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己酮可可碱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评价

2023-01-31张爱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神经功能

张爱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脑血管痉挛性疾病的一种,此类疾病患者中老年人群占比较大,特别是合并高血压患者更为常见[1]。TIA 是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信号。TIA 患者在1 周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约为10%,而反复发作1 个月内出现脑卒中的风险高达25%。因此,对于TIA 患者脑血流情况的改善是疾病治疗的关键[2]。己酮可可碱属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微循环情况,同时在增加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方面具有优势,可降低患者血液粘度[3]。同时,己酮可可碱对炎性递质的产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可阻滞粘附因子聚集,主动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和磷酸二酯酶分解环磷酸腺苷,上述干预下可观察到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升高[4]。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68 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己酮可可碱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 月~2022 年6 月本院收治的68 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9∶15;年龄48~72 岁,平均年龄(57.24±5.51)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0∶14;年龄48~72 岁,平均年龄(57.26±5.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②病症发作时间>1 个月;③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包括记忆/认知障碍、麻木、失认症等;④参与人员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②心房颤动;③对甲基黄嘌呤药物过敏;④精神、意识、沟通障碍。本次研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下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己酮可可碱治疗,己酮可可碱葡萄糖注射液(浙江巨能乐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32,规格:250 ml∶0.1 g)20 mg/次,1 次/d 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未发生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后1、3、6 周依据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轻型:0~15 分,中型:16~30 分,重型:31~45 分。

1.3.3 认知功能评分 治疗后1、3、6 周依据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定患者认知功能,正常:23~30 分,轻度:17~22 分,中度:11~16 分,重度:≤10 分。

1.3.4 脑血流参数 治疗后2 个月检测患者脑血流参数,主要包括Qmean、R、Vmax、Vmi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1、3、6 周,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同期对比,aP<0.05

2.3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1、3、6 周,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同期对比,aP<0.05

2.4 两组脑血流参数对比 治疗后2 个月,观察组Qmean、R、Vmax、Vmin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脑血流参数对比()

表4 两组脑血流参数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是神经内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病发后会出现短暂、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若未及时进行治疗,任由疾病发展,会出现脑梗死等严重病症[5]。因此,临床中对该疾病重视程度较高。该疾病患者发作时的血供状态存在异常,其脑血流参数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基于此,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重点是积极改善患者的脑供血状态[6]。对于急性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其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表面对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受到了影响,提高了聚集与释放能力,引发脑梗死,所以血栓栓塞、脑血管微栓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较为常见[7]。

己酮可可碱作为为甲基黄嘌呤衍生物,能够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动脉及毛细血管血流量,使得患者大脑及四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得到改善[8]。长期临床实践证实,己酮可可碱在治疗脑血管相关疾病方面副作用较小,对于提高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改善大脑供血状态有积极作用[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 周,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 周,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个月,观察组Qmean、R、Vmax、Vmin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己酮可可碱能够改善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在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效果理想,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而且,该药物对于海马细胞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使得因缺血导致的海马细胞死亡情况减少,进而使得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提升,神经缺损情况得到改善[10]。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使用己酮可可碱治疗,对临床症状及脑血流参数改善情况也更加理想,由此表示己酮可可碱的使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供应有积极作用[11,12]。

综上所述,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使用己酮可可碱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神经缺血功能、脑血流参数具有积极作用,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