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
2023-01-31河西
河西
30多年前,作家西西战胜过病魔,而2022年12月18日,她却没能再一次战胜命运,85歲的她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那个“华文世界最有童心的作家”走了。
西西1937年生于上海,1950年随父母移居香港地区。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兄弟姐妹五人,在香港,她早年的生活颇艰苦,常常为书簿、校服、家政科等费用发愁。
初中时代,她就开始给香港的报刊、杂志投稿,在《人人文学》上发表的一首十四行新诗,是她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
从香港葛量洪教育学院毕业后,她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同时开始在各种报章、杂志上写作专栏。从20世纪60年代在《天天日报》上的童话专栏到70年代《快报》上的《我之试写室》,再到80年代《快报》上的《阅读笔记》,她的专栏写作延续数十年,记录了她自己,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从1974起,西西开始写作一个关于“我”的香港故事在报刊上连载,后结集成同名小说《我城》。这本书风格独特,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中学毕业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阿髪、悠悠、阿傻、麦快乐等草根百姓逛街、郊游、搬家、求职、讨生活的香港,西西以其“顽童体”的观察带人游走各地,刻画一代香港人的真实状态,记录当时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其中寄托着青年的开放、进取和各种成长之潜力。
1979年,西西提出提前退休申请获准,从此专心读书、写作,而当时,她只有41岁。之后的40多年,她都和写作相伴,出版了诗集、散文、长短篇小说等近30种,虽然每月只能领到微薄的退休金,但好在专栏稿费和出版图书的版税可以维持她的生活。
1981年,她和一些喜欢写作的朋友创办了一本同人杂志,名叫“素叶文学”。1983年,中国台湾地区的《联合报》副刊转刊了她在《素叶文学》发表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这篇小说获得了当年联合报小说奖。1988年,她的《致西绪福斯》再获《联合报》小说奖,小说集《手卷》则获1988年《中国时报》文学奖,让中国台湾地区的读者也开始了解这位来自中国香港的女作家。
西西原名张彦,西西这个笔名是她童心未泯的体现。西西曾被纽曼华语文学奖誉为“华文世界最有童心的作家”。她曾说,27岁后,她就停止长大了;她的笔名,是因为“西”像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西西”意味着她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跳房子”,她还用过很多可爱的笔名,比如麦快乐、叶蓁蓁、蓝尼罗河、小红花……业余时间里,西西喜欢画画、缝玩具熊、做玩具屋,在癌症后遗症导致右手失灵后,她曾以手制毛熊作为物理治疗,并写作《缝熊志》,描绘她手下“各有生命之独立熊”的背景掌故。
西西做的熊,形神俏妙、饱含情意,不是一般常见熊的样貌,而是赋入个人的风格巧思,糅合中西方历史与幻想人物类型,缝制系列化主题化,又各有独特生命寓意之玩具熊,如“中国古代服饰熊”之西施、王羲之、成吉思汗,及《水浒传》英雄、埃及女王、凯撒大帝等数十只。这些熊玩具,自饰件到造型到神态,无不逸趣横生。她还为毛熊书写,通过文学化的语言,以优美散文描绘每一只熊的背景掌故,熊艺心得,于是成就了西西独一无二的“熊散文”。
52岁时,西西因乳腺癌入院,并把自己治病的过程写成了《哀悼乳房》一书,手术后她的右手失灵,从此改用左手写作。一个并不比任何人勇敢的女子,患乳癌后重建信心,好好活下来。这是一部以文学手法缜密撰写的关于乳腺癌,以及医疗自救的奇书。西西以病人的身份,打破禁忌,剖析自己染患乳腺癌的现实,描写治疗的过程、病后的种种反省、朋友的关怀支援。身罩癌症魔魅,面对它、化解它,更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
这样一本直面自己、直面病魔的书打动了很多读者。1992年,她的长篇小说《哀悼乳房》名列中国台湾地区《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2022年5月23日,西西获第十六届香港艺术发展奖之“终身成就奖”。
西西:作家,2022年12月18日去世,享年85岁
(作者为媒体从业者;编辑: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