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突刃槌腹叶蜂种团(膜翅目:叶蜂科)浙江一新记录种

2023-01-31吴素美朱志成胡平刘萌萌李泽建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叶蜂林氏庆元县

吴素美,朱志成,胡平,刘萌萌,李泽建

(1.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保护中心,浙江 庆元 323800;2.广西大学 林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3.丽水学院 生态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4.丽水市林业局,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 丽水 323000)

叶蜂是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Symphyta”昆虫的统称,是一类林木食叶害虫。目前,全世界已记录叶蜂近10 000 种。叶蜂属TenthredoLinnaeus,1758 隶属于叶蜂总科Tenthredinoidea 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是叶蜂科内第一大属,目前全世界超过1 000 个现生种,中国已记载324 种[1-6]。

2013—2022 年,我们先后对浙江的天目山、凤阳山、九龙山、百山祖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叶蜂资源野外调查与标本采集,尤其是2022 年4—6 月,我们对百山祖国家公园(凤阳山和百山祖在内)进行了叶蜂资源本底调查,并对采集的叶蜂标本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基于文献查阅与模式标本核查,经鉴定发现中国叶蜂科Tenthredinidae 浙江一新记录种——林氏槌腹叶蜂Tenthredo liniWei &Nie,2003。该种属于突刃槌腹叶蜂种团T.fortuneigroup 的种类。现报道如下。

1 突刃槌腹叶蜂种团的主要鉴别特征

种团特征:体黄褐色或红褐色具黑斑,腹部端部数节背板常具对称淡斑,头部背侧无倒W 形黑斑。前翅黄褐色,有时具纵向烟色条斑。体粗壮,上颚不延长;唇基具缺口,颚眼距具显著刻纹;触角窝上突平坦,颜侧沟浅,颜面宽;后头两侧膨大或微收缩,侧观后眶窄于复眼;后颊脊完整,下部无折痕;触角通常短于腹部,第3 节明显长于第4 节。前胸侧板腹面宽阔接触;后小盾片光滑;中胸侧板中部隆起或平坦,顶部无火山口状凹陷;中胸腹板刺突通常缺如;爪通常无爪基片;跗节正常,跗垫小型;后翅臀室具短柄或cu-a 脉位于臀室近端部。

主要鉴别特征:腹部第2 节通常细于第1 节和亚端部腹节;体黄褐色,杂以红褐色和黑褐色斑纹;颜面宽,触角窝上突缺如,内眶上部不十分陡峭。

2 突刃槌腹叶蜂种团中国种类分布状况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与现有研究标本来看,突刃槌腹叶蜂种团在中国已记载21 种[7],具体名录如下:

