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2023-01-29薛月茜

台湾农业探索 2022年5期
关键词:一带效应贸易

薛月茜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度不断深化,对外投资持续拓展,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带一路”农业投资也成就显著,农业投资合作项目已超650个,农产品贸易额大幅提升。但农产品贸易额的提升是基于何种贸易效应尚未明确。因此,基于“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在农业方面对外投资的贸易效应,对丰富我国对外投资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通过对农业投资效应的研究,可以为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提供依据,从而巩固我国在全球农业价值链体系中的融入程度,进而持续推进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中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供需安全保障。

1 文献综述

现有关于投资所体现的贸易效应研究,国内与国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根据效应类型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替代效应、互补效应和不确定效应。

1.1 国外相关研究

Mundell[1]的研究以H-O-S模型为基础,依据投资和贸易之间极端的特定情形,得出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函数和消费者需求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那么对外投资和贸易就会产生替代效应。Kojima[2]在结合日本实际情况的实践后表示,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总体性的转移,即包含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那么,当资本充裕的一国将较为劣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投资时,被投资的劳动力丰富的国家较为容易吸收这部分投资,从而投资国可以对优势部门进行集中升级,最终两国达成在消费和贸易上的互相补充。Markusen[3]运用要素比例模型对此做出了解释,认为当关税因素成为主要障碍,且资金主要流向替代部门时,投资对贸易会表现出替代效应,此时的投资会阻碍产业升级。但如果关税因素不是阻碍贸易的关键而是其他因素导致资本流动,且主要流向出口部门时,投资对贸易表现为互补效应。通过产品或部门的数据会更易明确指出投资与贸易之间的联系。Solana等[4]指出,在美国的酒类加工产品中,澳大利亚的农业投资与出口不存在直接的互补。Epperson[5]则认为在美国,蔬菜和水果的投资具有对贸易效应促进的作用,两者是互补的。

1.2 国内相关研究

张纪凤等[6]指出,在2004-2010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是发展中还是发达国家,其都和贸易规模明显互补;项本武[7]认为,在对我国1999-2001年数据利用经典引力模型分析,投资流向出口部门时体现为互补效应,而流向进口部门时体现为替代效应;同时,项本武[8]还指出,从长远眼光看,我国的进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皆呈现协整的趋势;但陈石清[9]在利用国际比较形式得出的结果和众多学者相悖,结果显示投资与贸易的因果联系并不显著,只是大体上能够帮助母国的进出口贸易水平获得提升。闫杰等[10]在研究中针对我国的“一带一路”和对中亚地区五国的直接投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对其的投资会推动与该地区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国内对于农业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则更为罕见,吕立才等[11]利用我国1985-2003年的数据通过经验分析得出,国外直接投资和我国农产品贸易量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綦建红等[12]运用协整分析对我国1983-2004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农业部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产生削弱效果,相反,在进口时会产生加强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联系的研究,目前从国外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且成熟的理论体系,但从研究内容看,更倾向于研究西方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内容所涉甚少;而国内的学者在研究中主要针对于本国情况,从中国整体角度出发,探究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所产生的贸易效应;或从具体领域或部门角度,发掘在某些特定区域或部门的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贸易效应等。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从“一带一路”出发,对中国农业的对外投资贸易效应进行探讨。

2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投资现状

2.1 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目前全球的农业产业发展已进入到全球性要素禀赋流动阶段,与国际机构和其他国家展开紧密的农业合作,不但能使我国企业融入国际贸易体系,通过与国际市场企业的竞争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农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力量;也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应对粮食危机与外部挑战,打造我们的“国际大粮仓”的重要举措。中国的农业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要致力于国际市场之间的流动,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对国外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充分的利用,以此来应对众多的农业问题。

2.1.1 农业对外投资分布 2019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流量7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63.55%。如图1所示,从流量区域分布来看,亚洲是投资的主要聚集区域,其次是大洋洲。2019年,对亚洲的投资流量为61.05亿美元,占比76.93%;大洋洲12.14亿美元,占比15.30%;欧洲3.66亿美元,占比4.61%;非洲1.55亿美元,占比1.96%;南美洲0.78亿美元,占比0.98%;北美洲0.17亿美元,占比0.22%。

图1 2019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流量分布

2.1.2 农业对外投资主体 如表1所示,2019年,我国境外投资机构737家,累计农业企业986家,境外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1.04%。在境外设立1家企业的有628家;设立2家企业的有63家;设立3家企业的有21家;设立4~8家企业的有21家;设立9家企业的有2家;设立17家、33家企业的各有1家。在有效记录中国对外农业投资企业设立方式的737家境内投资机构中,国有企业33家,投资境外企业77家;集体企业2家,投资境外企业2家;股份有限公司95家,投资境外企业178家;股份合作企业12家,投资境外企业18家;有限责任公司514家。投资境外企业616家;私营企业59家,投资境外企业64家;联营企业1家,投资境外企业3家;港澳台投资企业1家,投资境外企业1家;外商投资企业6家,境外投资企业10家;其他企业14家,投资境外企业17家。

