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筝瑟齐鸣 谱振兴新曲

2023-01-28王艳华

山东画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古筝摄影传统

文|王艳华

传统手艺的产业化之路,让古筝生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宋新生/摄影)

传统古筝制作工艺,难见一颗铁钉(宋新生/摄影)

古筝制作车间内,为数不多的工人沉浸在手艺的世界里(王艳华/摄影)

电钻是被手艺人选用的少有的现代工具之一(王艳华/摄影)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你或许有所不知,山东郓城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古筝之乡”,同时还是北派古筝的发祥地。

好的手艺人首先是一个好木工(宋新生/摄影)

“汇水浒之精髓,纳牡丹之灵气,展古筝之神韵,传国乐之底蕴。”在菏泽市郓城县“煌上煌”古筝制作厂房外,两行大字,清晰醒目。目光所及皆是堆放整齐的板材,深吸一口气清新自然的桐木香气沁人心脾。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你或许有所不知,山东郓城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古筝之乡”,同时还是北派古筝的发祥地。在这里,制筝工艺也流传已久,走过了六百余年的光阴。时至今日,郓城县陈坡乡黎仝庄,还完好保存着明代万历年间的一架十六弦古筝。自清代以来,与古筝相关的各类产业在齐鲁大地上迅速发展,特别是郓城、鄄城一带,菏泽民间传有“城内大户多有瑟,城外村村都有筝”的说法,郓城则享有“书山戏海,筝琴之乡”的美称。

雕花装饰(吴琨/摄影)

上图/古筝对木材的选择要求颇为苛刻(吴琨/摄影)

下图/六百多年的传承就在这一切一划之间(吴琨/摄影)

上图/古筝表面的装饰画仍以传统的鱼虫花鸟为主(吴琨/摄影)

下图/老师傅的手就是最好的时光标尺(吴琨/摄影)

细心打磨每一个线条(王艳华/摄影)

古筝的弹拨之美和历史之韵深深吸引着我。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乡村振兴的感悟,我拿起相机记录下这组反映古筝文化的照片,捕捉“煌上煌”古筝制作车间里乡村振兴的一个小小缩影。

车间里静谧非常。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打磨着古筝面板。问及为何郓城古筝品质优良,一位制筝多年的老师傅向我娓娓道来:郓城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土质多为偏沙性土壤,气候干燥,光照期长,特别适合梧桐树生长,这为制作古筝提供了最适合的材料来源。郓城古筝选材一般选取纹理顺直、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无虫蛀缺陷的木料。“筝的选料非常讲究,要选用10 至15 年生梧桐,截取距地面1 米以上的向阳独板,经过剖解、阴干、烘烤、定形之后,还要在麦糠中埋积两年方可使用。”就算是同一块地域上的梧桐树还要讲究“七不取”,即追施过化肥的不取,明水灌溉过的不取,生长过快过缓的不取,树身低于5 米的不取,地上1 米处直径达不到50 厘米的不取,有疤痕烂皮的不取,阴面丰满阳面萎缩的不取。

古筝生产成为一方产业,造福百姓,服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王艳华/摄影)

“好的古筝当是用心之作,要如同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细心对待。”老师傅说。郓城古筝的制作十分考究,分选材、剖解、阴干、烘烤、刨板、粘合、组装7 道流程。仅组装一项就又分为扣框、串门等11 道工序。工艺流程复杂。除此之外,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郓城古筝几乎不见螺丝钉。通过榫卯的连接方式,各个构件之间环环相扣,更显古朴素雅。

古筝不仅是一件乐器,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既需要传承,更需要推崇。近年来,郓城县不断加强古筝技艺的传承与挖掘,并将古筝生产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培育。在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下,10 余个古筝生产专业村,生产古筝、新筝多个品种共计20 多个系列,年销量近万台。他们还通过多家电商平台、直播平台把古筝销往全国,让郓城古筝名扬四海。一弹一拨间,独属于鲁西南这片沃土的乡村振兴新曲铮然有声,回音不绝。

猜你喜欢

古筝摄影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第一次弹古筝
第一次弹古筝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