少比同级别医院医护人员低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南京市脑科医院院医务处主任谭俊华曾对媒体介绍。主要原因是精神科病床周转率低,仅为同级综合医院的二分之一。

以接收轻症患者为主的心理科,绝大部分医院都没有设置病房,直接砍掉了住院收入这个“大头”。医院在试探着提高价格。深圳市的做法划分档次定价,有的医院将心理咨询分为初中高三级,每小时的定价为初级90元,中级为110元、高级为130元,副主任医师30分钟140元、主任医师为30分钟160元。

深圳有医院提出家庭治疗单次380元,团体治疗为单次550元。南京的步子迈得更大,南京脑科医院的单人心理治疗,一次50分钟800元。

北京、广东等地尝试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比如,按广州市医保局公布的普通门诊“心理治疗”在三级医院最高收费200元,按三级医院门诊50%报销比例,患者需自付约100元。

江苏省共有50项心理诊疗项目,其中25项已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年医保基金支出超5.5亿元,另有25项尚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该省医保局局长周英介绍,省医保局要对此进行分类评估,针对患者负担较重的心理治疗项目进行重点调研论证,推动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心理科想长久发展,关键还是怎么挣钱。”一位长三角二级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医生直言,与住院患者较多的科室相比,心理门诊收益低,做多了,可能还是要亏本。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门诊精神
门诊支付之变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