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市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01-31杨洪鸿邓安球

乡村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常德市总产量单产

杨洪鸿 邓安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0 引言

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连续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强调主要粮食产区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1]。湖南省常德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气候水土条件适宜,土地面积达18 189.8 km2,素有“洞庭粮仓”之称,也是湖南省三大产粮区和我国重要粮食基地之一,粮食产量连续18 a居湖南省第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常德市紧跟国家政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能持续提升,但目前常德市粮食生产发展仍面临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笔者对当地粮食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各地粮食生产提供借鉴,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1 常德市粮食生产现状

1.1 粮食生产结构

常德市以水稻种植为主,其次种植玉米、小麦、大豆和薯类。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繁多,分为早稻、中稻、晚稻,早稻品种有湘早籼45号、湘早籼32号、中早35等,中稻品种有兆优5431、兆优5455、昌两优8号等,晚稻品种有盛泰优018、隆晶优1212、桃优香占等。据统计,2020年常德市优质稻谷产品率约为31.2%。

1.2 粮食总产量

由图1可知,湖南省粮食总产量从2013年的2 989.5万t增长到了2021年的3 074.4万t,增长了84.9万t。常德市粮食总产量从2013年的371.3万t增长到了2021年的384.4万t,增长了13.1万t。常德市2013—2021年粮食总产量占湖南省同期粮食总产量的12%左右,但2020年常德市粮食总产量在湖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占比有所下降,2021年常德市粮食总产量在湖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占比低于2015—2019年,这主要是因为2020年、2021年常德市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粮食产量相较以前有所下降,而湖南省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

图1 2013—2021年常德市粮食总产量在湖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占比

1.3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由图2可知,2013—2021年湖南省和常德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整体都呈减少趋势。2013—2016年,常德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现增长趋势,从2013年的69.53万 hm2增长到2016年的72.40万 hm2,共计增长了2.87万 hm2;2017—2021年,常德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由2017年的 72.23万 hm2减少到2021年的58.95万 hm2,共计减少了13.28万 hm2。同时,2013—2021年常德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湖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7—2021年常德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湖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占比显著降低。

图2 2013—2021年常德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湖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占比

1.4 粮食单产

由图3可知,2013—2021年湖南省粮食平均单产和常德市粮食平均单产总体呈增长趋势,常德市粮食平均单产增长速度较快,从2013年的5 340 kg/hm2增长到2021年的6 521 kg/hm2。2018—2020年,常德市粮食平均单产逐渐接近湖南省粮食平均单产,2021年常德市粮食平均单产已超过湖南省粮食平均单产。

图3 2013—2021年常德市粮食单产与湖南省粮食平均单产变化情况

2 常德市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会对粮食生产造成直接威胁。近年来,常德市洪涝、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当地粮食生产。常德市分别在2014年、2016年、2017年发生了较大洪涝灾害,在2013年发生了严重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常德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常德市发生低温冷冻、风雹、滑坡和干旱等自然灾害38轮次,农业受灾面积达357 200 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88亿元,自然灾害频发对常德市粮食生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无法充分抵御自然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常德市农业高产稳产、绿色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常德市拥有水库1 406座,堤防长度338.229 km,有效灌溉面积479.85 hm2。其中,大部分农田基础设施于1984年建成,排水设施老化,壕沟、道路和水坝严重受损,病险水库增多,灌溉和抗灾能力不足[2]。就湖区来说,常德市共有一线临洪大堤112.1 km,其中64 km堤基不稳,极易出现翻砂鼓水、管涌及垮坡垮脚等险情;内江内湖防洪基础较差,堤身散浸滑坡等问题较多;1 000多座排涝泵站设备老化、效率低下,渠系不畅,排涝能力不断降低。就山丘区而言,常德市大中型水库和大部分小型水库经过除险加固,防洪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小型水库经过40多年的运行,已进入病险的高发期,有待除险加固。

