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样态*
2023-01-29沈晓丽
沈晓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专门提出了“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虽然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标”)里未专设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但是跨学科的思想是贯穿多个任务群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可以说是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观念上的前提和实践中的必然结果。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跨学科学习”属于课程样态,是最直接继承原先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课程样态,但放在整个课标划定的三个层次的任务群当中整体观照,会发现它具有特殊的新意义。
一、在各学科中渗透语言学习的广义跨学科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在中国虽然是从2001年才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出现,但是世界各民族的语言教育多数都是被包含在综合教育中的。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实然形态来看,语文教育也被包含在综合教育的形态中并处于基础地位。分科教育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同时提高了语文教学和其他各学科的教学效率。但是,“大机器的生产方式不断强化,技术主义、工具理性过多侵入语文课程,突出了语文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与逐项训练,使得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逐渐缺失。语文新课程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三个维度教育目标的融合,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也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传统”[1]。
强调语言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融通是国际语言教育变革的发展动向。很多国家都倡导广义的跨学科学习,鼓励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运用语言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机会。例如,英国充分运用“链接其他学科的交叉课程”,有意识地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整合到英语课程中,引导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思维看待阅读与写作等核心领域的学习。在我国已经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语文课程占比达到五分之一以上,其原因在于语文课程在全部课程中的基础作用和统摄作用。但2022年版课标里提出的跨学科学习具有独特的设置思路,它统筹了综合性学习的三大策略,是一种微型课程。
二、跨学科学习与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两大综合性学习策略的关系
语文课程天然具有跨学科特性。究其原因,从广义上来看,“世界”就是一个“文本”;从狭义上看,文化成果多数都有文本形式与之对应。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科融合并不意味着消解语文学习,而是从更为广阔的视角补充和完善语文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笔者梳理了跨学科学习、读写结合与课内外结合这三大策略之间的关系(见表1),发现从整个课程方案的设置来看,跨学科学习是推进综合学习的核心,是课程走向综合性、实践性的关键。
表1 综合性学习三大策略之间的关系
首先,强化学科实践是推进综合学习的前提条件,而听说读写结合就是语文课程的学科实践。听说读写的应用范围本就超过语文课程本身,语文课程的“课外”首先应当包含其他同步学习的课程,然后推及整个生活的范围。其次,听说读写之外的实践活动与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经过思维整体加工的,听说读写的结合必须以思维为纽带。因此,语文课程跨学科学习的关键就在于把握好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的特殊关系。最后,“生活化”是综合性学习的总方针和总目标,但生活化不是在生活现象与文本之间建立点对点的单线联系,而是要解决真实的问题。例如,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标中提出的“学习任务群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教学提示3指出“重视对作品有关背景的深入了解,可通过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等课外活动,获取真实资料,撰写读书笔记,整理采访记录,撰写学习体会和感想,以加深对革命活动背景和英雄人物思想境界的深刻理解。也可以与历史课、地理课结合,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在提高思想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口头交流、现场记录、文稿整理、理论论证的能力和水平”。[2]
三、课程化的“跨学科学习”微项目实施
高中语文中的跨学科学习相较义务教育阶段专门的跨学科学习更具有以某一学科为主、兼容其他学科的学科化专题研究的色彩。而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学习所体现的学科融合程度更高。例如,在2022年版课标第四学段“跨学科学习”的五条实施建议中,第一条较为明确地指向自然科学学科群,第二条指向心理学,第三条指向社会学(指向社会问题的综合性更强一些),第四条指向道德与法治,第五条指向文学艺术学科群,但是仅有第一条明确提出了“学科”,其他各条实际上提出的是复合性的“现象”。即便是这些明确提出的学科在各自的任务设置建议中也都是解决真实问题的知识工具。
若论广义的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全学科、超学科阅读目前研究已比较可观。2022年版课标颁布前后,全学科、全课程都强调读写作为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但有完整的文体意识的学科写作教学尚不充分。我们应该充分研读2022年版课标中关于跨学科学习的五条建议[3](第四学段),进而将其分为两种方式进行贯彻。首先是通过阅读、写作,研究其他学科或者综合性课题的研究性学习。除阅读和写作之外,可能还会融合其他学习和实践方式,例如数学方式、实验方式,但是以语文的方式为主。其次是包含鲜明语文因素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例如主题化的微电影制作等。笔者在实践中设计了“‘云游苏州园林’脚本撰写与拍摄”跨学科实践项目,具体如下。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再次按下了暂停键。苏州园林里却春意盎然,惠风和畅,奈何良辰美景无人赏。抖音是当下最流行的短视频App,苏州园林抖音号已先后推出《遇见苏州园林》《二十四节气》等系列视频。现在请你依据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和老师推荐阅读的其他文本,在苏州园林抖音号上开一期《云游苏州园林》的直播,期待你的直播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园林。
该项目是语文与新媒体的融合学习,创设了一个直播运营的工作场景,赋予了学生具体的职业或人物身份,使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感,从而明确活动的意义,激发探究的兴趣。直播方案的情境任务由三个任务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确定拍摄思路、选择拍摄镜头、撰写说明文案。这三个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深挖文本,在语言运用的新环境中自然地学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还能促使学生完成对实用性文本从阅读到交流的转化。拍摄部分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学生可以根据实景调整拍摄脚本,使实践学习的意味更加浓厚。
真正实施跨学科课程肯定会遭遇实践方式和多课程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对学科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有一定要求。此外,其他学科中的语文能力如何与语文课程配合,又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单独检测,也亟须展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