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光岳楼与其周边环境的共生性思考
2023-01-28刘志强孟德宇张宗康胡耀东
刘志强 孟德宇 张宗康 胡耀东
(1.聊城大学季羡林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2.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0 引言
聊城市古称“东昌”,历史悠久,古建筑文明丰富璀璨。例如:清朝山陕会馆,以及宋代铁塔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当属明代纯木结构式古建筑光岳楼。2010年左右聊城市政府对光岳楼古城区进行区域改造,其古建筑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古建筑与环境的相互适宜度需要科学理论和方法系统评估,共生性理论即提供了一种基于环境开发下评价古建筑生存条件合理性的依据。我国学者对古建筑与环境的共生性研究较多,刘诗琦等[1]研究的福建土楼的布局、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均与周边环境的共生融合性较好;米泓颖等[2]以福州西湖公园古建筑为例按照优越性分析和局限性分析肯定了西湖公园古建筑的景观设计的巧妙和亲切,但其公共设施和后期维护力度有待提高;王旭[3]分别研究改造后的苏州贝聿铭博物馆和泰安岱庙,以“共生性”理念的“互利”标准分析得出苏州贝聿铭博物馆在对现有环境的延伸设计中体现了对历史的传承,而泰安岱庙则存在周边设施与古建筑本体统一性缺失的问题。
所以,研究古建筑与环境的共生性不仅需要探索周边环境对古建筑的影响,也要考虑古建筑对环境的反作用。以聊城市改造后的光岳楼古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和数据分析尝试总结古建筑与环境的共生性规律,为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共生性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1 古建筑与环境的共生性
生物学中共生的概念是“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的互利关系”。在社会学范畴下该法则同样适用于自然界一切无生命存在,建筑与其周边环境之间的共生,衍生出“环境共生型建筑”:即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设备的合理使用,使资源与能源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实现“环境共生型建筑”,即要求建筑与环境具备共存互利的意义。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国内许多古建筑城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改造,改造的原则是:不仅要保护古建筑的独特文化历史,也要使其与城市背景下新兴建筑艺术风格相融。因此共生性理念同样可以运用至古建筑与新时代城市环境如何共同发展方面。
因此,对于周边环境对光岳楼的影响来说,如何评价其“环境共生性”的程度,可以建立光岳楼与其周边环境的影响因子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4]。本文将环境影响因子分为外部影响和内部影响,外部影响是指古城区周边环境的生态、温湿度、交通激励等可能对木结构产生破坏的物理因素;内部影响是指环境对其文化内涵、建筑特色的继承融合及创新保护;光岳楼对周边环境的反作用将从其经济旅游业的带动、文化历史的传承、建筑的启迪等方面进行探究。
表1 共生性影响因子评价指标
2 周边环境对光岳楼的影响概况
2.1 周边环境对光岳楼的内部影响
(1)优越性。以光岳楼为主体的聊城古城区保留了古城区和光岳楼本体建筑,后期复古化的修缮与改造较好地遵循明清代历史建筑特色(如图1所示)。例如,古城区的排水方式采用的是古朴的地沟外排水,屋顶设为坡屋顶,柱础为素面覆盆式。同时,光岳楼古城区新建仿古式建筑实现了整体颜色材料的统一,搭配均为青灰色瓦片,白色墙身,柱面颜色为红褐色。道路铺面为青石砖,较好地保留了古城区街道风貌。民居多采用三合院、四合院的建筑类型,庭院内设置拱形门廊,门口处台阶和外墙花边什锦窗体现了中式古建筑的仪式感和精致感,与光岳楼庄重的建筑风格搭配相得益彰。
图1 光岳楼实景图
(2)局限性。古城区内仿古式建筑多用作酒店、商铺或影棚等旅游性门头,门头经济成为景区收入效益主要来源,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光岳楼古建筑旁的流动摊位甚至是大型餐车聚集且数量较多,从古建筑的边缘效应来说文物保护性较差。景区内现代化基础设施如休息桌椅、公共厕所、指示牌的数量较少且装饰风格多为现代式,因此宜在不破坏光岳楼古建筑景区城区风貌前提下完善安全设施,例如可以使用仿古式木制指示牌和石墩式垃圾箱,公共厕所的设计保持古城区内其他建筑“白墙青瓦坡面屋顶”的整体特征。
(3)认可度调研。通过对光岳楼古城区附近游客及居民对古建改造后的线上问卷满意度调研,粗略数据显示大约有70%的民众认可经过改造后的现周边环境。说明该景点设计具有聊城地域文化的身份认同感,促进了光岳楼古城建筑的文化历史的传播,即在周边环境对光岳楼的内部影响中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2.2 周边环境对光岳楼的外部影响
(1)外围生态影响。光岳楼古城区依水而建,毗邻东昌湖,水汽湿润,植被多分布于四条公路路旁,林木绿化覆盖率初步统计为37.5%,2014~2022年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值为116,质量等级多为良或轻度污染。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虫害以美国白蛾为主,对实木危害较小并且得到有效治理,因此光岳楼的外围生态条件对古建筑的不利影响较小。
(2)温湿度影响。纯木结构古建筑各部位榫卯结构十分讲究,对其可能产生的损伤破坏除不可抗拒的偶发性灾害如地震、火灾等,影响较大的因素在于其周边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是否合理且稳定[5]。温度湿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木结构的有机材质黏合和含水率变化,进而可能发生脱落龟裂、虫害腐蚀等危害。一般来说,北方木材适宜保护的年平均温度范围在20℃左右,湿度范围在60%附近。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登录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查询到聊城市2021年7月~2022年7月近1年的月平均温湿度的走势曲线图(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图3可知:聊城市温湿度变化平缓,年平均值分别为15.5℃、66%,符合纯木结构建筑物保护标准,基本不会对光岳楼造成结构损伤。
