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平面化色彩语言在忻东旺作品中的应用

2023-01-31王以宁

流行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平面化线条油画

王以宁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 200436

一、忻东旺平面化风格成因

我们处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大众获取图像信息的渠道也逐渐拓宽,中国传统写实绘画也随之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作为艺术家不得不思考写实油画未来的发展趋势,要么坚守传统写实主义的阵地,用传统写实形式来反映当代生活状况;要么在形式上、材料上有所突破,如平面化倾向或其他方式。受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影响,中国艺术家开始了本土油画的现代主义探索。平面化语言恰合适宜地成为中国油画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落脚点,也是东西方绘画语言上可以互通的地方。平面化相较于传统写实绘画,摆脱了对自然的叙述功能,放弃了对空间纵深感的描绘,强调绘画本身语言的魅力,更注重画家自身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内涵。平面化语言一般特征包括:平面构图,指空间关系从三维立体转向二维平面;平面造型,指弱化造型的体积感和光影效果,多以线性造型或色块平铺为主;平面色彩,指对色彩重新整合,强调色彩本身的表现力和张力[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受资本主义社会动荡和科技进步的影响,西方传统绘画的形式和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印象派受到了相机技术的冲击,掀起了一场纯技术革命,开启了现代主义绘画之路。后印象主义以来的画派更是反古典,他们蔑视传统素描和透视对形的规范,倡导直接对景写生,提倡用线、色块平涂以及富有装饰性的构图等具有平面性特征的绘画元素创作。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曾指出:“二维的平面性是绘画特有的条件,其他艺术则不具备。所以,现代主义绘画必然朝向平面性。”旨在说明平面化是西方现代绘画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

忻东旺凭借出色的绘画能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艺术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仍然在不断地寻求探索和创新,打破已有的成就。在他生命最后几年里,无论是用的材料还是绘画的笔触、色彩以及描绘的对象,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画面中平面性的倾向更加明显。一方面是他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忻东旺认为如果作品没有现代感,那就是过去的东西,所以他追求平面性实际上就是要强化这种现代感。平面化的处理方式虽然远离了自然客观再现,但是它更具有现代感。不过忻东旺也曾表示自己不愿意把作品画成西方式的油画,也不愿意与其他的写实主义画家一样继续重复“油画民族化”的方式,但更不愿意把自己作品画成纯粹符合西方审美的油画。所以另一方面他又在创作中融入了中国艺术理念,他借鉴了中国传统的中国文人画和汉唐的陶俑和宋元的壁画、彩塑。在忻东旺最后的时期中,他将中国的传统绘画元素如国画的线条和壁画中人物的神韵,与西方油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在让画面趋于平面化的同时还为中国“油画民族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

二、平面化色彩语言的概念和特点

平面化色彩语言是指打破传统的色阶过渡,重新对色彩进行分析、整合,呈现出色彩语言本身的张力和表现力。平面化色彩并非简单的将颜料涂抹均匀,而是在特定的色域中,用色度、色相较为相近的颜料,以不太明显的笔触去增强画面的平衡感、单纯感和装饰感,并且平面化的色彩语言可以更强烈,更直接,更自由地表现出画家的思想感情。从形式上可以将平面化色彩语言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平面化,另一类则是间接平面化。直接平面化是指完全忽视传统油画中的透视和造型技法,直接运用色彩平涂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间接平面化是在遵循基本的透视观念和色彩理念上,相对弱化作品的空间感和体积感。观察分析忻东旺中后期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作品的色彩语言从间接平面化到直接平面化的转变过程[3]。

平面化的语言让油画走向了对自身绘画元素的关注,如色彩、线条、形状等,这些元素摆脱了画面形象客观再现的束缚而成为独立的绘画语言。绘画元素的独立让艺术家有了更丰富的创作空间,可以更自由地表达情感。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平面化的色彩语言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过度单纯化的表现语言和程式化的技法可能会让作品呈现一种单调、机械、枯燥之感,成为一次性的视觉消费,经不起推敲和深入研究[4]。

