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134例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分析
2023-01-31曹小九李洪智张晓琦
曹小九,李洪智,张晓琦
结核病是因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所致,传染性强,潜伏期4~8周,可导致人体多个脏器受累,如肾脏、肺部、脑部等,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饮食传播、空气传播等[1]。目前,临床上结核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抗结核药物有乙胺丁醇、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等,但患者多存在耐药,耐多药菌已成为抗结核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2]。据报道[3],某城市新发结核病患者耐多药率为4.8%~8.7%,复发结核病患者耐多药率达25.6%~26.3%,治疗较困难。耐药菌播散会造成患者个人及其家庭、社会成员感染,若未能及时遏制,则会导致更多人遭受耐药MTB侵袭,引起新传染源,增加治疗难度[4]。为了解本市结核病患者MTB分离株对抗结核药的耐药特点,本研究分析了134例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郑州市结核病患者1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治患者75例,复治患者59例。纳入标准:符合结核病相关诊断标准[5];经痰液MTB培养提示存在致病菌生长;年龄≥15岁;资料齐全。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出现器质性病变;凝血功能异常;患免疫性疾病、肿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等;患其他类型的感染性疾病。
1.2 主要设备和试剂 主要仪器为L535R型高速离心机(湖南湘仪集团)、DW-86L34B型低温保存箱(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XK96-A振荡器(姜堰市新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要试剂为硝基苯甲酸(P-nitrobenzoic acid,PNB)、分枝杆菌药敏罗氏培养基,均购自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采集所有受试者晨痰4 mL,置于无菌培养盒中,制备3张痰涂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计数及分类情况。经低倍镜观察,若鳞状上皮细胞数目<10个,且白细胞数目>25个,则提示样本满足检测要求。
1.3.2 MTB培养 将4 mL痰液标本置于离心管内,加入4倍量2%氢氧化钠溶液,经振荡器振荡10~20 s,使样本液化。室温下静置15 min,加入45 mL磷酸盐缓冲液,拧紧螺旋盖。在8 ℃下行离心处理,时间20 min(3 000×g),弃上清液。加入磷酸盐缓冲液1 mL,充分混合。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于培养基,每支0.4 mL,标记接种日期及编号,37 ℃水平孵育48 h,然后调整为直立培养,拧紧盖子。接种3~7 d后,观察有无菌落生长,之后每间隔1周观察1次,了解有无菌落生长。若存在菌落生长,且行抗酸染色证实为分枝杆菌,则提示分枝杆菌阳性,若观察8周后,仍无分枝杆菌生长,则提示阴性。
1.3.3 MTB鉴定 分别制备PNB与TCH培养基。PNB培养基:取PNB溶液加至罗氏培养基,使最终浓度为0.5 mg/mL,平分装于培养管,经凝固器凝固(85 ℃),灭菌处理50 min,存至4 ℃环境备用。TCH培养基:经10 mL灭菌水稀释TCH溶液(5 mg),取稀释后溶液1 mL加入罗氏培养基,使最终浓度为5 μg/mL,平分装于培养管,灭菌处理50 min,存至4 ℃环境备用。若TCH、PNB均不生长,则提示为牛分枝杆菌,若TCH生长,PNB不生长,则提示MTB,若两者均生长,则提示非MTB。
1.3.4 药敏试验 利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首先准备含药培养基,本次分析的抗结核药物包括一线药物如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利福平,二线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及卷曲霉素,药物最终浓度依次如下:0.2、2.0、4.0、40.0、2.0、30.0、1.0、40.0、1.0、40.0 μg/mL。无菌分装于试管,5毫升/管,在85 ℃下凝固50 min,于4 ℃下存储备用。选取4周左右菌龄的菌株行药敏试验,低温环境取出培养基,平衡至室温,标记受试者的姓名、编号、日期等信息。取2滴10% Tween80加入磨菌瓶,并加入细菌,对接种环行加热灭菌处理。将磨菌瓶封盖,振荡30 s,加生理盐水混匀。将菌液吸入无菌试管,加生理盐水,使菌液浓度为1 mg/mL。用接种环取2环菌液,加入灭菌生理盐水(2 mL)中,予以100倍稀释,取稀释后菌液2环,加入灭菌生理盐水(2 mL)内,予以10 000稀释。分别取1环10-4菌液,接种于含药培养基、对照培养基,分别取1环10-2菌液,接种于含药培养基、对照培养基。封盖,竖直在37 ℃下培养,待4周可出报告结果。报告标准[6]如下:(1)阴性:无菌落生长;(2)实际菌落数:菌落<50个;(3)1+:菌落为50~100个;(4)2+:菌落为101~200个;(5)3+:菌落为201~500个;(6)4+:菌落>500个。耐药百分比=(含药培养基菌落数/对照培养基菌落数)×100%,若该百分比≥1%,则提示耐药,否则提示敏感。
1.4 耐药定义分析 方法如下[7]:(1)单耐药:仅对一种一线药物耐药;(2)多耐药:对≥2种(及以上一线)药物耐药(不含对异烟肼、利福平同时耐药);(3)耐多药:至少对利福平、异烟肼同时耐药;(4)广泛耐药:在耐多药基础上,至少对一种二线药物或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