图2 聊城市温度月变化趋势图
图3 聊城市湿度月变化趋势图
(3)交通激励影响。交通激励是指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等引起的长期持续振动,随着聊城市古城区经济快速发展,车辆振动对于光岳楼的损伤不可忽视。王鹏[6]通过ANSYS建立光岳楼土体-高台阶-上部整体木结构有限元模型,输入环道测点的实测交通激励,根据其动力响应得到结论:车辆振动位于环道,建筑物水平振动速度衰减,振频较小,范围在0~10Hz,同时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均表明其水平柱顶的振动速度大于容许值。说明交通激励虽然幅度小但反复作用下仍会对光岳楼造成木结构损伤,需要进行隔振减震工作。
3 光岳楼对周边环境的反作用
(1)经济发展。光岳楼古城区经过改造后已经成为聊城特色地标性景点,古城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光岳楼雄伟美观,对临东昌湖水光潋滟,登高光岳楼可一览整个古城及湖泊风貌。木结构古建筑与山水环境的融合度较高,更好地突出聊城市“文化古城,运河古都”的美誉。夜灯亮化使光岳楼在夜间的艺术魅力和层次感更加丰富,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带动了其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郭晓楠[7]根据山东旅游资源模型树确立的聊城市文化资源评价因子模型加权计算得到聊城古城区和光岳楼景区的评价等级均为A级,说明光岳楼旅游价值高,资源集中度高。同时根据聊城市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得,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75.89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872.3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20亿元;202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7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9亿元,游客数同比增长248.75%,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60.39%。可以看出近10年中对光岳楼的保护修缮与古城区的改造对聊城市游客的数量、种类以及旅游经济的丰富和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艺术文化传承。在艺术文化的传承方面,光岳楼以精致的纯木结构在国内古建筑木楼阁中而著名,“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且有回廊相通”,见证了明清时代下东昌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依托其声誉,木工雕刻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聊城市的重视普及度得到提高,以“东昌葫芦”为代表的手工木制工艺品琳琅满目。光岳楼作为历史名楼,过往的君主帝王、文人学士均留下笔墨诗词。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五登光岳楼,共题诗十三首,郭沫若、丰子恺和启功等书法名家均先后题写匾额楹联,诗书文化深深熏陶着鲁西古城,“东昌毛笔”作为文化遗产至今传承着光岳风采,古文化的滋润使得聊城市艺术气息浓厚,书法和文学协会佳作频出[8]。
(3)精神指导。光岳楼古建筑作为地方的历史文脉和象征,不仅代表着聊城市整体大方端庄、古朴典雅的艺术审美形象,也深刻影响着民众的行为生活:古城区内居民热情好客、勤劳敦厚,沉淀出以“孔繁森精神”为代表的无私奉献、为民为公的精神力量。
因此,光岳楼古建筑在古城区改造后对于周边环境的意义不仅限于旅游经济的带动和艺术文化传承,也在精神文化引领等方面起到指导性作用。
4 “共生”理念下光岳楼古城发展前景
(1)古建筑漫游与交互。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光岳楼古建区应用度不高,可以借助SU、3dsmax、Revit等建模软件对光岳楼的金柱、斗拱、梁架等建立专有构件族库,便于维护和修复工作的精细化。以BIM技术信息化存储保护其木结构的历史特征;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光岳楼古建筑进行三维扫描建立表面点云数据,将表面点云数据导入BIM软件后生成其三维模型,模型构建出后可以尝试导入至Unity,新建工程文件调整模型参数和场景布置生成3D视角,设计虚拟角色并利用C#语言代码控制人物运动实现漫游,最后可以通过VR技术将信息流传递至3D观光眼镜之中,打造虚拟空间,使游客获得与古建筑的人机交互等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旅游业收入。
(2)木结构建筑发展。随着环保绿色的时代主题深入人心,住宅风格美观个性化及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呼声渐高,且木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材质天然可再生等优势。光岳楼古建筑很好地提供了木结构环境友好型建筑的模范:其木结构不仅耐久稳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空气废气,促进周边生态自然循环,应光岳楼古建抗震建筑结构及材质启迪,木结构的应用亟需成为聊城市新式建筑关注热点。可以在现有木材工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对我国目前成熟的建筑三大人造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进行改良研发出性能更优质的木制复合材料,并最终实现建筑应用和规模产业。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城区周边环境在对光岳楼古建筑内部和外部均体现出积极影响,而光岳楼古建筑对其的反作用同样意义深远。显然,二者在共存的基础上实现了“互利”的要求,即可得出结论:光岳楼古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的共生性较好。同时“共生性”对于光岳楼保护与古城区环境规划协同发展提供了契合的理论支撑,其理论前景主要体现在数字化技术与木制复合材料等领域。相信在未来的技术支持下,聊城市光岳楼古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的未来生态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将不断创新前进,实现“环境共生型建筑”。