三、平面化色彩语言在忻东旺作品中的应用

1.空间的平面化

平面化语言本身的特点就在于它给人的二维平面性视觉效果,画家可以通过色彩的平涂方式消除其空间幻觉,或通过几何形体的组合排列抽象地表达出来。忻东旺后期的创作过程中,他不刻意区分物体和背景的关系,他选择用减淡光影效果以弱化体积感,或直接用单色平铺或是留白处理画面背景。这种背景的处理方式使主体更为突出,主观消除了影响画面中的成分,达到其追求简约与概括的效果,强化了视觉冲击力。作品《迷城》中,忻东旺描绘了是两位北京青年,人物造型写实立体,表情生动,光影过渡自然,空间透视也十分严谨,但他虚化了沙发与背景墙面的关系,弱化了空间的纵深感,更突出画面主体人物,强调了作品的精神性[5]。作品《队伍》(图1)是他在绘画上做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色彩语言形式是直接平面化的,材料也选择了颜色鲜艳,干燥快速的丙烯。这幅作品是忻东旺画室装修完成之际,他对装修师傅感到不舍,于是便决定把他们画下来,由于时间紧迫,就干脆画在了墙壁上。在构图上他摒弃了传统的空间透视原理,画面人物一字排开。忻东旺有意识地安排人物三两组合,有站有蹲,同时关注人物之间的大小、比例、疏密等关系,从而达到画面整体的形式美感。背景的处理上他选择保留墙壁本来颜色以追求二维平面的效果。在人物刻画上他也舍弃了一贯的写实手法,没有塑造体积与光影效果,仅仅铺了固有色,再以线条勾勒造型。他画这些师傅时,想到的是永乐宫壁画里的风神、电神、雷神,可以看出忻东旺受到了中国传统壁画的影响,摒弃了西方的立体空间,追求一种二维平面的绘画模式。

图1 队伍 460сm×680сm 墙面丙烯 2012年(图片来源:网络)

2.体积感的弱化

平面化的色彩语言弱化了传统油画的体积感、空间感,减淡了光影对比,摒弃色阶的自然衔接,直接以色块碰撞表示形体的转折,用线条勾勒衣褶的起伏。印象派大师爱德华•马奈在油画语言的平面化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他用色大胆鲜艳,舍弃传统油画的“酱油”色调,将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草地上的午餐》是他最出名的代表作,作品首先打破了传统空间的透视逻辑,尤其是画面后面的女人,她的形体相较于她所处的空间位置而言略显偏大。前面三个人物造型几乎是以平涂手段塑造的,尤其是在衣服的处理上,马奈直接使用线条表示衣纹的转折。忻东旺在探索平面化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同时又与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相结合,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一套绘画语言体系。作品《少年》描绘了两个脸上长满青春痘的少年,他们搭在一起,眼神中透露着些许天真和懵懂。忻东旺使用了明度接近的冷暖色来塑造面部,面中偏纯偏暖,脸颊部分偏灰偏冷,削弱了体积感。服装上也是以固有色为主,使用线描的形式刻画衣褶[6]。