表1 2019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主体

2.1.3 农业对外投资领域 总体来看,中国农业对外投资领域范围已有粮、棉、油、胶、薯、肉、蛋、奶等。如表2可知,2019年,种植业投资流量为57.23亿美元,占比最高,为72.11%;其次,畜牧业11.74亿美元,占比14.79%。境外986家农企,有408家从事种植业,占比41.38%。粮食作物种植199家,投资流量4.14亿美元,主要为玉米、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种植209家,投资流量53.09亿美元,主要为天然橡胶、棉花、棕榈油、甘蔗等。

表2 2019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产业分布及变化情况

2.2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投资现状

2.2.1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对外投资分布 如图2所示,2019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农业投资流量65.16亿,占对外农业投资总流量78.62%。对亚洲投资60.54亿美元,占比92.92%;大洋洲1.99亿美元,占比3.05%;非洲1.54亿美元,占比2.37%;欧洲1.06亿美元,占比1.63%;南美洲0.02亿美元,占比0.03%。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及泰国设立的企业数量均超过30家。可见,企业数量较多的国家均为以中国为中心周边的国家地区。因此这也成为了“一带一路”中国企业选择合作国家进行农业投资的一个关键考虑因素。

图2 2019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投资流量区域分布情况

2.2.2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对外投资领域 如图3所示,据《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分析报告(2020)》统计显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业投资覆盖中,中企涵盖了各种环节,且企业投资流量的产业集中度很强。种植业投资流量53.85亿美元,占82.64%;畜牧业1.87亿美元,占2.87%;林业4.68亿美元,占7.19%;渔业1.21亿美元,占1.86%;农资产业0.03亿美元,占0.04%;其他产业3.52亿美元,占5.40%。可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种植业投资集中度最高,这与中国农业总体对外投资领域的分布相似。

图3 2019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对外投资产业类别分布情况

3 农业投资的贸易效应理论分析

在本研究中效应大致有两种不同状况:一是对外农业投资活动对母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扩张有正面促进增长的作用,也就是“互补效应”;二是对外农业投资活动也可能对母国对外贸易活动规模扩张造成抑制影响,也就是“替代效应”[13]。贸易效应的本质是贸易双方贸易额的增减变化,因此,探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投资对农产品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和母国的投资活动对母国的贸易的传导影响,其根本体现在我国农业投资活动与农产品贸易规模变化的关系上。下文将结合农业部门情况对投资活动不同类型的动机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3.1 资源获取型

资源获取型的投资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果跨国企业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投资,那么就可以利用这种国家较为低廉的农业相关资源和要素,降低成本,达到企业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其投资动因包含如下:(1)如果公司考虑的是尽可能地利用便宜的资源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无法确定目标市场,那么以这种动机出发的对外投资会比较难以确定投资的贸易效应。(2)国外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或气候条件,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国外当地优势进行农产品生产活动,企业会选择跨国投资。企业利用外国的自然要素禀赋进行生产,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生产品质都得到优化,然后从该国进口投资生产的初级农产品。显而易见,出于该动机的投资会促进两国的贸易,在母国进口方面呈互补效应。(3)出于规避较高关税壁垒,降低生产成本的原因,企业会选择在当地进行农业投资和销售,绕过关税壁垒,直接将农产品投入市场销售,从而增加销售利润。可见,这种投资是产生替代效应的贸易[14]。例如,随着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的改善与非洲政府实施的吸引外来投资政策,我国的农业投资逐渐着眼于非洲当地的优势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条件,在马拉维进行棉花生产、在塞内加尔进行鱼产品的加工、在喀麦隆进行家畜喂养,最终输入回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投资体现出互补效应。

3.2 市场扩张型

市场扩张型主要是根据市场做决定的,通常存在于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中。该类型可分为3种情况:(1)由于贸易壁垒,企业本身并不能摆脱自身所处农业生产链的局限,只能在国外进行农业投资,就地生产农产品,就地销售,该原因激发的投资只会产生替代型农产品贸易;(2)跨国企业已经在投资国拥有一定体量的农产品市场,是以完善销售体系,提升服务和售后水平为目的的跨国农业投资,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出口量;(3)因为运输条件的限制,会出现不易保存且贮藏性低而导致的运费过高或无法长途运输的农产品,跨国企业只能选择在当地进行产品的产出,所以这种投资会减少东道国出口贸易量,产生替代型贸易。例如,中国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所进行的杂交水稻投资。出于对当地粮食安全储备量的考虑,我国每年都需要出口大量的粮食对其进行扶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探索和实施,我国在栽培示范、育种试验、人员培训、设备输出等方面,对这些国家进行投资,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种类型的农业直接投资可以直接减少我国对该国的农产品输出,产生替代型贸易。