(1)长柄槌腹叶蜂T.cylindricaRohwer,1911

分布: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日本,俄罗斯。

(2)邓氏槌腹叶蜂T.dengiWei &Hu,2013

分布:中国(广西)。

(3)刺胸槌腹叶蜂T.dentipectaWei &Nie,2006

分布:中国(甘肃、陕西)。

(4)三斑槌腹叶蜂T.dolichomiscaWei &Niu,2008

分布:中国(河南、浙江)。

(5)直脉槌腹叶蜂T.erectonervulaWei &Nie,2003

分布:中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江西、浙江)。

(6)突刃槌腹叶蜂T.fortuneiKirby,1882

分布:中国(安徽、福建、广西、贵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上海、台湾、浙江)。

(7)斑颜槌腹叶蜂T.horishanaTakeuchi,1927

分布:中国(台湾)。

(8)斑鳞槌腹叶蜂T.khasianaCameron,1899

分布:中国(云南);印度,老挝。

(9)林氏槌腹叶蜂T.liniWei &Nie,2003

分布:中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江西、浙江)。

(10)长刃槌腹叶蜂T.longiserrulaWei,2002

分布:中国(河南、安徽、湖北、浙江、湖南、江西、广西)。

(11)侧斑槌腹叶蜂T.mortivagaMarlatt,1898

分布:中国(安徽、福建、甘肃、广西、湖南、江苏、陕西、浙江);日本。

(12)黑角槌腹叶蜂T.nigricornisMalaise,1945

分布:中国(福建、贵州、广东、广西、贵州、湖南)。

(13)九斑槌腹叶蜂T.novemmaculaNiu,Hu &Wei,2017

分布:中国(安徽、湖南、浙江)。

(14)室带槌腹叶蜂T.nubipennisMalaise,1945

分布:中国(安徽、重庆、福建、广西、湖南、陕西、浙江)。

(15)斜盾槌腹叶蜂T.plagionotellaNiu,Hu &Wei,2019

分布:中国(安徽、广东、湖南、浙江)。

(16)刻附槌腹叶蜂T.pseudocylindricaWei &He,2008

分布:中国(安徽、广西、湖北、湖南、浙江)。

(17)尖胸槌腹叶蜂T.smithiiKirby,1882

分布:中国(广东、贵州、上海、浙江);日本,韩国,印度。

(18)细条槌腹叶蜂T.tilineataWei &Nie,2002

分布:中国(广西、贵州、湖南)。

(19)三带槌腹叶蜂T.trixanthomaculaWei &Yan,2012

分布:中国(安徽、甘肃、广西、贵州、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

(20)文氏槌腹叶蜂T.weniWei &Hu,2013

分布:中国(广西)。

(21)肖氏槌腹叶蜂T.xiaoweiiWei &Nie,2003

分布:中国(福建、广西、湖南、浙江)。

3 林氏槌腹叶蜂

Tenthredo liniWei &Nie 2003: 102.

地理分布:浙江(九龙山、凤阳山、莲都区、百山祖),福建(武夷山),江西(抚州、修水),广东(乳源),广西(猫儿山),贵州(赤水),湖南(永州、桃源洞、莽山、都庞岭)。

最新材料:非模式标本 1♂,LSAF22026,浙江庆元县巾子峰桃花廊,地理坐标119º0ʹ39ʺ E,27º41ʹ5ʺ N,海拔530 m,2022.05.05,李泽建&朱志成采,乙酸乙酯(保存方式);1♀,LSAF22037,浙江庆元县黄皮湿地至桥陌村,地理坐标119º09ʹ36" E,27º42ʹ58"N,海拔957 m,2022.06.07,李泽建&朱志成采,乙酸乙酯(保存方式);2♀2♂,LSAF22038,浙江庆元县黄皮湿地至桥陌村,地理坐标 119º9ʹ36" E,27º42ʹ58" N,海拔957 m,2022.06.08,李泽建&朱志成采,乙酸乙酯(保存方式);3♀1♂,LSAF22041,浙江庆元县黄皮湿地至桥陌村,地理坐标119º09ʹ36" E,27º42ʹ58" N,海拔957 m,2022.06.15,朱志成采,酒精(保存方式);2♂,LSAF22042,浙江庆元县黄皮湿地至桥陌村,地理坐标119º09ʹ36" E,27º42ʹ58" N,海拔957 m,2022.06.16,朱志成采,酒精(保存方式);2♀1♂,LSAF22043,浙江庆元县黄皮湿地至桥陌村,地理坐标119º09ʹ36" E,27º42ʹ58" N,海拔957 m,2022.06.23,朱志成采,酒精(保存方式);2♂,LSAF22044,浙江庆元县黄皮湿地至桥陌村,地理坐标119º9ʹ36" E,27º42ʹ58" N,海拔957 m,2022.06.24,朱志成采,酒精(保存方式)。

鉴别特征:本种在突刃槌腹叶蜂种团中,其色斑构型等特征与其他已知种类明显不同,易于鉴别。本种中胸前侧片刻点显著且密集(图1B,1D);中胸小盾片的附片光滑,无刻点(图1A,1C);头部背侧黑斑皇冠型(图1A,1C);雄虫下生殖板中突两侧缘向后明显呈梯形延伸(图1D);产卵器较短,等长于前足胫节,明显短于后足基部2 个跗分节之和(图1B);雌虫锯腹片共23 锯刃,如图2A;中部锯刃齿式1/8-11,如图2B;雄虫生殖铗如图2C,阳茎瓣如图2D。

图1 林氏槌腹叶蜂成虫Fig.1 Adults of T.lini

图2 两性成虫外生殖器构造Fig.2 Structure of external genitalia in female and male adults

4 讨论

林氏槌腹叶蜂是一浙江新记录种。根据该种的采集状况来看,林氏槌腹叶蜂在浙江境内的九龙山、凤阳山、百山祖和丽水莲都区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浙江的西南部区域,而天目山一带(浙江北部)却未发现分布记录。根据推测,林氏槌腹叶蜂从中国地理分布状况来看,浙江的丽水一带有可能是该物种分布的最北缘地带。当然,随着对该物种的进一步研究,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支撑和证明这一研究结果。

致谢:感谢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保护中心在叶蜂标本野外采集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以诚挚的谢意!

猜你喜欢

叶蜂林氏庆元县
庆元县举行《灵韵菇乡》一书首发仪式
靖远松叶蜂防治技术探讨
庆元县举行《蕈山客》专著首发式
庆元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沂源县飞机施药防治松阿扁叶蜂技术研究
王老五破案
麦叶蜂的破绽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威宁县危害松树叶蜂种类及分布地调查
庆元县香菇生产与菇文化系统保护及发展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