1.5 质量控制 药敏试验和痰培养方法均符合相关实验室操作规程,操作时严格根据说明书进行,遵循无菌原则。药敏试验质控以H37RV为标准对照,确保质量。同组检测人员对菌株及耐药情况检测。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率的比较行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核病患者MTB耐药情况分析 134例患者共分离出MTB 134株,54(40.30%)株为耐药菌,其中单耐药11(20.37%)株,多耐药15(27.78%)株,耐多药14(25.93%)株,广泛耐药14(25.93%)株。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间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者耐药率高于初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类型结核病患者MTB分离株耐药类型比较 2种类型患者MTB单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患者多耐药率、耐多药率及广泛耐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结核病患者MTB耐药情况分析
表2 不同类型结核病患者MTB分离株耐药类型比较
2.3 不同类型结核病患者MTB分离株耐药组合特点比较 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的药物组合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结核病患者MTB分离株耐药组合特点比较
2.4 不同类型结核病患者MTB分离株任意耐药分布特点比较 复治患者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利福平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类型结核病患者MTB分离株任意耐药分布特点比较
3 讨论
我国结核病新发病例占全球的15%,患者带菌时间长,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治疗周期长[8]。现阶段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虽取得一定效果,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容易产生耐药性,若早期耐药未能获得有效、及时的控制,可进展为广泛性耐药,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9]。合理控制耐药率,寻找新的治疗方案,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我国结核病完全治愈率并不理想,做好结核病防控和耐药预防显得格外重要[10]。目前,本市结核病耐药情况尚未完全明确,分析本市结核病耐药特征可为该病干预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134例结核病患者共检出134株MTB,其中对抗结核药耐药的比例高达40.30%。李晓晓等[11]分析422例结核病患者耐药特点,发现耐药率为38.6%,与本次结果接近。国外有研究[12]发现,结核病患者的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较高,认为主要与MTB生长缓慢和治疗周期长有关。本研究复治患者的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尤其多耐药率、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明显。分析原因可能与复治患者接受治疗次数更多,治疗周期更长有关,导致耐药的风险增加。部分初治患者经过短期治疗后病情好转,自行停药不久后复发,这类患者往往依从性欠佳[13]。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导致中途停药,出现用药不规律或不规范现象[14]。左延才等[15]分析了888例结核病患者,发现复治患者的耐药率高达38.60%,明显高于初治患者的15.65%,同样显示复治患者耐药率高。本研究复治患者耐药率达66.10%,高于继往研究结果,可能与样本量、治疗周期不同有关。
抗结核药物治疗既有单一用药,也有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初治、复治患者不同药物组合方案耐药率未见差异。初治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利福平)的任意耐药率低于复治患者。一线药物为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疗效多可靠,但随着病程和用药周期的延长,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复治病例。解冰洁等[16]发现,结核病患者不仅对一线药物耐药率高,而且对二线药物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也较高。而本研究中初治、复治患者对二线药物的任意耐药率均较低,与上述研究结论不同。这可能与用药特点不同有关,本市一线药物使用频率高,二线药物频率相对较低,故二线药物耐药风险更低。
综上所述,本市结核病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总体耐药率高,特别是复治患者的多耐药率、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任意药物耐药中主要对一线药物耐药。因此,本市需加强抗结核药物的用药管理,采取耐药率控制措施,以降低结核杆菌耐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