3.3 技术寻求型

技术寻求型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往往这种能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和附加值的手段都在发达国家中,而且技术是一个国家十分重要的资源,跨国公司一般轻易不能得到,他们只能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或者利用自身优势与其合作,或者收购其他公司,来获得这一部分的资源,因此这种类型根据农产品面向的市场不同时,其产生的贸易效应往往不同。如果母国的农业生产正处在发展中,那么将更倾向于获取投资市场的先进农产品生产技术,以此来获得更多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因地制宜地发挥母国的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5]。这一类型的农业投资发展前景非常好,在促进母国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进口方面,显示出互补效应。例如,中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业投资战略则主要集中在技术合作以及利用“东盟10+3”等政策优惠,政策优惠的主要内容是鼓励企业对大豆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提高大豆的产品附加值,显现出互补效应。

3.4 效率寻求型

在这类投资中,跨国公司主要与效率非常高的本地企业或机构合作,加入高效率农产品产业链,从而提升合作双方的综合实力,这可以从根本上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效率寻求型投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企业会在当地建立公司,雇佣当地的劳动力和引进当地技术,然后用进口农产品的方式来弥补国内生产效率不足的问题,显然当农产品通过进口再到国内市场买卖时,会带来进口的互补效应;(2)企业一直都有从国外进口农产品的需要,当跨国企业发现在国外进行农产品生产远比单纯从国外进口该产品更有效率时,跨国公司会选择直接在国外直接建厂生产,以此来增加中间和最终产品的流通,事实证明这种改变非常有利于提高进口的交易量。例如,我国某龙头企业为解决我国天然橡胶内部供给不足的问题,选择对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该项目的投资来应对,该企业利用自身技术、高新设备和组织管理优势提高国外天然橡胶的生产效率,最终达到解决供需矛盾的目的。

4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

4.1 模型解释及指标构建

中国的“一带一路”为合作、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对其贸易所带来的扩大规模影响情况,可根据本文参考的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引力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引力模型用于解释两个主体的交互影响,在本文即可应用为中国对“一带一路”合作、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交互作用,其基本模型为:

其中,Xij为i与j国间的贸易总额,Yi、Yi分别是i和j国的GDP,Dij是i与j国的地理距离。根据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构建以下模型:

选择“一带一路”中沿线的16个国家: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以色列、乌克兰、捷克、罗马尼亚、俄罗斯、印尼、印度、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埃及、波兰,并选取中国与以上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与出口额为被解释变量[16]。OFDI即中国对上述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存量,其中控制变量为上述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CGDP意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NTA为农业用地面积,HWM为地理距离,OPE为国家市场开放程度。

为消除异方差并且使变量序列线性化,对变量取对数后,构建如下模型:

4.2 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与数据来源为“一带一路”中沿线的16个国家2011-2020年的数据,其中16个国家分别为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以色列、乌克兰、捷克、罗马尼亚、俄罗斯、印尼、印度、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埃及、波兰。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全方位合作体系,包含了基础建设、人才交流、装配制造等各方面,因此本文研究把关键点着重放在农业资源较为丰裕且与我国农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国家,避免过多的无关因素对实证研究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实际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来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沿线国家GDP、国家市场开放程度以及农业增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均来自World Bank;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用地面积由快易数据整理得出;东道国与母国之间地理距离通过查询两国首都之间的直线距离得到。

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中未把对国别投资进行细分并归到农业部门之中,因此,本文对“一带一路”中沿线国家的统计采用比重法获得,即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直接投资存量=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直接投资存量ד一带一路”各国农业增加值/“一带一路”各国GDP值[17]。并且,本文利用直接投资的存量数据,是由于流量容易被外生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存量数据讨论结果将会反应长期与短期的共同效应。

4.3 实证结果及检验

4.3.1 描述性统计 表3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4.3.2 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LLC进行单位根检验,置信度采取5%,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单位根平稳性检验结果

4.3.3 面板模型识别 先对模型的估计形式做出选择,再进行回归分析。在对模型形式做选择时要进行Hausman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通过表5可发现,农产品贸易的进口效应模型为0.0071,处于1%的显著水平下,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更优;农产品贸易的出口效应模型为0.0167,处于5%的显著水平下,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更优。综上所述,本文在模型的选择上选取固定效应模型。

表5 豪斯曼检验结果

4.3.4 回归分析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的16个国家农业直接投资的贸易数据,本文采取回归分析对模型(4)和模型(5)进行研究,继而对农业对外投资所产生对贸易效应进行分析,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

