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术前访视模式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23-01-29钱玉萍唐树银蔡慧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0期
关键词:镜检查满意率胃肠

钱玉萍, 唐树银, 蔡慧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镜中心,江苏 无锡,214000)

术前访视是指在术前给予患者一定的干预措施使其积极配合手术的一种模式,便于患者以最好的身心状态面对手术[1]。多学科参与的术前访视通常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口头宣教以及电视播放视频自行学习,口头宣教内容过于抽象化,自行观看视频的依从性较差,导致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加上其存在焦虑情绪,依从性不高,肠道准备效果不理想[2]。随着网络的普及,微信成为人际间快捷、高效且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具有便捷性和黏着性,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效果[3]。本研究以微信平台为媒介,将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术前访视模式应用于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探讨其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初次行无痛胃肠镜检查;② 能够熟练操作微信;③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存在麻醉禁忌证;② 合并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③ 合并视力或听力严重障碍。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2组间年龄、体重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多学科术前访视模式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多学科术前访视模式,干预至出院。① 成立多学科访视小组:由麻醉护士、访视护士、消化内镜室护士、消化胃肠镜医师、消化门诊医师及麻醉医师组成多学科访视小组。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健康宣教内容,并制作健康知识手册和教育视频。② 术前访视:在患者确定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时间后,护士提前了解其基本资料。在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前1 d对患者进行访视教育,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指导其观看健康教育视频,告知其须遵照要求饮食、清肠及家属陪同等。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前1 h再次提醒患者在检查时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待患者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后30 min评价其焦虑状态和满意度情况。

1.2.2 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术前访视模式 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术前访视模式,干预至出院。① 建立微信术前访视小组:由访视护士、消化胃肠镜医师、消化门诊医师、消化内镜室护士、麻醉护士、麻醉医师、心理咨询师及新媒体网络工作室人员组成多学科访视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制定微信术前访视的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的岗位职责,同时定期召开组内会议,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并完善护理方案。② 建立微信公众号:根据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整个过程,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内设立4个板块,即健康科普、知识问答、健康提醒和联系医生。其中,健康科普版块分为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将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所需要的各项资料进行汇总和分类;知识问答版块设置各项问题,在患者回答后直接评价对错并进行讲解;健康提醒版块中患者可自行填写检查时间,公众号平台会依据检查时间提醒其注意饮食、服药时间、家属陪同及按时检查等;联系医生版块内均录入了访视护士、消化胃肠镜医师、消化门诊医师、麻醉医师及心理咨询师等的联系方式,方便患者联系。在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前1 d由访视护士为患者发放无痛胃肠镜检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患者可通过微信扫一扫识别二维码进入微信公众号,方便随时随地查看相关信息。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前1 h再次提醒患者使用微信公众号了解检查时和检查后的注意事项。③ 整改访视机制:访视护士收集并记录患者意见及访视缺陷,访视小组针对访视缺陷进行及时改正,以便后续为患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1.3 观察指标

1.3.1 焦虑状态 于检查前1 d、检查前1 h及检查后30 min采用焦虑视觉模拟量表(VAS-A)[4]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价,量表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重。

1.3.2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于检查前30 min采用自制健康知识掌握调查表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无痛胃肠镜检查基本流程及相关知识、检查前如何饮食、检查前如何服药、相关注意事项4项内容,统计掌握无痛胃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的患者人数。

1.3.3 肠道准备情况 于患者检查时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5]及术中内镜观察情况对肠道准备情况进行评价。检查过程中BBPS评分≥7分,视野清晰且无粪水、气泡即为优;检查过程中BBPS评分≥6分,有少量粪水、气泡,但对视野影响较小即为良;检查过程中BBPS评分<6分,有较多粪水、气泡,影响视野即为差。肠道准备合格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3.4 患者满意率 于检查后30 min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对患者满意率进行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60分)3个方面。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焦虑状态比较

检查前1 d,2组间VAS-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1 h和检查后30 min,2组的VAS-A评分均低于检查前1 d,且观察组的VAS-A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表2 2组VAS-A评分比较分)

2.2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各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2.3 肠道准备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肠道准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肠道准备情况比较 [例(%)]

2.4 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例(%)]

3 讨论

无痛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但由于患者对无痛胃肠镜检查缺乏正确认知,加上无痛胃肠镜检查为侵入性操作,会引发其出现焦虑情绪,对检查过程产生不良影响[6]。因此,术前访视对于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常规多学科参与的术前访视通常是采用一对一口头宣教的方式进行,虽然沟通自由、操作简单,但沟通方式单一,患者只能通过倾听获取健康知识,可能存在听不懂或遗忘等情况,很难全面掌握相关知识[7-8]。此外,让患者自主观看电视屏幕播放的视频,无法针对性地学习自己所欠缺的内容,学习效果较差,因而肠道准备效果不太理想。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互联网”的模式已逐渐在临床上应用。微信是目前人们常用的沟通方式之一,其不受空间和时间等的限制,不仅可以很好地普及健康知识,还可方便彼此间沟通交流,目前在医疗工作中广泛应用[9]。本研究关注到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存在不愿翻看健康手册及不能长时间在医院内观看视频的问题,在访视过程中针对性地提出一种不受时间与空间约束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本研究将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参与应用于患者术前访视中,结果显示,检查前1 h和检查后30 min,观察组的VAS-A评分均低于检查前1 d和同期对照组(P均<0.05),与郑彦娜[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为,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由于缺乏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术前访视模式通过构建和谐互信的医患对话渠道,既能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又能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暖和关怀,缓解其因信息获取的不足而引发的焦虑状态。蒋小东等[11]指出,肠道清洁的准备与否直接关系到无痛胃镜检查的成功,加强患者对肠道准备重要性的认识,可以提高肠道准备的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和肠道准备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究其原因为,患者通过微信平台可随时随地了解健康知识,方便其阅读和学习,有助于提升其认知水平。微信平台将健康版块细化,患者可快速找到自己不了解的内容,且能够以问答的形式评估自身知识掌握情况,方便学习和巩固[12]。公众号提醒功能可提醒患者按要求进行肠道准备,使其更加严格地遵守肠道准备流程,进而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更高(P<0.05)。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术前访视模式是由多个相关专业和岗位人员共同协助建立和谐互信的医患对话渠道,增加了医护患之间的信息交流,该访视模式的沟通效果更好,深受患者的好评与认可,故其满意率更高[13-14]。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多学科参与的术前访视模式可以缓解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肠道准备合格率和护理满意率。

猜你喜欢

镜检查满意率胃肠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胃肠镜检查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临床效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