2.3 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倾向严重

第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常德市耕地违法利用现象时有发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相关数据显示,2011—2021年,常德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减少近40 000 hm2。第二,近年来,常德市部分农村地区以振兴农村生态为名,不断引进新资源新力量,占用大量耕地建设非农用设施,导致基本农田面积急剧减少。第三,常德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务农劳动力不足,农民接受新生产技术和知识的能力薄弱,导致耕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出现大量抛荒耕地现象。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常德市抛荒耕地面积达46.4 hm2。第四,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以及种植粮食作物的低收益,导致农村地区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倾向严重,且部分工商企业脱离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耕地非农化或种植非粮化的趋势[3]。

2.4 粮食质量安全存有隐患

2013年湖南省“镉米”事件对常德市粮食销售和流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镉大米事件,人们不愿再购买湘米,导致常德市稻米销量降低;另一方面常德市稻米流入市场的难度增大、限制增多,严重阻碍了常德市粮食生产和销售进程。即使到了2021年,常德市大米镉超标事件仍然时有发生,重金属超标的稻谷和毛米多次流入市场,粮食质量安全形势严峻。此外,常德市作为农业大市,在粮食生产中农药、化肥施用量大,2018年常德市化肥用量达120万t,农药约2 200 t,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因此,常德市粮食生产既存在品质不优的问题,又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的隐患,再加上当前常德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备并不完善,根本无法做到对全部粮食进行质量安全检验,粮食质量安全隐患短时间难以解决。

3 常德市粮食生产发展对策

3.1 全面落实农业保险,补齐自然灾害应对短板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策性支农手段,具有防灾减灾的功能,可通过增强灾后恢复能力和稳定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近年来,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和普及,常德市农民从中受益颇多,农民可通过购买农业保险获得收入保障。第一,常德市农业保险相关金融机构应解决签单交易费用高、灾后理赔手续烦琐等问题,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险金额,全面提升粮食种植的保障水平。第二,农业保险机构应提高农业保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遭受经济损失的农户及时理赔,增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和经营的安全感,充分调动生产的绿色农产品积极性,提高农民生产效率。第三,农业保险机构可通过线上和线下宣传向农民推广农业保险知识,广泛深入宣传农业保险政策,增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进一步补齐自然灾害应对短板,减少农民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3.2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与土地综合整治相比,大面积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粮食生产受惠面积也更大。因此,常德市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加快粮食生产发展。第一,拦洪筑坝,调蓄洪水。常德市应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沟渠道路畅通、排灌便利,同时修筑各类水库,增强蓄水能力。第二,修渠防渗,保障灌溉。常德市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水域管理,变洪水为水利,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加强病险水库调度,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增加蓄水量,提升农田有效灌溉率。第三,常德市应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建设实用、便捷、高效的农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田间公路网,有效改善农机进入和工作条件,增强农机适应性,完善工程竣工后的管理保护责任制度,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高效运行。

3.3 鼓励土地流转,有效治理抛荒

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率。土地流转必须遵循规范化和适度规模的原则。常德市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和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合同规范等流转服务,增强土地抵押融资的效能;另一方面土地流转的规模必须与地方城市化、劳动力转移、技术进步、农村生产能力的提高相适应。第一,常德市应制订符合当地农村现状的土地流转方案,指导企业和农户依据法律、遵循有偿和自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增加对农民的农资补贴、粮食生产补贴和农业生产补贴,同时杜绝骗种骗补的现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财政支农结构,鼓励农地农用。第二,常德市应从人才、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推进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经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动集体资源市场化,增加农户种粮收入,增强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第三,常德市应鼓励年迈体弱的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培养一批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并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提供资金、技术和设备支持,制定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政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4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第一,常德市应落实地方粮食安全管理责任和粮食经营者对粮食供应链进行质量及安全检查的主要责任,提高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加强质量检测,严防重金属超标粮食流入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严格稻谷采购和大米出厂重金属查验。第二,常德市应加大农田污染防治力度,拓宽农田污染防治资金来源,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防治农田污染,确保控制农田污染和恢复农田的成果符合相关标准。第三,常德市应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在适当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同时,采取果断措施销毁假冒伪劣农资,防止价格过度上涨,维护农民利益[4]。第四,常德市应完善社会群体监督机制,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社会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粮食安全共同治理氛围,降低监督成本。第五,常德市应积极推广粮食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加强农药残留控制,打造常德市优质稻米地方品牌[5]。

猜你喜欢

常德市总产量单产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总产量227.7万吨 山西夏粮再获丰收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