如果画面仅由色块拼接构成,没有灵活生动的线条做点缀,那作品难免会显得僵硬、呆板、不透气,因此线条语言是必不可少的。线条也是忻东旺探索油画平面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无论是在起稿还是在细节的刻画上,都能看到以线造型的手法。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讲究意境、崇尚简练,与忻东旺所追求的平面化效果不谋而合。忻东旺在作品中常使用“铁线描”和“莼菜条”两种绘画形式,他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对人物形象做了更精准地提炼,人物造型趋于线性化,强化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和趣味表现。如《队伍》中最左侧人物,忻东旺使用的是没有粗细变化的“铁线条”,线条流畅干练,一气呵成,将衣服的布纹和形体的转折生动地表现出来,颇有白描的韵味[7]。作品《父子兵》(图2)刻画了一对当兵父子,父亲神态犀利、目光坚毅,颇有一种饱经风霜之感;儿子则稍显稚嫩,坐姿拘谨,神色单纯,有一种仍未踏足社会的少年之气。画面中头部和手部的色彩纯度较高,父亲的衣服颜色与背景融为一体,忻东旺使用“莼菜条”刻画服饰,拉开了人物头手与身体的关系。“莼菜条”是吴道子后期创作出来的线条形式,这种线条粗细有致,线形饱满,灵活度非常高。在人物神态上,他也使用了同样的线条语言,如耳朵、眼角、鼻底、法令纹和面部外轮廓等,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可以看出他深受汉唐陶俑和中国古代壁画的影响,有意识地将其中的艺术元素结合到自己的作品中[8]。

图2 父子兵 100сm×80сm 布面丙烯 2012年(图片来源:网络)

3.固有色的提纯

在传统写实绘画中,色彩通常作为素描的辅助,来刻画形体的转折或烘托氛围,人们往往会忽略色彩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表现力。忻东旺表示“对于油画中的色彩的理解不等于素描加颜色,而要发挥色彩直接参与构架和塑造的功能。”他重视画面整体的色彩构成,刻画细节时会减弱光影带来的明暗对比,用色彩本身的冷暖塑造对象的体积和空间。忻东旺的作品色彩特点是以固有色为主,弱化环境色,并且对固有色进行一定的提纯。如《石榴》,画面色彩鲜艳,明度较高,其色彩纯度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石榴来说提高了不少,显得石榴更新鲜可口。周围环境色偏灰,且几乎没有对石榴产生色彩折射,让观众的视线集中于画面主体上。对固有色进行提纯的处理手法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表象因素的干扰,使画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物精神状态的表现中去[9]。《汉地行》描绘了三位僧侣,他们神色祥和、体态端庄,人物面部看似平面,但仍有如佛像般肃穆厚重的质感。人物服饰依旧是以固有色平涂,以线条勾勒造型。衣服的提纯和重色的下摆让观众视线集中在人物上半身,重——亮——重的黑白节奏拉开了三人的关系,但赭石色的袍子又让三人之间有了微妙的联系。画面中心人物的亮黄色服饰搭配上一串黑色佛珠更是视线的集中点,彰显了其非凡的身份地位。

利用色彩的冷暖倾向也是表现层次的一种手段,如暖色给人一种向前靠的感觉,而冷色则是向后退去。2013年创作的《团队》(图3),作品中人物整体肤色偏纯偏暖,背景的颜色偏冷灰色,使得空间层次向后退去,突出前面的人群。粉色裤子的女性和抓住自己手腕的男性看似应处于同一空间,但男性的深冷色裤子让他的空间层次显得稍退后于粉裤子的女性。整幅画面弱化了环境色,避免了外在表现性因素对整体色彩的影响,背景选择同一色平涂,使整体画面具有鲜明的平面性艺术特征[10]。

图3 团队 350сm×300сm布面丙烯 2013年(图片来源:网络)

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空间的平面化、造型的线性化以及固有色的强化三方面,分析了忻东旺后期作品中的平面化色彩语言的应用,我们不难发现忻东旺后期风格转变的原因不只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他还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意识。如他所说,“只有中国意识才能够丰满油画写实的精神张力,才能延伸写实油画的学术意义,才能实现中国的写实油画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地位和尊严[11]”。他把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其画面趋于平面性,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忻东旺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借鉴不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上诸如“平面性”“线条性”等造型元素的机械“复制”,更应该以体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终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油画本土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平面化线条油画
从立体到平面,化复杂为简单
一张油画
线条之美
油画《塬下》
油画
中国当代油画平面化表现形式的美学思想及意义
《岁月长又长》(油画)
当代抗日影片中的日军形象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