由模型(4)(5)的回归结果可得,解释变量农业投资额在1%的置信度下均显著。拟合优度R2分别为0.628、0.793,这说明模型(4)和(5)的拟合度结果良好。通过回归分析所得出的数据表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在农业投资上呈上涨态势,且每增长1%,中国与沿线农产品进口贸易额会随之提高0.356%,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增加0.283%,这表明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与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

综上可得,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其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会产生贸易互补效应,即投资与贸易形成补充和促进的关系。同时,其他的相关控制变量与农产品贸易的相关性分析如下:(1)市场规模(国内生产总值) :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在模型(4)的回归下的结果显著,这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国经济水平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进口贸易额,而母国国内生产总值在此模型下结果并不显著,说明母国的经济水平不会对贸易国的农产品进口额产生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在样本分布范围内,农产品进口贸易额与东道国市场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但母国国内市场规模对进口额影响方面没有显著影响。模型(5)下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显著为正,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回归结果下也不显著,这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受东道国经济水平的正向影响,同时也不受母国经济水平的影响。其原因可能为,东道国市场规模对出口贸易额具有决定性作用或只是在样本选取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存在样本选取偏差问题。(2)自然资源要素禀赋:由农业用地面积因素可见,农产品的出口参数为负数,则表明在农业投资出口方面,农业用地面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产生的效应为负,这与预期相同,但进口参数与预期假设不符。探究其原因可能是:第一,在统计数据与选取变量中出现误差;第二,由于转移产业是中国许多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则在投资上会倾向于有农业基础但技术创新水平落后的国家,所以较大的农业面积的不会增加我国对其农产品的出口[12]。(3)便利化程度:由进行量化市场开放度这一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国家市场开放程度的系数分别为0.891和0.584,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市场的开放度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进出口贸易效益之间呈正相关,市场开放度越大则为后者带来的进出口贸易效应越好。从数据上看,市场开放度增加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分别增加0.891%和0.584%,且进口效应大于出口效应,但总效应为正。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东道国市场和母国市场规模、资源要素禀赋、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数据研究,以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所产生的贸易效应问题的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于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的增长,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也随之增加。这表明从长远态势看,适当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规模,同时提高市场开放度,会大大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

母国国内生产总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在样本分布范围内,农产品进口贸易额与母国市场规模之间没有呈现显著的影响关系。除此之外,农业用地面积作为自然资源,与贸易效应产生的影响验证了提出的假设不成立,其中出口效应为负、进口效应为正,探究原因可能是:(1)在统计数据与选取变量中出现误差。(2)利用自身自然资源去寻求投资的结果上会致使我国在进口农产品数量上增加。同时,中国的很多对外投资是出于转移该产业为目的的,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那么其投资的视角将会放在有农业基础但技术创新水平落后的国家。所以,某国拥有较大的农业面积的并不会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增加,而会增加对东道国的进口,因此在所得到的对外农业投资的进出口贸易效应上,在进口上为正,在出口上为负。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贸易投资合作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农业投资有助于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衔接性,也可以为区域甚至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特别是我们出于满足国内需求的原因进行农业贸易合作,可以打造“国际大粮仓”以此应对外部挑战[18]。我国应该继续加强对外投资,努力使更多的国内资本投入到共建国家中的农业优势资源中,不断地和发展中国家加深合作关系,开展农业资源方面的合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和周边国家的农业贸易投资,鼓励跨国公司业务的开展,在海外也建立起一套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生产体系,致力于打造更加优秀的农业全球价值链,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我们的需求进口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这对于我国口粮安全,经济增长和农资紧缺的矛盾解决有正向作用。

5.2.2 提高贸易投资的便利度与自由度 “一带一路”的倡议有助于沿线各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实现自由与便利化,且有助于打破各国贸易投资之间的限制与壁垒,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在此之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合作项目达到657个。因此,一方面各国的政府需要对当地加大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能够在合理的外资政策范围内去采取适宜的优惠政策,如哈萨克斯坦等国相继出台了《国际投资保护法》,为广泛开展农业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我国也需要审时度势,以补贴或者贷款的方式加大投入力度,使得农产品的贸易更加的便利化。

5.2.3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在劳动力资源供给的一定水平下,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无法靠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获得满足。在沿线国家,大多农业劳动生产率都非常的低,这使得他们的作物单产水平远远不如世界平均水平,但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和贸易大国,可以提供在种植、农业装备、水利建设等诸多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水平。因此,中国要注重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农业资源,使农业能够稳中向好,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方向转变,支持农业企业采取绿地投资,并购投资、技术合作、引用人才等多种形式向开发、加工、流通、贸易等领域延伸,并且通过集约化生产提高现有土地的使用效率,构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农业体系,以“组织产业化、生产机械化、加工标准化”为构建口号[19]。探索国际化农业合作的新途径,打开合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一带效应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一带一路”我的梦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贸易统计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