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检测分析①

2023-01-30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弧菌菌落病原菌

何 艳

(赣州市章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近年来,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率逐渐提升,主要是受微生物污染所影响。当人们使用含有生物性或化学性有毒有害食品后,将会引发一种非传染性急性感染或中毒等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潜伏期短、起病急、患者集中等[1]。通常情况下,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会给患者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而且微生物污染致使食物中毒的原因较为复杂,当前在临床上尚未形成完整的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测系统标准,导致难以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开展病原学检测[2]。因此相关卫生检验人员应当积极做好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检测。在实践中结合各类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研究检测方法的具体实施。目前对于患者病原菌的检测,主要采用染色镜检查方式,通过寻找优势菌群并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中,经培养后进行检出,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同时该检验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检测时间耗费较长、人工消耗量较大等。所以应当针对食源性微生物检测进行深入探究,结合传统检测技术,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微生物污染的食物中毒检测工作需求,进而为食品安全控制、临床患者诊断治疗等提供良好基础。本文选取60例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开展检验检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04~2021-04,研究对象选取为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物中毒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4岁,平均(42.67±11.24)岁。对患者粪便、呕吐物、血清以及残余食物等作为检测样本,开展微生物培养及检测并有效分析结果。

1.2 方法

首先,进行检测样本处理。利用采集容器对样本实施灭菌处理,严格按照食物中毒样本采集规范方法开展现场采样。取适量样品在适宜温度和pH值环境下培养8~18h,移取1mL样品混合物接种到10mL选择性增菌液内,在温度条件42℃左右培养18~24h。再接种到选择性平板上,当生长出菌落后观察其特征。

当菌落呈现黑色且伴有金属光泽、灰色、棕褐色或是菌落周围培养基出现黑色和棕色、或是部分菌落呈现灰绿色,而且周围培养基不变时,判定疑似菌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典型菌落特征为圆形、表面凸起、湿润光滑、菌落颜色呈灰黑色、黑色,有光泽,周边菌落有浅色。副溶血性弧菌特性菌落为棒状、弧状和卵圆状等,呈隆起状态、湿润,菌落颜色以灰白色、绿色等为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典型特征为扁平状,颜色为粉红色或红色,有金属光泽,周围无色。变形杆菌在培养基上表现为无色透明,部分蔓延生长。平板上可形成单个菌落,边缘部位以扩散状形式,有黏性和臭味。志贺菌在平板上的特征为圆形、微凸、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无色半透明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检测结果中的病原菌检出率情况,检出率越高,表示检测效果则越好。并统计每种菌类的检出株数及概率,确定食物中毒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和样本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情况

经检验检测后,对60例食物中毒患者检出病原菌58起,检出率达96.67%,见表1。通过观察检出的病原菌种类,包括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及志贺菌等,共计637株。

表1 患者病原菌检出率结果(%,起)

2.2 患者病原菌株数量及检出率情况

对60例食物中毒患者检出的病原菌种类,包括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及志贺菌等,共计637株,其中,粪便检出率最高,为56.57%,其次为肛拭子48.60%、呕吐物15.58%、残余食品4.43%。并且检出病原菌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20.72%、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61%、副溶血性弧菌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各占3.92%,变形杆菌最低为2.04%,见表2。

表2 患者病原菌检出菌株结果(例)

3 讨论

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指经过食物传播,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症状,当食品原料在加工、储藏以及销售过程中被有害微生物污染,且被人误食后,可引发不同程度的中毒表现,常见有急性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潜伏期一般在1~48h,无直接传染性[3]。而导致微生物中毒的原因则是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占多数,同时以副溶血性弧菌引发中毒最为多见。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严重情况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且近年来临床接收的食物中毒患者中,因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病因越来越多[4,5]。为准确检验检测病原菌,确定食物中毒种类,及早采取治疗手段,则需要充分加强病原菌的检验检测工作,保证检验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从而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效率。

对于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检测,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传统检测方式中的琼脂平板培养法,其是按照培养基的不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检测、显色培养基检测等。前者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选择性抑制剂,对非目标微生物的生长进行抑制。而后者则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菌特异性酶的显色底物,能够通过菌落颜色的染色情况判断菌落[6,7]。另外也可采用微生物测试片检测方法,利用印有网格的聚丙烯薄膜、覆盖有培养基以及显色物质的聚乙烯薄膜等,在采集样本经过处理后,可直接将其接种在测试片上,并放置在与人体温度相近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培养。当固定在测试片上的显色物质与待测微生物生长产生的特异性酶,产生显色反应后则会生成相应颜色的菌落。再由检测人员对菌落开展计数,则完成检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容易判读以及可直观计数等优势,并且商品化程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出现人为因素误差。另外一种传统检测方法,即是本文选用的镜检法,其是将待测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处理后,可在染色镜下直接进行观察和计数。通常情况下,镜检法需要结合琼脂平板培养法,对菌落实施定性分析后再使用染色镜进行定量计数。该方法具有对设备要求不高、技术含量低等优势特点,操作过程简便[8]。但也具有时间长、人工消耗量大等缺陷。不过其在检验检测中可按照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测方法,不限于选择形式,因此在当前复杂的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中,因检测准确度较高,仍作为临床食物中毒检测环节的重要应用技术。在未来阶段需针对其劣势进行改进,以此加快检测效率和质量。

在本次研究实验中,主要是应用镜检法,对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开展检验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呕吐物、参与食物、粪便以及肛拭子等实施微生物检验。通过研究可总结微生物检验结构的准确性与样本采集质量存在直接关系,如在现场采集中保障取样准确、无污染影响,则能够提高检验准确性。针对60例患者开展病原菌检测,检出率可达96.67%,共检出58例患者。同时对病原菌计数观察,共检出637株,包括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及志贺菌等,并对检测样本以及各病原菌株数的检出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粪便检出率最高,为56.57%,其次为肛拭子48.60%、呕吐物15.58%、残余食品4.43%。并且检出病原菌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20.72%、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61%、副溶血性弧菌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各占3.92%,变形杆菌最低为2.04%。由此可发现微生物污染引发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各类样本中均有细菌存在。采用涂片染色镜检查法具较高的适应性,而且检出率较高,作用较为明显。

在未来阶段中,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在食品种类不断增多且商品流动性加强的背景下,如采用镜检法无法充分满足食物中毒检测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充实其他检测手段,进一步加强微生物性食品中毒检验,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如在传统检测技术基础上,相关检验人员还需注重对新方法的应用。比如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有效应对突发感染性以及传染性疾病,即是利用PCR基因分型技术,可为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提供有效手段,有助于避免出现交叉污染而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除此,PCR基因分型技术还能够深入研究细菌种系的发生特征,提高微生物病原检测水平。

综上所述,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一定危害,因此需要加强对食源性病原体的检验检测。目前主要采用镜检法,其具有相对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但未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病因日益复杂,为缩短检测时间、简化操作过程,则应当在传统检测技术基础上,合理应用现代化检测方法,以此提高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效率和质量,有效保证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弧菌菌落病原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菌落图像分割与计数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